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fuc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院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研究,探究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研究方法:对60例我院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研究结果:①患者血常规示WBC大多正常或稍增高; ②使用常用抗生素(青、链霉素,磺胺药等)无效; ③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 ④血沉(红细胞沉降率)大部分增快;⑤患者持续剧烈咳嗽; ⑥对患者行X线检查体征更为显著,这些能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抗支原体药物及综合治疗对此类患者疗效显著。研究结论:在临床上,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累及多个系统,因此临床医生需予以重视,以防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漏诊、误诊。
  【关键词】 小儿肺炎;支原体;临床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3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87-01
  
  一组来自中国流行病监控组织的数据表明:小儿支原体肺炎我国的发病人数大约400万人/年, 小儿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比例高于20%,严重威胁着小儿的健康。复杂的临床表现和长短不一的病程是小儿支原体肺炎临的主要特点,因此,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诊断,很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基本病因是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其传播途径非常广泛,如:通过口、鼻分泌物由空气进行传播。药物疗法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同时使可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吸入治疗,大多数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较为理想,临床治愈率高达95%以上。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这些病例都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这60例患儿中,男25例,女性35例, 平均年龄8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5. 6±1. 8)岁;其中1岁以下的患儿7例, 2-3岁的患儿34例, 4-7岁的患儿28例, 8-13岁的患儿11例。在这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并发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10例, 并发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2例, 并发小儿支气管哮喘6例。
  2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2.1 临床表现病程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以剧烈干咳为主,其中部分患儿会出现喘息和胸痛,多伴有中高热,发热、咳嗽是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小部分患儿伴有局限性水泡音,胸X片结果与肺部体征及临床表现不一致,这有助于同细菌性肺炎鉴别诊断。
  2.2 检查及诊断:
  2.2.1 实验室检查对所选的60例患儿做咽拭子培养肺炎支原体、心电图、心肌酶谱、尿常规、便常规、血肺炎支原体检测、血常规等检查。咽拭子作肺炎支原体24~48h均为阳性(100%)。
  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大于10.0×109/L)45例(75.0%),WBC正常10例(16.7%),WBC减少3例(5.0%),血小板减少2例(3.3%)。大便常规异常3例,为大便潜血阳性(5.0%)。尿常规有异常4例(6.7%),其中蛋白尿(±~+)3例(5.0%),潜血阳性1例(1.6%)。心肌酶谱增高22例(33.5%)。心电图有ST-T段改变10例(16.7%)。
  2.2.2X线胸片检查大部分患儿胸片呈现肺门阴影增大、增浓、增多、模糊,并伴有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透亮度下降。胸片显示肺部节段性或叶性实变型11例(17.2%),以节段或大叶分布的致密影、密度较高或不均匀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为单侧病变;胸片呈现小叶性浸润性改变40例(66.7%),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沿肺纹理分布,为小斑片状阴影或密度不均匀状影,边缘模糊;显示有间质浸润病变9例(15.0%)。
  3 临床治疗及预后
  3.1 治疗 对所选的60例患儿每天给予阿奇霉素8 mg/kg一次,病情急性期通过静脉给药,缓解期口服给药,一周为1个疗程:服3天、停4 天,持续3~5个疗程,伴有重症感染的患儿加用第三代头孢抗感染治疗。
  3.2 预后60例患儿全部治愈, 2~3个疗程,平均18天。
  4 讨论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特殊的致病微生物,它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肺炎支原体有DNA及RNA,无细胞壁。在独立生活、超滤过性的病原微生物中, 肺炎支原体(MP)的体积最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其最重要的传播方式, MP的致病机制是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的受体,分泌毒性物质,持续损害支气管上皮细胞及黏膜的清除功能,导致慢性刺激性咳嗽。肺炎支原体(MP)的发病机制有三个方面:①MP直接侵害靶器官,②MP的部分毒素介入的损害, ③通过免疫机制介导的靶器官的损害。
