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大学生“考研热”的研究及相关问题探微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考研热”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热点问题,“考研热”的研究也逐步进入专家学者的视野,尽管“考研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本文着重列举了当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引起更多学者专家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考研热;探微
  
  一、“考研热”的兴起
  
  从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在校大学毕业生有50%报考研究生,有些院校考研报名率达70%以上,[1]另外下表是近10年全国考研人数统计(单位:万人)
  
  由此可见,从考研报名人数和录取比例上来看,考研已成为当代大学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考研热”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面对“考研热”的形成,高校中的一些学者、专家也开始逐渐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从1998年以来,对“考研热”的相关研究也开始兴起,相关文章也相继问世,研究成果颇丰,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考研热”也成为了学者专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考研热”的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
  
  “考研热”研究的相关论文主要涉及“考研热”形成的原因,考研学生的动机,“考研热”的影响及对策等。
  (一)“考研热”形成的原因
  对于“考研热”形成的原因,相关论文基本上观点一致,“考研热”的形成主要是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1、客观方面:(1)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加(2)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3)就业形势的严峻(4)学校鼓励学生考研
  2、主观方面:(1)实现自身价值,更好服务社会(2)提高就业砝码
  对于“考研热”的形成既有积极的因素,但也存在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特别是在考热的过程中出现了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相悖的现象。主要表现:
  (1)一些院校成了考研基地,将考研率作为考核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些学校往往把考研率作为衡量一个院(系)教学质量的标准,片面追求考研率。有些院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动员新生树立考研目标,引导学生将考研作为人生设计的一部分。大学辅导员像高三班主任,给学生们搜集信息,直到复习过程,考前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调整心态,考后告诫学生重视复试关,调剂志愿。无独有偶,江西一所学院给毕业班的老师下达了25%的考研指标,云南某大学给考上重点名校的学生以金钱奖励等等。[2]
  (2)在课程设置上,大力加强与考研相关科目的教学,忽视了其它教学科目。
  (二)考研学生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心理动因(内部动力),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自身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学生考研也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支配,考研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挤这座“独木桥”的内部动力。
  在对考研学生的相关研究和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考研动机主要归纳如下:
  1、自我提高型:考研是希望通过学好专业实现自身价值,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此类考生出于对专业的爱好和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不满足于大学阶段表层次的专业学习,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科研能力得到增强,并将该专业作为立业的基础和奋斗的目标。他们把考研、成才、立业与实现自身价值和更好地服务社会联系起来,是和国家培养目标相一致的。[3]
  2、功利型:考研是为了一个好的经济收入,提高社会经济地位。当今的学生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职业选择上,许多人对现实利益的追求高于对事业发展和社会贡献的愿望。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有43.6%的人把“经济收入”放在首位。在选择职业岗位时有35.6%的人把“经济收入”放在首位。考研是为了升职、发展和提高社会地位。另外,功利型的考研学生还表现在:考研的过程中寻找捷径。例如,想方设法刺探考试重点,将希望寄托于考研辅导班的神奇功效。考研后的浮躁心态。主要表现一些读研者抱着“书要慢慢读,钱却要狠狠赚”的态度,四处打工;变专业为副业,主修为辅秀,奋勇考证。[4]
  3、被迫从众型:盲目赶潮流,同在象牙塔,抬头不见低头见,看到同宿舍、同班级的很多同学都在考研,形成一种从众性,很多同学就产生了随大流的想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了考研大军,但考研的过程是枯燥的、乏味的,在重重困难面前,很多同学就会临阵脱逃,半途而废。
  另外,在对考研学生的动机研究中,郑军、阳光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当代中国大学生考研动机进行了分析,并将当代中国大学生考研的动因归纳如下:当代大学生考研是理性行为,其中生存理性选择是首要的,社会理性和经济理性的选择也是影响大学生考研的主要原
  因。[5]由此可见,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考研动机是多样化的,对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多样化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一方面大学生考研动机的多样化反映了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和主体选择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长期以来的二元分治结构和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投入体制所造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所引起的。所以从当前来看,考研动机的多样化将继续存在。
  以上情况,要求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又要注意培养学生敬业、爱业的精神;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其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务实、勤奋、吃苦的精神,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三)“考研热”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针对大学生“考研热”带来的负面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即考研与教学的矛盾,考研学生的需求与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之间的矛盾。一些学生为了考研,为研究生之书方读,为研究生之课方上,许多学生对于与考研无关或关系不密切的专业课或公共课根本不学,逃课、缺课现象严重。
  2、与大学生培养目标相矛盾。本科教育应当使大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生必须对本专业所开课程进行系统学习,掌握课程的精髓。只为考研而学习,只注重了与考研有关的课程的学习,忽略了其他课程的学习,这样就不能系统全面地掌握本科阶段的学习,达不到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3、对学风建设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功利思想,纪律松弛,知识面窄。
  4、本科教育应试化。应试教育向本科阶段渗透,将给我国的人才培养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首先本科教育应试化使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质量整体下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徐纪霖在“考研为何重蹈高考覆辙”的文章中指出:“那些研究基地出身的研究生们,除了笔试成绩比较理想外,在面试及以后的学习之中,大多在知识训练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且对专业缺乏起码的兴趣和热情”。[6]
  其次,应试教育使得我国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乃至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其最大的缺陷就是“应试教育”制约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标准答案”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育重视知识的灌输,强调“师道尊严”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注重结论——是什么,而不注重原因——为什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7]
  针对这些不足,一些专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针对考研和教学的矛盾提出分班教学和完善学分制,加强选修课,实行二次教学法。[8]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解决考研学生应付或放弃一些课程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实行的过程中不免又会遇到相应的问题,例如,教学资源的分配问题。特别是二次教学法要求重点课程和主干专业在每学期都开设,改变按年、班级授课的方式,这不仅要求有充足的教学资源,而且要保证整个学校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实行起来有相当大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一般院校来说。
  2、规范考研学生群体学习行为,充分发挥“考研热”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对“考研热”研究的反思
  
