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张茜,女,河北武安人,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公共艺术学科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影视文化传播研究。【基金项目】电影《集结号》剧照 《集结号》作为近年来一部成功的国产战争片,其反映出的审美文化层面上的特点值得关注。本片的成功为我国同类型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下面,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该片进行分析。一、影片在叙事模式上的突破
纵观整个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史,《集结号》无疑是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影片将视点聚焦在一个普通连长身上,以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来考量战争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不同于以往的战争片,本片在叙事层面上有着显著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战争片类型化的表现方式。
首先,影片实践了新的叙事情境。在这部电影里,主人公谷子地不是传统意义上高大全的战斗英雄。他在战场上会枪杀俘虏,会缴了敌人的装备给自己的兄弟用;在和平时期,他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无法得到。而那些战士也不是看见枪眼就往上冲,丝毫不考虑生死,他们愤怒时会说脏话,面对死亡会害怕,也会谎称听到了号声。部队领导不是围在桌子旁开作战会议,然后指挥出了一场出色的歼敌战,他们在面对取舍时也会选择舍弃小众保全集体……而这些都是切入视点的创新。人性化小角度的切入使影片在出史与入史的把握上有着充足的丰富性与层次感。同时,影片也有着强烈的悲壮色彩。电影的宣传海报上写着“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这就已经显示了本片的情感基调。从真实个体的消亡中,观众更能看到战争残酷的一面。
其次,对于“考验情境”,影片也有着十
分精彩的表现。本片不是让主人公在战火中成长为一名战争英雄,而是开创了一个新的考验情境。比起战争的残酷,对谷子地最大的考验其实是在战后。面对一张张怀疑与拒绝的脸,一封封没有回音的信件,为兄弟们的正名之路崎岖而艰难。当春夏秋冬的轮回最终换来的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时,活着的难足够死去无数次。一个军人可以去死,但不能被抛弃。当他终于明白自己和兄弟们其实是被抛弃的牺牲品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二、价值观的主流回归
叙事模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固然是影片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本片真正的闪光点却是价值观上的主流回归。
从主题上讲,这是一部关于责任与尊严的电影。故事围绕着一个受了委屈的英雄在和平年代如何寻找历史真相而展开。在这里,“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实,谷子地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英雄,他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没手表,不知道团长让他坚守到的十二点是否到了;他耳朵聋了,不知道集结号到底吹响了没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侥幸活了下来,这让他有些“被动”的成了英雄。可他的战友全牺牲了,而且连个烈士的名号都没有。于是,出于责任,或者也是出于内疚,他走上了为战友正名的道路。对于牺牲的人,怎样的名分都无法使他们复活,但死后连名分都没有,却是对他们生命意义的否定。因此,正名不是执拗,而是肯定牺牲的价值,找寻逝者的尊严。
而这点恰恰又体现了影片的批判精神。在对战争本性的思考与表达上,本片与其它影片有着显著的不同。在这里,人们固有的价值观被重新审视。一直以来,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个人的利益要服从于集体的利益。《集结号》不是要颠覆这种观念,而是把个人的牺牲展现在人们面前,让观众看到胜利背后被忽略的代价。于是,固有的观念在理性上是可以认同的,可在感情上却有些难以接受了。另一方面,同样是对战争本性的反思,本片却是从对生命的认知、对牺牲的思考着手,着重刻画了战后主人公心理上的缺失与伤痕,从而加强了影片的冲击力与表现力。
“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当我们关注的不再是数字,而是数字背后倒下的一个个人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把目光投向了生命的本身。影片的最后,出现的一段介绍谷子地生平的文字也正是对全片的一个提升。从始至终,影片所关注的都是个人,是在宏大的战争历史下那些被遗忘的个人。对人的重新关注,对生命价值与尊严的重视,是本片留给人们长久的思考。
