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明:10年不倒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hd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各领风骚三两年的中国民营企业界,多少昔日叱咤风云的人物相继从前台渐渐隐去,而四川长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曾海明却一直屹立于蓉城,不断地演绎出为人传诵的故事。
  你可能对曾海明这个名字有些陌生。然而,成都千万得益于旧城改造的百姓知道他;四川千万痴情于川剧艺术的父老乡亲知道他;全国千万喜爱全兴队的球迷们知道他……
  正值壮年的曾海明,儒雅谦和,虽然言语不多,却使人备感亲切和善。面对所取得的成绩,他并无更多的感慨和骄傲;至于回报社会,热心于文化事业所作的贡献,他只是淡然处之。这种淡泊名利的心境,使得许多媒体评价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名学者,一位儒商。
  
  个性、文化,万丈高楼平地起
  
  如同许多成功者一样,曾海明也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又执著的路。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的曾海明,由于父亲在“文革”中早逝,母亲又没有工作,十二三岁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外出打工,拉板车、干装卸。生活在艰难中度过,然而,成功却在艰难中积蓄。成年以后,曾海明开始经商,为了弥补儿时辍学造成的损失,他白天经营,晚上读夜大,逐步地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为其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已经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曾海明,看准了房地产是未来的阳光产业,创办了以开发房地产为主的四川长富公司,同政府一道,致力于成都旧城的改造。创办之初可谓困难重重,但曾海明并没有退缩,以“诚信”为旗,边创业,边摸索,走出了一条成功发展的长富之路,同时也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的出奇制胜的经营策略。
  不管经历怎样的沧桑,脚踏实地的曾海明总可看到自已清晰的脚印。他坚持一个信念, 那就是“不懈进取,永争第一”;他信守一个诺言:“营造一个完整的家”! 在曾海明的思想里, 建筑不是钢筋水泥的堆砌,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映一个社会的形象。
  正是肩负着这种责任,他领导长富集团以社会新观念来对待生活,在建筑里体现高品质的环境,追求最艺术的空间;在建筑里营造生活方式,关注人类健康;在建筑里协调人性与个性,让住宅充分诠释“家”的内涵。文殊苑公寓,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建筑个性与佛教圣地文殊院的环境和建筑特色相融合,外观古色古香,琉璃瓦翘檐的建筑个性与静谧的室内氛围相得益彰,使人置身其中,顿生清幽、宁静之感。而具有典型河居文化的翠风苑,置身其中,垂柳依依,绿草茵茵,府南河水碧波荡漾,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住在此处,简直是一种文化的享受。
  然而,曾海明又是现代的,他紧跟时代的脚步,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以信息时代的生活方式为基础精心打造第三代电梯公寓——长富花园,内部设有完善的智能支持系统,宽带多媒体综合信息网,真正实现点播(VOD)功能。
  万丈高楼平地起,曾海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倡导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管是整体规划、配套设计,还是建筑质量、物业管理,为了取得社会的肯定与客户的认同,长富人在每个项目之前都有上百次的访问、上百张的图纸和上百次的讨论。
  2000年成都房交会上掀起降价的风潮,有的开发商一次性付款最大优惠幅度居然达到了25%。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曾海明却在此时逆势而行,突然对外宣布其项目长富花园单位平米价格上扬80元!此消息一经披露,业界及成都媒体无不惊愕!
  幅度本身并不足为奇,但处在房交会价格优惠一边倒这样一个特殊的期间,其对业界的影响力,和对房地产整体价格水平的拉动作用不容忽视。
  这或许是曾海明出奇制胜经营策略的又一次体现,然而这是建立在实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战略性把握基础之上的。一贯不事张扬的曾海明,此举一方面为稳定前期购房户,同时也可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回报形式;另一方面,刺激许多持币观望者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第三点,希望在保证公平交易的前提下,不会因恶性竞争杀价而降低房屋品质,从而损害了购房者的根本利益。房交会上,长富花园为整个房地产市场重新拾回了信心。
  
