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之趣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ab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扇子为扇风纳凉之物。在我和老伴居住的家中,客厅、书房有空调,其余各屋都有电风扇。空调我们很少开,前几天天气热,小女儿回家来开了空调,第二天我的腰就受凉犯老毛病,我说是开空调的原因,老伴否认,为此两人还争执一番。
  那些降温用的电器虽然管用,但我还是喜欢纸扇之类。纸扇是我从年轻时就喜用的东西,是我夏季的随身之物。夏天只要外出总少不了带把纸扇,在腰带上一别,感觉热时取下就用,身轻风柔,随意方便。在家中,我则更喜欢用芭蕉扇,它面积大,煽出的风力也大,炎热时很受用。除了实用,还有一张一合、左右挥动之中的自在和惬意。
  也是从年轻的时候起,我就喜欢在扇子上写字。上个世纪40年代我参加工作之前,我曾在乡下家中的蒲草扇子上写过“小扇有凤,拿在手中,有人来借,不中不中”的句子,那是早年读私塾的时候,先生写在扇面上的话,和村民常说的“6月的扇子,谁个不用”一样,都是“暑热难当的时候,人人离不开扇子”之意。参加工作后,我又在扇子上写这几句的时候,把“不中不中”改成了“中中中中”。
  盘点了一下,发现我在扇面上写过的字还不少。
  在南方工作时期曾写过:“小扇生凉风,伴我夏如春。心畅身又爽,咱俩感情深。”
  上世纪50年代,我在大蒲扇上写上字逗孩子念:“小扇一挥,凉风就吹;小扇一抬,凉风就来。”90年代,我为考学的外孙写过小扇题写:“小扇清新送凉风,伴我升学贡献深。待到金榜题名后,以学待谢更认真。”
  我还曾以谜面的形式戏说夜晚伴我入眠的一个风速类似纸扇的小吊扇:“动物一件,尾巴拖线。体态瘦小,翅膀三片。小巧玲珑,冬藏夏现。”又写“空中一只鸟,飞翔很灵巧。不需去喂养,感情却很好。日月送凉风,功劳可不小,热伴两个月,还嫌天数少”。“有个好朋友,是个飞翔手,日夜送凉风,要把暑赶走。白天有它精神爽,夜晚做伴睡个够”。
  这些说明我对扇子的偏爱。
  因为喜爱,我常在家中行使对扇子的支配权。每到夏季,在我家这个小天地中,凡我常常光顾的所在,都要放上一把扇子,专扇专用,随用随拿。例如饭桌上、写字台上、卫生间的抽水马桶前都要放一把纸扇,其中书房沙发间茶几上的纸扇比较高级,最好的一把纸扇则放在书柜抽屉里。客厅的茶几上除了放纸扇,还要放一把芭蕉扇,还有一把适合随时别在腰间带出的,家里简直就是个扇子世界。
  除了这些定点专用的扇子,在家中经常不离我手的是一把大芭蕉扇,它身大风高,成为我家的机动“扇王”,除了在家中漫步拿着它,晚间睡在床上,就是开电扇空调也拿着它。
  纸扇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用它为老伴服务。老伴外出回来,在走廊更衣换鞋的时候,我就为她扇;在卫生间洗衣服时,为她扇;在厨房做饭时,也为她扇,有时会得到她“多谢你送凉爽”,“让我久旱逢甘霖”之类的夸奖,心里也觉美滋滋的。
  在我外出的时候,无论去逛公园、打门球、乘公交车,都有把扇子陪着。尤其是三伏天,就是等电梯、乘电梯也会汗流浃背,此时有纸扇手中摇,顿觉清凉舒适。不过常带扇子出门,难免也会丢失几把。我在魏公村一带暂住时,在小花园里曾遗失过一把绘有“八骏追风图”的高级纸扇,至今想起还心疼。
  我随性把家里布置成“扇子之家”,还因为在每个放了纸扇的所在,常常带给我一些美好的文化体验,让我不时沉浸其中神游一番。饭桌上的黑色纸扇的扇面上,有烫金的《莫生气》篇;书房茶几上的大纸扇上一面印有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面是寒山寺图;卫生间放的扇子,一面是梅兰竹菊图,一面是四首配诗,其中黄巢的菊花诗最流畅上口:“飒飒西风满园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日我若为清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我外出常带的一把纸扇,打开更是“金光闪闪”,上面金字是王羲之的手书《兰亭阁序》全文。芭蕉扇上则是我的“杰作”:“轻摇五指力,重挥八级风。”
  前几天小女儿送给我一把硕大的纸扇,打开、挂起,差不多占去了半面墙,上面是手绘的红灿灿的腊梅,梅是老伴的名字,这把大装饰扇的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盛夏时,这些美丽的诗、书、画让我随处可见,使我在进入风凉之境的同时,也进入到由扇子带来的缤纷世界。
其他文献
两次上书惊动总理    2009年1月9日,万众瞩目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从胡锦涛总书记的手中接过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证书。  作为化学家,他的科研成果使中国从稀土资源大国变成生产应用大国,成功改写了国际稀土产业格局,被人们称之为“稀土之父”;作为教育家,他撰写的重要教材哺育了中国几代化学工作者,仅在北大工作的学生中就涌现了3名院士、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期刊
