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还是遗忘,这是一个问题

来源 :优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_x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11袭击、SARS疫潮、印尼海啸、汶川大地震……飘浮不定的现代社会时常会面对毫无征兆的惊涛骇浪。一场场的天灾人祸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那些接踵而来的灾难犹如利刃一般在人类心口划下一道道深刻的口子。然而在疮痍渐渐被抚平、废墟逐渐被重建、触目惊心的场景慢慢回复正轨,加之不断新生的“大事件”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那些昔日的惊心动魄也就随之被人们淡忘。虽然善良的人们纷纷嚷嚷着“灾难怎能遗忘”,遗忘却是我们一贯的传统。事实上,在时间的流逝之间,过往的那些灾难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模糊,即便没有消失得一干二净,也已经回忆不起当时的刻骨铭心。
  这个时候,有人会义愤填膺地说“灾难的伤痛不可以遗忘,我们必须永远牢记被灾难摧毁的家园与生命”;而也有人说遗忘并不是问题,遗忘的能力本身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相反的,如果什么都记住,才会让我们寸步难行。
  记忆还是遗忘,于是成了一个争论不休的辩题。
  
  悲剧记忆的后遗症
  
  911事件过去多年之后,一些媒体和心理学家开始使用一个词语,叫做“911疲劳”。每年的9月11日,有关昔日受害者的故事依旧铺天盖地,尤其是在网络的传播下,几乎每分每秒都能看到一篇新的与911相关的文章。在最初的时候,相关的新闻与纪录片确实有助于鼓舞灾难的受害者们团结起来面对困境、重建生活,也激励更多局外人提供他们的援助。然而随着悲痛与哀悼的逐渐淡化,人们是否还需要年复一年的“提醒”?对此,美国精神诊疗医师与作家马克·西切尔(Mark Sichel)表示出极大的质疑。
  911之后,马克就一直为灾难的幸存者提供心理帮助,他的一个患者在诊疗过程中说道:“这整件事都让我感到厌倦。我在这场灾难中活下来了,如今我觉得我可以在任何情况里活下去。在灾难之后我逐渐学会了处理自己的记忆和伤痛,虽然我依旧会想起在灾难中丧生的朋友和同事,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学会了将911事件封存到记忆的角落里,而健康地继续自己的生活。可是每年这个时候报纸、电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911消息真的让我感到厌恶。我厌烦了那些不停的‘提醒’,它们只会勾起我的伤痛,而更让我觉得伤心的是人们似乎十分乐意被这些媒体的声音包围,这让我觉得我自己被利用了——那些局外人和媒体利用了我的痛苦来制造一些赚人眼泪的‘故事’。我实在不想再看到任何有关的报道,不想再想起那个悲惨的日子,对于我遭受的伤痛的提醒已经太多了,已经够了!”
  事实上想要遗忘的不止是那些灾难的受害者,也有那些旁观者。一位在远处目睹了911袭击的女性始终驱散不了脑海中飞机撞向五角大楼、爆炸引发的熊熊大火和人们从半空坠落的场景。“即便是几年之后,我都不知道如何去面对那场悲剧。”她说,“其实我并不是灾难的直接受害者,我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也没有失去朋友或亲人,但目睹那样的场景让我寝食难安。随着日子的过去,对于事件的记忆终于慢慢淡忘下来,可是每年的‘纪念日’,媒体和人们又开始大肆讨论那个让人撕心裂肺的日子,所有的记忆又都回来了,让我再次陷入恐惧里,再次精疲力尽。”
  当许多人认为一遍遍反复播放殉难者名字是对死者应有的尊重与悼念,死者的亲人、朋友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反反复复触痛他们内心的悼念呢?那场灾难,那个伤心的日子,是否真的需要人们不灭的记忆?
  
