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片段品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
  师: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初读课文后,在同学们的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各有侧重,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樟树留给你的印象吗?
  生:这是两棵蓬蓬勃勃、香气拒虫的樟树。
  师:一句话就可以表达完了。如果就这么写,行不行?
  生:不行,这样写过于简单,我们就不知道樟树究竟有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多么可贵了。
  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先来看樟树的外型。快速读课文第4自然段,作者从樟树的哪几方面写出了它的蓬蓬勃勃呢?用笔画一画。
  生:作者是抓住了枝干、树叶和四季常青来写出它蓬蓬勃勃的。
  师:你又是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它们蓬蓬勃勃的呢?(引导学生关注:“枝干粗壮”“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师:作者为了让我们感受到樟树的四季常青,还用了个关联词(点红):无论……还是……总是……
  师: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
  生: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无论是春天,还是秋天——
  生: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
  生: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是的,“无论……还是……”强调同一类别的条件,“总是”告诉我们最终结果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再次体会樟树的蓬勃生命。(生读)
  师:这样的树,本身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难怪宋庆龄要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评析】整体感知樟树外在形象的蓬蓬勃勃。抓住作者介绍的顺序,在词句中体会樟树永远蓬蓬勃勃的顽强,最后不忘记把学生的思路从“树”拉到“人”的身上,这樟树的蓬勃生命力是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第一层原因。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就中年级学生来讲,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片段二】
  师:大家看课文第5自然段。这一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树?
  生:还写了石榴树。
  师:我们先来看这招虫的石榴树。一棵树上有三四种不同的虫子,那这棵树会长成什么样呢?
  生:树叶上都是斑斑点点的虫洞。
  师:石榴树招虫是一时的吗?
  生:石榴树一生都要受到虫的侵害。
  师:是啊,不光是石榴树,别的许多树都是如此,而根本原因就在于——自身不拒虫!而樟树本身就有一种香气。(引读樟树部分)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红点“可贵”)
  师:怕这香气的只是一种虫子吗?
  生:不是,是所有虫类都怕它。
  师:读完这一段,老师有个问题:不是写樟树吗?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先写其他树呢?
  生:通过其他树木和樟树的对比,更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樟树的香气拒虫的可贵之处。
  师:在我们平常的写作中,也可以用上这样对比反衬的写法,让自己的想法更加突出。让我们一起对比着来读这一段。女同学读“别的树木”这部分,男同学读“樟树却不招虫”这部分。(生读)
  师:这是两棵蓬蓬勃勃、香气永存且能驱虫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说:(生齐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评析】在上一环节,樟树的外在美已经浮现在学生眼前。这一环节中,就要引导学生感悟樟树的精神,体验它的内在美了。教师先让学生讲讲别的树木有容易招虫的缺点,接着说说樟树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樟树的可贵之处。然后,再次让男女生对比着感情朗读,读出对樟树的赞美之情,在读中品味樟树的可贵之处。这样,学生对樟树精神的体会更加直观深入,也更能读懂作者运用对比反衬写法的高明。同时,还渗透了第5自然段先具体再概括的段落结构特点。这一环节结束,让学生把思路转回到大问题上,樟树兼具外在美和内在美,这是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第二层意思。
  【片段三】
  师:人们为什么要和这两棵樟树留影,作为纪念呢?仅仅是因为这两棵樟树蓬蓬勃勃、香气拒虫吗?如果这样,只要找两棵长在马路边的樟树就行了。
  生:因为这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人们才都要与树留影。
  师:是啊,课题就给了我们提示。看来,我们还得再去了解宋庆龄。老师这里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奶奶的资料,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你从中了解到宋庆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她和樟树有哪些相似之处?(出示资料,生读)(1)宋庆龄不仅是一个革命的先行者,而且一生为革命工作70多年,正如樟树永远是那样的四季常青。(2)汪精卫曾经用许多钱来收买宋庆龄,要她到他们的伪政府去做官,但是她拒绝了,还把他狠狠地骂了一通,他只能灰溜溜地走了。这说明宋庆龄奶奶立场坚定,保持着高洁坚贞的品质。(3)宋庆龄奶奶一身正气,为了营救革命志士,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终究让敌人害怕,就如樟树一样无畏“拒虫”。(4)宋庆龄奶奶关爱少年儿童,只要有时间,只要是对儿童有利的事,她就会竭尽全力去做。她永远保持着对少年儿童浓浓的爱,她蓬勃的爱,就如樟树的香气永远保持。
  师:难怪宋庆龄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宋庆龄舍不得,其实是她对樟树有着特殊感情,她从樟树身上吸取着它的生命力和执著的内涵。她要做一个像樟树一样的人。现在,你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和这两棵樟树留影,作为纪念了吧?
