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展开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iqi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日世界,依托高技术优势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电子对抗,已经成为交战双方达成作战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惯用手段。由于军事领域电磁应用的日趋广泛,使得战争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出现了与传统战场并重的新要素——电磁环境。
  所谓复杂电磁环境,是指在一定的战场空间内,由空域、时域、频域、能量上分布的数量繁多、样式复杂、密集重叠、动态交叠的电磁信号构成的电磁环境,其形成与发展及其对信息化战争的影响,当前十分引人注目。
  
  电磁波应用变革战争新环境
  
  战场电磁环境的形成,是以电磁空间的发展和战场电磁应用与反应用活动的开展为基础的。它的发展依赖于电磁应用的发明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人类认识电磁波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不断发展的历程。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电现象和磁现象,而人类对于电磁的真正认识和应用,迄今还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总结前入对于电磁现象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后人所称的“库仑定律”,到1895年,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和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在不同的国度里,分别成功地进行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试验,从而揭开了电磁波应用的新篇章,使人类进入了电磁时代。
  在随后的探索中,人们发现:电磁波是交变的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它不需要其他的物理媒介就能在空间以光速传播,并很快被应用于战场。1904年2月爆发的日俄海战,就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双方都使用无线电进行通信联系的战争。
  
  电磁对抗催生电子战
  
  20世纪以来,电磁波的理论和应用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在军事领域,电磁波已经成为战场信息获取、传递、使用以及对抗的重要媒介和最佳载体。目前,军事电子技术所利用的频谱,已经覆盖了从极低频、短波、微波、毫米波、亚毫米波、红外到可见光等全部频段,已渗透和广泛运用于各级指挥系统和各种武器系统之中。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电子对抗不再仅仅是干扰和破坏敌方通信、雷达等单一兵器,而且发展到攻击敌方的C4I系统。1991年海湾战争中,电子战运用的规模和层次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标志着电子战已成长为现代战争制胜的基本手段和核心要素。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电子对抗完成了从“粗放式”干扰压制,发展到在确保掌握制电磁权的同时“精确地”对对方目标实施压制的转变。而且,在电子对抗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手段和新战法,神奇的GPS第一次在战场上遇到了对手-GPS干扰机,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电子对抗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信息技术加剧电磁环境复杂化
  
  现如今,以信息化为核心技术的军事变革正在世界各国间竞相展开,一些军事强国为了抢占未来战争的制高点,纷纷加快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步伐,形成了以加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核心的竞争态势。其突出表现就是:信息化武器的迅猛发展和武器装备信息化改造的全面加强,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和信息网络的无缝链接,实现对物质流、能量流的高效、定向、灵活和精确控制。
  透过跨世纪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不难看出,日益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已日益成为影响和制约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随着各国军队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目前相继出现了零副瓣天线、寂静雷达、扩跳结合电台、数据链等先进技术,一系列旨在提高自身反侦察、反干扰、抗摧毁能力的电磁应用技术应运而生。由于战场电磁信号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从而导致信息化战场电磁环境更加复杂化。
  
  信息化战场是一柄“双刃剑”
  
  战场电磁环境同其他战场环境一样,也蕴藏着巨大的战争能量,涉及电磁活动内容广泛,不仅包括通信、雷达、计算机、光电子信号环境,而且还包括电子对抗的信号环境、电子发射体、电子接收体等电子设备工作的电磁环境。就整个作战区域而言,还包括了民用广播、电视、通信和雷达设备等所形成的电磁环境。当交战一方制造电磁环境,并影响和制约对方的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和干扰到自己,因而对作战行动和效果有着正反两个方面的决定性影响。
  
  复杂电磁环境影响整体作战
  
  从空间角度讲,电磁波可能来自地面、海上、空中或太空。从敌对属性来讲,电磁波可能来自敌方的电子设备,也可能来自己方的电子设备,还可能来自非敌对双方所属的电子设备和自然界。
  从辐射源种类讲,复杂电磁环境主要由电子对抗环境、雷达环境、通信环境、光电环境、敌我识别电磁环境、导航电磁环境、民用电磁环境、自然电磁环境等构成。每一类型的电磁环境又由不同类型的电磁辐射源生成,并对不同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到整體作战。
  