  我们为何会遗忘
  
  遗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之一,事实上也是人类用以保护自己的一种能力。早在100多年前,弗洛伊德就提出,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有些痛苦的事情,人不愿意再想起,就会被自动抑制而遗忘。在人生的经历过程中,并非每件事情都是按照我们原有的意愿发生的,常常会有我们不曾意料甚至难以面对的事件出现。我们的生活并不需要这些突发事件,可是这些突发事件带给我们的感受和记忆往往是刻骨铭心难以释怀的,这些记忆在我们随后的生活中并没有意义,甚至还可能将我们的注意力从有意义的事情中分散,让我们无法安心享受当下的快乐,时刻忐忑类似的事情是不是会再次发生。
  细想,小到我们每个个人,大到整个国家或民族,多少都曾经历过难以承受的伤痛,如果时刻铭记着这些伤痛,那人类还能有什么力量继续生活?国家或者民族还能有怎样的信心发展?背负着这些回忆,恐怕有很多人都会失去面对未来的勇气。一个人的精力和思维有限,花费在记忆痛苦的时间越多,能够享受快乐或是开拓将来的精力也就越少。所以正如美国俄勒冈大学心理学教授麦克·安德森(Michael Anderson)指出的,“遗忘有很多积极的意义。如果不将那些陈旧或是痛苦的信息从脑子里驱除出去,将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注意力甚至是健康。”
  
  记忆的选择机制
  
  选择性遗忘是我们自我防御的一种方式,在人的潜意识里会把那些最能给自己伤痛的记忆忘掉,而要处理这些事情产生的后果的时候,就要用一些方法调动一下,把这些东西在意识层面浮现出来,比如说催眠。从这个理论看来,如果能够记起的伤害,恐怕都不是真的伤害。选择性记忆的一个用处是为了拿来用的,在人的大脑中会自动筛选出来一些作为一个论点的诸多论据,来给自己的论点服务的。
  新南威尔士大学一名澳大利亚博士生希丽亚·哈里斯研究显示,如果我们有目的,我们就会选择性地遗忘掉某些记忆。她说:“这表明,动机会驱使我们记得或者忘掉一些事情。我的研究支持了记忆的选择性状态的说法,特定情境会促进我们拾取某些记忆,抵制或者阻碍提取其他信息。”悉尼近期举办的第4届国际记忆会议上报道了哈里斯的研究。
  
