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茶院聚贤宾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角落总在默默发生改变,流淌在街巷里的人文脉络还在被不同方式延续。如果不是来到这座遗世独立的“集贤宾”茶院,还不知位于福州市朱紫坊南侧花园弄的老巷子正在改造。周边坊巷曾辈出名人,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居此,朱氏兄弟四人皆登仕榜,朱紫盈门,“朱紫坊”因此得名。坊内有名士郑堂住宅,清北洋水师“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中山舰舰长萨师俊的故居,民国海军宿将萨镇冰晚年也曾居此。沿河古榕垂髯,明、清民居鳞次栉比。
  花园弄虽短,这里却藏着福州四大古典园林之一的“芙蓉园”。还留有旧民居生活印记的古朴巷弄,每天来往着附近上学的学生。古老与新生,构成了花园弄现今的风貌。离芙蓉园仅几步之遥的“集贤宾”,找起来却费些力气。在芙蓉园门口走几个来回,发现它隐藏在园林斜对侧一条仅容一辆电动车通过的小弄里。绕过进门处的木头屏风,里面是一座三进老宅,中间有鱼池,鱼池上方搭建一个高出的台面。这台面何用?暂且卖一个关子。
  这里现在的主人何姐早已在大厅长桌边泡茶等候,不管什么时候到访,她总穿着自己设计剪裁的旗袍,梳着精致的发髻,笑脸相迎。何姐说自己并不算精通茶,但喝茶是日常必不可少的。其先生号“伴山”,常年在云南做茶,故撬开一饼2014年的古树普洱一同分享。
  烧水间隙,随何姐参观了老宅。鱼池西、北两侧各设茶室一间,布置雅致且各不相同。大厅左右侧厢房内饰令人意外,一间是何姐旗袍工作室,盛放着大批从日本远道而来的旗袍面料,工作台上的摆设是随时可以开工的状态,似乎她平日经常沉浸在旗袍的世界里。
  另一个房间内挂着各式旗袍和中式传统服装,还有一些戏曲人偶、头饰作为摆设。此时,鱼池上方台面的作用已经揭开一原来是一方戏台,颇有福州特有的“水榭戏台”即视感。在古时,水榭戏台承载了上流社会的浮光掠影,而民间宅院设置这样一方戏台,在竹影水波上挥洒水袖,也是一幅绝美画面。遥想当初达官贵人们围坐在水上戏台边,看着戏台上婉转悠扬唱词,在亭台丽影的倒映波动中,别有一番情趣。
  虽然“集贤宾”里茶影无处不在,但它更是传统文化的私家舞台。“喝茶,听曲,看戏”是这里最常见的场景,几乎每周,中国古典艺术和传统文化的雅集演出都会在这里轮番上演,如话剧、昆曲、南音、古琴,不仅有东方艺术,还有西方艺术的交汇,更有一些你想都想不到的民间艺术教学课程可以体验,如篆刻、盘扣、画扇、结艺、花灯、香囊制作等。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老宅是珍贵的存在。对于何姐来说,一个难得的喝茶院子,用来分享远比私藏更有价值。许多翻新改造过的老宅,成为了商业场地,偏向于新潮和现代,但与“新”相对应的是缺乏底蕴的虚空。在被各式的奢华和新潮狂轰滥炸之后,朴素与回归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唤醒人们对温暖人情的渴望。
  古时这栋老宅的主人大概很难想象,当年自己普普通通的宅院,如今却能滋养着当代人的精神世界。在“集贤宾”,有昆曲演员与戏曲爱好者欢聚一堂,切磋曲艺会知音;有花灯工艺师刘培桑教授宾客制作元宵莲花灯;上演过南萧演奏家陈强岑携厦门南乐团弟子的演奏会:西班牙歌唱家奥莱娜·帕纳修克、钢琴家玛丽亚·派勒·罗佩兹也曾到访与此,与福建省钢琴协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杨戈夫教授共谱一场“中西碰撞”的音乐会……
  舞剧、戏剧、歌剧、话剧、古琴、手工艺、诗会、观影会、读书会,只要你能想到的城市艺文活动,无不被何姐有序、妥当地安排在这一方茶院内。当你来到集贤宾,仿佛在车马喧嚣之中走入一扇时空之门,稍微脱离一下世俗,在放松中感受传统与现代文化艺术的魅力。
  而连接着一切的,是茶。在每一场活动中,茶不是主角,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茶”字拆开是人在草木间,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从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灵性。茶可以洗去浮尘,过滤心情,可以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拉得更紧密,拉得更透彻。借由一杯茶,开始人与人、人与艺术的交流邂逅,自然最合适。
