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滋养的矿山情缘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e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6月9日,她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合唱节比赛担任领唱。一首《春天来了》响彻音乐大厅。磁性的嗓音、端庄的台风、独特的风格,让不懂汉语的老外们竖起了大拇指。比赛结束,参赛的歌曲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她,就是晋煤集团的女中音歌唱演员史云惠。


  为劳动者而歌的矿区明星
  史云惠唱歌已经29年,她笑称自己“老”了。 她是晋城北石店镇鸿村人,打小就爱唱歌。贫穷的农家没有能力培养她,但是她幸运地遇到了伯乐——自己的音乐启蒙老师。看到史云惠有一副好嗓子,老师把她往专业的路上引,还推荐她进入当时的晋城矿务局文工团唱歌,从此她走上了专业歌唱演员的道路。史云惠参加各种各样的会演,并屡屡拿奖,成了矿务局的 “大明星”,有的老乡甚至赶几十里路来听她唱歌。


  在别人的夸赞声中,史云惠没有迷失自己,她坚持继续求学,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毕业于山西大学群众文化管理专业的她,先后到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首都联合大学进修。到了北京,进入学校,史云惠犹如走进音乐的殿堂。她第一次听到了世界顶级男高音、女高音的歌,原来人类还有这么美妙的声音啊!史云惠就跟着学唱,经常练得嗓子发炎,要去打吊瓶。如今,史云惠能驾驭高难度的女中音歌剧作品,其底蕴大都得益于那时的努力。
  史云惠唱红晋城后,演出的邀约不断,甚至有不少人为她写歌。她参加本土春晚、大型活动,用同事的话说,“当时的晋城美声演出都被她垄断了” 。
  史云惠的身份开始不断变换,她先后担任晋煤集团凤凰山矿文工团独唱演员、古书院矿文工团副团长兼独唱演员、晋煤演艺中心企划部部长兼独唱演员;并担任晋城市一些重大赛事的声乐评委,还策划了多台文艺晚会。最后她担任了晋煤集团蓝焰文工团声乐艺术指导、声乐曲艺队队长。
  这些年来,史云惠一直牢记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为基层劳动者唱歌。在她的成名曲中,《矿山的煤河》《我爱煤海浪花飞》《矿工赞》《地下的星星》《矿山白鸽》,演唱的全是矿工生活,歌颂的全是矿工精神。她跋山涉水,深入到晋煤集团各个矿区以及晋城市一些偏僻山村为百姓演唱,演出了上千场次,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她说:“文艺工作者是为老百姓唱歌的,站在舞台上,心中装着百姓、想着观众,就会有激情。”
  作为声乐曲艺队的队长,史云惠一直致力于群众文化。她的独特见解是,群众文化要“简单易行”,要“有形象”,不能搞那些“外表华丽,没有实质内容的东西”。
  走向艺术高峰的“金嗓子”


  从业二十多年来,史云惠先后获得了27项国际国内大奖。这在晋城,算得上是得奖最多、含金量最高的歌唱演员之一。
  第一次获得全国大奖是在1989年,25岁的史云惠在当年庆祝新中国成立40周年太阳石歌舞调演中,凭借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荣获成绩显著奖。1992年,她参加全省声乐、曲艺、小品大赛,被评为一等奖;同年参加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五洲杯”电视大奖赛,荣获荧屏奖;1997年,荣获山西省最佳歌手奖;1999年,全国推新人大赛,荣获美声组十佳歌手;2007年参加“五一”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2009年,参加央视“爱国歌曲大家唱”展演晚会;2010年4月参加国家大剧院音乐会……
