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读书、读好书是人们学习和积累知识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广泛阅读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和智慧,发展人的智力,陶冶人的情操,充实人的精神生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多年的教学中认识到,语文作为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学生仅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在探索语文课堂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这里谈谈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我们为学生创造了读书环境,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给他们提供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了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
1.创建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走进图书。
2.利用阅读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读书读报活动。
3.举行佳句美文的交流、欣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了解我国灿烂文化,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自办的报纸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这样就能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等各种能力融于一体,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5.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如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队会、读书征文等活动,评选出最佳读书征文。
二、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训练基本鉴赏能力
1.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1)读物推荐。我主要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还采用了教师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法。
(2)读书方法指导。我指导学生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方法进行阅读,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的能力。
(3)辅导写读书笔记,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写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积累课外阅读材料的方法。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让学生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学生的知识才会不断“积沙成塔”。
(1)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如语文常识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尽量做到“百花齐放”。
(2)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阅读过程中,学生可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限于自有书报),然后贴在课外阅读本上,贴的方法形式不求统一。就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也是一种享受。
(3)读书要做到边读边思考。学生在阅读时要准备一支铅笔,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划的习惯(限于自己的书籍),將重点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标示做记号,进而理解内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三、课外阅读指导中的评价
1.记录评价。
即对“读书笔记”等进行评价,每两周评价一次,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表扬。
2.活动评价。
即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并进行评价。如知识竞赛,检查阅读的广度;读书征文,了解阅读的深度;优秀习作,了解阅读的精度。每次活动都让学生自我评价。
3.背诵评价。
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古诗文等都得一一背诵,除教师抽查外,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学生互查背诵。同时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督促背诵。
4.运用评价。
即以习作和口头表达中引用的课外知识是否丰富为依据给予评价。我发现学生的习作和口头表达中引用了课外知识,就给予表扬。
四、实践的成效
1.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
2.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我明显地发现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每天读书、读整本的书、边阅读边思考等良好习惯,许多学生每学期的读书笔记能达到一万字左右。
3.阅读的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学生阅读的视野也更加宽泛,内容不再仅限于儿歌、童话、故事、科普作品,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古文甚至戏剧等,都已进入学生的阅读范围。在阅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再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再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4.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阅读的目的性增强,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言的应用方面得到了充分发挥,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做到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我们为学生创造了读书环境,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给他们提供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了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
1.创建班级图书角,让学生走进图书。
2.利用阅读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读书读报活动。
3.举行佳句美文的交流、欣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了解我国灿烂文化,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展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把个人的读书心得反映在自办的报纸上,从版面设计到稿件组织都亲力亲为,这样就能把学生的阅读、写作、画画、书写等各种能力融于一体,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5.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如举行故事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队会、读书征文等活动,评选出最佳读书征文。
二、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训练基本鉴赏能力
1.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1)读物推荐。我主要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还采用了教师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的方法。
(2)读书方法指导。我指导学生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方法进行阅读,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的能力。
(3)辅导写读书笔记,如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写法,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积累课外阅读材料的方法。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让学生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学生的知识才会不断“积沙成塔”。
(1)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如语文常识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尽量做到“百花齐放”。
(2)剪贴有价值的阅读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阅读过程中,学生可把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限于自有书报),然后贴在课外阅读本上,贴的方法形式不求统一。就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也是一种享受。
(3)读书要做到边读边思考。学生在阅读时要准备一支铅笔,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圈点勾划的习惯(限于自己的书籍),將重点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标示做记号,进而理解内容,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知能力。
三、课外阅读指导中的评价
1.记录评价。
即对“读书笔记”等进行评价,每两周评价一次,对优秀的读书笔记进行表扬。
2.活动评价。
即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并进行评价。如知识竞赛,检查阅读的广度;读书征文,了解阅读的深度;优秀习作,了解阅读的精度。每次活动都让学生自我评价。
3.背诵评价。
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名言警句、古诗文等都得一一背诵,除教师抽查外,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学生互查背诵。同时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督促背诵。
4.运用评价。
即以习作和口头表达中引用的课外知识是否丰富为依据给予评价。我发现学生的习作和口头表达中引用了课外知识,就给予表扬。
四、实践的成效
1.阅读兴趣、阅读热情空前高涨。
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尝到了阅读的乐趣,明白了读书的意义。
2.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我明显地发现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每天读书、读整本的书、边阅读边思考等良好习惯,许多学生每学期的读书笔记能达到一万字左右。
3.阅读的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学生阅读的视野也更加宽泛,内容不再仅限于儿歌、童话、故事、科普作品,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古文甚至戏剧等,都已进入学生的阅读范围。在阅读中,学生对作品的兴趣不再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再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4.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阅读的目的性增强,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言的应用方面得到了充分发挥,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做到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