  何姐钟爱普洱,但对于每次喝什么茶,用什么样的茶,她始终很随性。在古代对于“雅集”的定义是: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史上较著名的有西晋石崇的“金谷园雅集”、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雅集”、唐朝让王勃一夜成名的“滕王阁雅集”等,无一例外都是以创意诗文为主。所以古代的雅集,雅集的内容才是主角,其他雅文化元素如:琴、棋、书、画、茶、酒、香、花,虽多少亦有涉足,但只是“伴读”的角色。
  天色晴朗,趁着下午四点柔和的暖阳,我们即兴在鱼池上方的戏台摆了方茶席,品云南漭水大叶种千年古树单株纯料普洱。依稀还记得曾经读到:昌宁漭水大叶茶的茶多酚含量,在云南茶树群体种里出类拔萃,仅次于冰岛,其浸出物更是冠绝群雄!此地古树树龄很大,规模也很可观。竟有幸一品,实则惊喜。
  干茶外形条索粗壮完整,黑褐色中带点墨绿色,闻干茶有淡淡的苔鲜木香。茶汤醇厚柔稠,甘香清甜,不苦涩、茶气足,入口生津,有一种森林中自然散发的苔枞清幽。第一泡入口后水清纯香雅,木质香茶气满口十足。在第二三泡后清逸中无苦涩感,幽香甘甜。口鼻舌尖面颊腹背百会气韵环生。第四、五泡开始,茶溻更加悠爽在不苦不涩中柔稠绵滑,口中冰感甘香。一路细细静品下去,茶汤色泽黄亮,木脂幽香透脊如浪潮生。
  不久,伴山先生也恰好前来,遂一同品茶。谈及十余年与云南古树茶结缘的经历,先生言语之间不时流露出对自然的敬畏与敬仰。他把做古樹茶称做“侍奉”,称有机会照料百年古树实为难得,以此为修行之道。“茶树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滋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几百上千年。没有农药化肥,没有过度采摘,真正的自然生态,现在还能喝到,不晓得是几世修来的福报。”伴山先生说。
  在斜阳中,我们把盏香茗,任丝丝幽香冲淡浮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极闹中的极静,总是令人感动。也许一墙之隔就是喧嚣,然而只这一墙,却小心地圈起了一片清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集贤宾的真实写照。在这方茶院里,那些传统艺术与文化从未远去,正如遥远的古树茶一样,都需要机会亲历,才能有别样的感受。
其他文献
古谚云:“弄烂就弄烂,弄烂到灌县。”  灌县即今之都江堰,自从李冰壅江为堋,修建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后,便成为西连青藏高原,东进成都平原的要塞。又因民物丰,交通便利,成为远近驰名的水陆码头。  去过都江堰的都知道,当你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在都江堰都能找到一口饭吃,找到一条路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繁荣富庶的都江堰是一座开放、接纳与包容的城市。  包括接纳来自汶川的水、岷山的雪和若尔盖的云朵。 
期刊
世界经历了一波劫难,晚来的山茶花到春天才开得艳丽。温柔的季节里,山林是浅白与粉红的世界,花朵们争夺阳光,它和我们的心事不—样。我们在分辨好与坏,在担忧与思虑,它们只在争夺阳光,应约繁华。  又一年的茶季到来,如果认为2019年是个气候反常的年份,2020年的开春并没有给人带来喜悦。云南澜沧江内古老的茶山在清明之前仍旧旱得厉害,诸多茶树枯死,旱在茶农的脸上与心里。在这些时候,蓦然觉得茁壮茶的芽叶是多
期刊
2020年,对于中国茶业来说,注定会是不平凡的一年。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茶界面对着不只是悬而未决的疫情,还是生存与发展的艰难抉择。然而,疫情犹如一把双刀剑,我们不能只仅仅看到它的[危]疫情对整个行业造成的冲击,还有看到[危]中所蕴藏的[机]崭新的契机。它会伤害你,也能成就你。  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曾说,一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創新,要么死亡。只有变,才是水恒不变的直理。不论是否存在危机
期刊
