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对397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状(P<0.05);②负性生活事件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抑郁症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③负性生活事件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症状中的中介作用中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通过负性生活事件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儿童抑郁量表对397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较低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可以显著预测青少年抑郁症状(P<0.05);②负性生活事件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抑郁症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③负性生活事件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症状中的中介作用中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通过负性生活事件的中介作用影响其抑郁症状,但在男女生群体中不存在差异。
其他文献
网络成瘾是青少年面临的重要心理社会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证实网络成瘾给青少年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系统考察中国农村青少年群体网络成瘾的内部异质性及其对抑郁和问题行为的纵向预测作用。本研究通过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对1194名农村青少年(Mage=14.53,SD=0.72)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的方法,探究网络成瘾剖面的不同模式亚群组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抑郁和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发现:1)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可引起一系列皮肤损害,部分患者报告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的重新激活,这可能与SARS-CoV-2感染导致的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近日,我们还注意到接种COVID-19疫苗后出现带状疱疹的报道。目前,关于COVID-19、COVID-19疫苗和带状疱疹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明
抑郁是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以往横断研究表明同伴依恋作为保护性因素可以降低青少年抑郁,但关注青少年抑郁与同伴依恋之间是否存在双向关系的研究较少且未区分个体间效应和个体内效应。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I-CLPM)克服了传统交叉滞后模型(CLPM)无法分离个体间变异的不足,能够真正地在个体内水平上揭示变量间的双向预测效应。鉴于此,本研究以山东省某中学七年级学生为被试(N=651, M年龄=
父母外出务工所导致的亲子分离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留守青少年经历抑郁症状的概率。虽然与父母长期分离,但是留守青少年与父母之间依然存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的联结(例如,远程沟通、父母回家探望时的面对面沟通等)。在这一背景下,亲子分离和亲子联结如何作用于留守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展,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利于深入认识留守家庭中的亲子系统与个体抑郁发展之间的关系
对652名青少年进行间隔两年的追踪研究,通过交叉滞后的方法探讨信任感、亲子冲突和青少年抑郁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基于理论建立的四种模型之中,稳定性模型、症状驱动模型、情感驱动模型及素质-应激模型中,其中修订后的情感驱动模型的拟合最好,意味着先前的信任感可以显著预测随后的信任感和青少年抑郁,先前的抑郁可以显著预测随后的青少年抑郁,而先前的抑郁不能显著地预测随后的信任感,先前的亲子冲突可以预测随后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通常伴随着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等表现,其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且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持续的消极影响。已有研究表明,抑郁具有代际传递性,即父母抑郁会增加子女罹患抑郁的风险,但其中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澄清。抑郁代际传递整合模型(The Integrative Model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Risk to Children of Depr
心理资本是个体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四个维度。既有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青少年抑郁具有重要影响,但心理资本"怎样"影响(中介机制)以及"何时"影响(调节机制)青少年的抑郁仍有待深入探讨。本研究基于"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拓展—建构理论"和"压力—缓冲模型",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检验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与青少年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对上述中介路径的调节作
目的了解青少年女同性恋人群抑郁状况,并分析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为预防女同性恋抑郁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7—12月,由北京Lespark组织(女同性恋组织)联系并招募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星进行匿名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160名青少年女同性恋中,报告有抑郁症状的占56.9%(91人);总社会支持得分为(58.25±13.39)分,领悟社会支持高水平者占45.6%(90人),其中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
光与影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元素,利用与把握空间中的光与影始终是优秀设计师追寻的目标之一。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经典设计案例中的光影营造与调控方法,讨论现代建筑大师设计光与影的独特处理技巧。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总结、案例剖析与图示分析等方式,分析建筑的形式会对空间中光影变化产生如何的影响,试着探讨建筑中光影与建筑空间氛围的关系。本文首先在理解自然光、光与影、建筑空间氛围等概念的基础上,结
抑郁认知理论认为,抑郁个体具有自我评价的消极偏向,这种评价是在第一视角下进行,而个体通过他人视角对自己的评价则是在第三视角下进行。然而,目前鲜有研究对自我评价的第一、第三视角进行探讨。此外,以往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将母亲表征为自我的一部分,但抑郁个体在母亲视角下的自我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抑郁倾向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在第一、第三视角下是否具有一致性。实验1招募60名被试(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