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 史上最早的管理顾问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是最早制造事件的策划人,谁是最强的管理顾问,也许你想不到,他竟是一介渔夫
  这个渔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企业家,他生活在3000年以前的商朝。当我们查阅古代的文献,经常可以看到“牙郎”的资料。所谓“牙郎”,不是牙科医生,而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商人。有意思的是,这位企业家的名字,就叫做姜子牙。
  你也许会感到诧异,但事实确实如此。中国的商业文明就起源于商朝。商朝的农业和畜牧业都很兴旺,手工业也颇具规模。于是,从事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的商人也随之出现。到商朝后期,已经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家。以肉食品为例,从黄牛的养殖、贩运、屠宰、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已经形成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姜子牙当年就在朝歌开办过一家牛肉食品公司。
  当时在朝歌有十几家肉食品公司,尤以他的公司名气最大,以至于他占据了全城牛肉食品市场将近一半的份额。商朝王室、贵族府第所需要的牛肉食品,也都是由他供给。据说,他腌制的牛肉,肉质鲜嫩,清香扑鼻,极有风味,朝歌牛肉也因此成为一种地方特产流传至今。
  他还制造和销售过一种叫做笊篱的竹制餐具,开过一家面粉店,经营过餐馆。后来,还听说他卖过酒,卖过鱼……总之,他的一生和我们今天的企业家极为相似。有时候他的生意做得很好,有时候又亏得厉害。几经挫折,几度奋起,到了晚年却再一次惨遭失败。老婆也跟他闹起了离婚,输得家徒四壁、妻离子散、一贫如洗。据说那一年他已经72岁了,也有人说他已是80岁的高龄,总而言之,他已经是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还会有什么作为呢?
  白发苍苍的姜子牙来到了渭水之滨,看着远逝的河水,心中好像惊涛骇浪一样久久不能平静。他曾经那样努力,那样苦心经营,可是他的命运,为什么还是这样多灾多难呢?
  他看见河水中有几个渔夫,在那里往来打鱼。他想起自己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个渔夫?这时,他的眼前忽然闪过一道灵光。于是,他制作了一副特别的渔具,穿着蓑衣在渭水上垂钓。注意,他的“鱼钩”竟然是直的!直的“鱼钩”怎么能称之为鱼钩呢?直的“鱼钩”怎么挂得上鱼饵呢?直的“鱼钩”怎么钓得上鱼呢?他究竟想干什么?
  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可是,谁愿意上钩呢?恐怕只有无知的傻瓜才会愿意上钩吧?
  有人说:他后来不是成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吗?所以,周文王就是他钓上来的一条大鱼。
  按照这种说法,姜子牙似乎设计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鱼钩—他在策划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事件。人们会纷纷传说,看啊,这个疯疯癫癫的老头,竟然用直的“鱼钩”钓鱼,这真是千古奇谈啊!于是,引起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于是惊动了周文王。由此看来,姜子牙之所以用直的“鱼钩”钓鱼,为的是用一种有创意的方式求职。
  可是,这种说法对吗?想想看,姜子牙失败了一辈子,他有什么长处值得周文王垂顾呢?更何况,他已经是如此的苍老,有哪个老板愿意聘请这样一个失败的老人呢?更有甚者,这个失败了一辈子的老人居然还在玩这种哗众取宠的把戏,岂不是荒谬吗?要知道,周文王是相当有智慧的人,他怎么会被这种荒谬的把戏蒙蔽自己的双眼呢?由此可见,姜子牙垂钓周文王的说法,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不过是一个事后的猜测,一种想当然的猜测。
  然而,姜子牙后来的确成了周文王的管理顾问。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我的意见是,在周文王来到之前,姜子牙一定有过某种石破天惊的变化。
  
  姜子牙的伟大转变
  
  巧妙的鱼钩和芳香的鱼饵是钓鱼的两个必备条件。因此,白发苍苍的姜子牙在渭水之滨垂钓的时候,他是不可能用那种直的“鱼钩”钓到鱼儿的。
  可是,没有了巧妙的鱼钩,没有了芳香的鱼饵,也就没有了所有的阴谋诡计。透过清澈的河水,姜子牙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些游来游去的鱼儿,它们是那样地快乐,那样地无忧无虑。忽然,他会心地笑了起来,因为他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也因此找到了管理学的答案。
  当一个渔夫能够感受到鱼儿的快乐时,他就不再是一个渔夫,而是一个觉悟者。战争消失了,权谋消失了,噩梦消失了,而那种对于生命的爱,就像第一缕晨光照亮了黑暗的心灵。
  鱼儿们只是随意地游动着,但它们的生活却透露着一种神秘的暗示。在渭水之滨垂钓的姜子牙终于读懂了这种暗示,终于在心领神会中理解了生命的本来意义。还是那一身蓑衣,还是那一头白发,还是那一个姜太公,可是,他却在恍然大悟中顿时成了一个得道的高人。
  这是管理学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变,一个渔夫式的企业家终于懂得了什么是爱。尽管他现在并没有领导一个企业,但他可以让自己快乐地生活,可以让自己用爱的方式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忽然懂得了很多,他是那样有智慧,以至于他总是能够帮助别人解决人生的难题。渐渐地,他成了人们传说中的圣人。有一天,周文王也带着他的难题来到了他的跟前,向他求教,请他做自己的老师。于是,姜太公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职的管理顾问。
