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官窑是北宋时期兴起的一个官用窑,包括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官窑和南宋杭州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官窑与汝、哥、定、钧并为举世闻名的宋代五大名窑。据南宋《坦斋笔衡》称:官窑瓷器“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紫口铁足,色佳上品与汝瓷相类。
器型
宋官窑瓷是专门为宫廷制作的御用瓷器,器型多为仿青铜器造型,传世甚少,极为珍贵。从故宫博物院所藏及近年来所拍传世品看,造型古朴端庄,胎骨致密而重,口沿略微上扬,薄如定窑,用手触摸,有挡手感,口边釉有下淌痕迹。官窑在烧造上分支钉、垫砂两种,支钉以三、五、七奇数为多见,支钉痕迹比汝窑大而圆,烧制过程中常用紫金化妆土置于胎表。官窑制品类型有:香炉、鼎式炉、瓶、尊、洗、盘等。
胎釉
官窑胎密、质坚、体重,多呈灰黑色,黑褐、米黄等,釉分厚薄,均为石灰碱釉。釉色有天青、灰青、粉青、米黄、月白等。官窑釉色精美,莹润如堆脂,光亮如龙泉,开片如哥窑。器口边沿部分釉渍下垂,釉层较薄,透出黑褐胎骨,微微泛出紫色;底足露胎部分略显黑色,故有宋官窑“紫口铁足”之称。开片是官窑瓷器一大特点。横有金丝,竖出铁线,即人们常说的“金丝铁线”。金丝横走,铁线竖行,金丝不穿过铁线。如有穿过铁线,铁线必有断线。常见的开片有蟹爪纹、冰裂纹、鳝血纹、鱼子纹等。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真品的线末端是渐渐变细的,如牛毛状。
哥官区分
自古有“哥官不分”之说,两窑口瓷器特征极为相似。如紫口、铁足、灰胎、开片等。但仔细观察,上手感觉重量还是有差别的。官窑口薄体重,釉水渍向下流淌,而哥釉水渍则是横着走的。釉色相比,官窑厚哥窑薄,官釉亮晶滑润,哥釉有出汗现象;开片相比,官竖线长横线短,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哥虽竖线长横线短,但竖线向左旋。
官窑瓷器大部分是仿商、周、秦、汉青铜器而作,很少见带有纹饰的作品。放大镜下看泡,泡深浅多层,分布不均,缜密而乱,以中小泡为多。
仿官瓷辨
宋官窑瓷器自问世后即很珍稀名贵,为历代藏家所追觅。元、明、清都有仿烧,但都无宋代所特有的古朴特征和神韵,无熟旧感,无古旧包浆。仿品可分四种情况:宋龙泉窑仿、明清官仿、清末民国仿、现代新仿。宋龙泉窑所仿瓷器采用垫饼或支圈烧,无支钉痕;明官仿为景德镇御窑厂生产,釉层较厚,不注重造型,只重釉色;清雍正仿,釉色多为豆青、灰蓝和月白,少数无纹片,多为大开片,釉有透明和失透两种,其中,失透的容易和宋官混淆。清末民国仿,普遍显得粗糙不精。
明清官窑仿品,多具本朝款识和本朝造型特点,与宋官窑作品差别很大。虽是仿品,但仍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
器型
宋官窑瓷是专门为宫廷制作的御用瓷器,器型多为仿青铜器造型,传世甚少,极为珍贵。从故宫博物院所藏及近年来所拍传世品看,造型古朴端庄,胎骨致密而重,口沿略微上扬,薄如定窑,用手触摸,有挡手感,口边釉有下淌痕迹。官窑在烧造上分支钉、垫砂两种,支钉以三、五、七奇数为多见,支钉痕迹比汝窑大而圆,烧制过程中常用紫金化妆土置于胎表。官窑制品类型有:香炉、鼎式炉、瓶、尊、洗、盘等。
胎釉
官窑胎密、质坚、体重,多呈灰黑色,黑褐、米黄等,釉分厚薄,均为石灰碱釉。釉色有天青、灰青、粉青、米黄、月白等。官窑釉色精美,莹润如堆脂,光亮如龙泉,开片如哥窑。器口边沿部分釉渍下垂,釉层较薄,透出黑褐胎骨,微微泛出紫色;底足露胎部分略显黑色,故有宋官窑“紫口铁足”之称。开片是官窑瓷器一大特点。横有金丝,竖出铁线,即人们常说的“金丝铁线”。金丝横走,铁线竖行,金丝不穿过铁线。如有穿过铁线,铁线必有断线。常见的开片有蟹爪纹、冰裂纹、鳝血纹、鱼子纹等。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真品的线末端是渐渐变细的,如牛毛状。
哥官区分
自古有“哥官不分”之说,两窑口瓷器特征极为相似。如紫口、铁足、灰胎、开片等。但仔细观察,上手感觉重量还是有差别的。官窑口薄体重,釉水渍向下流淌,而哥釉水渍则是横着走的。釉色相比,官窑厚哥窑薄,官釉亮晶滑润,哥釉有出汗现象;开片相比,官竖线长横线短,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哥虽竖线长横线短,但竖线向左旋。
官窑瓷器大部分是仿商、周、秦、汉青铜器而作,很少见带有纹饰的作品。放大镜下看泡,泡深浅多层,分布不均,缜密而乱,以中小泡为多。
仿官瓷辨
宋官窑瓷器自问世后即很珍稀名贵,为历代藏家所追觅。元、明、清都有仿烧,但都无宋代所特有的古朴特征和神韵,无熟旧感,无古旧包浆。仿品可分四种情况:宋龙泉窑仿、明清官仿、清末民国仿、现代新仿。宋龙泉窑所仿瓷器采用垫饼或支圈烧,无支钉痕;明官仿为景德镇御窑厂生产,釉层较厚,不注重造型,只重釉色;清雍正仿,釉色多为豆青、灰蓝和月白,少数无纹片,多为大开片,釉有透明和失透两种,其中,失透的容易和宋官混淆。清末民国仿,普遍显得粗糙不精。
明清官窑仿品,多具本朝款识和本朝造型特点,与宋官窑作品差别很大。虽是仿品,但仍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