三、审美价值的体现
作为艺术,电影的功能并不是赢取高额的票房收入,而是要在审美价值上发挥其特有的功能。这就牵涉到审美娱乐、审美认识、审美教育三方面的内容。就审美娱乐而言,影片过亿的高票房、学界的一致好评、观众的良好口碑已经证明了本片在大众娱乐时代的背景下获得的成功。下面主要谈谈本片在审美认识和审美教育上的功能。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呈现故事,更重要的是表达思想。在《集结号》里,故事结构的设计、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其实都是在传递价值观。原著《官司》并不是这样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小说最后写到“老谷太认真了,其实世上许多事本来就没法认真的。”原著的结局无疑比电影的结局更有悲壮色彩也更加震撼,但它却不同于电影所传递出来的整体的价值观念。一旦把谷子地的命运安排为死亡,那么在心理情感一直跟随着谷子地的观众就会产生巨大的空缺和不适。其实,从和平年代开始,谷子地就不是为自己而活的,他实际上是在延续战友们的生命,是在替他们活着。而只有生命的价值得到认同,牺牲的意义得到肯定,才能满足电影观众对社会正义的想象、愿望和企盼。影片巧妙的做到了在反映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与广大观众的心理预期相一致。当电影所传递出的价值观契合观众的价值取向时,观众便很容易与影片产生共鸣。这就是下面要说到的审美教育问题。
·中国电影评论张茜:《集结号》 长久以来,背负着思想教育功能的战争片在我国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商业市场的。一旦没有了观众,多么核心的价值观也不能有效的传达。而《集结号》却成功的把大批观众带进了电影院。电影为我们呈现的是胜利的代价,看到了这一个个倒下去的生命,战争的胜利才被意义和价值赋予了沉甸甸的重量。尤其是对年轻的一代而言,美好的生活来得太容易了,这背后为之牺牲的生命都被时间淡化了。而这样一部电影却可以触动我们日渐麻木的神经,唤起人们对于历史本身的铭记。
就现实而言,这同样是一部有着启发意义的作品。从大的方面来说,谷子地为战友正名的努力,应合了今天的中国人在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历史记忆的需求,也将在战争中牺牲的无数个体推进了观众的视线,让人们重新正视个人的牺牲和价值。同时,影片的本质强调的是社会正义和公平。在现今社会,人们难免会遇到个人贡献被忽略的情况,而这部电影则给了我们一种温暖的力量。这种对个人生命及价值的肯定能给予我们一份开阔的胸襟和坦荡的心灵,让我们在生活中不再因为暂时的失意而烦恼,不再把自己囿于一己之利。
总之,当冯小刚导演把镜头对准战争中的个体,用诚意与感动为观众开启这坛尘封于半个世纪前的陈酿时,醇香扑鼻。而对于我国战争片的创作来说,《集结号》无疑也吹出了冲锋的强音。
纵观整个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史,《集结号》无疑是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影片将视点聚焦在一个普通连长身上,以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来考量战争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不同于以往的战争片,本片在叙事层面上有着显著的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战争片类型化的表现方式。
首先,影片实践了新的叙事情境。在这部电影里,主人公谷子地不是传统意义上高大全的战斗英雄。他在战场上会枪杀俘虏,会缴了敌人的装备给自己的兄弟用;在和平时期,他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无法得到。而那些战士也不是看见枪眼就往上冲,丝毫不考虑生死,他们愤怒时会说脏话,面对死亡会害怕,也会谎称听到了号声。部队领导不是围在桌子旁开作战会议,然后指挥出了一场出色的歼敌战,他们在面对取舍时也会选择舍弃小众保全集体……而这些都是切入视点的创新。人性化小角度的切入使影片在出史与入史的把握上有着充足的丰富性与层次感。同时,影片也有着强烈的悲壮色彩。电影的宣传海报上写着“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这就已经显示了本片的情感基调。从真实个体的消亡中,观众更能看到战争残酷的一面。
其次,对于“考验情境”,影片也有着十
分精彩的表现。本片不是让主人公在战火中成长为一名战争英雄,而是开创了一个新的考验情境。比起战争的残酷,对谷子地最大的考验其实是在战后。面对一张张怀疑与拒绝的脸,一封封没有回音的信件,为兄弟们的正名之路崎岖而艰难。当春夏秋冬的轮回最终换来的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时,活着的难足够死去无数次。一个军人可以去死,但不能被抛弃。当他终于明白自己和兄弟们其实是被抛弃的牺牲品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二、价值观的主流回归
