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高等教育差异何在?

来源 :Future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_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阵,有一部很火的BBC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该片讲述了中国教师用中式教育方法教授英国学生,这与当地英国本土老师的方式产生鲜明的对比。在国内外教育相关领域引起不同反响,使得中西教育差异的话题再次被人们关注。作为英国留学生的我,更是身临其境的体验到中英教育的不同。
  课程设置
  首先,英国和中国大学在课程设置和选课上存在较大差异。在英国,通常情况下,一个学生一学期选4门课已是极限,这在国内的高校是不大可能的,很多国内上课的同学会认为,比起他们安排的应接不暇的课表,如此的学习内容太少,课程太过清闲。
  不过看似轻松悠闲的背后,真实情况则是,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研究、讨论和学习。在英国大学里,学习专业课程占据学生大多数的时间,与专业无关的课程很少被涉及。因此对于每门课程的研究都很深入,需要通过阅读若干指定参考书、写论文或是小组作业的形式不断地学习,学期结束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去英国读研究生的同学,在图书馆挑灯夜战是随处可见的,由此可以看出留英学习任务的沉重,压力较大,并非想象中那般简单。
  相比于国内高校的选课,英国大学的选修课需要学生更加慎重,更加果断的选择。一方面,英国有不少大学的课程特色就是必修课和选修课占据同样的比重,相比,很多国内大学的选修课只占总学分的一小部分,是必修专业课的拓展和辅助学习。英国的选修课,与必修课同被视为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来选择。在自己所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得到更精进的拓展。
  另一方面,选修课的选择时间比较有限,学科所能容纳的学生更是有限,对于留学生来讲,提前在学校的网站了解选修课的专业和研究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课前准备
  在英国的大学里,不少学科的专业课教材是没有统一规定的,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快速查询到开学所需的建议教材,也可以等待学期第一堂课上,教授推荐书目再去购买或借阅。
  每次课前,教授会分发当日的授课讲义,讲义上常常会有额外的补充内容需要你提前借阅2-3本书,也只有提前学习才能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相比,国内大学有统一的教科书发放,让老师的教学更容易被同学预习和理解,学习的内容也更具有针对性。
  上课模式
  的确,英国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从上课时间来说,国内的高校课程安排会相对紧凑,接收老师传达的知识、课程多为单方面输出的教育方式。课后是学生展开独立学习的时间。但是,有些学生与老师缺乏深入的互动、探讨式的学习,他们的想法和理解程度有时也只能通过试卷和成绩得以表现出来。
  英国大学的一个学期里,通常包括4门科目的学习,除了每周一次的讲座(lecture)以外,还会有一次15人左右的小班讨论会(seminars),英国大学的全日制学生每周授课时间并不太长,大多为15-25学时。但是这个相对简短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学习的全部,每一周教授所布置的研究内容,都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
  讲座是‘教授讲,学生听’,而小班讨论就需要你把在讲座中所学习到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反馈给大家,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
  在英国的大学里,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在图书馆中独立地学习、研究。到了高校阶段,中国和英国的老师都主张‘学习主要靠自己’的理念,但是,区别可能体现在,中国高校的‘严进宽出’和英国高校的‘宽进严出’。这可能使英国的大学生承受更大的压力,你需要从学期一开始就阅读授课老师推荐的不计其数的书籍,每学期的期中需要完成各个学科的小论文、小组作业;每学期的期末,连着2个星期的考试周会让你鸡鸣而起,分秒必争地为考试的顺利通过做好充分准备。
  英国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实力。他们的教育方法十分鲜明,且学风严谨。名声显赫的牛津和剑桥是英国高水平高等教育的象征,它们向世人展示着英国教育制度的辉煌成就。英国的教育还普遍具有灵活开放的特点,与国内的有些“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因此,不少初到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往往对其中互动式教育的授课方式不是很适应。有时,英国大学老师不太会针对具体问题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对同一问题,老师非常鼓励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广泛听取多方的观点,并且鼓励学生用批判的视角去分析他人的理论,倡导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各尽其能,百花争艳。
