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教育中张扬人文精神与自主性学习模式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li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师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了具体要求,并规定了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从中不难看出,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即“历史课程不是为了历史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新时期高中历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根据历史的经验,思考和认识现实问题”,并“为未来提供明智选择的基础”,使学生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
  21世纪的历史教育不仅要使人明智,要继承传统文化,也不仅要单纯培养具有历史学科能力的人,更重要是“以人为本、以立信仰、以助生活、以愉悦人生”,从而提升社会公民的素养和内涵。因此,倡导以“学”为主,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高中在历史教学中张扬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推行自主性学习模式。
  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简单地讲就是要正确树立关于人的科学理念,突出人的智慧、创造力及人的主导、能动和决定性的作用。就高中历史教学来看,传统的历史教学侧重科学性,而不是人文性,学生所获得的多是科学知识及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人文精神的涵养,同时在旧的评价体系引导下,在教学中忽视学生智力开发、个性张扬和对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历史专家,而是通过让学生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教给学生一种历史思辨能力,让他们的情感趋于健康、活泼和高尚,充满生机勃勃、努力向上的精神;提高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法制、民主、公民意识,形成良好的人格,为今后发展与参与社会竞争作准备。作为教育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意识到基础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格的培养、情感的熏陶,即人文精神的培养。
  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会学习的教育,其实质是指学生通过自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主人。自主性学习模式是指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使学生具备学习的自主能力、自觉能力和自控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将人文精神的张扬和自主性学习模式二者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就要求教师角色和地位的转变。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对话。教师要发挥作用,必须在“促进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关系中具有某些心理品质,主要包括:真诚、接受和理解。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要亲切可信,平等坦诚;要充分尊重学生,给以欣赏信任;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立场上理解认识其内心世界。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自主性学习模式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生要学会阅读,学会读书。
  阅读不是简单的浏览,更不是漫无目的的扫视,他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方法的互动。可以根据这条线索来指导学生阅读:确定主题→梳理主线→深化知识→整理归纳→延伸拓展。
  2.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学生只学不问,这就需要教师张扬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学生需要回归教材:以教材为中心,理解教材的框架结构,建立立体的知识之树。学会发问:随时反问自己,随时产生问题。自创试题: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题目,从选择题到材料题、问答题、精心设计答案。多思精炼:练习题应该精选,不能以多取胜,也不能以掌握答案为目的,应该对每一个答案说出所以然。
  3.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通过的知识迁移,掌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规律和基本史实、概念、观点。
  4.要帮助学生学会理解。
  理解能力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它包括概括、归纳、分析、鉴别等组成部分。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扬人文精神,绝不可以成为知识的灌输者,课堂的独裁者,要发扬民主,要给学生一个人格空间,思维空间,选择的空间和展现的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教师的提问要讲究艺术性,不能太真白。让学生扮演角色,体会情境。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关注理性的升华。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是由众多基本史实组成的知识体系或系统,并且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
  教师的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之间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人文精神的张扬,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在学生的自由选择与教师的控制指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将学生的无结构、无目标的个人选择提高到有系统的、有明确目的的指导性选择,最终通过学习历史,让他们的情感趋于健康、活泼和高尚,充满生机、努力向上的精神,懂得用以史为鉴,指导现实生活,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其他文献
还未及感叹时光飞逝,学期却已近尾声,又到了盘点一学期班主任工作得失的时候了。和孩子们相处已是第二个年头,眼见着他们长高了,懂事了,真是倍觉欣喜。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虽然琐碎,虽然繁忙,却也趣味盎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  班主任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更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和其他任课教师相比,班主任所担负的教育责任更重,就连平时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地影响
期刊
新课堂数学教学使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用,令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既认识数学知识的特点,又感受数学中的美,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创造出数学的美。  小学数学的美主要体现在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等。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它不是彼岸鲜花,只可欣赏不能采摘,但也非探囊之物,唾手可得。著名数学家田刚院士曾说过:“数学就像一个花园
期刊
当一名班主任不容易,要做一名学生喜爱的班主任,更不容易。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处处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学生,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才能用真心换得真情。  一、班主任要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必备的道德情感。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对每一个学生倾注爱心。班主任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职业道德的根本。
期刊
对一堂新课而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精彩的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新课引入这一环节.那么如何处理好新课引入环节呢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面谈一谈在高中数学新课引入教学中的几种尝试.  一、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我们
期刊
学生是花蕾,知识是阳光,让每一朵花都在阳光中绽放是园丁的责任和义务。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听同事谈到个别学生“难管”,不听话,不爱学习,经常惹事生非,虽多次批评教育,效果不甚明显,个别老师甚至气得想举起拳头。虽然新的教育观念禁止体罚学生,可又不能眼看着自己的学生,小小年纪就沉沦下去,于是就想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转化”方法。我认为“亲其师,信其道”是一条可行之路,也就是说,要用爱心去感召学生,让学生自发
期刊
双钢琴演奏于20世纪末逐渐出现在我国演奏舞台上,其独特的演奏形式和新颖的曲风一经亮相,就受到我国音乐界及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在我国的钢琴教育界,双钢琴教学逐步开展起来。  钢琴演奏者为声乐、器乐伴奏的同时,可以看到合作者;四手联弹时演奏者座位比较近,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气息和动作;钢琴在协奏时,演奏者也可以看到指挥的提示;而双钢琴的合奏不同于其他,既没有指挥,两位演奏者座位距离又比较远,互相看不到对方的
期刊
改革开放以前,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本书、一本教案、一支粉笔,学生跟着教师走,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身上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难以发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明确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要实现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在工作中,我逐步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教师讲学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的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情动而辞发”,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人文
期刊
我园一直将德育教育放在幼儿园教育的首位。在我们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打破了单一的“说教”模式,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使孩子们得到情感体验,使具体道德行为真正落到实处。  一、加强师德修养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影响幼儿,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质的人才。根据我园教师思维活、观念新的特点,我们幼儿园向教师提出“我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规范教师的言行,为幼儿起到榜样作用。同时,我们
期刊
内容摘要: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不乏意境美,选入教材的诗词更是以它的优美意境引人入胜,启人联想。古典诗词的特点是感情深厚,字句整齐,语言凝练,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徜徉在美妙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古代诗歌 诵读 意境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优秀诗篇。而许多诗篇脍炙人口,传诵千古,它们经历了千百年来时间的考验,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