  这27项大奖都是凭真本事得来的,史云惠说这么热衷于参赛,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在2012年8月的中国煤矿职工艺术节声乐大赛中,史云惠的表现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著名音乐评论家肖兴华竖起大拇指:“小史,好样的!”海政歌舞团男中音歌唱家胡宝善老师评价她:“花腔技巧令人赞叹,这在北京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花腔是西方美声唱法中的一种技巧,其音域比普通女高音还要高,这种高难的歌唱技巧需要多年练习才有可能驾驭。两位艺术家建议史云惠,可走“雅俗共赏”的路子。从此,史云惠在如何演唱好民歌上进行了大胆尝试,演唱时既保持了女中音应有的音色,又很好地结合通俗歌曲的唱法,受到专家的肯定和百姓的欢迎。
  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史云惠形成了音域宽广、热情奔放、音色甜润的演唱特点,她的中低声区浑厚丰满,高声区圆润华丽,对不同风格的作品把握较为准确、严谨,不但善于演唱抒情花腔作品,还能演唱意大利歌剧。
  2007年3月9日夜,史云惠所在的蓝焰合唱团应维也纳市政府之邀,参加了第一届维也纳春季音乐会。 作为第一个走进金色大厅的中国业余合唱团,面对拥有几百年历史的金色大厅以及有很高艺术修养的观众,他们紧张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面对这些陌生面孔,合唱团惟一可以与他们交流的,就是 “全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当晚,合唱团共演唱了七八首歌曲,音调活泼的《山西牧歌》、悠扬高亢的《赶牲灵》……最后,还与世界闻名的奥地利童声合唱团联袂大合唱,配合得天衣无缝。当得知蓝焰合唱团与同台的乐团只有短短一天的排练时间时,奥地利观众连连惊呼:“这简直太神奇了!”
  2012年6月7日—10日,第22届德国国际合唱节在法兰克福举行,晋城市太行阳光爱乐合唱团作为受邀的中国7支合唱团之一亮相,史云惠是合唱团的音乐指导。她几个月来废寝忘食地演练指导得到了回报。在这届大赛上,合唱团演唱了三首参赛歌曲,史云惠领唱的是《春天来了》。他们的演唱赢得了这一音乐王国观众的喝彩,一举夺得银奖!
  近些年来,一些高考学生慕名找到史云惠指导音乐,以考个好分数。然而,她对学唱者说得最多的是歌唱之外的事:想靠唱一首歌而一夜成名的想法是天真的,靠走捷径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幼稚的;歌者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用汗水、泪水去铺就成功之路。
  出名以后,面对好多艺术团体抛来的橄榄枝,包括一些高位平台的邀请,史云惠都一一谢绝了。“做人做事一定要懂得感恩,是晋煤集团这个大环境造就了我。”这是史云惠的做人原则。正是这种踏实而朴素的人格,使得她在歌唱舞台上用心唱、用情唱,并走向艺术的高峰。
其他文献
生命是如此的来之不易  从第一声啼哭到蹒跚学步  我们离开母亲的搀扶  在亲人的叮咛下摇摇晃晃地  开始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行走  生命成长的历程里  我们不难发现  生命的来之不易,才显出  生命无与伦比的美丽和可爱  生命的美,生命的可爱  需要我们的珍视  如果不珍视短暂的生命  不好好把握健康的身体  她便飞逝了  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知珍惜  珍视生命,关爱生命  就是对亲人的爱  对企业
期刊
纪录类优秀摄影作品率先亮相  由国家安监总局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主办的全国安全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征集活动近日结束,主办方近日通报了活动组织开展情况和作品评审结果。  这个历时近一年半的活动,由中国煤矿文联、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承办,12个产(行)业文联(文协)协办。活动从2015年2月正式启动到2016年6月结束,充分发挥了文联、文协组织基层辐射面广、联系作者密切的优势,共征集文学、歌曲、舞
期刊
