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bao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1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3%,对照組满意度为75.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安全性,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关键词:心血管系统 不良反应 药物 预见性护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及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心血管系统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药物不良反应就是副作用之一。据相关统计称,世界范围内约10%的住院患者系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药物不良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已引起政府及医学工作者的重视[1]。本文采用预见性护理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干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72例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46-77岁,平均(62.4±6.2)岁,病程1-8年,平均(4.9±1.3)年,疾病类型:高血压24例,高血脂21例,冠心病心绞痛10例,心肌梗死12例,心肌炎7例,心律失常9例,心力衰竭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其他22例;对照组86例,男36例,女50例,年龄43-76岁,平均(61.6±5.8)岁,病程1-9年,平均(4.6±1.1)年,疾病类型:高血压26例,高血脂22例,冠心病心绞痛9例,心肌梗死14例,心肌炎6例,心律失常11例,心力衰竭3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其他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了解患者及药物 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防止服用禁忌药物;充分评估患者所用药物性能,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归类、特点、注意事项及禁忌症等,并熟悉心血管药物的剂型、剂量、药理作用。
  1.2.2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规律 掌握各类心血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了解其促发因素及先兆症状,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出现早发症状,如发热、面红等,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2.3 设置用药流程 接到使用新药医嘱时,护理人员应在治疗单及输液条上标注,配药者了解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并将药物说明书保存到《新药说明册》中;同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新药相关知识及使用方法,以便安全用药。
  1.2.4 规范用药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掌握配伍药物禁忌,密切监察配药、用药全程,用药前查对用药患者、药物名称、剂量等;用药前检查药物质量,拒绝问题药品,保证用药安全,用药前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液、输液环境减少粉尘及人员流动,用药过程中遵循无菌原则,药液现配现用;注射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安排输液时,须根据药物性质安排顺序,液体交换时冲管,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及药物种类合理调整输液速度。
  1.2.5 密切观察 药物配伍受浓度、PH值、时间、温度、配药用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及药物中附加剂等因素影响,且患者存在个体差异,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反应,并及时向医师反馈,提醒医师调整用药方案。
  1.2.6 加强健康教育 用药前明确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所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时间安排、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基本处理方法等,并交代饮食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治疗过程,共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为9.3%,对照组为30.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3%,对照组为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药物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剂量及科学用法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有害的反应[2]。近年来,药物毒性和药物不良反应事件逐年增多,已引起世界各国从政府、临床到普通民众的广泛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主要由于中老年人群器官功能减退,抵抗能力差,且多数患有多种疾病,用药种类多,药物互相作用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3]。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中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最多,钙通道阻滞剂和心脏病治疗用药次之,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红斑、面部潮红、外周水肿、头晕、失眠、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呼吸困难、凝血异常、肝功能损害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4]。
  思维预见性是决策者根据事物发展的方向、特点、趋势所进行的预测,是思维能动性的表现。护理环节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用药过程中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药物性能及注意事项,用药前核对用药患者、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避免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及用药顺序,尽量减少药物相互作用所致不良反应;用药后,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反应,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早期症状,并及时向医师反馈,停止用药或进行对应治疗,并督促医师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发展为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威胁患者生命[5]。
  本文结果显示,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干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1。
  参考文献:
  [1]杨文锋.心血管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7:16-18.
  [2]葛晓青.护理干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0,10(7):105-106.
  [3]孔薇.我院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12,16(1):128-130.
  [4]车在前.心血管系统常用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8,3(3):12-18.
  [5]李莉,张元萍,刘忠秀.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3:17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产妇分娩后应用电动吸奶器辅助吸吮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健康产妇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在产后30min内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实行按需哺乳(纯母乳喂养),医院提供饮食及护理均相同。治疗组使用电动吸奶器给予产妇乳房吸吮按摩催乳,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产妇血清泌乳素的变化情况及泌乳量。结果 : 治疗组产后3天泌乳量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对照分析DR与CT对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足外伤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X线DR片检查和CT检查。对CT与DR对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的显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全部40例足外伤患者中,CT检查共查处骨折90处,DR明确检查出骨折48处,2处可疑。CT对足部外伤跖跗骨骨折的诊断准确度显著优于DR检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术后永久性造瘘口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行 Miles 术后永久性肠造瘘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术后并发症防御护理干预措施,比对其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仅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38% ,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凝血酶原活动度与肝纤四项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肝纤四项(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检查,分析凝血酶原活动度与肝纤四项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为
期刊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慢性肾衰竭病人清除毒素和超滤多余的水分。为了规范血液透析治疗的管理,保证治疗的质量和安全,血液凈化治疗记录单的记录内容不但要包含病人的一般信息,还要包含病人的透析医嘱、病情变化及透析设备的运转和监测情况。我们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中的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改革设计、改进了我中心血液净化治疗记录单,在已有记录基础上,增加了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焦慮、抑郁水平与应对方式相关性。方法: 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发放给44例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结果: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SAS得分(60.02±4.59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9.78±0.46分,t=201.05,p <0.05),其中轻度焦虑16例(36.36%),中度焦虑27例(61.36%),重度焦虑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早期放射性脑损伤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男性10例,女性10 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为42.7岁。20例鼻咽癌患者,男性11例,女性9 例。年龄:14-67岁,平均年龄为40.5岁。所有健康志愿者均行MRI常规平扫及DWI成像,DWI成像时b值分别采用1000 s/mm2。结果:正常志愿者双侧颞叶的ADC值与鼻咽癌患者放疗前的双侧颞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估胆囊结石传统剖腹胆囊切除、小切口胆囊切除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三种手术方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四年来9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每组30例。结果: 传统剖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71 min ,术后住院平均11d 切口长10-14cm术后胆瘘、感染、出血、残石等并发症 例。小切口胆囊切除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上述数据明显低于传统剖腹胆囊切除术。结论: 提示后二种手术方法均是目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儿童哮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儿5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25例患儿仅使用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25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法,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用药情况、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平均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高良姜提取物对肝癌HepG2细胞、人胰腺癌Capam-2细胞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 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高良姜氯仿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对三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较三种提取物对三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结果:高良姜不同提取物可呈不同程度地剂量依赖性抑制HepG2、Capam-2和Hela细胞株增殖,其中高良姜氯仿提取物抑制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