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问题的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我们处处会碰到数学问题,而我们的数学教学往往脱离生活实际,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支持而倍感困难。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生活实际、学习兴趣、实践活动
新颁布的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对如何认识数学教学有明确的阐述:“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不仅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教学中还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害怕数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而且太抽象,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不大,觉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不大,而且这个问题相当普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必须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到数学还是很有意思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让学生形成了愉快体验的“乐”境,才是求知的最佳境界。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兴趣是广泛而又多种多样,却又不稳定,容易发生转移。往往这一时刻还对这个事物感兴趣的,可是没有多久兴趣被另一个事物代替了。我们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年龄特点,尽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是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走进课堂的重要保证,教师要鼓励勤于思考,当他们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凭他们的直觉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胆量和思维的敏捷性。鼓励学生在解数学问题的时候,尽可能的一题多解,并且能从中找出最简便、最合适的一种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会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根本外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讲究有效性,努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正如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使学生认为你所教的课程最有趣味,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如渴望幸福一样在你向他们讲基础知识的这门科学领域里有所创造 ----你要把这件事看着自己的光荣。”当教师带着微笑和自信走进课堂,以和蔼和负责的态度从事教学时,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以最高涨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在教学角的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红领巾、五角星、桌椅、折扇等事物中,传授角的组成。让学生在具体的感受到角的真实存在,从而抽象出 “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在圆锥里填满沙子,把圆锥里的沙子倒进圆柱里,仔细观察几次可以填满圆柱,从而可以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把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起来,学生必然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就变得活跃、积极、主动。
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而且他们的形象性思维很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整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求知兴趣。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节,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已成为各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
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往往以不同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的。所以,我总是配合教学进度,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数学”的系列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去完成,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参与,完成其中的某一方面。比如六年级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与科学老师联系,让他们来配制酒精消毒液;又如让他们通过观察、调查,家里每天做饭用去多少米,吃剩倒掉的又有多少,并经过百分比计算,作出数据统计,在晨会课上向全校学生公布,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等等。还可开展如“统计坐与不坐公交车”的统计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通过从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数学问题,设计“生活数学”系列活动,让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于日常生活之中,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搭设一个舞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自己的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焕发新的生命。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生活与数学之间关系的准确描述,说明日常生活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总之,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
(2)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关键词:生活实际、学习兴趣、实践活动
新颁布的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对如何认识数学教学有明确的阐述:“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不仅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教学中还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我们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害怕数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而且太抽象,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不大,觉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不大,而且这个问题相当普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必须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到数学还是很有意思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让学生形成了愉快体验的“乐”境,才是求知的最佳境界。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兴趣是广泛而又多种多样,却又不稳定,容易发生转移。往往这一时刻还对这个事物感兴趣的,可是没有多久兴趣被另一个事物代替了。我们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年龄特点,尽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是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走进课堂的重要保证,教师要鼓励勤于思考,当他们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凭他们的直觉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胆量和思维的敏捷性。鼓励学生在解数学问题的时候,尽可能的一题多解,并且能从中找出最简便、最合适的一种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会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根本外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讲究有效性,努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正如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使学生认为你所教的课程最有趣味,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如渴望幸福一样在你向他们讲基础知识的这门科学领域里有所创造 ----你要把这件事看着自己的光荣。”当教师带着微笑和自信走进课堂,以和蔼和负责的态度从事教学时,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以最高涨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材的处理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在教学角的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红领巾、五角星、桌椅、折扇等事物中,传授角的组成。让学生在具体的感受到角的真实存在,从而抽象出 “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又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让学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在圆锥里填满沙子,把圆锥里的沙子倒进圆柱里,仔细观察几次可以填满圆柱,从而可以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把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起来,学生必然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就变得活跃、积极、主动。
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而且他们的形象性思维很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从整个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成就感,就会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求知兴趣。
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节,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已成为各发达国家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取向。
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往往以不同的活动形式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的。所以,我总是配合教学进度,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数学”的系列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去完成,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参与,完成其中的某一方面。比如六年级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与科学老师联系,让他们来配制酒精消毒液;又如让他们通过观察、调查,家里每天做饭用去多少米,吃剩倒掉的又有多少,并经过百分比计算,作出数据统计,在晨会课上向全校学生公布,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等等。还可开展如“统计坐与不坐公交车”的统计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样,通过从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数学问题,设计“生活数学”系列活动,让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于日常生活之中,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搭设一个舞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与能力,更重要的是把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自己的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焕发新的生命。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生活与数学之间关系的准确描述,说明日常生活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总之,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启发学生积极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
(2)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