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口语训练浅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口语训练是一个突破口,也是一个关键,并在实践中做了粗浅的探索。
  一、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到在未来社会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语言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口头表达能力是未来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中职毕业生要择业,要进行基层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具备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书面语的学习上,口语训练较少,特别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基本语音训练都不多,更谈不上系统的口头表达训练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确实存在忽视口语训练的现象,即学生除了偶尔回答问题之外,难有机会体会“说”的滋味,致使一些学生口齿不清、不善言辞、难与外界沟通,从而内向、保守、怯懦。就连一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说起话来也吞吞吐吐,词不达意。而随着传媒手段越来越先进和多样化,社会交际变得更快捷、直接,口头表达更广泛、频繁,作用更大,对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不突出、强化口语训练,尽快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会阻碍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而且他们将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的需要。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和有效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的语言能力上。说,就是口头表达,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笔者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只有突出、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才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才能最直接、最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体现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特点。
  二、遵循语言学的基本规律,多形式、全方位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
  语言包括书面语和口语。听说读写是运用语言的四项基本能力,听说偏重于口语,读写偏重于书面语。人的语言养成是先口头,后书面的。听是前提,说是基础;读是先导,写是升华;先听说,后读写,互相促进,综合发展。这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而口语表达训练的原则是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四项基本能力相互渗透。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口语能力要达到以下标准:语音正确、吐字清晰,表意适度、中心突出,条理清楚、简洁顺畅,情感适度、语气恰当。笔者从听、说、读、写的相互关系出发,尝试利用听、读、写等手段来训练、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一)以趣导说,激发说的兴趣、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能引发人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最大内在动力。只有充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和欲望,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训练效率。具体做法是选择逸闻趣事说给学生听,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复述、描绘,打消学生对说的畏惧感,初步引发兴趣。选择优美的诗文朗读给学生听,渲染作品的意境美,引导学生欣赏体会,使学生陶醉在美好的语言氛围中,从而激发说的兴趣,引发说的愿望。美好的东西是最有感召力的,人人想得而后快,常常会是教师在台上诵,有学生在下面吟,犹如交响乐合奏。
  当学生有了说的兴趣时,教师就应该提供说的机会。可利用课前5~10分钟时间,要求学生上台说,或者介绍,或者朗诵。当场点评,着重评优点进行表扬,以资鼓励,并把说的成绩纳入成绩考核范围,在成绩评定中说得多,多加分,说得好,再加分,借此提高学生说的兴趣,促使他们说得更好。
  (二)以听引说,做到说得敏捷、完善。
  听和说,听是接收信息,说是表达信息,两者的思维角度虽然不同,但却是口头训练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以听引说”就是通过听的训练,学生捕捉信息、准确理解,正确判断,从而敏捷地做出表述。可让学生听完故事后复述,介绍主要人物;听故事梗概、寓言、成语故事后,进行联想、想象,作扩充表述,或作逆向思维表述;听议论文,对文中观点作概括陈述,对材料作补充说明,对文章作简要评价;听抒情诗、抒情散文,将文中情感用自己的语言直接抒发;听戏剧、小说等精彩片断,谈感想;听错误言论,进行反驳;听辩论、演讲,进行模仿。
  总之,利用各种听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引发说的话题,启发说的思路,使学生敏捷地思维,有感而发,有针对性地说。通过听,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上进行引导,使学生快速反应,言之有物,说得清楚明白。
  (三)以读促说,要求说得准确、生动。
  读也是吸收,它吸收的主要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经过斟酌、锤炼的,比口语要规范准确。经常读,对正确使用口头语言,提高说的水平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利用有声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过程。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有效促进学生说得准确生动。通过朗读,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文体材料的朗读的主体风格,比较其语言风格的差异,培养准确地把握和表现不同语言风格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以写助读,力求说得严密、凝练。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开口说话离不开思维,但说的思维受时间限制,语言难以凝练,逻辑难以严密。写同样是表达,但它是书面语,可以慢慢思量,细细斟酌。通过写的训练,学生理清思路,斟酌字句,使说变得严密凝练。写的形式很多,从锻炼说的角度看,可以训练学生写讲话稿、发言提纲、辩论片断等。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着重进行一事一议以写助说训练,要求学生选择身边的人或生活中发生的事,先叙后议。从一个人、一件事引出观点,要求观点鲜明,议论集中,语言精练,逻辑性强。具体做法是:利用课前10分钟,先由学生上台发表看法,每次2~3人,以组为单位讨论评价,派代表归纳总结,在全班评说,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点评。学生就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自评自说,既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又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养成训练,兴趣很浓,还丰富了说的内容,反过来又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说写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笔者通过口语训练的实践,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但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一项单纯的技能,而是人的心理素质、知识积累、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突出口语训练,处理好听读写三者的关系,使它们都为思维训练服务,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尚待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语文教育必须在生活的依托下方能表达其旨意。生活又不得脱离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孩子们在探索生活的道路上走进语文课堂,让老师们在语文教学的课程中感悟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核心,通过教室集体或个体授课为方式,把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体验融为一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因而,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时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适度原则,既要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材料,又要采用最能使学生把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存在误区 有效对策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贯彻了新课改理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脑性瘫痪儿童、正常儿童及患有一般疾病儿童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观察脑性瘫痪对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影响患儿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通过观察“三结合康复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全国,吹进每一位教师的心田,“春江水暖鸭先知”,语文教师在改革中扮演着最活跃的角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到底起了或者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在语文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确定自己最恰当的角色,并演好自己的角色,才会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语文教学增添新气息。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表现为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正确的做法,下面我谈谈在新
摘 要: 反思语文阅读教学,品味语言、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细节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予以激活,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关键词: 语文阅读 品味语言 主体作用 教学情境  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及《淮安市7-9年级学段语文阅读教学实施意义》,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我认为重视阅读教学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得以凸显,但途径不够丰富,
邓小平同志最近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邓
摘 要: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而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诗文又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模块之一。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教学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诵读,通过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让学生从古文诵读中领略汉语言文学的精华篇章。  关键词: 中职古诗文诵读教学 必要性 具体实施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而古代诗文
该研究将60例CHF气虚血瘀证患者以收治先后顺序按3:2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心安合剂为主,对照组以开搏通为主.分别对其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心功能状况
聋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诸多弊端: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师生过于遵循教材教参,追求标准答案;课堂教学浅尝辄止,不注重实效;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能力训练落不到实处……种种做法遏制了聋生多种能力的健康发展,聋生不会用完整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会针对课文提出独到的见解,不会根据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要解决聋生的言语表达问题,首先要解决思维问题。  针对聋生的思维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