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榕青蔚奇观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xc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菖蒲旺生,粽子飘香,我们又迎来夏季里隆重热闹的大节——端午。怀想老家闽南和对岸台湾的端午节,似乎可以闻到浓郁的节日情味。少年时代,每到端午节早上起床后,就有一项神圣的使命要我去完成,那就是祖母催促我到村边的老榕树采摘几桠榕青。榕青就是榕树的枝条,端午节这天,闽南和台湾家家户户在大门插榕青,蔚为大观。这与其他地方端午节悬菖蒲挂艾叶形成强烈反差。是何缘故?
  原来,旧时闽南和台湾沿海地区风沙肆虐,难以寻觅到菖蒲、艾叶。倒是耐旱,生命力顽强的榕树长得茂盛活得潇洒。于是,端午节辟邪驱凶,消灾禳祸的神圣任务就落到榕树身上。前不久,笔者在闽南东山岛铜陵镇发现一户陈姓人家端午节插榕青形成的今古奇观:外门的门框均为粗硕的榕根形成,门楣上老态龙钟的古榕,枝叶葳蕤,根须如长髯飘拂。原来,这户人家先祖有一年端午节采撷一桠榕枝插在杉木做的门楣缝隙,时逢霪雨连绵,生命力顽强的榕枝生成了气生根,日久年长,那根须逐渐粗大,并“吞噬”了原有的杉木,形成具有生机活力的榕门,算来已有200余年历史。小榕枝变成大门框,令人叹为观止!吸引无数游客前往猎奇赏景,福建著名书画家马驰先生禁不住挥毫为这一奇特的榕门题写匾额“榕庐”,并附词“苍郁天年,陵岛一绝”,赞美这一奇特景观。
  自古以来,榕青与闽南和台湾人结下不解之缘。举凡节庆喜事当地人都要用到榕青,妇女们喜欢用榕青簪插在云鬓上,以示吉祥。向亲友贺婚,传统的“四式”贺礼上要放一桠箍着红纸条的榕青,寄寓爱情、友谊像榕树万古长青。传统婚娶,在花轿后面,必须有一青年拖着一把枝繁叶茂的榕青跟随在人群中,谓之“拖青”,寓意新娘进门后子孙繁衍,家业兴旺。新娘进洞房后要把榕青放置床顶,表示新娘长住不移,象征夫妻爱情永固。平時家中有人身体欠安需静养,就在自家大门上挂上两束箍着红布条的榕青,以示“谢绝入内”。笔者小时候看到邻居门环挂榕青,觉得好奇,就问祖母:“咱家为什么没有挂红布条的树枝?”祖母忙用手捂住我的口,嗔怪我不该乱说。老人家像开导傻瓜似的,对我说起一段插榕青轶闻:宋代景祐年间,有一年端午节,北宋皇帝封赐的名医吴夲得知闽南沿海瘟疫流行,疫区人亡田荒。他为了控制疾病传播,别出心裁采来榕青做记号,就像那年隔离“非典”病人似的,劝阻亲友间不要相互探视,避免传染。果然这一招真灵,很快就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端午节插榕青的故事,笔者小时候在乡村茶间还听过另类版本:从前,有个姓黄的义士率领义军反贪惩霸,因惩恶难免扩大化,闹得民心惶惶。一天,黄义士途遇一个妇女,背着个大男孩,而手牵的却是个小孩,黄义士好奇地问:“大嫂,你为何偏要背大的?”那农妇答:“我背的是侄子,他是孤儿,代表着一房人的血脉。而我的孩子万一被姓黄的侠士误杀了,我还可再生育。”黄义士听后十分愧疚,同时,也为这位妇女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他叮嘱农妇“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你赶快回家在门楣插上榕青,便可免遭误伤。”农妇是个大公无私的好心人,她除了自家插榕青外,还周知全村的善良乡亲也插榕青。不多久,黄义士的队伍开始劫富济贫,惩治恶霸。由于黄义士事前吩咐部下,看到哪一家的门楣插着榕青,一律不准入内。小小榕青保护了全村良民,怎不叫人歌之颂之!从此,人们便在端午节插榕青,以示逢凶化吉。闽南台湾方言“榕”与“成”同音,榕青被人们用来象征成功,举凡节日喜事也被派上用场。