  电磁环境表现特征变幻莫测
  
  由于战场上大量的电磁信号是在人为控制下产生的,或者说是交战双方有目的地控制电子设备实施有意辐射所产生的。因此,在不同的作战时间,交战双方因作战目的不同,所产生的电磁信号数量、种类、密集程度将随时间而变化,而其变化的方式变幻莫测。
  从时间上看,复杂电磁环境有时表现为相对静默,有时表现为非常密集;在频谱上表现为无限宽广,拥挤重叠;在能量上表现为密度不均,跌宕起伏;在样式上表现为数量繁多,波形复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的通信信号种类多达100种以上。而现代雷达多采用新体制和特殊体制,如相控阵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频率捷变雷达、合成孔径雷达、低截获概率雷达等,使得雷达信号种类繁多且波形十分复杂。
  
  电磁环境影响指挥控制稳定性
  
  随着电磁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之上,运行于整个作战过程之中,渗透于战场感知、指挥控制、作战协同的方方面面,对判断决策的准确、作战效能的实现等都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影响战场感知的真实性。在未来作战中,受复杂电磁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侦察预警系统听不清、看不远、辨不明,全面影响各级指挥员和作战人员判断决策的准确性。
  所谓战场感知,实质上是从复杂的电磁活动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电磁信号,然后加以判断。而一旦敌方实施强力干扰,电磁活动便可能陷入混乱,继而引起传感器迷茫、战场感知错乱。影响指挥控制的稳定性。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由于无线电通信在参与形成战场电磁环境的同时,也将严重受到多方面影响,不仅降低了信息感知和传输能力,使指挥机构难以做出正确判断和指挥,同时也会对通信网络造成严重影响。现代战场上,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作战平台和人员,据外军统计,美军1个师就有2300多部各种电台;同时,民用电台也十分众多密集,特别是个人移动通信设备的爆炸性增长,往往使各种通信辐射源相互影响。如此数量和密度的通信系统应用于相对有限的战场空间内,如果一旦失控,必然会严重影响指挥控制活动的稳定性。
  
