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理论,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5中Understanding ideas部分“The Monarch’s Journey”文章为例,以教师为主导,按照POA教学三阶段,即驱动-促成-评价,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丰富POA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与实践。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雪 (1996-),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语教育。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外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英语教学法,如任务型教学法、3P教学法等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地位,长期以来重输入、轻输出,重课本、轻应用。而且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仅限于枯燥乏味的单词注释和文章的讲解,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重视“读”“写”“记”能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发展速度缓慢。在此背景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高中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要具备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迄今为止,许多一线教师也尝试探索着一条以促成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在做中学,培养学生拥有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跨文化意识、主动交际意愿的道路。
一、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框架
2008年,文秋芳第一次提出输出驱动假说,演变到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说,再到产出导向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产出导向法已经成为一套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为中国的外语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产出导向法旨在改变我国外语教育“学用分离”“哑巴英语”“教学效率低”的现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質外语人才。
1.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的指导思想,它决定着教学课堂的整体思路和总体目标。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是由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以及全人教育说构成的。
一是“学习中心说”区别于“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课堂的主导者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以学习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如小组活动、辩论、教师展示等都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二是“学用一体说”主要是针对当前英语课堂上的“学用分离”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立真实场景,输入和产出高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输出,注重操练,提高语言产出的准确性与流利性,达到真正的“学用一体”“学以致用”。三是“全人教育说”,学习英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英语作为一种媒介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认知水平和思维品质,借助英语来促进人的发展和成长。
2.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假设。教学假设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理论依据,需要逐个检验。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假设包含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选择学习假设。
首先,对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解是以需求促供给。就教学过程而言,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力更大。高中阶段的不少学生得了“厌食症”,消化不良,对于接受“新输入”的内容欲望不高。“输出”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教师在新单元学习之前就要向学生呈现未来学习工作中会遇到的真实场景或现实话题。教师要精心挑选材料,挑选思想境界高、弘扬正能量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场景要具有真实性、挑战性和可交际性,让学生亲自体验并且了解完成任务并非易事。这时他们的内心具有一定的压迫感和焦虑感,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输入促成假设应以输出驱动假设作为前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输入与输出吻合度越高,输出任务才会完成得越好。因为课时有限,可以不处理次要的或远超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另外可以对重难点进行深加工。文秋芳教授认为,输出既是语言习得的动力,也是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为未来的语言输出打基础。
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做到有效学习就要采取有效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教师讲授、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等,不同的形式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选择,这时就涉及选择学习假设。学生在选择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进行有效的输出,进一步进行自我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并在课后进行自我模拟训练并评价。
3.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产出导向法的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输出、促成、评价。第一,在输出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呈现未来工作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真实交际场景,使学生感觉话题具有挑战性。学生尝试交际活动时,发现自己并不能有成效地完成活动。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目标包括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在学习,“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课堂上的输出可能是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教师不是在教授,而是在引导、聆听与互动。这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教学理念。第二,促成阶段,教师要详细描述产出任务,解释每个任务的细节与要求。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输入资料,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了脚手架的作用。第三,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是针对课堂上促成阶段形成的“成果”,而延时评价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课后进行练习并提交给教师评价、评价的形式不局限于教师评价,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教师可以将典型作品展示给学生供学生学习借鉴。
二、依据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设计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案例选自外研社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五单元课文“The Monarch’s Journey”。体裁为说明文,主题是保护环境。本文以科学家的观察和研究为依据介绍了帝王蝶的迁徙背景、目的和方式,呼吁人们培养保护动物栖息地的意识。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本单元计划用时8课时。笔者依托“输出-促成-评价”三阶段进行教学设计。 1. 驱动阶段——呈现交际场景。输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一定的焦虑感和对知识的渴望,产生学习的兴趣。该环节包括3个步骤:
(1)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本单元的场景:假设你的学校以英语举办一场模拟联合国大会,议题是环境冲突与人类发展,你的好友Mike邀请你作为美方代表参加美方代表选择代表动物帝王蝶并向大家介绍它的迁徙背景、目的和形式。
(2)学生尝试产出。学生按照上述场景进行产出,由于缺乏帝王蝶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语言能力,学生体会到要想成功介绍帝王蝶并非易事,自然而然产生压力和动力。
(3)教师讲解教学目标与产出任务。教学目标分为交际目标与语言目标。交际目标是指学生要对帝王蝶的现状与迁徙的原因有所了解,提出一定的措施,能够书面表达;语言目标是指学生掌握表达所需要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等。产出任务分为课内和课后:课内学生完成一篇100词左右关于“It i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monarch butterfly”的文章,课后学生分小组,制作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海报。
