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思维要求上有较大差距,成绩显著呈下降趋势。为了让学生尽快更新初中思想,适应高中数学的学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提高我们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高一学生数学思维堵路的原因及畅通方法的分析,谈点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思维 堵 通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堵路。这种思维堵路,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高一学生的数学思维堵路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一学生数学思维“堵”的原因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学习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一学生数学思维“通”的方法
1.在高一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教法,提高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教给学生多种方法解题,让他们熟练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达到灵活。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維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找准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能帮学生畅通思维,以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1990年,9月版。
2.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1991年,6月版。
3.林崇德 著《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4.田万海 著《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5.郑和钧 邓京华 等 著《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6.徐仲安 著 《中学生素质教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词:数学思维 堵 通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高中数学的数学思维虽然并非总等于解题,但我们可以这样讲,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对高中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的,发展高中学生数学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然而,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有时,在课堂上待我们把某一问题分析完时,常常看到学生拍脑袋:“唉,我怎么会想不到这样做呢?”事实上,有不少问题的解答,学生发生困难,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以致学生无法解决,而是其思维形式或结果与具体问题的解决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这时候,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堵路。这种思维堵路,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高一学生的数学思维堵路对于增强高中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一学生数学思维“堵”的原因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学习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如果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其新旧数学知识不能顺利“交接”,那么这时就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一学生数学思维“通”的方法
1.在高一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数学思维的兴奋灶,也就是更大程度地预防学生思维障碍的产生。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分别给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能摸到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重视教法,提高意识。数学意识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教给学生多种方法解题,让他们熟练且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达到灵活。
3.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消除思維定势的消极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而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包括结论、例证、推论等,对于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素质教育已经向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己任,找准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能帮学生畅通思维,以真正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1990年,9月版。
2.郭思乐《思维与数学教学》.1991年,6月版。
3.林崇德 著《中学生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4.田万海 著《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5.郑和钧 邓京华 等 著《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6.徐仲安 著 《中学生素质教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