  尽管”考研热”的相关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成果,但是还远未达到当前的需要,只是针对一些问题的出现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对一些相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考研热”的积极因素。从总体上来讲,考研热虽然带了相关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当从人才战略思想方面加强研究“考研热”带来的正面效应。
  2、地方性院校的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的研究。地方院校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名牌大学考研基地以突显出地方院校的办学窘境。长期以来,政府对重点大学“锦上添花”的工作做得太多,为一般地方性院校“雪中送炭”的工作做得太少,地方院校的办学条件远远不如重点大学,而且地方院校大都不在大城市,也难以争取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多的国家支持,他们选择有规模的组织学生考验,正凸显了这些院校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9]那么地方院校的办学出路在哪里?在当前的情况下,如何避免成为名牌大学的考研基地,办出自己的特色,使学生们不必非通过升入常青藤名校,就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为此加强地方性院校的发展规划和培养目标的研究尤为紧迫。
  3、研究生选拔问题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硕士研究生应当使学生掌握本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如何将真正优秀的大学毕业上选到研究生的队伍当中来,能够真正成为国家的优秀研究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研究生考试的试题设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始分数和面试过程中的能力做到有机的结合。在面试过程中加大考核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力度。如何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选拔研究生人才的办法。
  4、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对策。在对应届大学生就业期望与考研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就业期望也是引发大学生考研动机的重要因素。[10]目前,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关性研究。首先,高等学校应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第二,政府和相关用人单位的用人观,积极为应当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第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教育问题研究。
  5、医学专业性院校和工科院校的后期实践教学问题的研究。对于医学专业性院校和工科性院校,后期的实践教学是整体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做到实践教学与考研的有机统一问题应是当前考研热中应当加强研究的重点。
  6、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的研究。国家的支持对学校来说至关重要,实际上,一些地方院校也有一些发展很好的学科,但他们却难以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持。如何改变国家财政对高校的资助方式,使财政拨款从以支持学校发展转变为以支持学科建设为主,也是与考研热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
  
