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基础训练中的默功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no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基础训练中凭记忆作画,凭记忆取舍加工,在记忆基础上重新创造出新的图形和形象,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象思维训练方法,我把它称之为“默功”。
   传统的学院素描基础训练,从静止直接写生开始,到静止的直接写生结束,模拟对象的过度追求,甚至刻意求工,往往把形象的外形“逼真”当作艺术追求的最高唯一目标。忽记忆性的默写训练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忽视艺术处理和加工,忽视艺术笔墨语言的研究,是个很大的误区。
   默写不只是原形象的再现和翻版,也不可能巨细无遗,面面俱到,必须有意识、有目的集中精力抓住大要,抓住构成形象整体突出而有代表性、有特征和气质的形体,抓住起决定作用的东西,并同时抓住它们的构成规律。
   默画总是和记忆、想象联在一起的,默写有着更多的再现原形的成分,想象有再创造和再意匠加工的成分。绘画是需要想象的,没有想象的画枯燥无味,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引不起观众的联想,更达不到在观众心理上和艺术上的审美要求。绘画艺术是客观的诱发和刺激在作者的心灵上燃起火花,借助忆想加工完成的不断创造过程,没有忆想的基础和能力是不能画出感人的作品。
   默功可以在写生时进行,可以在画前进行,相当于“打腹稿”,使之“成竹在胸”。默功也可以在没有作画条件情况下进行,可以经常进入艺术实践“意练”状态。默功也可以在作画的过程中进行,在默功中进行改变和加工,进行多种可能性的选择。默功在写生前可以进行各种想象性的设计。如果久练成习惯,当面对空白的画幅时,会在画面上看到你所设计的图形和形象。
   用默功去画活动着的物象,是个比较好的方法,因为活动着的东西,很快的变动,不允许你用画静止物象的那一套慢慢的看一眼画一笔,又看一眼又画一笔的观察和作画方法。要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深入的去观察,要看从运动的起点到终止的全过程中的种种不同运动姿态,不仅是从一个点一个面去看,还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看,目的是要全面的在头脑中形成整体印象和认知,并形成较深的形象记忆。随之用默功办法,在头脑中像电影似的复现一次,如果不能复现,要再次的进行观察,重新在头脑中加强,这样反复多次,一直到头脑中的形象清晰出现为止。第一次多数是仅留其大要,以后再次观察,逐步加深,能抓住有价值和突出的细部。由大到小,由简到繁,再由博而取精。是默功不断深入的必然过程。如果你训练有素,能减少观察次数,很快抓住你所需要的东西。初练习时可以从静止的物象开始,如画一些熟知亲友的肖像,如果画不出,可以再去观察,反复进行,直到画像画好为止,从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规律,再去画动作较小而反复循环出现的运动,如行走的人,提东西行走的人。逐步画跑步中的人,进而画多变的舞蹈动作,并加入想象的加工处理。瞬间动作,完全靠敏锐的观察,用默功办法来完成。没有见过的场景,想象中的物象,只有靠默功来实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是靠想象画出来的。敦煌壁画中的天宫场景,也是如此,虔诚的宗教信仰,精神的专注,加上长时期想象和默功修炼,他们能看到想象中的天国,有意识的心幻,能促成想象的丰富和发展。笔墨关系,点线面的丰富组合,会形成变化万千的图形。能引起人们的丰富联想,这里有一个十分复杂、神秘而广阔的世界,有人称之为绘画艺术的第二形象,也有人叫它艺术的形象语言。人们往往用它来塑造、丰富形象,也用它来感悟和生发出新的形象。心中的潜期待,只有通过在点、线、面的创意组织中去发现、去找到它们的落实之点,才能形成真正的可视的画面形象,这些都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潜期待本身就是外来信息在头脑中贮存的东西,和画者心理之审美理想相融合而成的一种绘画心理和意识的要求。绘画的实践,加上默功的忆想,能使眼中看到的,心中想象的和手上画出的合为一体,完成画面上的可视形象。默功有一种潜在能力,可以使物质与精神在更高的层面上得以沟通,可以进入非模仿对象而以精神创造对象之“离象而求”的阶段。
   忆想画和默功有很深的内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它有助于我们目前素描教学的新的研究和思考。
其他文献
首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热衷于积累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时,会形成持久自觉的内驱力和饱满的热情。激发手段灵活多变,使其乐此不疲,例如课堂上的成语接龙,同一语意的名言警句对接,小组之间的某家某派诗歌背诵匹克,同题素材大观,等不一而足。  积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变要我读,成我要读,要我积累为我要积累,方可真正使读书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其生活的习惯和人
期刊
一、常规作文教学现状  1.远离现实生活的“旧面孔”。有的教师以为写作教学就是课堂上讲讲写写,读写结合就是仿读而写。有的仅把“联系社会,感悟生活”挂在口头,知其源而不去开拓:不积极开发写作教学的校本课程资源,不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作文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不积极采用录音、录像或自制电视教学片等多种形式,将“大社会”搬入“小课堂”,不积极借助新闻媒体,聚合争辩的焦点。   2.师生对立的“两张皮”。作文教
期刊
一、官场的黑暗(客观条件影响)  东晋政权是衰败腐朽的政权。陶渊明有诗为证:  “蔼蔼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依阻。”①《停云》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②《庚子岁五月中从读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其①中以“停云”“雨”作为象征来暗示当时政治气候恶劣,时运混浊。其②中初看似为船停江畔目睹狂风恶浪的骇人景象,细味实则是当时社会剧烈动荡、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真实写照。  从上可知,当时统治集
期刊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下面就《落日的幻觉》一文的教学过程,谈谈体验式教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创设情境,引入体验   体验式教学首先要创设能激发学生进入情感体验的情境,教师运用情感语言和诗意语言,激发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学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地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开发与利用中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教师在讲台前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课桌边搞得手忙脚乱的情形。这真可谓是“老师忙忙碌碌,学生辛辛苦苦,效果马马虎虎”呀。究其原因,是因为课堂效率太低的缘故。那么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让语文课堂插上高效的翅膀呢?通过不断探索,我总结了几点心得。    首先,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预习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
期刊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种题型最早于1999年高考问世后,人们在惊诧中冠以“话题作文”,而后一片呼声。之所以受欢迎正是体现了对传统封闭式作文的否定,为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空间。自诞生之日起,迅速体现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和新课标的欢迎之列。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话题作文也不例外。从全国受欢迎的程度看,话题作文体现了选材的开放性和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原则性,然而回顾话题作文这种题型的成
期刊
作文就是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的方式,它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如何搞好作文教学,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本人结合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肤浅认识。   首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在学习中是最活跃的因素,带有情绪色彩的倾向。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演讲比赛、
期刊
对于我们语文教师而言,环保措施固然重要,但如果把环保教育渗透在我们的教学当中,用孩子的手拉动家长和社会,那样就会把环保往前推进一大步。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责无旁贷,应该努力设法将我们的环保教育巧妙地、自然地、正确地、有机地渗透到各教学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育把环保教育的资料展示到上面,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当中的环保知识,心中树立起利于环境的道德观念,真正做到为环境保护,减少污
期刊
教学设计   在对胡适有了初步了解的情况下,通过故事,层层设疑,不断解疑。让学生在故事中,通过“质疑——寻找——解疑”的过程,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运用文中的生活智慧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  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一、介绍胡适   胡适,字适之,原名胡洪骍,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学者。主要作品有:《尝试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文存》、《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