2. 促成阶段:提供脚手架。该阶段是POA中最关键也最具有挑战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从内容、词汇以及结构三方面促成。
子任务一:产出内容方面,了解帝王蝶的现状与迁徙的原因,提出一定的具体保护措施。为了完成这一子任务,学生展开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和检查。教师为学生播放BBC关于帝王蝶迁徙的纪录片,并将班级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合作,阅读“Understanging Ideas”,合作討论文章,概括每段的主题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子任务二:词汇方面,将语言形式设计到课堂教学中,选取与动物迁徙有关的词汇以及短语, 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作铺垫。例如:migration, monarch butterfly, find out, mearsure the poisition, manage to do, destroy, the number of, the 比较级、the 比较级。所有的练习指导都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化繁进行。
子任务三:结构方面,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中的话语结构意识。通过之前的小组合作,学生已经对课文的整体结构有了一定的理解,了解帝王蝶是地球上唯一的迁徙性蝴蝶,但是近年来人为原因破坏了帝王蝶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导致帝王蝶的数量锐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就“保护生态环境”话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保护环境。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辅助学生将内容、词汇与结构结合在一起,完成一篇100词左右的关于“It i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monarch butterfly”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注意大小写、标点符号以及格式,使学生形成规范的书写表达形式。完成作文后,同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互评,教师要提供自己的建议和指导。因课时有限,教师选取两篇典型文章进行全班讲解,其余文章可以课下在网络平台进行讲评。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保护生态环境”主题海报,并在3天内完成,教师将海报贴在班级进行展示。
3. 评价阶段: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产出随时作出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师生合作评价。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要制订评价的标准与要求,选择典型样本投射到投影仪上,小组进行讨论并评阅。最后,教师给出详细的修改建议,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围绕评价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巩固相关内容。
延时评价指对课下学生的产出再评价。课上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师生合作评价,学生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修改后上传至网络平台,此次实行自评与学生互评,教师采取抽查方法,了解评价情况并通过微信群进行交流,上传两份优秀作品供大家借鉴。
结语
产出导向法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外语教学理论,对外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国内英语教学现状,产出导向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教学场景的设定、产出任务的设置、学习材料的选择等。今后的教学中,笔者通过POA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加入研究队伍,不断丰富POA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车思佳.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外研社必修二No Drugs为例[J].国际公关,2020(9):118-119.
[2]唐美华.“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英语专业精读课单元教学设计案例[J].外语教学,2020(1):65-69.
[3]文秋芳,孙曙光.“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2):4-11,90.
[4]吴越.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课程教学设计——以基础英语《综合教程2》第十二单元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1):112-116.
[5]张一凤.产出导向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J].海外英语,2020 (16):227-228.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高中英语;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雪 (1996-),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语教育。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外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英语教学法,如任务型教学法、3P教学法等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地位,长期以来重输入、轻输出,重课本、轻应用。而且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仅限于枯燥乏味的单词注释和文章的讲解,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只重视“读”“写”“记”能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发展速度缓慢。在此背景下,《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高中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要具备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迄今为止,许多一线教师也尝试探索着一条以促成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在做中学,培养学生拥有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跨文化意识、主动交际意愿的道路。
一、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框架
2008年,文秋芳第一次提出输出驱动假说,演变到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说,再到产出导向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产出导向法已经成为一套成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为中国的外语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产出导向法旨在改变我国外语教育“学用分离”“哑巴英语”“教学效率低”的现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質外语人才。
1.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的指导思想,它决定着教学课堂的整体思路和总体目标。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是由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以及全人教育说构成的。
一是“学习中心说”区别于“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课堂的主导者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以学习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如小组活动、辩论、教师展示等都是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二是“学用一体说”主要是针对当前英语课堂上的“学用分离”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立真实场景,输入和产出高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输出,注重操练,提高语言产出的准确性与流利性,达到真正的“学用一体”“学以致用”。三是“全人教育说”,学习英语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英语作为一种媒介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认知水平和思维品质,借助英语来促进人的发展和成长。
2.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假设。教学假设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理论依据,需要逐个检验。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假设包含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选择学习假设。
