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有重大的语文意义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3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朗读教学的过程要求学生眼到、心到、口到,要求我们字字入目。首先,朗读是我们阅读理解的必然门径。有些地方之所以还没懂,关键在于还没做到字字入目。朗读必需调动众多感官参与其中,不仅有利于文字的理解,也有助于文字的积累,并渐次形成良好的语感。其次,朗读可以很好地巩固识字成果。第三,朗读能直接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多读多写,乃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
  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也是如此,读得高兴,必然会读得有效。那么,学生怎样才会高高兴兴地投入到朗读中来呢?第一,教师做出好的榜样。文章不是无情物,读者有情,文章之情才能通过读者的声音得以表达,这一点是根本,大家必须先想明白。第二是来自学生身边榜样的引领。每个班级都会有朗读能力出色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这份教学资源,这既是对优秀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全体同学的激励。相对于教师,学生更多愿意向自己的同龄人学习。第三是不断提供让学生表现的机会,在尽可能多加褒奖的同时,提出有建设意义的意见和建议。
  三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朗读,大家似乎都喜欢采用自由式,如果学生们不注意齐读了,教师就会喊几声“停下停下,不要齐读,自己读自己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大概就是教师以为只有自己读自己的,才会是有个性的读。但对于齐读,也不可以一棍子打死。齐读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有不错的效率,各读各,点名读,时间上都不及齐读经济。其次,是帮助学困生形成读书安全感。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安全需求不宜忽视。再次,是对有些文本,齐读可以更好表达出必要的气势和情感。比如诗歌,比如文本中的排比句式等。此外,低年级的朗读,也建议多采用齐读,这样,更便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四
  自然的语调朗读,首先要求的是一种真诚的语文心态。教师不要使用过于装饰、过于程式化的教学语言,必需以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取向深刻影响学生。同时,还要告诉学生,真正好的朗读是怎么样的。我这里使用的是“告诉”。“告诉”即意味着教师的主动引导,但这里的“告诉”也不要把它仅仅理解为一种灌输。第三,你要发现和培养自然朗读的学生榜样。是凡装模作样总是叫人不舒服的。当自己的身边有了这样可以效仿的对象以后,同学们自然会提高朗读水平。
  朗读是重要的语文手段,作用于人的多种器官,有利于字词学习和巩固,有利于良好语感的形成,进而能极大促进口语表达、书面表达等高层次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写,并不是单纯的记录,更是定型、整理、丰富、深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有效地利用“日有所写”的模式,让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习惯,获得方法,累积素材,说真话,说实话,提升习作的能力。  一、兴趣导航,提起书写之笔  1. 创设情境,找趣点。学生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这一天里发生的事中的喜怒哀乐,都是值得学生记录下来的。我们首先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比如,班级里有学生要参加学校大队委的竞选,因为
读和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让读写结合的习作练笔有更高的实效性呢?前不久,在我校开展的“两地三校”读写结合研讨活动中,杭州四季青小学叶丽燕老师,在我班执教的读写课《生命 生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1. 练写时间:足够充分。这节课上,叶老师在读写的时间分配上,做了十分大胆的尝试:阅读文本用了15分钟左右,练写片段用了近25分钟。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酝酿、写作、修改,不再是匆匆忙忙走过场。
习作的源泉来自生活,习作的动力来自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有些学生却总是情绪恹恹,不会表达。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达到心心相印的至高境界?  一、原始记录,自由表达  日记是真情无拘无束流露的最好场所,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心灵自由放飞,思维任意畅想,情感自由挥洒。教师应该让学生尝试着写日记,鼓励他们在日记本上倾吐心声,当作自己的心情记录簿,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常让学生在日记中就某种现
阅读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还要关注表达——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标》学段要求,依据文本特点,循序渐进,步步落实,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认知、触摸、思辨、丰富,进而主动建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在阅读中认知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体会、掌握和运用语言。揣摩与领悟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有了第一课时扎实有效的教学,第二课时才能亮点迭出。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第一课时教学,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呢?笔者拟从下面五个板块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板块一——聚焦课前
《海底世界》是一篇非常浅显的说明文,如果不仔细揣摩文章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是看不出它的精妙之处的.学习母语,融入品质,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一份情怀,发现语言的秘密
【片段一】比较叠词,感悟语言之美  师:(出示“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与“它看见天空是蓝的,树木是绿的,小河是清的……”)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生分别朗读)  生:我发现第一句用的是“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而第二句只用了“蓝的”“绿的”“清的”,用的词语不一样。  师:你找到了它们的不同。老师告诉大家,像这样的两个字连着的,我们叫
【片段一】  师: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初读课文后,在同学们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各有侧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樟树留给你的印象吗?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香气拒虫的樟树。  师:一句话就可以表达完了。如果就这么写,行不行?  生:不行,这样写过于简单,我们就不知道樟树究竟有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多么可贵了。  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先来看樟树的外型。快速
【片段一】依语构像,诗化心灵  师:(出示广玉兰花的图片)看到这么美丽的广玉兰,你最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它?  生:玉洁冰清、洁白无瑕、亭亭玉立、楚楚动人……  师:作者又是如何赞美它的呢?(出示:“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读读相关句子,你觉得作者写得如何?  生:我觉得作者把花的颜色写得准确生动!“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  生:花的质感也很独特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朗读目标描述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么,怎样达到这一目标呢?下面,我就具体谈谈做法。  一、字正腔圆——读正确  “正确地读”,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指用标准的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得正确、清楚,不落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拖尾韵)。  首先,要把“词语”读正确,即把词语的音读准。我主要采用的是“同伴互助”的方法。每次在教学一篇新课文时,我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