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对应用文教学的迫切需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b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丰富学生的个人才能
  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策划、语言表达、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调查能力、交往能力,又使应用文写作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学好应用文写作成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一个有利条件。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多一项才能就多一份机会。如此现状要求教师在应用文教学中必须更加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工具性及实用性。王安石在《上人书》中,精辟地论述了文学的功用和文辞之间的辩证关系:“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他的论述充分证明了应用文的最终目的都是“用”。因此,教师在应用文教学中必须将应用文的工具性这一特点贯彻到底,务必使学生牢记,让学生通过应用文的学习,处理现实问题,参与协调沟通,把应用文变成一项个人才能。
  如学生进入新班级之后,第一次在全班面前的自我介绍。由于紧张,一般自我介绍都会缺乏逻辑,该表述的内容都没有表述,不需要的内容却讲了一箩筐。通过应用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到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自身情况和良好的意愿。
  例如:“我是×××,毕业于×××校,希望可以和大家成为好朋友。”这样的自我介绍,简单明了,让人一听就懂,又具有较好的亲和力。
  另外,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而言,一份优质的个人简历必定可以助其应聘事半功倍,增强其竞争力。个人简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个人基本资料的介绍;个人经历;评价。个人基本资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个人经历也切记夸张。在写作中时注意细节。介绍教育情况的部分,将相对重要的专业课放在前面,而不必非要按学期顺序排列。自我评价时力求实事求是,不要过于夸大和吹捧。
  比较优质的个人简历能让即将踏上社会的学生多一分成功的把握,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多一分机会。
  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应用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同样也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此着重讨论其人文性。多数应用文的内容直接与自然、社会、国计民生相关,其人文关怀不彰自显。一份会议记录、一个任免通知也能见出写作者的“用心”,只要不是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去敷衍了事,以一种热情正心诚意地去对待,“诗意的人生”与“现实的人生”自会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必须指出的是: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其工具性,却忽略了应用文的人文性。
  应用文教学中存在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用文教学凝聚展现了人类社会长期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种类繁多的应用文,很多工作根本无法正常展开,应用文的每一个文种都是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得出的。因此,每一个种类的应用文都有其独特的格式。这些相对固定的格式有助于我们优质、快速地完成应用文的写作,方便我们学习、生活,最终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在应用文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观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对应用文多一分敬重。
  第二,应用文教学传递了一种特殊的人文精神。应用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用”。应用文教学不仅仅是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还包括语文课程的“听、说、读”三个部分。
  比如法律规章类的应用文,或者是道德守则,学生守则等,学生不需要会写作,但通过应用文教学必然让学生读懂、理解,并达到自觉遵守的目的。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观念不够成熟,更加需要通过学习规章类的应用文来丰富学生的思想体系,规范其道德操守。
  应用文还是一种促进人们公平、公正交际的工具。例如,经过双方协调签订某种协议,说明双方通过沟通取得一致,实现互相合作与共同发展的目的,也体现一种平等、和谐的精神。应用文不仅仅解决了现实问题,在学习中通过对应用文语言的不断修改、完善,达到最恰当的表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锻炼了学生缜密思维的能力。
  第三,应用文展现了人类从古至今的人文情感。例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在起到应用文作用的同时,也让阅读者充分体会到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李密的《陈情表》更是在文中表现出最真挚的情感,甚至感动了当时的统治者,也感动了后世的每一位读者。这些古代应用文在完成应用文任务的同时,也挖掘出应用文所能体现的人文情感。
  这种人文情感随着应用文的不断发展,应用文教学的不断完善,在应用文中体现地越来越明显。在现代社会中也不乏同样的作品,胡锦涛主席在“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活动中的重要讲话,表达了对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思念,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这正是应用文表达人文关怀、人文情感的最好体现。
  可见,一般人认为毫无感情的应用文也是充满人文情感的。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握好这种人文情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银娥.浅论应用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与人文价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9).
  [2]陈桂华.人文精神与应用文写作教学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陈国安.现代写作学引论[M].武汉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5]邓红.经济应用文写作[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6]沈丽萍.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07.
  [7]韩震达.如何提高职中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J].职教论坛,2004,(8).
  [8]杜燕,高职应用写作教学尝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3).
其他文献
天然粉石英(硅土)不需碾磨,可直接获得高纯粉末状石英。除宜春和礼陵两地外,近两年又陆续在湘东、赣南双丰发现。粉石英是硅质岩风化的最终产物,然而风化作用通常不可能使全
摘 要: 课改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她会使老师更加充分地发挥潜能,更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她会使课堂教学变得逐步成熟起来,使教师不再拘泥于旧有的模式,不再想着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努力尊重学生,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进而使师生在课改中共同受益。  关键词: 课改 变“活” 有“智” 爱“美”    当清晨第一缕金色的阳光暖暖地、轻轻地抚吻大地,绿叶
“以学论教”是新课程改革所推行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这种评价观主张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而不仅仅是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把握和呈现技能的水平。有些老师虽然课上得很漂亮、很精彩,但只是他自己漂亮、自己精彩,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老师展现自己才能的道具,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完全被老师控制和牵引,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很显然,这样的“好课”是有缺陷的,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蜜蜂白垩病(bee chalkbrood disease)是一种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寄生而引起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蜜蜂球囊菌的孢子的抗逆性极强,其在花粉中的存活期为1年,而在
作文教学,是中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从语言文章方面训练学生的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社会的理解认识。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大难关,事实上,许多学生一听到写作文,一张脸就成了苦瓜,唉声叹气,觉得无从写起,即使想到点眉目也不知如何下笔,那么如何改变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
摘 要: 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调控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入手,研究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师生关系 学习情绪 自主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文化不是
摘 要: 本文从文学创作的本源即真、情、性的角度,提出了“关注生活,体验生命的真”、“以文言志,抒发内心的情”、“多元思维,彰显个性的美”三个方面的认识,对高中作文教学作了初探。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真情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个难题,其实只要肯下功夫琢磨,从作文的本源即真、情、性入手,作文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一、关注生活,体验生命的真  作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真实性,
摘 要: 融洽的师生关系,教材趣味的挖掘,课堂教学艺术,学生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学习语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想使学生喜爱语文,乐于学习,提高成绩,首先应从激发兴趣开始。  关键词: 语文学习 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教材 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自己,使自己、他人生活得更有
细菌基因组DNA中存在具有免疫学刺激活性、以未甲基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为核心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即CpG基序(CpG motif)。CpG ODN是指含有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
学生作文时敷衍了事,老师对学生锤炼词句能力忽视,于是学生写作仓促而就、从不锤词炼句等问题随之出现.面对现状,文章作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些许积累与反思,从武术的角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