其他文献
2007年,上海首席公馆。唯众传播的员工东奔西走,忙碌更胜以往,只为记录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不消几日,一群身价过亿的老板要齐聚于此,共享欢乐。  宋柯喜获“超级奶爸奖”、俞渝荣获“最厅堂厨房奖”、周成建拿走了“最好男儿奖”、徐少春抱得“最PTT(怕太太)奖”、冯军则是“最激情井喷奖”、蒋锡培获得“最好好先生奖”,而冯仑和郭凡生分别获得“最疯言疯语奖”、“最敢发豪语奖”……随着所有奖项的尘埃落定,
期刊
一个朋友,在一家软件的大企业做了十年的软件研发,想出来创业,问我要注意什么。我开玩笑说,要想成功,必须学习互联网创业的“葵花宝典”,第一条就是“挥刀自宫”。  大的软件公司有很多资源,研发能力不错,各种推广资源也非常优越,但很少开发出来优秀的互联网产品。初步看上去,原因很多,比如很难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内部管理协调非常困难等。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方法不得当。大公司资源多,一个互联网创新项目
期刊
礼崩乐坏之时盗亦无道了    明朝的货币银子唱主角,纸币成了废纸,铜钱在成化元年(1465年)以后也有了一席之地。  允许使用铜钱之后,除了国初的洪武通宝,对前代旧铜钱也不禁止,只禁用私铸的小薄伪钱。不过,前朝旧钱在使用时要减值,二当一用。当时并没有立刻铸新钱,一直到中后期的嘉靖年间才开始铸“嘉靖通宝”。  嘉靖皇帝雄心勃勃,下令民间只许用好钱,禁止用劣钱,也就是只许用新的嘉靖通宝和正规的洪武通宝
期刊
一位朋友发来短信,希望我写一篇关于“十八岁”的文章,放在“五四青年节”的专题中。应景的文章我的确不会写,也写不出来。  沉思了两天“十八岁”这个话题,“十八岁”对人的一生的确很重要。文明演进、人类进步是由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完成的,自己的18岁仿佛就在昨天,而我们下一代的孩子们已经开始进入他们的18岁了。当我们还把他们当小孩子,为他们的吃饭、穿衣担心时,他们已经长大了,成熟了。常在谈话中谈到“80后”
期刊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中国十大钢厂之一,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公司FMG,全球排名第四。危机来袭后,FMG的财务费用偏高,2008年4月向华菱集团抛出橄榄枝,华菱却在2009年1月份才正式启动,2月完成签约,到3月9日华菱以每股2.37澳元的均价一共获得FMG5.35亿股股权,持股比例达17.34%,可成为其第二大股东。3月19日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决定对此交易的评审期延长30天,但12天后的3月
期刊
这是一个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这场经济危机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与朋友们的谈话中会涉及到这个问题,在各种媒体、各种会议中也都会涉及到同样的话题。有人如同算命一样,预测危机已经过去了一半,也有人预测危机过去了三分之二……更多的人在这场危机中感到茫然,失去了方向,因为没有以前的经验可以借鉴。关于这场危机发生的原因,有人从经济上去分析,如发展的模式、投资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金融
期刊
进入知天命年龄,不知何故,常常爱怀旧。或回想某事,或怀念某人。丝丝缕缕,林林总总,风风火火,脑子总也静不下来。  近日,闲来无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蓝皮仿古装帧的《炼石集》来翻阅。书的作者是原灵石县县长,现任山西大同市市长耿彦波。这是他2000年调离灵石县时,赠与我的惟一纪念物品。书中选编了他主政灵石期间所撰写的部分楹联、碑记和散文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我曾于当初就拜读过了。然而,当再度重温这些作品
期刊
《中国商人》:先请您介绍一下,《冬天过去是春天吗?——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这个分析报告是在什么情况下启动的,安邦是否每年都会有这样一份报告?  贺军:安邦作为财经领域的信息分析机构,每年对中国的经济形势发布一个研究报告。今年我们每个季度都会有评估报告,对重要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中国商人》:仔细读完这份报告,令人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安邦将这场全球性困境定位为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期刊
看我的博客的人比较多,我就开始谈一些火爆的话题,但仍然是严肃思辨的方式。  性,是一种行为,爱是接受、眷恋、满足、专一等等一种感受。男女之间的性行为会导致爱恋,但由性导致爱的可能性,女人要比男人大,也就是说,由性到爱的距离,女人的短,男人的长。  我们常会观察到一些现象,一个女孩刚开始对一个男孩并不是很看得上眼,但因流行或情势所迫,不小心与该男孩有了性关系,该女孩会渐渐地爱上他,当然一部分因素是这
期刊
5月20日,中外名酒城西安店隆重开业,业界人士、相关专家、知名文化人士云集,为“茶禅酒道”文化论坛开坛,使记者耳目一新。从酒瓶收藏、各种酒知识介绍、酒类文化书刊到传承国学历史,以名酒为载体,抒发情感趣事,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让当今浮躁的人心得到深度净化。一种创造着酒文化和全新的经营模式,将再现未来酒类消费的新渠道。日前,“中外名酒城”全国运营机构总策划包小卫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为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