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秘鲁,可口可乐低下了高贵的头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o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碳酸饮料的市场上,可口可乐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在秘鲁这片南美的土地上,可口可乐却遭遇到了号称“黄金水”的“秘鲁国饮”印加可乐全面壓制。只要你走进秘鲁的超市,饮料区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的一定是黄灿灿的印加可乐,包装采用强烈的色彩,让屈居在角落里的可口可乐显得黯然。
  印加可乐备受当地人推崇,巨大醒目的印加可乐广告牌几乎随处可见。喝过印加可乐的外国游客将它称作“秘鲁的味道”,不过我第一次喝时,感觉它更像是一种略带菠萝味道的普通碳酸饮料。但只要你在秘鲁待得够久,就会渐渐被它的味道迷惑,多日不喝,甚至还会有些思念。在利马,我曾遇到一名来自中国的援建工程师,他每次回国休假,总要从秘鲁带上几箱印加可乐。
  印加可乐被称为“秘鲁的味道”,是因为它是利用秘鲁出产的草药和其他调料搭配而成。16世纪秘鲁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后,印加文明遭受了劫难,古迹神庙多变成了天主教堂,建筑、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均受到殖民文化的影响。不过,当地人依然对于传统的印加文明抱有相当程度的认同,于是以“印加”命名的黄色饮料,加上土著秘鲁人的“祖传秘方”,就轻易地唤起了秘鲁人久违的民族情感。
  然而事实上,印加可乐的发明者不是土生土长的秘鲁人,而是一位英国移民。
  20世纪初,何塞·罗宾逊·林德利在利马老城开了一家自营的调配饮料店,经过多年的经营与摸索,他决定将欧式制作方法与秘鲁本地偏好相结合,在饮料中融入了印加土产特殊植物提炼的口味,最终制成了印加可乐。颇具商业头脑的他将这种黄色饮料正式取名为“印加可乐”,将其定位成印加人的传统饮品,这样既在口味上迎合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也满足了当地人对于民族品牌的需求。随后便是一路高歌猛进式的快速增长,到20世纪80年代,印加可乐的销售额已经远远将其他的碳酸饮品抛到身后。
  面对印加可乐的强大攻势,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接受在秘鲁麦当劳餐厅销售的是印加可乐的现实。随后的几十年间,可口可乐公司几乎想尽了所有的营销方法,希望能够在秘鲁的市场上扳回一局,无奈,结果皆以失败告终。不甘失败的可口可乐公司索性收购了部分印加可乐的股份,从此两家公司在这片土地上才算是化干戈为玉帛。
  不过,当地人对此褒贬不一,有人感到自豪,也有人感到遗憾。我认识一位旅馆主人波利安,他从小便是喝着印加可乐长大的。“现在没有以前的好喝了。”即便如此,印加可乐依旧是波利安的首选,对他来说,这既是一瓶饮料,更是作为秘鲁人的自豪。
  (张晓玛摘自《看天下》)
  【素材运用】秘鲁“国饮”印加可乐之所以打败了可口可乐,就在于其迎合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又能满足秘鲁民族建立自豪感的需求。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就能打造民族品牌,例如中国的品牌“李宁”,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速用名言】
  1.随便哪个傻瓜都能达成一笔交易,但创造一个品牌却需要天才,信仰和毅力。——美国企业家大卫·奥格威
  2.我爱好民众化品牌,以为应当制作花费者感到物美价廉的产品。假如产品价钱很高,但只能少数人消费,也不能算什么名牌。——中国企业家 宗庆后
  【适用话题】民族自豪感;创新;创业
  (特约教师 李辉)
其他文献
罗伯特·N.泰斯特是美国的一位已故作家,他生前所写的一篇题为《记住我》的短文,曾广为流传,感动无数读者。我不久前也读了这篇文章,说老实话,并没有被打动,因为时代不同了,说大话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我的情感已生出了老茧。  后来,我又看到了有关罗伯特·N.泰斯特的一些介绍文字,再重读《记住我》,就感动得不行了。我忍不住想亲手翻译这篇文章表达敬意,尽管它早已被译过无数次了。  以下是我的译文:  终会有
期刊
一直以来,总有些朋友对个人大量藏书有些微词——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和时间毕竟有限,虽藏有很多书,但没有时间去读,那么藏这些书,岂不是浪费?  但是,《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些放在家里未读的书,比那些已经读过的书还有价值。因为它们在时刻提醒着它们的主人,他还有很多书没有读过,他还很无知,时刻告诫自己莫要自负。  (摘自《今晚报》2019年8月27日)  【适用话题】藏书;提醒自己;