  平日上课的形式大概可以分为以下3种:讲座(lecture),是中英共有的教学方式之一,一般讲座课时长1-3小时,信息量比较大,老师讲课的速度也会较快,要求大家能够快速理解和消化主要的知识;讨论会(seminars)在英国大学的课堂是十分常见的,每次课上老师都会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来进行个人见解的讨论。多采取小班制,每班人数在10-20人左右。形式上也比较轻松随意,大家围坐成一圈,或三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讨论过后,组与组、组与老师之间都有充分的交流机会;个人展示(presentation)无论是在中国或者英国课堂,这种方式都是老师提供给学生最直接的展示机会。在国内的个人展示经常因为课时有限,以小组为单位,由一名同学代表团队进行发言。英国老师一般采用完整的学时用于个人展示,给每个同学较多机会去独自锻炼。比较有意义的一点是,做完展示,要把自己的疑惑和不明白的地方提问出来。在英国的课堂上,无论发言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经常性地发问,确保同学对学习内容的充分理解。
  相比,在国内的课堂上,教授通常会细致地讲解教科书上主要的知识点和案例,以及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除此之外,老师会督促同学认真领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记牢书本中重要的原理,并传授历年来总结下来的经验和教训,以保证同学把知识基础打牢,做到自如运用,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然而在英国的课堂上,老师总会重复强调让学生们多看相关的书籍。临考前有时甚至毫无重点的划分,这让不少习惯了死记硬背的中国留学生们手足无措。英国人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是有口皆碑的。在老师推荐下看完一本本书后会发现,面对考试,你可以拥有多种不一样的思路和想法作为答案,不少时候,对问题的理解,并没有死记硬背的唯一标准回答,这也可以从多重角度展示出学生的思维与实力。   考试形式
  论文
  对于论文的严谨态度,是有些初去英国读书的同学无法想象的。在学期的初始,教授就会说明有关论文的格式和文献引用格式的要求。每一篇论文都要按照本科目教授的规则来完成,格式的错误会直接导致论文只能得到及格允或是不及格。相比较,国内一些高校对文献引用的格式要求是较为宽松的,更重视的则是论文本身内容的质量。在学期初始,论文的备选题目可能已经给出,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构思和展开具体的研究。
  考试
  国内大学的考试中,由于期末考试占据很大的百分比,因此不少同学选择临时抱佛脚,更专注于期末考试的复习。而在英国大学的一个学期中至少有两次考核,论文和考试是必定有的,老师还会根据所教课程,增加小测验的数量让学生持续不断地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确保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学习状态,避免期末的突击复习,把大量的知识分布在相对平衡的时间中逐一掌握。
  在英国大学,一些学科的期末考试试卷中,通常会设有选择性的答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准备充分的题来争取得到更高的分数。对于考试被怀疑作弊和作弊的处理,英国学校是非常严厉的,轻则警告,重则开除。对于学习理科的学生们,有些时候一些英国老师不鼓励学生背公式,考试时允许他们把公式抄在纸上,带进考场,如果是必须用到的公式,考卷里面有时直接会包含在内,让你完全不用担心记混繁杂的公式而忧心。而不少精益求精的国内老师会要求学生连同计算公式一同背下再进考场。
  团队作业
  团队作业分为论文形式和陈述展示形式,英国的学生在课堂上多采取轻松活泼的讨论方式,注重发言人与听众的眼神交流,更加善于表达和自我展示,应变能力也很强;国内的同学偏向把大量需要发言的内容写在PPT上,虽然PPT内容准备充分,不过这种“大数据”,稍带死板的形式也许不能完全调动起听众的兴趣和互动。
  结语
  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为学生打下的知识基础格外扎实,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过硬,他们早已养成勤奋好学的钻研精神。出国后,绝大多数表现十分刻苦,几乎可以适应于世界各地的教育体系,且成绩优秀,深得英国老师和大学的赞许,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成果。不少中国留学生还通过各种比赛赢得多项奖励,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信心和主动沟通是英国人很看重的方面,对于国内教育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先哲们常说的,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美德。在英国课堂的分组作业中,教授每次都会安排不同的组合方式,让学生丢掉现有的依赖感,重新结识朋友,也会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造就他们开朗的性格,释放自我的潜能。
  之前,有位同学在选择学校和专业问题上非常迷茫,他受到一些保守思维的影响,需要评判所选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排名够高的,未来就业热门的,薪酬足够好的,被大众认可的……
  他在来英国学习语言时,询问当地老师的意见。老师只是简单的回答,选择自己喜欢又擅长的,以后想从事工作的专业就是最好的。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从中感受到这位英国老师对教育的考虑重视以人为本,关注个人潜能的挖掘和价值的体现。
  英国的教育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的,当然并非英国的教育方式都是好的,就如同文学艺术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共同进步。
其他文献
Eva是国内某重点大学的学生,今年即将入读大学三年级,和与她同届的学生一样,Eva也在考虑毕业后自己将何去何从,考研究生还是考公务员,抑或是到国内知名企业工作?最终她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多方打听后她发现有三种渠道可以申请留学。  三大申请渠道的弊端  她最先选择的是去她所在城市最知名的留学中介机构咨询。那天下午,Eva和朋友一起到那座城市最高的大楼的某间办公室,一名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声称他们已经帮
