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达达 黑山猪养成了黑珍珠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45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喂,刘总,你那散养的黑山猪还有吧?我买4头!”——这是前几日,北京某药企驻舒兰市生产基地负责人打给舒兰市新安乡农民刘华的电话。
   个人买4头猪?什么猪肉有这么大的魅力?打电话的这位药企负责人一句话解开了谜团:肉香、色正、口感好、无污染。他说:“去年我吃过。所以今年就想多买一些,想过年回京时,给亲戚朋友也都送些,让他们也尝尝东北的好猪肉。”
   敢想敢试 养了黑山猪
   散养黑山猪,刘华这个想法,源于一个电视节目。
   刘华家住舒兰市新安乡桃源村。在养黑山猪之前,他是当地有名的养鱼专业户。
   刘华喜欢看电视里的农业节目。2009年春,有一次看电视时,他被节目里介绍的溜达猪吸引住了。
   电视节目介绍:黑山猪本身品种优良。黑山猪不吃饲料,长得慢,瘦肉多,绿色环保,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发展前景很好。
   这个节目勾起了刘华的回忆:“小时候,过年最难忘的就是杀猪菜的味道。可如今绝大部分的猪都是圈养的,肉很难再吃出原来的味儿了。”于是,他就有了养黑山猪的想法。
   当年,在永吉县已经有一家黑山猪养殖专业户。刘华便前去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坚定了刘华的信心。他马上盖了2栋占地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并投资100多万元,购买了一些种猪和600头猪崽,开始了黑山猪的养殖生涯。
   养黑山猪 富己又富邻
   老百姓把黑山猪叫做溜达猪。刚开始,村里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这个项目。不过到了年底,大家的想法就变了。
   由于聘请了专门的技术员,所以刘华的黑山猪养殖比较顺利。黑山猪长到90~140公斤之间就可以出栏了,每公斤肉能卖到22块钱左右,比普通的白猪肉贵4块左右,每头能赚1000元左右。经过半年多的饲养,当年腊月,刘华就出栏了400多头溜达猪,收益60万元。
   后来,刘华又扩大规模,除了黑山猪外,养了一些不喂饲料的圈养猪。
   刘华的成功邻居们看在眼里:“这钱挣得俏,溜溜达达养猪都把钱挣了。”
   2010年9月,以刘华为理事长的舒兰市金平养猪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刘华说:“乡亲们有致富的想法,我就有责任拉扯一把。大家合在一起也更好致富!”
   刘双义是刘华聘请的养猪场场长。在加入合作社前,他家就是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挺紧。2010年加入合作社后,刘双义家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双义说:“原来一家人一年就收入个一万多块钱。现在,每年平均收入8万多元,好的时候一年赚了20多万元。”
   在刘华家的养猪场常年打工的有20多名工人,他们都是附近的农民。刘双义说:“他们都是夫妻俩一块儿来的,按计件赚钱,最少的一对夫妻每月也能赚3500元。”
   不仅如此,乡里的其他养猪户也没少受益。
   新安乡街北村的田荣养了近20头猪。他说:“我们这些小养殖户聘不起技术员。有时遇到什么麻烦,只要找到刘华,他马上派技术员上门免费给我们指导。”
   目前,舒兰市金平养猪专业合作社共养猪3000余头,其中黑山猪500余头。刘华的下一步想法是,将合作社的黑山猪事业做大做强,做成黑珍珠,做出品牌来!
