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终于明白什么是爱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ian_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刘若英把张幼仪演得很悲,无辜的眼神,嘴角颤抖着哭出来,离婚真的使她发狂……因为始终忘不了这一幕,张幼仪的形象,就这么在心中定格下来。
  从那以后,每看到有关张幼仪的材料,总是留意,并且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女人肩膀上的担当。
  张幼仪1915年10月在浙江硖石与徐志摩结婚,到1922年3月,两人在德国柏林离婚,徐张走过的婚姻路,离整七年还差七个月。婚姻生活里有所谓“七年之痒”,徐张的婚姻,也恰恰是中了“七”的符咒。
  1931年,徐志摩因飞机失事去世,隔年头一号的《新月》杂志上,刊载了一系列纪念徐志摩的文章,其中胡适的一篇《追悼志摩》中,曾引徐志摩当年要求离婚的信: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问事矣。……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更奇崛的,是刊登在1922年11月6日和8日的《新浙江报纸》上的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
  这则通告,竟像是一篇辩论辞,它没有对徐张离婚这件事进行任何正面说明,反而极力去论证反对离婚的父母之“异于寻常”,严厉指出家庭反对离婚的不合理性。实行离婚,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徐志摩竟跑去大众媒体上,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妄图“笑解烦恼结”,天真到可笑。这是典型才子式的不负责任。
  当然,我们不怀疑,彼刻的徐志摩,确实用真心去寻找真爱,但这种以爱的名义,造成的伤害,往往是令人不能承受的。他拍拍屁股谋求幸福去了,可他身后的女人呢,以何种心情、何种面目对待未来人生?
  所幸的是,张幼仪不是小脚,张幼仪读过书,张幼仪家里情况不错,更难得的是,张幼仪还有站起来的勇气。



  徐志摩与张幼仪实行离婚,固然是因为当时他的感情之门,只向另外一个玲珑的女子敞开,再没空余地方容下张幼仪,但事实上,在徐张结婚之初,两家父母都对张幼仪表示满意的时候,徐志摩就嫌她土气(这恐怕是导致离婚的某种原因)。第一印象很重要,特别是像徐志摩那样唯美的西洋绅士,他所中意的美女,大致不出清丽雅致的范畴。张幼仪到底土气不土气?
  看她和徐志摩的合照,她戴着圆顶宽边遮阳帽,自有一种诚恳老实式的端庄,说土气有点过,她顶多只能算老气,但这大抵也是受生活环境影响所致,如果有机会,在时尚之都熏染几年,我想她也会变得时髦。可徐志摩等不到她蜕变。
  两人结婚之时,张幼仪应男方要求,穿了红白混合的粉红色礼服,礼服有很多层丝裙,最外面一层粉红裙绣了几条龙,张幼仪还戴了中式头冠,亦土亦洋。
  1920年,张幼仪去欧洲与徐志摩团聚,他们曾去巴黎的百货公司购物,徐志摩帮张幼仪挑了一些外国衣服,相比之下,张从家里带来的服装“全都不对劲了”。
  衣食住行,“衣”字打头阵,张幼仪在装扮上的落伍,使得“洋气”的徐志摩颇不能接受了。
  徐志摩曾邀请过一位“明小姐”,去他和张幼仪在剑桥的家中吃饭,这位明小姐头发剪得短短的,涂着暗红色的口红,穿着一套毛料海军裙装,可她偏偏有一双挤在两只中国绣花鞋里的小脚。这让张幼仪很震惊。事后徐问张对明小姐有什么意见,张答道:小脚与西服不搭调。徐随即尖叫: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无论这一场景,是徐有意或无意为之,在徐的眼里,张幼仪永远是落伍的(虽然张是大脚)。小脚西服事件发生后,徐志摩便不辞而别,直到半年后出现在德国,徐张二人离婚。
  张幼仪家底殷实,离婚后,她奋发图强,在银行里做到副总裁的位置,事业上已经算是成功,于此工作之外,她开服装公司,出任总经理,涉足时尚业,最大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赚钱发展事業,但其内心深处,恐怕不是没憋着一股劲儿,当年的小脚西服事件对她的影响,延续良久。这里面大概是有一种可爱的倔强:说我土,我偏要引领时尚潮流。
  张幼仪执掌的云裳服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独特的立体剪裁法,一改中式服装扁平的状貌,在上海滩风靡一时。服装店开张的时候,徐志摩和陆小曼曾前去祝贺,还拍了照片。
  与小曼成婚后,志摩的生活,苦乐参半。他同幼仪偶尔还有联系,她坚持照顾徐的父母,徐的母亲在她那里“各事都舒服,比在家里还好些”。不知道此时的徐志摩,会不会对这个自己曾经伤害过的、隐忍坚定的女子心怀愧疚?
