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就是要不间断地给学生传授有关语文方面的新内容、新知识,这些我们姑且称之为语文信息。由于信息首先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其次具有正信息(产生良好效果)和负信息(产生不良效果),再次是因主体的需要诱因而产生的吸收信息和拒纳信息,所以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由于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而确立了语文教育要求知识的准确、语言的生动性、形象的鲜明性
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十分鲜明地表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材里潜藏的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具体说来,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性的、思想性的、人文性的。这些信息在每一篇文章里都不同程度地潜藏着。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去引导学生发掘出这些潜藏在语文教材中的信息来涵养学生,使他们既掌握知识又有良好的语文涵养。
可是,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也好,思想也好,人文也好,究竟要求学生吸收哪些东西,这却是十分有分寸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好。
语文教师的职责不是把炼好的材料塞给学生就完事,而是要引导和教会学生去沙中淘金,各有侧重地吸收每篇课文中使学生既能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人品的那些信息,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因而,教师从嘴里发出的信息一要知识准确,二要语言生动,三要形象鲜明。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章,都刻画了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物,或是描摹了大好河山、精致的器物。这些形象,从语文教师的嘴里说出来必须鲜明,只有这样的信息才便于学生吸收。吸收语文信息是学生储存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起点,教师传播的信息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水平的质量。
二、由于信息的正负性确立了语文教师必须身教重于言教
信息有正负之分,语文教育不仅是只局限在语文课堂上的教育——这只是小语文教育,真正的语文教育还包括社会环境和个体周围的环境。来自于社会和学生周围环境的信息,既有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良性信息(我们叫它正信息),也有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信息(我们叫它负信息)。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强,许多孩子吸收正信息很难,吸收负信息却很容易。特别是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施加影响的信息太多了,甚至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在传播信息。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陶行知也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语文教师应身教重于言教。
三、由于学生个体受需要诱因的影响,而使学生对信息产生吸收性和拒纳性,因而语文教师传播信息要注意趣味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认为自己传播的信息很重要,但学生个体却根据自己的需要而确定其吸收还是拒纳。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心理。教师在传播信息时一定要注意信息要有趣味性。如:于漪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就巧妙地运用了一则新闻,作为上课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最近我国的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在法国唱了一支歌,轰动了整个巴黎,博得了很高的声誉,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仅唱出了我国人民的心声,而且唱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今天我们要上的课,就是这首歌的歌词。”他传播的这个信息新鲜、有趣,学生都能被吸引住。可见,语文教师语言的趣味性,在使自己传播的信息成为学生的吸收信息过程中有相当的重要性。
语文不仅是承载信息的载体,而且它本身也是信息。如: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度无人舟自横。”它既是在传播滁州西涧这一景物的信息,又是在传播诗中的词汇、诗律知识、关于作者的知识等信息。语文不仅是在研究文字传播的信息,也是在研究文字本身的若干信息,并且二者不能偏废。这正是语文课的特殊性。因此,信息与语文教学是息息相关的。
一、由于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而确立了语文教育要求知识的准确、语言的生动性、形象的鲜明性
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十分鲜明地表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材里潜藏的信息是无穷无尽的。具体说来,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性的、思想性的、人文性的。这些信息在每一篇文章里都不同程度地潜藏着。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去引导学生发掘出这些潜藏在语文教材中的信息来涵养学生,使他们既掌握知识又有良好的语文涵养。
可是,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也好,思想也好,人文也好,究竟要求学生吸收哪些东西,这却是十分有分寸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引导好。
语文教师的职责不是把炼好的材料塞给学生就完事,而是要引导和教会学生去沙中淘金,各有侧重地吸收每篇课文中使学生既能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人品的那些信息,以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因而,教师从嘴里发出的信息一要知识准确,二要语言生动,三要形象鲜明。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章,都刻画了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典型人物,或是描摹了大好河山、精致的器物。这些形象,从语文教师的嘴里说出来必须鲜明,只有这样的信息才便于学生吸收。吸收语文信息是学生储存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起点,教师传播的信息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水平的质量。
二、由于信息的正负性确立了语文教师必须身教重于言教
信息有正负之分,语文教育不仅是只局限在语文课堂上的教育——这只是小语文教育,真正的语文教育还包括社会环境和个体周围的环境。来自于社会和学生周围环境的信息,既有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良性信息(我们叫它正信息),也有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信息(我们叫它负信息)。青少年的可塑性极强,许多孩子吸收正信息很难,吸收负信息却很容易。特别是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施加影响的信息太多了,甚至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在传播信息。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陶行知也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语文教师应身教重于言教。
三、由于学生个体受需要诱因的影响,而使学生对信息产生吸收性和拒纳性,因而语文教师传播信息要注意趣味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认为自己传播的信息很重要,但学生个体却根据自己的需要而确定其吸收还是拒纳。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的需要心理。教师在传播信息时一定要注意信息要有趣味性。如:于漪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就巧妙地运用了一则新闻,作为上课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最近我国的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在法国唱了一支歌,轰动了整个巴黎,博得了很高的声誉,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仅唱出了我国人民的心声,而且唱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今天我们要上的课,就是这首歌的歌词。”他传播的这个信息新鲜、有趣,学生都能被吸引住。可见,语文教师语言的趣味性,在使自己传播的信息成为学生的吸收信息过程中有相当的重要性。
语文不仅是承载信息的载体,而且它本身也是信息。如: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度无人舟自横。”它既是在传播滁州西涧这一景物的信息,又是在传播诗中的词汇、诗律知识、关于作者的知识等信息。语文不仅是在研究文字传播的信息,也是在研究文字本身的若干信息,并且二者不能偏废。这正是语文课的特殊性。因此,信息与语文教学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