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对供者的维护及在器官获取中的作用.方法 2013-2014年,对循环或呼吸功能衰竭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5例)及不可控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1例)进行研究,根据ECMO介入指征,使用ECMO对供者进行循环及呼吸支持.采用经皮肝脏穿刺活组织快速冰冻切片,判断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记录ECMO介入指征、ECMO转流相
【机 构】
: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对供者的维护及在器官获取中的作用.方法 2013-2014年,对循环或呼吸功能衰竭的脑死亡器官捐献(DBD)供者(5例)及不可控性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1例)进行研究,根据ECMO介入指征,使用ECMO对供者进行循环及呼吸支持.采用经皮肝脏穿刺活组织快速冰冻切片,判断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记录ECMO介入指征、ECMO转流相关参数及血液气体分析结果.检测ECMO介入前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水平,评价肝、肾功能及损伤情况,判断肝、肾是否符合器官移植要求.结果 6例供者均应用ECMO,其中5例DBD供者因呼吸或循环功能衰竭采用静脉-动脉(V-A) ECMO进行辅助,1例不可控性DCD采用胸主动脉封闭的V-A ECMO恢复再循环.4例供者的4个肝脏和8个肾脏获取后用于移植,2例供者器官因损伤超出标准被弃用.结论 对于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DBD供者及不可控性DCD供者,使用ECMO辅助循环和呼吸功能以及恢复DCD再循环,可避免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及减轻DCD热缺血导致的肝、肾功能损伤,减少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中器官弃用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丹酚酸B对大鼠离体供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24只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选择棉籽糖低钾右旋糖酐液(R-LPD液)灌注肺脏,实验组在R-LPD液中加入丹酚酸B注射液,800 mg/L.建立大鼠离体肺冷保存模型.肺脏灌注保存6、9、12和24 h后分别测两组肺组织湿肺质量/干肺质量(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与他克莫司对超米兰标准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法将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间接受肝移植治疗的超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1例分为西罗莫司组(30例)和他克莫司组(31例).他克莫司组采用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皮质激素仅用1个月,视情况使用吗替麦考酚酯,但用量不超过1.5 g/d.西罗莫司组术后1个月内的免疫抑制方案同他克莫司组,术后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及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6月间194例PHC患者接受肝移植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94例受者肝移植后1、3和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2.78%、78.07%、76.80%,术后有37例受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发生率为19.1%(37/1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肿瘤TNM分期(P=0.026 667)
患者为男性,年龄为24岁,2010年6月,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接受肾移植,术程顺利,以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受者的面颈部、前胸、后背及双肩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的圆形毛囊性红色丘疹,部分皮损形成小脓疱,自觉瘙痒.在外院诊断为痤疮,给予痤疮灵和阿达帕林凝胶等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后体格检查显示,移植肾位于右侧髂窝,未触及明显肿大及压痛;面颈部、前胸、后背和双肩可
目的 探讨近5年使用新型三唑类抗真菌药以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严重环孢素A相关神经毒性(SNCT)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间390例接受allo-HSCT的受者资料,其中16例(4.1%,16/390)发生SNCT,观察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转归.结果 SNCT患者主要表现为症状性癫痫,6例伴高血压,12例伴电解质
目的 总结应用肝移植新术式——双多米诺供肝交叉辅助式肝移植治疗家族性淀粉样变患者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双多米诺供肝受者为家族性淀粉样变患者.多米诺供者1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多米诺供者2为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OTCD)患者,2例多米诺供肝患儿均接受亲属活体肝移植(左外叶供肝),切取的病肝用于双多米诺供肝肝移植.交叉辅助式双多米诺供肝肝移植的手术分为2期进行:1期手术包括多米诺肝移植受者病肝部分切
巨细胞病毒(CMV)在正常人体内处于潜伏状态,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才会被激活[1].肾移植受者术后应用免疫抑制药物,通常在移植后最初几个月内感染CMV,如不及时治疗,其病死率可高达90%[2].目前治疗CMV感染最常用的药物为更昔洛韦和缬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是更昔洛韦的单缬氨酰酯,其生物利用度较更昔洛韦高约10倍,且口服吸收利用度与更昔洛韦相似.有研究表明使用缬更昔洛韦及更昔洛韦先行性预防治疗
随着器官移植的免疫学理论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器官移植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受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由于目前供者短缺,临床上采用扩大标准供者和心脏死亡器官捐赠(DCD)的器官,这对器官保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器官保存一直被视为移植医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而安全有效的器官保存是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本文就器官保存液和相关实验研究做如下综述。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3A5(CYP3A5)*1和CYP3A5*3基因型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药物剂量的影响.方法 单中心肾移植后服用他克莫司的受者69例,移植后1和2个月采集受者外周血,提取DNA,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受者的CYP3A5基因分型.统计不同基因型受者肾移植后1和2个月时的他克莫司剂量,计算血他克莫司浓度/剂量(C/D值).结果 69例中,CYP3A5* 1/*1
目的 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供肝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抢救性肝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施行的12例DCD供肝行抢救性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分别为中国一类1例、中国二类2例、中国三类9例,其中中国三类供者均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减少热缺血时间.12例抢救性肝移植受者中,6例符合米兰标准、3例符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标准、3例符合杭州标准,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