  榕青的趣俗毋需赘述,但它的保健作用和临床应用可能鲜为人知。榕树以叶和须(气生根)入药,具有清热、解表、化湿、发汗、利尿、透疹、驱风止吐等疗效。自然落下的榕叶,大号“落地金钱”,具有清热解毒之效,可疗胃病和跌打损伤。榕树气根俗称“压火龙须”,煎服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发炎,也是治风湿病的特效药。榕树汁雅称“鲜汁白乳”,可疗风火引起的牙痛牙肿。榕树皮绰号“榕香陈皮”有收敛功能,可治腹泻。榕根小名“促长土参”可煎服,是催长偏方。小叶榕的枝、干、叶都是制作小叶榕浸膏的主要原料。1970年编印的《实用中草药》一书中记载:“(榕树)药用部分:皮、叶、气根。性平,味淡微涩。清热,祛风利湿,活血通络。适应症:血崩,漏血,牙疔,腋下痈。”在倡行低碳生活的今天,插榕青可谓绿色环保之举,榕叶对二氧化硫、氟气和汽车尾气有较强的吸收能力。1公斤榕叶58天可吸硫6.4克、吸氟2.4克,人们形容是“空气净化器”。天生万物以养人,各有其效,实在让人感慨不已!
  不知是端午节插榕青予人偌多益处之故还是什么,闽南和台湾人备加爱榕、崇榕。在两岸同胞心目中,榕树最有灵气,最富情感,最能庇荫造福乡人。闽南和台湾大多数居家喜欢栽培盆景榕、药用卵叶榕等,每个自然村也起码种有一株或几株大榕树。榕有灵,人有情,不少台湾乡亲把植榕作为表达爱国思乡的心迹。日前,笔者来到福建东山岛坑北村采访,村中有株古榕就是清代同治年间,迁居台北田中央村的宗亲王马体当年端午节携家人回乡寻根谒祖时,跨海越峡带来种植的。数百年来,当地村民一直亲昵地称之“台湾榕”。每逢端午节乡亲们都习惯到台湾榕采摘榕青,聊谈情趣浓浓的榕树文化和疗效多多的榕青保健,并借此机会给小字辈上一堂两岸渊源课。海峡两岸有偌多榕青形成的趣俗奇景,堪称东方奇观!
其他文献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用中华优秀传统廉政文化为现代化进程提供丰厚滋养。日前到访漳浦县,感到在传承优秀廉政传统文化上,注重激活、倡导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尤其是利用两帝师文化上做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一村两帝師,叔侄皆名臣。蔡世远、蔡新叔侄是福建漳浦下布村人,在清康熙、乾隆年间,以学问、文章、道德饮誉朝野,得到朝廷重用、礼遇,蔡世远当乾隆帝师12年,蔡新当嘉庆帝师42年。更为难
期刊
前两个月在市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记得住的乡愁》,是漳州作家编辑们写的40篇介绍本土古村落的文集,翻着目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古村落我已经去过了,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一篇名叫《海边云水谣——佛昙轧内村》的文字,一口气读完,便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个地方。  国庆从老家探亲回来,阿诚加班一天,还剩一天时间,他便提议去佛昙轧内村,我曾把那篇文字给他看过,他也记住了这个地方,因为文中介绍这个村庄依山靠海,村
期刊
一天的时间,有的人懒懒散散,一晃而过,有的人勤勤恳恳,丰富多彩。在诏安悬钟古城的一天,让我难以忘怀——  前天晚上,接龙文区博物馆馆长立群兄邀约,说是否一同去诏安县看看悬钟古城,看看岩壁上是否有太阳纹岩画,我欣然接受。是夜,清风徐徐,梦境中邂逅外星人,他们在家乡的东门塔屿身轻如燕,时而在岩上种植蘑菇,镂刻流星雨;时而于悬崖峭壁载歌载舞,临海观潮。  上午七点半,我们开始出发,很快,不知不觉悬钟古城
期刊