  生:在人们心中,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看到樟树就像看到了宋庆龄,所以,借着和樟树留影来表达怀念、崇敬之情。
  师:人如其树,树如其人!像这样,表面上写一个事物的,实际上却是通过这个事物来写人的写作方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评析】爱一棵树,爱一朵花,往往会不知不觉,但也往往浸润着自己的品性。这两棵蓬勃美丽、品质高洁的樟树,是被怎样的一个人珍爱着?引导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读完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前留影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这个教学环节,借助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去认识宋庆龄,感受宋庆龄和樟树的相似之处,感受到宋庆龄的高洁坚贞的革命品质。最后,再次回复宋庆龄说的:“我舍不得这两棵树”,点明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树的第三层原因,其实是她对樟树有着特殊感情,她从樟树身上吸取着它的生命力和执著的内涵。
  (作者单位:苏州新区枫桥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一、激发读的兴趣  1. 故事吸引,激发兴趣。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对书的内容产生兴趣。学生对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像《老人与海》《夏洛的网》等等。我会利用晨读课给学生讲一段故事,用绘声绘色的讲述,让学生对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故事讲了一段,好了,不说了,想知道后面发生什么事了吗?自己去看。这样卖了个关子,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产生读的欲望。  2.榜样引领,营造氛围。榜样的力量
一、兴趣,播撒阅读之种  如何引导学生从“要我读”到“我要读”?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十分重要。首先,开展各类培养课外阅读能力的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我组织创建班级图书角,每天和学生一起阅读,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语文课开展“课前两分钟”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即利用课前两分钟,鼓励学生上讲台讲“一天一个故事”“一人一条新闻”等,让学生把现实生活中所见
同学们很喜欢读童话故事,如果能将这些精彩的故事编写成小品进行表演,那就更有趣了。《白雪公主》的故事是同学们最喜欢读的童话了,在《咱们班的快乐小品》微课程活动中,我们三(2)班的学生编演了小品《白雪公主》,并在市级课外阅读现场会上进行了表演。同学们编得好,演得更好。  同学们以小品剧本的形式编写《白雪公主》,我提出四个要求:尊重故事原意;要利于表演,展示人物特点,表现出故事的思想内涵;要贴近生活,有
写,并不是单纯的记录,更是定型、整理、丰富、深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有效地利用“日有所写”的模式,让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形成习惯,获得方法,累积素材,说真话,说实话,提升习作的能力。  一、兴趣导航,提起书写之笔  1. 创设情境,找趣点。学生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这一天里发生的事中的喜怒哀乐,都是值得学生记录下来的。我们首先要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比如,班级里有学生要参加学校大队委的竞选,因为
读和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让读写结合的习作练笔有更高的实效性呢?前不久,在我校开展的“两地三校”读写结合研讨活动中,杭州四季青小学叶丽燕老师,在我班执教的读写课《生命 生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1. 练写时间:足够充分。这节课上,叶老师在读写的时间分配上,做了十分大胆的尝试:阅读文本用了15分钟左右,练写片段用了近25分钟。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酝酿、写作、修改,不再是匆匆忙忙走过场。
习作的源泉来自生活,习作的动力来自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有些学生却总是情绪恹恹,不会表达。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达到心心相印的至高境界?  一、原始记录,自由表达  日记是真情无拘无束流露的最好场所,学生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心灵自由放飞,思维任意畅想,情感自由挥洒。教师应该让学生尝试着写日记,鼓励他们在日记本上倾吐心声,当作自己的心情记录簿,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常让学生在日记中就某种现
阅读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还要关注表达——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标》学段要求,依据文本特点,循序渐进,步步落实,层层推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认知、触摸、思辨、丰富,进而主动建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在阅读中认知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体会、掌握和运用语言。揣摩与领悟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
有了第一课时扎实有效的教学,第二课时才能亮点迭出。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第一课时教学,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呢?笔者拟从下面五个板块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板块一——聚焦课前
《海底世界》是一篇非常浅显的说明文,如果不仔细揣摩文章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是看不出它的精妙之处的.学习母语,融入品质,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一份情怀,发现语言的秘密
【片段一】比较叠词,感悟语言之美  师:(出示“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与“它看见天空是蓝的,树木是绿的,小河是清的……”)小朋友们读一读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生分别朗读)  生:我发现第一句用的是“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而第二句只用了“蓝的”“绿的”“清的”,用的词语不一样。  师:你找到了它们的不同。老师告诉大家,像这样的两个字连着的,我们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