其他文献
近几年,临江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特别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来,以“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改变村容村貌为建设重点,着力扮靓美丽乡村。为了充分发挥奖补资金的作用,市政府将农村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积极整合涉农建设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用于“锦上添花”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  经过一年的建设,五个试点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可以和城镇社区相媲
期刊
过了腊八,天寒地冻,可在桦甸市常山镇商店里,电取暖器依然滞销。好在商家预测较准,没有大量进货,妨碍不大。  北方人生活,冬季取暖可是天大的事。  常山镇居民,包括各机关单位,几年来也一直在与严寒搏击。  常山镇区的供热管网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始供热能力2万平方米。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供热增容到4万多平方米,锅炉吨位加大了,管网却没有改造,主管线径极小,管道老化腐蚀,跑冒滴漏,缺少阀门井,一处故
期刊
松粮集团带动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优质水稻生产,打造“查干湖”品牌,销售收入突破7000万元,一年翻了一番。去年冬天首次与京东集团合作,通过电子商务销售查干湖鱼,目前已销售50万公斤。松原腰坨子白根萝卜、新安镇辣椒、长岭葵花子获得地理标识商标,二马泡米、北显米获得中国驰名商标,陶赖昭米、松田小禾米、缘农米、北显花生、吉川谷类、查干湖米、岭城明珠谷类、岭丰米、乾井源米、岭益米获评省著名商标,乾安县红辣椒通
期刊
“今年我们村玉米大丰收,家家粮仓里都堆得满满当当,这多亏了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如今远程授课,讲课的都是农业专家,咱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科技种田知识,咋能不丰收呢?”近日,在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高古村,正在观看远程教育节目的村民陈俊泽说道。  如今,西安区农家书屋激发群众学习热情,远程教育扎实推进,农业专家深入一线指导,各地农业合作社建设风生水起,农业技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百姓乐享农业技术带来的成果
期刊
12年前,他从国企下岗,在租来的厂房内艰难起步,做鹌鹑养殖。12年后,他拥有固定资产超千万,带动周边51户农民走上致富路,成为闻名省内外的鹌鹑养殖专家、创业带富能手。他叫袁海斌,图们市富岩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日前,袁海斌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  1998年,袁海斌进入辽源市的国企上班,心中充满了理想和干劲的他,一心投入工作。但没想到,仅仅两年就遭遇了企业倒闭,下岗失业。再就业,袁海斌没有盲目
期刊
笔直平坦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这是日前记者走进白山市江源区城墙街道七岔村采访时看到的景象。村民们都说,村里能有这么大变化,都要归功于他们的村支书孙万禄。自2010年竞聘上岗以来,孙万禄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年人均收入由原来不到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8600余元。  孙万禄是土生土长的七岔村村民。早在1993年以前,他就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由于七岔村地处偏远,离江源主城
期刊
为了促进城乡结合一体化,资源互补携手发展,开创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让城市居民吃上绿色生态蔬菜,解决舌尖上的农副产品品质安全问题,从2012年开始,长春市兴邦观光生态种植合作社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市民代种、配送生态蔬菜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014年,合作社与40多户市民签订了代种、配送协议。合作社为每户市民提供100平方米生态菜地,生产春、夏、秋三季适应于当地气候种植的20多种生态蔬菜,保证不用化肥、
期刊
日前,省农科院研究并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省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进行玉米实地测产,经过农业部专家组现场实测确认,单产达到1136.1公斤/亩,再创我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亩产超吨粮的新纪录。  几年来,省农科院在省政府实施“吉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省玉米产业体系”、“玉米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等项目的支持下,研究示范推广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连续取得突
期刊
素有“金庐陵”之称的江西省吉安市,地处吉泰盆地,自古物产丰饶,是传统农业大市。然而,吉安农业如今也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产业化水平不高,整体效益偏低。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吉安市在2012年就确立了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吉安市目前已形成以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为龙头,各县(市、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支撑的“1+13”现代农业示范
期刊
“合闸,供水!”11月28日上午10时,桦甸市八道河子镇栗子沟村栗子沟屯自来水供水水泵开始工作,向屯内200多户居民供水。汩汩清流流进每户农家,更流入百姓心田。村民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没有理由不兴奋,因为今年栗子沟村一直喜事连连……  栗子沟村是八道河子镇的小村,只有两个自然屯,220户,不到900口人。同时又是全市的薄弱村,全村23名党员,30岁左右的只有3名,50岁以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