对未来,我们这些人是不是有点“想象力贫乏”?“一担能挑两座山”啦,“月宫装上电话机”啦,太玄乎却又太坐实。移山仍要用扁担来挑?月宫之妙弄半天就安了部电话机?也许正因为这个“贫乏”的缘故,“未来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刚一“舶来”中国大陆,便风靡起来:《第三次浪潮》啦,《第四次浪潮》啦,《九十年代大趋势预测》啦,一路看好。喏,就手头这本《未来之路》,个头不大也卖到二十元的辣价钱——可我还是认了。  电脑奇
期刊
2015年3月28日上午,一大群人马约好了到平和坂仔去看林语堂。  进入平和地界的时候,雾呼呼喝喝涌过来,前方的山和路像刚出浴的杨贵妃见了生人,转身闪在薄纱里。跟着大雾涌过来的是一通电话:“去坂仔的路堵车了,堵了好几公里。今天,二月初九,一年一度双溪墟啊。”  二月初九双溪墟。这是平和最著名的墟日。这天大道公很开心,因为他过生日。更开心的是平和的乡亲们,因为他们这天可以放开手脚挑选称心如意的传统手
期刊
九龙江北溪名士陈天定,明天启四年(1624)举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同年因不愿附和宦官权贵回乡隐居。  明崇祯元年(1627),陈天定被朝廷召回,授官行人,历迁吏部主事。明崇祯九年(1635),株连黄道周案入狱。明崇祯十四年(1640)得释复职,后升至太常寺少卿。明崇祯十六年(1642)辞官回乡,曾寓居华安县良村乡南山宫,后在华安县新圩镇花山授徒讲学,誉满北溪,有十八考生十九个中举的传说
期刊
只去过一次的地方  南怀瑾说,文人到过四川,一生无憾。可见,游历也是一个人的阅历,有些地方对文人多么重要。  其实,对于普通的人,有些地方,只去过一次——那是潮湿的远方,曾经去过的地方,有袅袅升腾雾的感觉,内心变得云水苍茫。  只去过一次的地方,在雨中只看到它的一面,看不到另一面。等到雨停、转晴,满城阳光灿烂,我已经走了。离开的那个地方,树和房子,留给我的印象,始终是天濛濛,湿漉漉的样子。  春天
期刊
在每个读书人的心目中,云霄的七星山,是一处值得永远仰望朝拜的圣地。因为此地长眠着一位泰山北斗级的文化名人林偕春。  林太史公,民间又尊称为“林太师公”,名偕春,字孚元,号警庸,晚号云山居士。祖籍福建云霄佳州郭墩,后迁居前涂村。他年少有志,勤奋苦读,为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翰林院編修、两浙学政、南赣兵备、湖广参政等职,因以侍读学士为太子太傅;明万历元年(1573)拜太师,赐“魁星”;卒于明万历三十二
期刊
以前每次下乡路过钟腾村时,总会看到一片破落的旧房子,路边那座大厝尤其显眼。两侧厢房坍塌殆尽,但居中的大厝,厚厚的瓦盖,两头高高翘起的屋脊,依稀可辨当年恢弘气象。在闽南一般只有名门望族或大姓宗祠才会有这样的大厝。这是谁家的大厝呢?为何这般风雨飘摇?  闽南大厝我见过不少,我的故居就是其中之一。我常听父辈们说,普通民居与一座像样的大厝有着天壤之别,大厝用料之精细考究超越常人之想象。细微之处小至毫厘,大
期刊
你可曾听说过“美人树”吗?秋意渐浓时,我家附近的那条名为“水仙大街”的道路两旁,盛开了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粉红色的花朵,仿佛一幅幅刚刚收笔的仕女图,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款款深情,款款走来,尽显优雅,让人有“人间四月天”的错觉。生出如此美景的绿化树,有个醉人的名字:美人树。  每天上下班,这条绵延3公里多的大街是我的必经之路。道路两旁密密扎扎的花枝随着车身的移动,迎面而来,向后退去,前仆后继,成千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