  小曼一直病,徐感到很闷,娶名女人回家的滋味,想必他已尝到一二。他在破客栈里困守着,无生活可言,后来搬去宋春舫家住才好些。这时候的徐志摩,会不会怀念这个诸事不让他操心的张幼仪?
  张幼仪把自己的人生一分为二,“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
  去德国前,她大概是什么都怕,怕离婚,怕做错事,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委曲求全,可每每受到伤害;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怆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人生最晦暗时光,如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着她,一切都跌至谷底。
  伤痛让人清醒,就在这时候,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来都要依靠自己,别人的怜悯,搏不来美好的人生。离婚丧子之殇,让张幼仪一夜长大,羞怯少女,转身成为铿锵玫瑰,就算风雨琳琅,她无所畏惧,很快开创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张幼仪一生为人严谨,有人说她不计较帮徐志摩照顾父母,帮徐志摩出全集,她都亲力亲为。其实,她又何尝不计较,一个不计较的女子,怎会在离婚后,独居多年?她只是自己同自己计较罢了。她意念中那种执拗的力量,强大到自己佩服自己,她的沉稳,使她永远会去扮演龟兔赛跑中,起跑较慢的角色,可凭借坚持不懈的毅力,她往往却能走到最后。
  晚年张幼仪,对爱的定义,堪称经典。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这样的回答,厚积薄发,就像一个依靠勤奋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远兜远转,嘴上谦逊着,可内心磅礴的自信,无意中,还是渗透出一种彪悍。
  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能伤你最深的,才是你最爱的人。二者何为正解?也许,爱与伤害,从来都是相伴而生。
  忘记一个伤害你的人,重新建筑感情世界,需要多久?
  告别徐志摩三十多年后,张幼仪于香港再婚。
其他文献
这是海峡两岸耳熟能详的一对明星夫妇:先生是台湾的著名歌星熊天平,以《火柴天堂》、《爱情多瑙河》、《愚人码头》等经典原创歌曲叱咤华语流行乐坛,曾是台湾唱片界最受瞩目的“冠军唱作王”;太太杨洋,来自南京的创作型歌手,连续四年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要作品有《爱在人间》、《天涯共此时》、《团团圆圆》等等。第一次采访他们是在第二届两岸婚姻家庭上。“悲情王子”熊天平总是温和地笑着,显得随和而亲近,说话时浑厚
期刊
继大英博物馆藏文艺复兴素描展之后,艺术家彭薇携其五年来的50余件作品,在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园林中举办个展——“我想起了你”。  “我想起了你”,源自陀思妥耶夫斯基致兄长米哈耶尔的家书,是作家经历生死劫难后的思考。彭薇以传统山水画技法为自己多年来的艺术语言,同时复合了当代艺术的创作路径,她说她画的是“我面对的社会,我面对的这张纸,我是什么状况,一笔接一笔。”  其实早就见过彭薇,和她的画,这只是
期刊