1969年,18岁的胡素梅告别城里的优越生活,到乡下照顾对父亲有救命之恩的“姥姥”李梅氏和“傻舅舅”,没想到,这一去就是40年。为了爸爸的嘱托,她几十年如一日,不仅舍弃了心爱的工作,舍弃了婚姻,也舍弃了与儿女的天伦之乐。    父亲去世方知照顾多年的“姥姥”是她家恩人    1993年4月18日,胡素梅带着姥姥急忙赶到新蔡县城。弥留之际的父亲胡浩生艰难地说:“小梅,姥姥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我走后,
期刊
80岁的年龄50岁的活力    在北京天坛公园锻炼的人们,每天早晨都会看到这样一对“老玩童”,抖空竹、舞彩带、打花棍儿无一不精,老先生胡广荣乐呵呵地举手投足一副“老玩童”形象,一件红衫、身手敏捷、翩翩似燕,年轻人做起来都难以完成的高难度动作,在他手里如魔法师一般;在身边应和的是他的老伴儿胡大妈,满面笑容,一招一式紧随其后。瞧他们的身手动作、精气神儿,有人不免要猜测他们的年龄:50岁?60岁?答案却
期刊
2009年5月,“新疆十大杰出母亲巡回报告团”在新疆石河子市举行,“新疆十大杰出母亲”之一、新中国第一代女军垦金茂芳的报告,赢得观众一阵阵掌声。不久前,金茂芳还以高票被评为“新疆十大杰出母亲”和“十大戈壁母亲”。  1952年,生活在山东济宁城里的19岁姑娘金茂芳,渴望能摆脱家庭出身不好的阴影,志愿参军远赴千里之外的新疆屯垦戍边。在长途列车上摇摇晃晃地走了一个多月后,金茂芳跟和她一样怀着美好憧憬的
期刊
八一厂的老演员冯恩鹤在电视剧《潜伏》里饰演了天津站站长吴敬中,因为演技炉火纯青,虽是反面人物又是配角,却同样受到观众们的追捧。鲜为人知的是,他和妻子曾为实现各自的梦想,一别就是12年,此间,这位银屏硬汉却一直为爱默默相守。    难得默契    1948年4月,冯恩鹤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1968年,冯恩鹤参军入伍,在海军某潜艇部队任职后调入海军政治部话剧团当演员。此后,他凭着扎实的演
期刊
惊悉丁聪先生于2009年5月26日逝世,特撰以下文字以表怀念之情。  漫画大师丁聪自称“小丁”,我知道他的名字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他被错划为“右派”时。当时他蜇居于北京西城一条小胡同中,我的一位姓董的小学同班同学恰与之同院为邻,时常向我提起他。但我那时还是一个小孩子,没有胆量访见他。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人民政协报》主编副刊,曾请他为报纸画过几幅漫画,在各种文化场合经常见到他,但到他府上访见
期刊
父母的爱情指数  国 宏    我的父母一辈子不懂什么叫“爱情指数”,却已相濡以沫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父母的姻缘是在战场上缔结的。那是在1952年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时任侦察排长的父亲与时任营部卫生员的母亲在硝烟弥漫的战壕中相识了。一次战斗中,父亲腰部受了伤,组织上派母亲护送父亲回国疗伤。于是,这对战场鸳鸯带着一身硝烟和弹孔在北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战争结束后,父亲和母亲复员回到了农村老家,成了
期刊
母亲退休后,突然间迷上了开车,且不顾家人的反对,要报名学车拿驾照!  其实,自从5年前家里买了车,老妈便动了学车的念头。今年,在上海某知名公司就职的大哥将一辆公司奖励的“保时捷”开回了家,老妈心里就更痒痒了!老妈做事向来是“说了就算、定了就办”,报名学车后,家中一连数周不见老妈的人影,从早到晚扑在练车场上学习训练。有一次我去驾校接她,教练当面夸奖老妈荣获驾校五个“之最”:全校学员中年龄最大的;听课
期刊
独门秘笈助中国女排蝉联“五连冠”    李安格是北京体育大学退休教授,他虽已年逾八旬却仍满头黑发,身板挺拔,反应敏捷,精神面貌堪比年轻后生。有人问他为什么精神状态这么好?李安格回答,因为有了排球!  1951年,2 3岁的李安格从北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今天津大学)毕业了,正当他满怀激情地投入祖国的航空事业时,一纸调令却让他的人生与排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原来,李安格在校期间便显露出了过人的排球天赋
期刊
丈夫病故再婚不易,为儿子留学铺路征“洋婚”    李菊芳是郑州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虽人到中年,但皮肤白皙,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得多。  李菊芳曾经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不幸的是当公务员的丈夫5年前罹患肝癌撒手人寰。为了让儿子早日走出单亲家庭的阴影,李菊芳先后接触过一些男人,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对婚姻不抱希望的李菊芳从此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了儿子身上。有一天,一位好友对她说,她姨妈家的女儿离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