叙事模式上的突破与创新固然是影片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本片真正的闪光点却是价值观上的主流回归。
从主题上讲,这是一部关于责任与尊严的电影。故事围绕着一个受了委屈的英雄在和平年代如何寻找历史真相而展开。在这里,“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实,谷子地并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英雄,他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没手表,不知道团长让他坚守到的十二点是否到了;他耳朵聋了,不知道集结号到底吹响了没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侥幸活了下来,这让他有些“被动”的成了英雄。可他的战友全牺牲了,而且连个烈士的名号都没有。于是,出于责任,或者也是出于内疚,他走上了为战友正名的道路。对于牺牲的人,怎样的名分都无法使他们复活,但死后连名分都没有,却是对他们生命意义的否定。因此,正名不是执拗,而是肯定牺牲的价值,找寻逝者的尊严。
而这点恰恰又体现了影片的批判精神。在对战争本性的思考与表达上,本片与其它影片有着显著的不同。在这里,人们固有的价值观被重新审视。一直以来,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个人的利益要服从于集体的利益。《集结号》不是要颠覆这种观念,而是把个人的牺牲展现在人们面前,让观众看到胜利背后被忽略的代价。于是,固有的观念在理性上是可以认同的,可在感情上却有些难以接受了。另一方面,同样是对战争本性的反思,本片却是从对生命的认知、对牺牲的思考着手,着重刻画了战后主人公心理上的缺失与伤痕,从而加强了影片的冲击力与表现力。
“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当我们关注的不再是数字,而是数字背后倒下的一个个人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把目光投向了生命的本身。影片的最后,出现的一段介绍谷子地生平的文字也正是对全片的一个提升。从始至终,影片所关注的都是个人,是在宏大的战争历史下那些被遗忘的个人。对人的重新关注,对生命价值与尊严的重视,是本片留给人们长久的思考。
三、审美价值的体现
作为艺术,电影的功能并不是赢取高额的票房收入,而是要在审美价值上发挥其特有的功能。这就牵涉到审美娱乐、审美认识、审美教育三方面的内容。就审美娱乐而言,影片过亿的高票房、学界的一致好评、观众的良好口碑已经证明了本片在大众娱乐时代的背景下获得的成功。下面主要谈谈本片在审美认识和审美教育上的功能。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呈现故事,更重要的是表达思想。在《集结号》里,故事结构的设计、电影语言的运用等其实都是在传递价值观。原著《官司》并不是这样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小说最后写到“老谷太认真了,其实世上许多事本来就没法认真的。”原著的结局无疑比电影的结局更有悲壮色彩也更加震撼,但它却不同于电影所传递出来的整体的价值观念。一旦把谷子地的命运安排为死亡,那么在心理情感一直跟随着谷子地的观众就会产生巨大的空缺和不适。其实,从和平年代开始,谷子地就不是为自己而活的,他实际上是在延续战友们的生命,是在替他们活着。而只有生命的价值得到认同,牺牲的意义得到肯定,才能满足电影观众对社会正义的想象、愿望和企盼。影片巧妙的做到了在反映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也与广大观众的心理预期相一致。当电影所传递出的价值观契合观众的价值取向时,观众便很容易与影片产生共鸣。这就是下面要说到的审美教育问题。
·中国电影评论张茜:《集结号》 长久以来,背负着思想教育功能的战争片在我国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商业市场的。一旦没有了观众,多么核心的价值观也不能有效的传达。而《集结号》却成功的把大批观众带进了电影院。电影为我们呈现的是胜利的代价,看到了这一个个倒下去的生命,战争的胜利才被意义和价值赋予了沉甸甸的重量。尤其是对年轻的一代而言,美好的生活来得太容易了,这背后为之牺牲的生命都被时间淡化了。而这样一部电影却可以触动我们日渐麻木的神经,唤起人们对于历史本身的铭记。
就现实而言,这同样是一部有着启发意义的作品。从大的方面来说,谷子地为战友正名的努力,应合了今天的中国人在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历史记忆的需求,也将在战争中牺牲的无数个体推进了观众的视线,让人们重新正视个人的牺牲和价值。同时,影片的本质强调的是社会正义和公平。在现今社会,人们难免会遇到个人贡献被忽略的情况,而这部电影则给了我们一种温暖的力量。这种对个人生命及价值的肯定能给予我们一份开阔的胸襟和坦荡的心灵,让我们在生活中不再因为暂时的失意而烦恼,不再把自己囿于一己之利。
总之,当冯小刚导演把镜头对准战争中的个体,用诚意与感动为观众开启这坛尘封于半个世纪前的陈酿时,醇香扑鼻。而对于我国战争片的创作来说,《集结号》无疑也吹出了冲锋的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