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尝试教学中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培养能力、提高技能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sd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尝试教学理论,我国早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如果真了解了,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必然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将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
  由此可见,尝试教学注重学生自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方式上,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获得旧知识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引导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讲解,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知识并升华为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尝试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呢?在此,结合朗读教学,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关注特点,在尝试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学习情绪往往受“兴趣”的支配。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激发学生尝试朗读的兴趣,就成为指导朗读的第一步。
  1.直观感受,诱发尝试欲望
  儿童认知的特点是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受较深。因此,教学中可以借助插图、投影、录音等手段营造语言情境,进而激发学生也想去试一试、读一读的欲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在导入课文之后,首先出示了关于九寨沟的几幅图片,接着配乐播放了一段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的视频。此时,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有的不由自主地跟着画面朗读起了课文。鲜活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使他们由喜欢看、喜欢听,自然而然地转向想要朗读,想要去尝试体会。
  2.语言激励,调动尝试激情
  小学生具有好强、好胜、好表现的心理,我们要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年龄特点,调动他们的朗读积极性。如,“这篇文章写得多美啊!你能读得像老师一样好吗?”“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听!”等激励性语言,以及教师期待的目光、倾身的聆听、微微的颔首,都能使学生心中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和“读得不好,教师也不会批评”的安全感,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参与的尝试欲望。
  二、大胆放手,在尝试中发展个性
  同样的一篇课文,在未指导之前,由于各人的切身体验、理解不同等原因,朗读时的表现也会各不一样。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体会,在语调、语速、停顿及表情等方面自由尝试发挥,这样,既便于发展学生朗读的个性,又避免了千人一腔,一个框子框死的现象。
  同时,在尝试中,因是“先练后讲”,学生对老师没有依赖思想,更能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做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陶罐和铁罐》一文,一位教师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体会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和语气,自由练读。学生经过自我地不断尝试之后,朗读时,都能较好地体现出铁罐的“盛气凌人”和陶罐的“谨慎谦和”。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三、深化引导,在尝试中培养能力
  邱学华老师曾说过:“学生的尝试不是盲目地,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步骤地尝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保证学生尝试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尝试为目标,注重点拨、引导,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发展学生朗读能力。
  1.运用教师的范读进行指导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适当地范读是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在学生尝试朗读感到困难,正处于“愤”“悱”状态中时,教师的范读则可及时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读好逻辑停顿,进一步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对一些重点的长句、难句,还宜采用即时范读的方法,让学生及时仿试,做到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换速度,把握语调,读出文章的韵味来。
  2.运用学生间的互补作用进行指导
  在学生尝试朗读的过程中,尝试成功者往往对困难者起到“小先生”的作用,而“能者为师”的本身,又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种积极强化。因此,对一些语感力比较强的学生,要及时抓住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并加以总结推广,使之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如《赶海》中,一位同学在读“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我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一句时,能注意抓住句中的“咦、哦、呢”三个词,读出了语言的轻巧活泼和富有情趣。执教老师便及时指出:“大家听出来了吗?这位同学把句中的‘咦、哦、呢’三个词读得多好啊!谁能读得像他一样,也来试一试?”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的相互影响下,通过借鉴吸收,结果一次比一次读得入调,一遍比一遍读得有感情。
  四、迁移运用,在尝试中形成技能
  模仿是创造的先导,是从理解到运用的阶梯。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模仿、尝试,一般都能初步做到读得入情、入调、入理。但我们应注意的是,“模仿”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不应也不能只让学生停留在模仿的水平。福泽谕吉说过:“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而所谓“活用”,也就是在不断地尝试、训练中,能将所学知识内化吸收并加以迁移运用。就朗读来说,即是最终学生语感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训练活动,如朗诵比赛、课外阅读、诗歌会等,比一比谁读得亲切,读得投入,在不断锤炼的基础上,强化朗读尝试中的感性认识,真正使其“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最终形成技能。
  在朗读训练中,运用尝试教学理论,遵循有指导的尝试原则,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培养他们自我探究的能力,体现了一种自主学习,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只要我们恰如其分地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尝试、发现和解决朗读中的有關问题,他们的朗读水平必将提高,语文能力必将增强。
  【作者单位: 昆山国际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区建设系统企事业职工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据统计,目前我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已超过1 00万人,从业人数在第二产业中仅次于制造业.尤其近年,大量的聘用工、合同工、季节
日前,飞天诚信“铸造信息安全新防线”动态令牌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深圳站、上海站成功举办。两地吸引了近百名证券、银行等金融类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朋友,会议受到了与会人士一致好
“支架”如拐杖,給人以支撑与辅助。一年级孩子刚接触科学课,由于汉字、词语的积累有限,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孩子们难以如“小小科学家”一样准确地、简明地、科学地进行“实验记录”“交流汇报”等等。教师提供恰当的教学支架,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表达。教学支架可以是实物图片,也可以是教学方法和技术策略,还可以是课堂情境氛围。教学支架蕴含着教学智慧,呵护着孩子的好奇心。  【案例描述】  你们组的石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学生体育教学的开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空间性,为了更好地完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创新小学体育教学形式,针对小学体育课程应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加顺应新时代教学理念的要求。本文着重探讨了应用现有体育器材来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  目前各校体育器材室都会有跨栏架,跨栏架除了用于传统的跨栏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游戏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手段。游戏教学是把游戏的形式融于教学之中的一种教学活动类型,游戏教学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开口说英语,从而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  在小学阶段,英语知识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字母、词汇和句型上,而且都是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我们游戏的设置也
目的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比较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者常规MRI表现正常脊髓的扩散性差异,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对10例视神经脊
【正】 《方案》对照,掌握音标经过现代汉语的学习,学生对《汉语拼音方案》(简称《方案》)已十分熟悉,为了尽快地帮助学生掌握标示古音的音素符号,借助《方案》整套音标以及
芬兰英诺拉西公司发明一种能利用回收废玻璃加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的工艺,利用这一工艺加工“生态玻璃贴面”的工厂在芬兰西南部福尔萨市正式投产。
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知识与思维同步发展。而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适时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课堂提问的设计若能体现以下几个特征,便能有效地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一、提问的时机性  提问,不应是心血来潮,任意妄为,“捞到篮子里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教育改革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对小学的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更新升级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自然拼读法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通过将自然拼读法应用到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是小学阶段一门带有强烈语言工具性质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基础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