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路也是公益?”当2011年陈坤工作室“东申童画”推出大型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时,很多人无法将行走和公益联系在一起。仅仅过了两三年,行走类公益项目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行走类公益活动既要求参加者付出体力,也需要付出真金白银,为何仍如此受欢迎?以往我对行走类公益的观察,也仅仅是“岸上人”对“游泳者”的远距离旁观,直到今年5月底,才真正体会到其中趣味。
其时,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西南片区及云南本土企业家发起“长江第一湾·生态毅行”徒步筹款活动,用三天时间,在海拔三四千米的老君山进行50公里徒步,我第一次尝试为公益项目筹款,在微信和QQ两处发出了筹款信。平常,我在同学眼中大抵是一个性格内向者,很少主动与人交流,即使在微信朋友圈里也常常“潜水”,很少留言点赞。但出于筹款需要,我不得不鼓足勇气,四处央求,感觉把一辈子的人品都用光了。没想到,多年没联系的大学同学和朋友踊跃出资支持,回应出奇的多!在三天之内,便筹集了3000多元!许多人还不忘捎上鼓励的话语,我也借此与多年未联系的朋友们聊了聊近况。由于所筹资金来自众多信任我的朋友,所以我很有必要了解清楚善款的去处:是否有一个靠谱的团队去执行?是否能真正起到保育山林的作用?说到底,这次徒步筹款活动是否真正对得起我的捐款人?只有我自己信服了,才能让身后的支持者信服。那次徒步结束之后,我将老君山的照片做成了明信片,一一给朋友们寄去,感谢他们的支持,希望他们也看到我亲眼所见的高山深林。
10月,我又参加了“穿越贺兰山”公益徒步,没有筹款的任务,心里感到轻松,却也因此没有认真去行走。人心真是奇怪,要你亲自从朋友处筹得真金白银,你才会较起真来。据我观察,那些第一次参与的队员大都感到十分开心。微信圈一时被刷屏,“穿越贺兰山”被众多普通人塑造成一次“朋友圈奇观”。但这是我第二次参与行走,已然不如首次参加那么新鲜。如果要我再在朋友圈募款,我估计连下辈子的人品都要用光了。于是问题来了:如何激励人们对行走类公益的持续参与?
其时,云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西南片区及云南本土企业家发起“长江第一湾·生态毅行”徒步筹款活动,用三天时间,在海拔三四千米的老君山进行50公里徒步,我第一次尝试为公益项目筹款,在微信和QQ两处发出了筹款信。平常,我在同学眼中大抵是一个性格内向者,很少主动与人交流,即使在微信朋友圈里也常常“潜水”,很少留言点赞。但出于筹款需要,我不得不鼓足勇气,四处央求,感觉把一辈子的人品都用光了。没想到,多年没联系的大学同学和朋友踊跃出资支持,回应出奇的多!在三天之内,便筹集了3000多元!许多人还不忘捎上鼓励的话语,我也借此与多年未联系的朋友们聊了聊近况。由于所筹资金来自众多信任我的朋友,所以我很有必要了解清楚善款的去处:是否有一个靠谱的团队去执行?是否能真正起到保育山林的作用?说到底,这次徒步筹款活动是否真正对得起我的捐款人?只有我自己信服了,才能让身后的支持者信服。那次徒步结束之后,我将老君山的照片做成了明信片,一一给朋友们寄去,感谢他们的支持,希望他们也看到我亲眼所见的高山深林。
10月,我又参加了“穿越贺兰山”公益徒步,没有筹款的任务,心里感到轻松,却也因此没有认真去行走。人心真是奇怪,要你亲自从朋友处筹得真金白银,你才会较起真来。据我观察,那些第一次参与的队员大都感到十分开心。微信圈一时被刷屏,“穿越贺兰山”被众多普通人塑造成一次“朋友圈奇观”。但这是我第二次参与行走,已然不如首次参加那么新鲜。如果要我再在朋友圈募款,我估计连下辈子的人品都要用光了。于是问题来了:如何激励人们对行走类公益的持续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