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非遗资源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onbal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征,就是它的群众性。它依据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口耳相传为文化链而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们同属草根文化,其主体都是普通民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文化这一特殊关系,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强调活态保护,群众参与,重在利用,提供了学理基础,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置身于群众文化和群文活动之中,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关键词】:非遗;群众文化;利用;保护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群众性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及文化空间。它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财富,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文化命脉,它包括了人类的情感,包含了难以言传的意义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与我们的生活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须以物质的形式表现、传承,它存在于人们口头传说与表述中,存在于不同的艺术表演中,存在于各种民俗节庆、礼仪中,存在于传统工艺技能操作实践中。非物质文化从主体形式到内涵都离不开人,它是一种活态的文化。
  二、非遗资源与群众文化活动密切相关
  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和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间活动等文化形式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成为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肥沃土壤。
  (一)非遗起源于劳动人民的自娱自乐,是最原始的群众文化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不论口头流传与表达、表演艺术、民间美术、还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节日、社会风俗,以及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都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比如民歌、舞蹈、戏曲都源于劳动人民劳动之中或劳动之余的自我娱乐。
  (二)群众文化,是非遗不可或缺的传承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民间艺术、口耳相传的记忆绝招构成,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的传承依托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承载体。在我国每个时期的群众文化活动的高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了主导作用,也正是在每个时期的基层群众文化高潮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得到传承和创新。例如喀什萨满舞,作为非遗项目得以传承并流行开来,成为群众在节日、集会时常表演的民间舞蹈。再如维吾尔族麦西莱甫等,都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十分喜爱的形式。今天的尊重、保护、传承、利用这些形式,并加以创新发展,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同样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既增加了节日喜庆氛围,又使人们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育。
  (三)非遗的多功能特征適应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需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多彩,无论是神话、传说、歌谣,还是故事、谚语、曲艺,或者是民族传统节目等各种文艺体裁与形式,它除了具有文学的艺术性外,还有人所共知的口头性、集体性、流传性、通俗性、可变性、地域性等多功能特征,不仅具有文艺的美学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包括医学等多方面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实用功能,基层群众文化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不但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文艺的特点,而且要充分运用非物质文化的多功能性,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所喜闻乐见。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世代流传下来,正式因为它不断适应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不断在传承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不断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丰富资源
  群众文化活动在长期的流传与发展中,就形成了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思想内容健康、艺术形式优美的先进群众文化,通俗、形象、生动和富有感召力、吸引力,可以激发起全民族的情感、骄傲和力量。如民间舞蹈、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间传说等,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创造、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发挥了娱乐、欣赏、潜移默化的作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参与,自我教育。无论是欣赏、传授、阅读、实践等活动,都必然是群众直接参加到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中来,使人们直接获得思想、情感的强烈感染与教育。这是群众文化最突出的优势。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挥“自娱自乐、寓教于乐”中更具有以多种形式向人们进行审美教育的特殊功能。
  三、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用好“非遗”资源
  (一)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村一品”中崭露头角
  近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把它当作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开展的农村文化“一村一品”工程,体现了政府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及由政府送文化到农民群众自己种文化的职能转换,农民已真正成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文化一村一品活动的推行,应发端于乡野,依附于草根,置身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一村一品中崭露头角。
  (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扬光大
  乡间民众的日常生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栖息地,中国文化的血脉中流淌着乡间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基因。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质上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文化节日,如塔吉克族“引水节和播种节”,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巨大的文化空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与经济交往的特定场所。乡间礼仪习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大成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世俗的生活又让它得以发扬光大。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发扬光大,这是一之不可小觑的力量。笔者认为,文化部门应对这些为民间文化传承而默默奉献的非遗传承人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首先要对其登记造册;其次要进行定期培训辅导或进行经验学术交流;再次要给与他们精神上的鼓励或物质上的支持。