这座城市最典型的气候特点是,春秋很短,冬夏很长。每年2月初还很冷,而短短的一两个月,春天就被彻底赶跑了,林佳妮还没有来得及把衣柜里面的春装换完,夏天就来了。  林佳妮不喜欢夏天,一想到那些短过膝盖的花裙下藕节一样的白净细嫩的腿和她们年轻的主人,她就忍不住隔着长裤抚摸小腿上那片斑斓的疤痕。原本皮肤也是白净的,但小时候被翻倒的热水瓶烫伤,小腿上半部全毁了。大片斑痕像一只蟾蜍伏在那里。  她控制住自己不
期刊
每个人都希望能从自己喜欢的人的全世界“一丝不苟”地路过,但谁能从谁的全世界路过,要想从一个人的全世界路过,除非你是他身上的血液,你偶尔可以折磨他一辈子。今天你路过他的世界,明天她丢失你的面貌,若暗若明,如梦似幻。时间很骚,要么“希望从你的全世界路過”,要么“你的世界,有我的片刻”。十字路口,红灯你停,绿灯他走,各往各的城市飞翔。一把伞,挡住“银河倒泻”的孤独。你世界路过的他或是老师、或是同学、亦或
期刊
我出生在江南,常州这个小城。这个地方不大,不起眼的城市,历史上走出过很多很多现在依然叫得出名字响当当的文化名人。赵翼,史良,洪深,瞿秋白,刘半农,刘海粟,吕思勉,周旋,陆小曼,周有光。  从小我就行走在青果巷牌楼弄十子街等有着这些名人故居的江南巷弄中,去上学,或者放学归家。  我在十八岁的时候,第一次独自远行离家去了深圳。后来,又去上海读书。我很快就会说一口上海话,毕竟从常州话转化到同为吴语系的上
期刊
最先发现父亲异常的是母亲。母亲打电话来说,你父亲最近突然衰老了很多,饭量也减了,睡眠很差,经常半夜醒来就不再睡觉,抽半宿烟,长吁短叹的,似有很重的心事。  我惊诧不已,赶紧推掉了琐琐碎碎的手头工作,急匆匆赶回镇上看父亲。父亲离开老家搬到镇上生活已有多年,我只知道父亲生活的全部就是每天早起散步,饭后找人聊天,生活得很舒坦,很悠闲。清闲的父亲会有什么心事呢?  父亲站在院子中央眺望远方,眼神空洞而茫然
期刊
你自问自己是个众人眼里的好男人: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上酒店、生活单纯、且作息正常。平时有稳定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下班就准时回家。收入或许不高、但也算过得去。薪水因平时不乱花,每月大多存起来。唯一的兴趣可能是玩玩单反、或买电脑设备、或看看漫画、或打打游戏机、或骑骑单车、或上网这类。换言之,除了偶尔花钱在嗜好上,并没什么太多花费。不讲究吃,也不讲究穿,衣服鞋子觉得可保暖就好,理发或外在打扮更不
期刊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她早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
期刊
她亲眼看到丈夫和一个女孩手挽着手逛街,殷勤无比地拎包刷卡。女孩挑的都是价值不菲的专柜货,他站在一旁,满脸宠溺和幸福。那场景,一点也没有拜金女勾搭成功男的不堪和卑琐,反而如同一部温馨纯情的偶像剧,俊男美女,举手投足之间有爱意在流动。而她则是个路人甲,素面朝天,全身上下所有行头不超过200元。  当闺蜜义愤填膺地告诉她,她丈夫和别的女人关系暧昧,劝她好好管教时,她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不可能!上哪儿找比
期刊
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就会看到朋友圈对父爱母爱的各种歌颂,会把父亲母亲这个身份推到高高的神坛上,然而这个父亲节我想谈点不一样的。  一个人不会因为结了婚就自动成为合格的伴侣,自然更不会因为生了孩子就成为合格的父母。在中国,很多人虽然拥有成年人的身体,但心灵上依然像孩童一般,我不止一次在文章中谈到,很多中国人,尤其是男性在情感层面尚未成熟,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会如何表达爱、接受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