  足球、川剧,回报社会大手笔
  
  如果仅仅有事业上的成功,那么曾海明儒商的雅号或许还有些牵强。他咬定赚钱最终要为社会作贡献才有意义,赚钱要为社会谋取福利才有价值。浸淫于巴蜀文化的曾海明以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的思想,书写了成功不忘国家,财富回报社会的手笔。
  综观曾海明的回馈社会手笔,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只雪中送炭,非锦上添花,这是他为自己定下的准则。曾海明首先投入足球产业。1994年,在川足最困难的时刻,曾海明率先支持,斥百万巨资买断球队队衣的冠名权,从此,黄衫上闪动着“长富”的身影,在亿万球迷的欢呼声中,驰骋大江南北……
  曾海明奉献社会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对川剧的支持。川剧以清新优美的文学性见长,凭借表演艺术生动细腻,别致传神和生活气息浓郁,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灿明珠。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原有川剧院团跟不上时代潮流,观众稀疏,演出减少,人心不稳,前途迷茫悲观。在演出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曾海明却“执迷不悟”地和川剧联姻,这多少有些出乎成都房产界人士的意料。曾海明一直热爱、关心川剧,他常常思考,企业发展了,员工富裕了,如何回报社会?又如何提升企业形象和员工的文化素养,为新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一位儒商,投身文化事业,弘扬民族文化,是他多年夙愿。经过多方调研和精心策划,他知难而进,毅然决定进军川剧艺术。
  曾海明的决策,有他的外因内缘。时值国家关于艺术院团改革的方针已定,川剧走向市场,演员自谋饭碗的趋势已然确立。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及关心川剧命运的各界人士积极探索。曾海明的决策,正好与领导的思路碰撞发出火花,双方一拍即合,政企携手共振川剧。
  说内缘,他出生于斯,自幼痴迷川剧,兄嫂都在川剧院工作,妻子刘萍更是当今川剧舞台上担纲扛鼎的优秀青年川剧艺术家,多项大奖获得者。胸中文化浓情,肩上川人道义,促成了他的决心。
  曾海明义举扶川剧,并不仅是热血冲动,而是既有长远目标,又有科学分析,既有壮士断腕之沉重,又有拨云见日之信心。这源于他是一个有心人,很早就在反思川剧现有的弊病,思索着川剧走向新生的突围之路。思考中他归纳了川剧观众群体定位不明、人才断层危机、管理和激励体制的不科学、节目的策划包装手段陈旧、缺乏科学长远发展规划等五大弊端。
  找到了症结,就是希望所在。他又详细分析了川剧振兴的几大潜在优势:党委政府扶持、公众精神文化消费的需要、川剧自身的魅力、川剧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地位。
  行成于思毁于随。在这些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曾海明充分遵循艺术作品生产的客观规律,引入现代管理和营销理念,以精品剧目为主线,以人才培养和观众市场培育开拓为两翼,以演员签约制和剧组制的科学管理为核心,连接公益、事业、产业化三个阶段的振兴川剧10年规划。这个规划着重于川剧的自我造血功能,彻底解决人才断层这一最大危机,以带给观众一个川剧高雅、高档、精品国粹的全新感受。
  首战告捷。与成都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长富之夏 中国戏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盛况空前,戏票一抢而空。去年随后在“八一”建军节举办的川剧《好军妹》拥军专场演出又获得一片赞誉声。接下来的几场精品演出,煽起成都市民争相观看的踊跃热情,甚至有远在重庆和其他市县的观众乘车数百里来成都一睹为快。尤其是由优秀青年川剧艺术家担纲的《文成公主》在2000年岁末晋京汇报表演、回蓉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川剧精品演出正在成为广大市民关注和频繁谈论话题。“人气”的旺盛,昭示着川剧正在唤回春风。
  


  人文、诚信,打造企业金品牌
  
  乍一看,足球、川剧,与房地产毫不相通,曾海明却坚持要与之携手合作,其中奥妙令人回味。倘若认为曾海明只是单纯的奉献,也不尽然。他看到的是通过对川剧的支持,能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内聚力。曾海明说,“川剧是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艺术奇葩,在演出市场比较低迷的情况下,企业和文化单位联合主办川剧系列演出,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让川剧在我们这代人手上走向失落。当然,通过搞些活动,也可以展示长富集团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文化的档次。”足球属时尚,而川剧则传统,与之结合,曾海明便兼收并蓄。痴迷足球的人数众多,更为中青年所钟爱;而川剧则拥有中老年观众,曾海明参与资助扶持,产出的不正是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吗!曾海明打造的是品牌,品牌虽然无形,但知名品牌是金。
  建立自己的企业品牌,曾海明认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深知企业文化居于灵魂地位的曾海明,将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同良好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积多年的经验,曾海明总结出“诚信为本、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的长富模式的管理理念,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正是这一理念,铸就了知难而上、众志成城、励精图治的长富精神。
  曾海明屹立10年不倒,原因在于他一直在走着一条和一般企业家不同的路。而曾海明则一出道就凭借人文建筑的观点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不懈进取与永争第一的企业精神,构筑了长富集团生存与发展之本,形成了以善诚信铸造“长富之魂”。
  