期刊
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MOD′ART International)是上世纪80年代,由巴黎时装界的几位著名人士发起成立的,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学院总部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即巴黎11区Bouvier街1号。学院现有在校生700多名,其中40%为外国留学生,分别来自德国、俄罗斯、韩国、日本、越南、中国和中国香港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三十年来50多次来访,他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见证了中国与国际化的
期刊
从注重各类人群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全民教育”时代到更加注重受教育质量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时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前最新的15年教育规划中,以移动电话为代表、搭载先进信息技术的移动设备又能扮演怎样的角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95年提出的“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11)战略工作——以普及全世界人民的受教育权利为核心——在2015年划上了并不完美的句号。而这期
期刊
很多国人知道卡耐基梅隆大学,是因为那是李开复的母校,是新常春藤大学的代表,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世界排名第一,引领着很多机器人技术的革新。笔者认为一个学校的终极衡量,是看个人如何在其中成长感悟与进步。我在卡耐基梅隆的两年是个人人生发展的关键时间——不仅仅是求学,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感情领悟。或许正因为卡耐基对我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它也就在我心中有了一份特殊的意义。  最好的教育选择是要挑
期刊
荷兰皇家航空公司近日宣布其全新的波音787-9梦想飞机将执飞中国航线。成都、杭州和厦门将成为首批三个中国目的地启用全新波音787-9飞机。成都航线率先从3月28日开始启用新客机,杭州和厦门紧随其后,新飞机分别于3月29日和30日起执飞这两条目的地航线。全新波音787-9梦想飞机在中国航线的启用再次强调了荷航为中国乘客提供一流的旅行体验而不懈努力。  鲜花是荷兰典型的出口商品。此次荷航将用不同鲜花的
期刊
西班牙马约卡岛——  依山傍海,  绿树成荫,  遍布全岛的天然浴场,  随处可见,  每一个都细沙如银,  宛如镶嵌在湛蓝海水中的珍珠,  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  风光旖旎放飞浪漫的“天堂”  登上马约卡岛时已是中午时分。来到了岛边,放眼望去,宽阔的大海,浩瀚无垠,海水翻着银白色浪花轻轻拍打着海岸,溅起的水滴如断了线的珍珠,晶莹剔透,煞是好看。岸边不远处沿海而建的房子,大都是白色的,排列得错落有
期刊
奔跑吧!黄金时代  我们这个刚从债务危机复苏的世界,最需要的就是以近乎于“禅修”般的理性思维对休养生息进行支配,然而在2015年,期待中的“慢时代”并未光临,“跑时代”已经急不可耐的成为本年度的关键词,再加上以各种“类奔跑”词汇冠名的“明星真人秀”的风靡,使得我们原本就不够平静的内心突然躁了起来。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是一个黄金时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访英之行,就已经定义了2015的年度
期刊
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2015年开放门户报告》(2015OpenDoorsReport,下称“开放门户报告”)显示,2014-2015学年,在美国高等院校进行留学的中国学生首次突破30万大关。同时,攻读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人数也首次超过了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数。  11月17日,美国驻华大使馆联合EducationUSA(中国)举行了新闻发布会,第一时间向媒体公布了这一最新数据。  赴美留学趋势强
期刊
近日,来自德国黑森林弗洛依登市的政府代表团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城市和项目推介会。会上弗洛依登市市长和旅游局长介绍了弗洛依登市的旅游资源。但本次活动的最大成果是弗洛依登市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签署了“关于共建弗洛依登中医养生科技园的战略合作协议”、弗洛依登市哈尔博格学院和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了“关于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的框架协议”。德国驻华使馆经济参赞BurkhardDucoffre先生、北
期刊
30年来致力于打造一个真正全球化的高品质教育服务平台,启德教育希望建设一个向国际教育产业上下游延伸的、一站式的国际教育服务网络,基于丰富的国内外院校资源和市场优势,向中国学生和海外院校提供专业服务。  近年来,启德教育在引入高级人才、在线教育技术和系统升级、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各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措施,也在考虑通过并购来实现集团整体教育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2014年6月,黄娴女士正式加入启德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