  灾难的遗忘与记忆
  
  灾难终究是会被渐渐遗忘的,人们对痛苦回忆的本能选择就是遗忘。相对而言,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长期沉浸于痛苦的回忆中无法自拔,必然对人的心态产生扭曲,轻则形成心理阴影或心理障碍,严重的话就为厌世、绝望、仇恨等心理阴暗面的滋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逐渐忘掉灾难历历在目的痛苦细节,可以让我们以后的生活、心态更加健康、安宁。
  同样因为,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我们不能将灾难的记忆全部弃之脑后,有句老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灾难给予我们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不该忘记,而且应该牢牢记住。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避免再一次遭遇同样的灾难,再一次经历那些无法承受,不愿回忆的痛苦。
  所以,对于灾难,问题并不是应该选择记忆还是遗忘。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我们选择遗忘什么,选择记住什么?911也好、汶川大地震也好,过去了的就让它们随着时间与记忆逐渐消逝吧,逝者已逝,活着的人就应该好好地、快乐地活下去。每一次场景的回放、每一次旧话重提,都会触及很多人心灵的创伤,让那些在灾难后慢慢恢复坚强的人们不得不再一次经受那种刻骨的痛苦。我们需要拒绝遗忘的,是这些灾难的经验与教训,不要让同样的悲剧再一次发生。
其他文献
曾经的商界精英,后来的佛家弟子,“壹基金”的执行总裁——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形容眼前的周惟彦。在她的人生里,前半段也许是在探求如何寻找财富,而后半段全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安详和丰满。很幸运的是,两者,她都做到了。    ●脱胎换骨只在一念间    周惟彦,这个更习惯被人称作Amy的女人,个子娇小,样子干练,说话快而果断,在某个商务区,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女人朝你迎面走来,没有人会质疑她都市“白骨精”的身
期刊
谁说如今时尚工业的掌舵者都是贪婪的商人,或者性格诡异,怪癖多多的性别模糊者或者怪胎?一场女性重新指掌这项关于她们自身形象的女性复兴运动已经悄然兴起,继伊丽莎白雅顿,可可香奈儿等老一代女性时尚巨擘之后,新一代女性时尚教母已经悄然崛起了。    Kira Plastinina, 15岁的“天才设计师”      Kira Plastinina有多重身份:普通的中学生以及俄罗斯奶制品业大亨谢尔盖-普拉斯
期刊
霍思燕,以“水晶之恋”广告而崭露头角的清秀女孩,在《杨乃武与小白菜》里的含泪双眸让人怜爱,还有《西安事变》里端庄秀美的赵四小姐、《我要成名》里为出头而打拼的吴晓菲、《最后的格格》里娇美娴静的云香格格……不变的是她吹弹可破的肌肤和经得起推敲的美丽。      《优雅》:总是出演悲剧,都说心情对皮肤的影响很大,你觉得悲剧会让你心情和皮肤黯淡吗?  霍思燕:悲剧让我更快乐,因为不好的情绪已经通过演戏宣泄
期刊
如果说去年中性化的风潮让裤装出尽了风头,那么今年女性气质的回归,必定让裙装又再次回归你的视线。让GRACE来帮你整理今年最流行的裙装清单,让你轻松回归女性的妩媚气质。
期刊
王方芳:加拿大籍,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士,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国际发展学院硕士,现任DFS环球免税集团中国代表处(北京,上海,成都,沈阳)总经理。    如果人生是一条通向未知的道路,那么王方芳的前半生都是在这条大路上无畏恣意地奔跑。(小标)    如果人生是一条通向未知的道路,那么王方芳的前半生都是在这条大路上无畏恣意地奔跑,刚刚才能够气定神闲地放慢脚步,鉴赏道路两旁的风景。作为DFS环球免税集
期刊
Profile:  肖勇,中央美院研究生导师,奥运奖牌设计者,“7”设计工作室创办人,现钟情于艺术陶瓷设计。  曾经留学于德国、芬兰、丹麦,练就德、英、法、芬兰四国语言,去过50多个国家。   他会严谨到在透明胶头上折一下方便下次打开,也会逍遥地突发其想,带上护照和卡说走就走动身去英国。会勤奋地为一次展览提供128套方案,也会坚持上午不做事也要睡到自然醒。  他的院子里,两只孔雀飞走一只,剩下一只
期刊
9月5日,Bobbi参加了09春夏纽约时装周她所合作的第一场秀——设计师Rachel Roy的后台彩妆支持。Bobbi提到:“我热衷于和Rachel Roy一起工作——她是那么才华横溢,风趣幽默的一个人。我受她春季系列的灵感启发,创造了此款“完美的瑕疵”的妆容。我将妆容保持清丽透净,加上一点点星纱颜彩盘的点缀,同时使用了最新的亮妍彩妆盘(2009年春季上市)来描画出一个烟熏感的紫色眼妆,整个妆容在
期刊
SHOPPING的时间是再忙也能“挤”得出来的,减肥的时间,是再闲也能“赖”得过去的。俗话说的心宽体胖,不过是对“懒女人”们的安慰罢了。因为不注意细节所以光喝水都会长胖的人固然有她们的烦恼,小S徐老师关于“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的口号也不无道理。  其实在忙碌的生活节奏里,“懒”一下真的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懒人也有懒人的减肥方法,只要你有心,善于从细节出发,就可以聪明地一边偷懒,一边瘦下来。睁
期刊
题头化妆水的外型,却蕴涵精华液般的能量,带给肌肤完美的使用感和出众的功效。它还被称为美容液、精华水、营养水……高机能化妆水,究竟是宣传的噱头,还是改变肌肤命运的契机?    是的,我们由衷地信任化妆水的再清洁能力,雪白的化妆棉不会欺骗我;我们绝对认同它清爽而水润的使用感;并且,它还能担任第一时间调节肌肤酸硷平衡的重任,可是,我们很少会将化妆水列入保养品的行列,直到高机能化妆水的出现。    高机能
期刊
庭院深深几许,竹影婆娑荡漾,水杉亭亭入云,一池春水绿如蓝,远眺有茶园雾初霁,近看台阶上美人初醒……这可不是古老卷轴里的画面,而是真正的人间烟火。这出水墨画一样的田园家居生活景象,真实地存在于现代杭州城边的某个山坳里。这家的女主人东方月,是杭州城里的大名媛,有着令人眼花瞭乱的职业:电台播音、电视主持、作家、漫画家、义工、临终关怀者……男主人孙云,杭州室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设计总监,观复博物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