  无缝链接构建一体化协同体系
  
  电磁波是联系陆海空天各个战场的信息纽带。未来战场,各种作战平台及其与指挥机构之间,都要依靠无线电通信来传输情报、指令和协同信息,而目前外军通过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正着力构建一体化的协同作战体系。据称,其整体作战效能得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然而,外军还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和环节如果受到战场电磁环境的影响,必然严重影响整体作战效能的形成与发挥,因而,一体化作战体系所具备的快速、准确、高效等功能,也必然会受到严重削弱。
  目前,外军正在下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固态器件及大规模微波集成电路等。外军专家指出,未来战场电磁环境正在加速向多维空间和更深层次渗透发展,其所蕴藏的巨大战场能量必将对传统信息化作战带来新的挑战。
其他文献
新变旧、嫩变老本是规律,不过在东西变老、变旧之时,愣装着不知情,或即使知道还要出天价收入囊中,这多半存在着某种认识或行动上的错位。想来,台湾军方不可能没有一套自己对装备采购的定见,但它似乎从来也不曾倦于原有模式的趣味和蚂蚁搬家。近来台湾军方又要收购过时的F-15A和AV-8B战斗机,是习惯使然?是无奈的偏执?还是又一次“忽略差异”的错位?  20世纪90年代末,台湾当局寻求从美国购买“宙斯盾”导弹
期刊
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之后,全世界开始聚焦于这个新拥有核威慑力量的国家。在国际社会对伊朗事态关注的交替中,朝鲜走进了核威慑国的光环,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但是朝鲜国内的核武器研制究竟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核试验是否真的使得朝鲜成为核武器拥有国?朝鲜的核武器和其大量装备的导弹是否会危及地区以及世界和平?等等,这些问题开始成了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在这次核试验之后,在北京举行
期刊
编者按:2006年9月,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在人民海军举行的对抗演习中正式亮相,引发各方强烈关注。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具备了对于蓝水海军而言至关重要的区域防空能力,它的服役是解放军海军走向远洋的重要标志,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中国海军战略的转变。本文综述了海外媒体对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的报道。本刊刊发此文并非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2006年9月下旬,人民海军在南海
期刊
越南人民军经过历时长达数十年的解放战争、国内战争,以及对柬埔寨和老挝的军事干涉行动之后,现在全力投入到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任务中。2000年,越南继续根据其面临的安全形势和未来高技术战争的特点研究调整军事战略,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以美国为全球范围的潜在敌人;以“对越构成威胁的周边大国”为地区主要作战对象;以保卫领土主权完整和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战略目标;以积极应付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坚决抵
期刊
在内蒙古草原深处,数百辆疾驰的坦克、装甲车、步战车、自行火炮卷起了滚滚黄龙,先进的战场监视系统在方圆千里星罗棋布,受我军邀请的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15国军队的军事观察员,面对这壮观的场面,感慨万分。美军196步兵旅旅长斯蒂文·米尔好奇地说:“中国也有这么大的训练基地,这么先进的导调手段,和我们国家的训练中心欧文堡差不多,是个练兵的理想战场。”  令外军赞叹的“理想战场”就是北京军区朱日和合同
期刊
1991年,美国7架B-52轰炸机执行有史以来最长距离轰炸任务,这次行动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  1991年1月15日,这是联合国,更为确切地说是以美国为首的盟国为伊拉克规定的最后期限,在这之前,伊拉克必须把军队从科威特撤出来。但这一天已经过去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没把那个日子当回事,仍没有按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从科威特撤军。萨达姆的这种公然挑衅惹恼了联合国的决策部门,盛怒之下,他们决定做出强烈
期刊
舰载机是航空母舰主要的进攻和防御手段,而舰载战斗机更是其中的中流砥柱。中国今后要造航空母舰,就要配载固定翼舰载战斗攻击机。对于我国这柄尚在襁褓中的“海上利剑”,本文暂时以“飞鲨”来指代,希望它能够像一只振翅翱翔的鲨鱼,在空中歼灭那些胆敢从海上来犯的敌人。    重型通用战斗攻击平台:苏-33UB(及苏-33M)还是“飞鲨”    毫无疑问,传统航空母舰最核心的战斗力来自重型截击机和反舰攻击机。这两
期刊
编者按:本文原载俄罗斯“防空通报”网站。文章着重介绍并评价了中国防空导弹的研制历程和作战能力。本刊刊发此文并不代表同意或证实其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上世纪50年代末,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第一批防空导弹系统,由此奠定了苏中军事技术合作的基础。苏中军事技术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使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迅速建立起现代科技基础,从而能够自行生产和完善各种武器和军用技术装备。  1957年10月,苏中军事技术合作
期刊
F-117A服役:飞行员百里挑一,联队编号死而复生    1980年,F-117A隐身战斗机飞行员选拔工作正式开始,按照当时美国空军提出的要求,参与选拔的飞行员必须有1000小时以上的喷气战斗机驾驶经验。当美国军方将所有的选拔条件公布于众之后,来自美国空军战斗攻击机部队的飞行员便纷纷前来应征,这些飞行员绝大部分都是上尉以上军衔,并且具有驾驶F-4、F-111以及A-10等机种的丰富经验。1982年
期刊
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是拼消耗、比技术、抢速度的战争,油料补给、弹药补充、信息支持,战伤救护等战场保障能否有力,直接制约着作战的成败。在1974年的西沙海战中,由于没有医院船的战时作战支援,伤员不得不多次中转和换乘到后方医院,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伤残。因此,在上世纪末,中国海军成立了自己的作战支援舰部队。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中国海军的作战支援舰船从初期的小吨位,专业化向现在的大吨位、综合性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