其他文献
科龙高层两次大地震把两个远不如科龙品牌名气大的人推向了前台。王国端,首任科龙集团总裁,现任科龙集团董事长;徐铁峰,科龙集团现任总裁。  科龙选择的两位新搭档,肩负的任务也许要比荜路蓝缕、白手起家的潘宁更为艰巨。如今的科龙,在国内遇到了空调行业豪强四起的激烈竞争,美的们攻城掠地,步步进逼,而科龙自己的定位是要打造世界级制冷企业的品牌,原先信奉“不熟不做”的科龙开始了四面出击。  老迈的潘宁将重担托付
期刊
中国人合作吗    一位年轻的朋友给我来信说,他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对上一代人心怀恐惧,他太害怕和他们交流。“他们总是让人感到隐藏了太多的东西,在他们面前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像个年幼无知的小孩。现在我彻底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样的关系了。我的办法就是回避。”就我所知,不能很好地沟通交流,不能合作,是我们许多中国人的常态。  人们都说,中国是一个讲求伦理的有文化的民族。是的,中国人曾有很好的关于个人与社
期刊
中国的信息产业,由冷到热,又从喧嚣复归理性,这其中,走马灯式的人物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倒是为“眼球经济”做了极好的注解。丁健和“亚信”例外。    信任    谈到合作,丁健有一肚子的话。的确,没有早年与田溯宁的戮力同心,就不会有这家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全球500家发展最快公司之一的亚信。这么多年了,虽然各自有了不同的事业,但两人早年的心心相印似乎至今未变。在《对话》节目中,田溯宁动情地说道:“亚信
期刊
2000年初,从青岛海信集团传来的一条新闻引起了国内企业界的极大关注。担任海信集团总裁7年之久,亲手把海信从一家发展缓慢的地方电视机厂做大为全国知名企业的周厚健,把经营者的位置移交给了副总裁于淑珉,自己出任海信集团的董事长,实际是淡出经营层,退居幕后。但媒体关注的焦点远不止于此,因为令人迷惑不解,甚至大跌眼镜的是交权的周厚健只有43岁,他的接班人于淑珉却已49岁,且是位女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记者们
期刊
今年初,隶属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的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斥资10亿元募股资金成功收购了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50万吨的污水处理工程,成为首都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能力最强的龙头企业,首次打通了北京基础设施通向资本市场的通道。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是由原来属于北京市人民政府计划委员会、财政局、办公厅的17家经济实体于1995年10月重组而成的大型国有独资集团公司。1998年再次重组后,目前已初步形成金融、基础
期刊
王文京最近比较火,用友软件以76元开盘价在中国证券市场一亮相,首日就超了百元。而其本人通过5家法人股东间接持有的用友软件5520万法人股的市值也闯过50亿大关。然而在用友即将上市之时,王文京告诉记者,更让他欣慰的是:最早一起创业、中途又离去的最佳拍档苏启强终于回来和自己又站在了一起。    一起走过的日子    1983年,刚从江西财经大学会计系毕业年仅19岁的王文京,被分配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期刊
90年代初你就已经在内地投资了,而且还是在西部。当时怎么会决定做文化产业呢?  “1990年我们就开始研究国内的发展路向,假如我们做工业,那个时候还很难跟国有企业比较,因为规模没有那样大,而且很多方面并不是从商业角度出发的。假如做高新科技,风险大,投资也大。所以当时最现实的、风险比较低的、最立竿见影的就是做旅游。我们看过东北、西北、西南的地区,后来觉得西北的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在考察中发现西部有很多
期刊
创造了无数奇迹的硅谷,堪称是信息技术人员梦寐以求的创业天堂。这里集中了世界著名的IT企业:Intel、Oracle、Cisco、HP、SUN、Yahoo等等,成了世界高科技的象征地,也成了高技术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奇迹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硅谷人才到底具有什么魅力?中国软件行业总产值相当于美国软件公司排名中的第五、六位公司的一家产值,我们究竟差在哪里?    奇迹的宽容度    80年代中期留
期刊
胆大,因为不想重复自己。10几年前,李长山从局级干部一辞到底,只身南下闯深圳,执著地为了体验从未体验过的生活。  短视与浮躁,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几乎是通病。对自我心态颇有把握的李长山,任凭外界如何的激荡与喧嚣,自己的章法却一点不乱。坦白竞争的原则是友谊,豪言壮语:“我不会跟别人竞争抢市场,我只跟自己竞争。”  当别人为了挣钱而挖空心思时,李长山一再坚持“我要做作品”; 当他主持的楼
期刊
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吞服”裁员猛药之时,刚渡过脱胎初生阵痛期的安捷伦何以不肯就范?  穿梭在两岸三地之间的高级经理人有什么平衡秘术?  现在让我们一起系好安全带,随着作者及本书,快速冲向未来,接受挑战,在充满刺激中,祝大家都能达到目标,获致最大成功!”  这是采访安捷伦科技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詹文寅之前,看到的他为一本预测未来新书题写的文字,字里行间邀约分享的热情与活力,固执地烙在我的印象中。面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