期刊
1993年,《泰晤士报》为了迎接2000年的到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设计大赛,报名参赛者要提出足够大胆的、现实能够操作的作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马克夫妇经营着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他们决定参与活动,大胆提出了建造全球最大摩天轮的设想,并提供了设计小样。最终,该设计通过专家评审立项,由伦敦市政府出资建设。  16个月后,一座伟大的建筑闪亮矗立在泰晤士河面上,引来了世界惊叹的目光,也给伦敦市政府带来
期刊
【锐词阅读】  别人学车“狂风暴雨”,这里学车“和风细雨”。2019年9月,一段驾校教练练习“猛夸式”教学的视频热传。视频中,几十名教练不断练习说“你是我教过的最聪明的学员”“你这把方向、离合配合得真好”等话语。视频来自河南周口某驾校,该校推行“猛夸式”教学已近四年,在教学中更注重耐心、肯定和鼓励。推行之后,学员学习速度更快了。虽然收费高出市场50%,但依然颇受欢迎。  【背景延伸】  该驾校推行
期刊
毕加索对着一瓶葡萄酒,画了将近五十幅同样的作品。有人问:“整天描绘同样的静物,你不厌倦吗?”毕加索回答:“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因此我会看到不同的酒瓶,在我的眼睛里,一切都是不同的。”  单调是精神枯燥者的专利,多姿多彩则是心灵丰富者的特权。  (田曉丽摘自《大同晚报》2019年8月5日)  【适用话题】角度;思考;与众不同;观察;单调与丰富
期刊
马萨雷是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第二大贫民窟。混乱、暴力、疾病……这些外界对贫民窟固有的刻板印象令人避之不及。然而,有一群来自中国的青年志愿者却扎根于此,为当地青少年的梦想而奔波。  16岁男孩保罗·奥丁多在小学二年级时发现自己对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去年,他加入了“造梦公益”的才艺发展项目,开始接受专业舞蹈培训。今年,奥丁多的舞团在贫民窟达人秀中获得最佳人气奖。这场别开生面的达人秀,是造梦公益组织
期刊
1914年1月,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向工人支付每天5美元的工资,而当时流行的工资大约为每天2美元至3美元。福特公司的动机是什么?亨利·福特后來回忆道:“我们认为支付这些工资是我们所做出的最好的减少成本的行动之一。”  根据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福特的解释似乎有点奇怪,因为他竟然在暗示,高工资意味着低成本。随着经济学研究不断深入,福特公司向工人支付高工资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原来,如果高工资可以显著提高工
期刊
如果列出上学时候“十大令人恐惧的事情”,那么“发现班主任在窗外看着你”绝对可以位于前三。甚至毕业多年后,回想起那些被班主任在窗外凝视的恐惧,双手还忍不住微微颤抖。  在这恐惧之下,冷静的我竟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发现班主任正站在窗外看我,这个时候我要不要看回去?好在我是读心理学的,我的心理学知识立马就派上了用场。  眼神交流在动物和人类中都很常见,不同的是动物在相视一眼后可能会打起来,因为眼神交流对
期刊
有一位由“函授”改“面授”习画的学生对我说,面授之后的作品反比以前差了。我惊讶地问:“为什么呢?面授能看到老师当场挥毫与解说,应当比只诉诸文字说明的函授直接得多啊!”  学生回答:“也就因为这样,过去函授时需要苦苦思考的,现在都一看就会,反倒用心不够,懒于思考了。”  刻苦自学的人常比受学校正规教育者,有更深的领悟,大概也就是這个缘故吧!  (田龙华摘自《萤窗小语》北京联合出版社)
期刊
今年是我来美国的第十年。这十年,是学习英语抽丝剥茧的十年,是自我成長脱胎换骨的十年,也是不断奋斗,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十年。回首过去,我和世界都在飞速变化。我从学生变成了老师,英语考试也从词汇为王变成沟通为本。唯一不变的,就是每一天都要继续学习英语。  因为语言,时用则存,不用则亡。  从外国语学校保送英语系的我,一直自认为英语不错。未承想来到美国住到大学生宿舍以后,连日常对话都很吃力。这样的日子过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