伴着第一声,最清澈、不掺喜怒哀乐的哭声,  一个沉睡、无梦的灵魂被轻轻唤醒。  慈爱的父母,给了我们最平实真挚的祝福:  我亲爱的孩子,你一定要健康、平安、幸福。  我,你,他  生命的小船缓缓驶向远途。  如果,承载生命的海洋风平浪静,  那样,我们都能拥有一段圆满的航行。  然而,生活的赠与偶尔也潜藏着变数:  疾病、伤害、地震、火灾、各种事故  一幕幕意外的伤残和离开,  我们禁不住感慨——
期刊
申祥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把事给惹下了。  那是初秋的一个晌午,日头白亮亮的刺眼,申祥端着茶缸子哼着秦腔去村口的老槐树下转悠,一副慵懒的神情。绿荫满地的老槐树下是申家堡的信息中心,村里村外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在那儿都能知道。当时,只有张万能和王二福坐在树下石头砌的台阶上扯闲淡,俩人为什么事争得红脖子涨脸,见申祥来了,便噘起嘴缄口不言了。  一个留寸头、戴眼镜的年轻人手里提着公文包来到老槐树下,热情地和他
期刊
面前这幅书法作品,墨香犹然。我焚香沐手,盘腿打坐,静静地细细品赏。  这是一幅四尺长条,右上角一枚图章尤引人注目,细品之则夺人心魄:图章下部为一写意吼狮,象征佛法威严;中部佛心如灯乃佛光普照之意;上圆喻法力无边,内有写意肖像——“三位一体”融为禅坐之佛,令人默然,肃然,安然,真可谓苦心孤诣,匠心独运。右下角款识:佛历二五五六年大暑,晋韵斋大耳居士郭峰沐手。下有一印章:正峰居士——为圆霖法师所赐。此
期刊
听安全演讲  列举的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故  黑色的阴影从话筒的回音中  烟一样飘来,钻入听者的记忆  有人还在责备自我素质低下  不知丢失的责任心是否找回  听者保持静默  演讲者的语调由轻至重  字词句阐明的是一个真理——  积累的安全不够用一次违章来归零  恐慌的汽笛参着寒风  重新灌入听者的耳朵  轰鸣出悲哀的哭声  “安全”两个字  在演讲者的口中来回复制  树叶一样落在人们心中  此时此刻
期刊
黄树芳先生年近八旬,从事文学创作已经五十多年了。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他将自己的根牢牢地扎在煤矿这块肥沃的土地里,真诚地和身边的矿工兄弟交朋友,深情地讴歌那些不怕艰苦、无私奉献、勇敢坚韧的煤矿工人。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和赞许,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始终立足于煤矿,立足于基层,脚跟牢牢地站在现实生活的热土上,心里时时刻刻想着煤矿工人,其作品永远都反映着一个作家对社会变革的深切关注和对煤炭事业的
期刊
“治学纯真贯一生,诗书万卷路千程。急功近利凡夫辈,大器还须晚后成。”这是自己的一首拙诗,算是自勉吧!我已近古稀之年,细想此生,如《石头记》中大荒山下之顽石,“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今世惟有铁笔砚池相伴,不过倒也算是小楼清静静,书屋乐融融。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步入学书的殿堂已是而立之年。上世纪70年代有幸认识书画家朱焰先生,他赠我鲁公《勤礼碑选字帖》,如此在先生教导下步入正轨
期刊
马奔兄与我同庚,论生月,我大些;论能力和书艺,我差些。我们曾经在一起工作,回忆起来很欣慰。  马奔的名字好记,让人过目不忘。而真实的马奔,也让人一见如故,而且保持真淳的友谊。他的亲和力一如他的面容,白净、慈善,带着时时要成人之美的微笑。马奔无论到什么地方,马上就会与对方很热络,河南方言,这叫“见面熟”。然而很多“见面熟”做的是一锤子买卖,用得着时嘴上抹蜜,用不着时冷若冰霜。马奔则不然,他每结交一个
期刊
问:您的展览和作品集都以“语言的阁楼”作为主题,在您的艺术语境里,“语言”和“阁楼”各有怎样的情感寄寓?  答:这个美丽的名字本不是我的创意。2005年我准备在省美博办个展的时候,张谕(著名美术评论家)脱口起的,他说这个名字来自一个美术展览,觉得给我挺合适。“语言的阁楼”有一种阴性美,很喜欢,就拿来了。  书法是我的精神家园,是我存在的语言方式和与外部理性世界沟通的桥梁。语言是每个人与世界沟通的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