一  历时35年,全国范围内的832个贫困县终于全部脱贫。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十四亿华夏儿女的泱泱大国,这样伟大的民族壮举堪称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不朽丰碑。作为亲历这个时代的作家,更作为扶贫攻坚新时代新长征第一现场的亲历者,作者的笔触在第一时间进入了这条浩浩荡荡的“新长征路”,以文字记述了一个高原乡村的脱贫历程,驳杂细腻又质朴宏大,如大地无声,亦如史诗磅礴。这不止是一个作家对时代的使命,一个扶
期刊
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已历时数月,在这场人与自然之间的持久战中,许多行业都备受影响,而作为需要“面对面”品饮消费的传统行业,茶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数月的全民居家隔离,虽让很多行业停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衍生了“宅经济”的新型业态,足不出户的人们基本只能进行“屏对屏”的互动,而电商在这段时间俨然成为全民消费的阵地。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大势下,茶企大都积极介入电商,推动茶业的转型升级。根据艾媒咨
期刊
2019年,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庆典上,有一个方阵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创新驱动”方阵,代表科技创新的动车、C919飞机、卫星、火箭等模型昭示着通过创新,中国在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大变革。70年来,科技强则中国强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中国茶产业在70年的历程中亦是通过科技创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再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国。  同年的12月,茶行业内最高规格的“2019中国茶业科技年
期刊
陈继儒说:“酒类侠,茶类隐。”一个豪放,一个恬淡,左手酒,右手茶,时醉时醒,快意人生。但,在文人的精神世界里,更愿意把茶看作是一位具孤高气节又不失淑世情怀的隐士:它深隐山林,遗世独立,吸风饮露,生长出桀骜不驯的性格。而当它一旦“出山”,内在品格就会焕发出卓荦不凡的魅力,使人钦服。来自政和山野深林的“白龙须”正是这样一个离尘出世的隐者。  一  白色棉线缠绕盘旋,捆扎着数枚颀长的梗叶,像束薪,又像蘸
期刊
有人说:“这世上有两个世界,一个是郁郁葱葱的陆地,一个是一望无际的湛蓝。”春分之后,天气澄和,风物闲美。尽管新冠疫情的防疫工作仍然还在保持警惕状态,但随着各地旅游景点公园景区的陆续开放,在家蛰伏许久的人们也开始慢慢尝试选择近郊出行。  上个周末,三五好友也同样按捺不住一颗去野的心,邀约着去平潭看海听风吃茶。这是一个称得上是春风沉醉、喜出望外的周末。我们去到平潭,围绕着最美的海岸线,开启了一杯茶的旅
期刊
初秋,丽江那条留有历史余温的茶马古道,披上了行将枯未枯的蒿草,失踪多年的乌鸦收敛翅膀蹲在树上,像一朵朵被大风撕扯过的雨云。走在路上的马与人都很少很少了,难得有一个赶马哥的后代,陪着我从丽江出发,发誓是要走到西藏的芒康,结果到德钦县住了一晚,就被高反拦了下来。再踅返丽江的路,我仍然选择徒步,我要与当年的马哥头一样,花同样的时间,体验一条茶水浸淫的古道不一样的风景。  就在许多地方大兴土木重新打造所谓
期刊
京都连日阴雨,气候清寒。一个人围炉而坐,享受着初春的寂静和炉火的暖意。今年因为春寒的缘故,庭院里梅花这个月初才次第开放,白梅淡雅,红梅娇艶,为这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增添了些许幽雅和芬芳。  一大早推开幛子窗,天色已然放睛,一缕初阳从对面比叡山头倾泻而来,晃人眼帘。京都天色亮得早,现在才早上六点钟,已经朝旭满窗了。  洗漱罢,开始打坐、径行,这是我每天的必修功课。早餐简单,煮了一杯咖啡,再配一块面包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