  (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大显身手
  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种同源,都来自乡野民间,且主体也相同,都是普通民众。因此,文化部门在安排或指导乡村举办群众文化活动时,应把最具地方特色,有广泛群众基础、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作为重头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常态,形成一种文化品牌,以激发起传承人和青少年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教育提供了本土教材,一些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遗产项目的认定,为年轻一代的培养提供了生动而又鲜活的教材。这些地方化的历史文化教材所体现出来的厚重的历史感和深邃的美学价值,也是现行教材所不可比拟和替代的。因此,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大显身手是和利用的主要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接力了中华民族一代代人想象力、创造力、生存力,激发了全民族的情感、骄傲和力量,具有传统文化的特殊能力。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利用,是我国人文建设、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要把保护、利用和发掘非遗列入工作的重中之中,不能停留在“记忆工程”和收藏实物的层面上,更主要的是在积极保护的同时,进行积极发掘、合理利用、充分保护。
  参考文献:
  [1]宋俊华.文化生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文化遗产,2012(1)
  [2]陈华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几个问题 [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3]谭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几点理解[J].江汉论坛,2010(3)
其他文献
【摘要】:油画作为西方绘画的代表,为西方艺术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文艺复兴之后,风景油画作为全新的画种开始真正独立起来。中国绘画美学的西传给许多西方艺术流派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西方风景油画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吸收了精华,很多西方艺术家学习中国绘画中的“中和之美”,用中国书法中的“骨法用笔”塑造意向性线条,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空灵生动的气韵,给画面营造出悠远平和的意境。同时,随着中国逐渐的吸收及利用外
期刊
【摘要】:自然可以给设计者带来的灵感,增加产品的生命力。当前,回归自然是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因此现代设计要在利用新技术的基础上,将自然形态与设计有机结合,使产品更加自然灵动。本文主要分析将自然形态运用至产品设计的方法,以期推动自然形态向人造形态的转变。  【关键词】:产品设计;自然形态;仿生;模仿  大自然中的种种形态与色彩一直是设计者的灵感来源,并且其能够为设计工作提供大量的素材。人类社会的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审美观点的提高,对设计人员的创新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典型代表——平面艺术设计而言,有效地培养其创新的实用型人才是当前平面设计实现跨越性进步的基本途径。本文针对创新思想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创新素质培养的主要阶段进行深入地探索与研究,提出了一些关于提高创新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平面艺术设计;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培养  如今社会中存在着这样一个异常奇怪的现象:
期刊
【摘要】:在设计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当前的设计潮流为人们熟知。本文主要就人性化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体现,即色彩的人性化设计,编排设计的人性化设计,以及文化内涵的人性化设计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者要从为人设计的角度出发,把人的感觉,心理,情感放在首位,用爱心去关注人和人性,从而使视觉传达设计更加完善的结论。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视觉传达;色彩;编排;文
期刊
【摘要】:就此研究课题,作品为六件套蒸汽曲木胎的传统漆艺头饰作品。用简洁有力的现代设计语言与传统漆艺的极具特色的表面效果,呈现了“追溯传统的轨迹”的主题。最终成果证明排除传统工艺、材料的循规蹈矩生产方式与寻常的展示方式,其视觉效果与使用方式是完全可以用现代设计语言呈现的。不仅如此,长远来看,此类将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制造加工和理论方法论可继续发展、深入探究的空间很大。  【关键词】:传统工艺;现代设计
期刊
【摘要】:书籍作为人类文明重要标志对于社会文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书籍文化内涵以及外观得到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材质在书籍设计当中的应用,促使书籍变得更加的精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书籍设计的美感以及质量。可是,究竟要如何才能将材质合理有效的应用到书籍设计当中,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也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材质;书籍设计;应用  一.引言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人们对
期刊
【摘要】:古人有云“美食不如美器”,从古至今人们对茶具产品的创造在不断地更新进步,早期的茶具均是粗杂混用,到现如今的处处专用历经了长久的发展历史。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承载者。茶具即为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其从多方面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各民族在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下的经济、文化、民族风情,为我们现今了解前人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民族纹饰与茶具产品设计相互结合,通过造型、花纹装饰表
期刊
【摘要】: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品牌设计的成功是品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品牌的价值支撑就是品牌的文化内涵,对于品牌形象的建立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当今成功品牌设计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分析了品牌设计成功地奥秘,并进一步阐述了品牌文化内涵对于品牌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品牌文化融入到品牌设计中。  【关键词】:品牌设计;品牌文化;文化内涵;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的英文是 “Brand”,最
期刊
【摘要】:语用学注重研究语言使用的环境,社会语用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公示语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分析例子,对我们常见的公示语作了简要的社会语用分析,探讨其社会语用价值。  【关键词】:公示语;语用;社会语用  一、引言  公示语指在公共场所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如“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警示等”(丁衡祁2006)。通常来说,公示语
期刊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唐代,达到历史鼎盛时期。唐朝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清明为佛教的進一步传播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基础。主要体现在僧团的壮大、寺院数量的增多以及寺院经济的强盛。与此同时,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也进一步加深,作为佛教传统节日的盂兰盆节逐渐民俗化的过程正是这种趋势的侧面反映。  一、唐代不同时期佛教的发展  唐代诸帝对待佛教的总体态度,基本上是整顿和利用。在有唐一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