  [参考文献]
  [1] 文汉云、高迎斌.高校本科教育应试化的原因及深层次思考——析《部分院校成为考研基地》.长春师范学院学宝(自然科学版)2005.5
  [2] 梁婵等..中国研究生.2005. 3.
  [3] 王希莲.大学生“考研热”探析.江西社会科学.2001.6。
  [4] 王琴、王明霞.“考研热”的透析与思考——兼论研究生培养中的几个问题.高等农业教育.2002.8
  [5] 郑军、阳光.当代中国大学生考研动因的社会学分析.湖北社会科学
  [6] 徐纪霖.考研为何重蹈高考负责.http://www.chinakaoyan.com,2004.10.31.
  [7] 文汉云、高迎斌.高校本科教育应试化的原因分析及深层次思考——析《部分地方院校成为考研基地》.长春师范学院学宝(自然科学版)2005.5
  [8] 石秀杰、尹成糊.大学生考研带来的教学问题与对策.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4
  [9] 闻山.教育专家认为成为考研基地凸显地方高校办学困境http://www.southcn.com,2004.10.14
  [10] 薛深、周媛媛.应届毕业生就业期望与考研的关系调查分析.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其他文献
摘要:本论文建立于实地调研基础上,目前居民区金属加工噪声污染,严重干扰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和健康等,但长期以来得不到根本解决,本文对造成的危害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 并对如何治理金属加工所造成的声污染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居民区;金属加工;噪声污染;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基于现实的冷思考     根据实地调研,散落在兰州城居民区的铝合金等金属加工点,严重干扰人
期刊
摘要:教育是一项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事业,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从社会学视角下来论述当前的学生观。他们是:一、学生是社会角色之人。二、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个体。三、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四、学生是需要尊重的对象。五、学生是有多种能力、具有发展潜能和创新精神的人。  关键词:教育;学生;学生观     19世纪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的那句名言一一“人是教
期刊
摘要:在提高人文素质的问题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的今天,大学应该承担起人文精神教育的责任。大学的人文精神教育应发挥以现当代文学学课程为代表的文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现代以来的中国的文学发展和演变以外,还应该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来拥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师应注重挖掘文学形象和作家
期刊
摘要: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探讨广告翻译的技巧。文章指出:同其他任何翻译一样,广告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具有重要影响。作者通过英汉广告翻译中的成功和失败译例的讨论,探讨这些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误译。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广告翻译;文化差异    1.引言    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adventure,有“注意”“诱导”和“广而告之”的
期刊
摘要:去年学校进行了一次有效课堂展示的活动,当时我也上了一堂课。课后在与听课老师们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获得了一些启示,尤其是关于如何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在此次英文剧本的教学中我作了些小小的尝试,着重将听读说写四项基本技能循序渐进地用于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英文剧本;听;读;说;写;基本技能    教案设计:  1.背景知识的介绍。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到比较规范的英文剧本,介绍一些基本的知识
期刊
摘要:体育文化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途径和形态,是和谐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道德品质、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对我国高校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作用出发,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和谐校园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校园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
期刊
摘 要:在对河南省六个地区734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在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其生活、教育和心理等方面的现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生活;教育;心理    1.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
期刊
摘 要:中原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原文化品牌课建设就是要对中原文化资源进行利用和开发。建设中原文化品牌课,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主体、实施空间、资源内容等方面有诸多不足。中原文化品牌课的建设要立足创新,丰富课程文化资源,用好课程文化资源,重视动态文化资源。从内容框架、教材编撰、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多方入手,建设一流品牌课。  
期刊
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独有的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加强图书馆与大学校园文化的互动建设,这已成为诸多工作者探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文化;大学校园文化     1.引言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优秀人才,不断为
期刊
摘要:现在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和普通高级中学毕业生,而这两个生源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有优劣,对不同生源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这两种生源的心理,教育,知识基础等特性分析,提出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方式,可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成功培养模式,走自主创新人才培养道路。  关键词:职校生源;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