首先,对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解是以需求促供给。就教学过程而言,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力更大。高中阶段的不少学生得了“厌食症”,消化不良,对于接受“新输入”的内容欲望不高。“输出”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教师在新单元学习之前就要向学生呈现未来学习工作中会遇到的真实场景或现实话题。教师要精心挑选材料,挑选思想境界高、弘扬正能量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场景要具有真实性、挑战性和可交际性,让学生亲自体验并且了解完成任务并非易事。这时他们的内心具有一定的压迫感和焦虑感,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输入促成假设应以输出驱动假设作为前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输入与输出吻合度越高,输出任务才会完成得越好。因为课时有限,可以不处理次要的或远超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另外可以对重难点进行深加工。文秋芳教授认为,输出既是语言习得的动力,也是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为未来的语言输出打基础。
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做到有效学习就要采取有效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教师讲授、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等,不同的形式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选择,这时就涉及选择学习假设。学生在选择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进行有效的输出,进一步进行自我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内化,并在课后进行自我模拟训练并评价。
3.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产出导向法的流程分为三个阶段:输出、促成、评价。第一,在输出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呈现未来工作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真实交际场景,使学生感觉话题具有挑战性。学生尝试交际活动时,发现自己并不能有成效地完成活动。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目标包括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在学习,“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课堂上的输出可能是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教师不是在教授,而是在引导、聆听与互动。这对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教学理念。第二,促成阶段,教师要详细描述产出任务,解释每个任务的细节与要求。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输入资料,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了脚手架的作用。第三,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是针对课堂上促成阶段形成的“成果”,而延时评价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课后进行练习并提交给教师评价、评价的形式不局限于教师评价,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教师可以将典型作品展示给学生供学生学习借鉴。
二、依据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设计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案例选自外研社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五单元课文“The Monarch’s Journey”。体裁为说明文,主题是保护环境。本文以科学家的观察和研究为依据介绍了帝王蝶的迁徙背景、目的和方式,呼吁人们培养保护动物栖息地的意识。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本单元计划用时8课时。笔者依托“输出-促成-评价”三阶段进行教学设计。 1. 驱动阶段——呈现交际场景。输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一定的焦虑感和对知识的渴望,产生学习的兴趣。该环节包括3个步骤:
(1)教师呈现交际场景。本单元的场景:假设你的学校以英语举办一场模拟联合国大会,议题是环境冲突与人类发展,你的好友Mike邀请你作为美方代表参加美方代表选择代表动物帝王蝶并向大家介绍它的迁徙背景、目的和形式。
(2)学生尝试产出。学生按照上述场景进行产出,由于缺乏帝王蝶的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语言能力,学生体会到要想成功介绍帝王蝶并非易事,自然而然产生压力和动力。
(3)教师讲解教学目标与产出任务。教学目标分为交际目标与语言目标。交际目标是指学生要对帝王蝶的现状与迁徙的原因有所了解,提出一定的措施,能够书面表达;语言目标是指学生掌握表达所需要的词汇、短语和语法等。产出任务分为课内和课后:课内学生完成一篇100词左右关于“It i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monarch butterfly”的文章,课后学生分小组,制作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海报。
2. 促成阶段:提供脚手架。该阶段是POA中最关键也最具有挑战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从内容、词汇以及结构三方面促成。
子任务一:产出内容方面,了解帝王蝶的现状与迁徙的原因,提出一定的具体保护措施。为了完成这一子任务,学生展开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和检查。教师为学生播放BBC关于帝王蝶迁徙的纪录片,并将班级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开展合作,阅读“Understanging Ideas”,合作討论文章,概括每段的主题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子任务二:词汇方面,将语言形式设计到课堂教学中,选取与动物迁徙有关的词汇以及短语, 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作铺垫。例如:migration, monarch butterfly, find out, mearsure the poisition, manage to do, destroy, the number of, the 比较级、the 比较级。所有的练习指导都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化繁进行。
子任务三:结构方面,培养学生在语言交际中的话语结构意识。通过之前的小组合作,学生已经对课文的整体结构有了一定的理解,了解帝王蝶是地球上唯一的迁徙性蝴蝶,但是近年来人为原因破坏了帝王蝶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导致帝王蝶的数量锐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就“保护生态环境”话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保护环境。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辅助学生将内容、词汇与结构结合在一起,完成一篇100词左右的关于“It i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monarch butterfly”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注意大小写、标点符号以及格式,使学生形成规范的书写表达形式。完成作文后,同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互评,教师要提供自己的建议和指导。因课时有限,教师选取两篇典型文章进行全班讲解,其余文章可以课下在网络平台进行讲评。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保护生态环境”主题海报,并在3天内完成,教师将海报贴在班级进行展示。
3. 评价阶段: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产出随时作出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师生合作评价。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要制订评价的标准与要求,选择典型样本投射到投影仪上,小组进行讨论并评阅。最后,教师给出详细的修改建议,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围绕评价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巩固相关内容。
延时评价指对课下学生的产出再评价。课上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师生合作评价,学生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修改后上传至网络平台,此次实行自评与学生互评,教师采取抽查方法,了解评价情况并通过微信群进行交流,上传两份优秀作品供大家借鉴。
结语
产出导向法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外语教学理论,对外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国内英语教学现状,产出导向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教学场景的设定、产出任务的设置、学习材料的选择等。今后的教学中,笔者通过POA不断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希望更多的一线教师能够加入研究队伍,不断丰富POA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车思佳.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外研社必修二No Drugs为例[J].国际公关,2020(9):118-119.
[2]唐美华.“产出导向法”与“任务型教学法”比较:英语专业精读课单元教学设计案例[J].外语教学,2020(1):65-69.
[3]文秋芳,孙曙光.“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2):4-11,90.
[4]吴越.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课程教学设计——以基础英语《综合教程2》第十二单元为例[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1):112-116.
[5]张一凤.产出导向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J].海外英语,2020 (16):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