  血清学检测是目前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依据,当MP感染后,刺激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导致人体细胞膜抗原结构的变化,产生自身抗体,引起病理免疫反应。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10%~30%。MP-IgM抗体检测是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手段,其操作简便,敏感性、特异性强,是诊断MP感染的可靠指标[4-5]。感染MP一周后, 才可被检出血中IgM,l2~28天达高峰,11~27周消失, 检测IgM最佳时机是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10天后;IgG产生较晚,因此早期诊断意义不大。X线胸片检查66.7%示肺纹理增粗模糊, 15.0%示点状、斑片状阴影, 7.08%示右肺下叶多于上、中叶;肺不张、胸腔少量积液。
  另外,大环内酯类药物能与细胞核糖体可逆性结合后阻滞t-RNA的正常移位,从而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该类药通过同样的机制发挥对支原体的强作用[2-3]。
  我国资料显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10%~30%,目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的季节特点是:全年均发病,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较薄弱,以及各器官发育均未成熟,故易婴幼儿感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炎性浸润沿肺血管、支气管周围发展,达到肺泡间隔,肺炎支原体(MP)主要侵犯肺间质呈节段性或局灶性分布,最后发生实质性炎性改变,因此, X线结果一般表现为肺门阴影弥散,肺纹理增多,可伴有斑片状模糊阴影或云絮状影,边缘模糊。其影像学表现也年龄的影响:婴幼儿(0~3岁)表现全部为双侧性,大多数呈斑片状阴影,或伴有肺门增大,模糊,结构不清。儿童(3~12岁)表现以单侧病变为主,且呈大片状阴影,密度较高,边缘清晰,右侧多于左侧,病变以下叶多见。随着肺炎病原学的发展,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致病病原,发病年龄不限,其中以学龄儿童多见。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是肺外并发症,同时以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为主,随病情好转,肺外症状也随之消失,其检查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支原体不但能生存于细胞内,而且能在细胞外生活,影响病原微生物蛋白合成的抗生素对它有效, 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
  如今,我国限制使用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因此,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迅速抑制细胞核的蛋白体合成及m-RNA的复制。当考虑MP血症时,我们诊断性静滴红霉素2~5天,在控制好MP血症后,改用依从性好、用药次数少、组织浓度高、胃肠道反应少的阿奇霉素治疗,持续1~2个疗程,均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5 小结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MP)是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独立生活、超滤过性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其并发症多,病程长,疾病常累及小儿全身多个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因此,希望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行特异性血清学检查以及拍胸片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另外,积极预防和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并发症,预防后遗症的发生,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 刘静, 刘一凡.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0,(01)
  [2]于百军, 王维. 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分析[J]. 中国校医, 2010,(07)
  [3]吕善根.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J]. 中国全科医学, 2005,(24)
  [4]周微雅. 4535例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监测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0,(04)
  [5]叶文宣. 阿奇霉素粉针剂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2,(03)
  [6]肖文才, 陈桃荣. 仅有肺外表现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J]. 临床误诊误治, 2007,(07)
  作者单位:457600 台前县人民医院儿科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疾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24例胆总管梗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总管结石9例,胆总管炎性狭窄2例,胰头及壶腹部肿瘤13例(胰头癌11例,胆总管癌1例,Vater's壶腹癌1例),分析其CT诊断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总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扩张,壶腹及胰头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
期刊
【摘要】目的:对社区高血压病随访前后血压变化及用药状况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7年温州市鹿城区蒲鞋市街道锦园社区6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共178人进行社区综合管理,一年后观察结果。对这178例患者都建立起完善的专用档案,记录他们的身高体重、血压水平、心脑血管病史等。时间频率为每三个月随访一次,记录用药、血压情况,进行用药指导、健康知识培训。一年共4次随访后观察结果。结果:基线调查时血压达标率为51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非心源性胸痛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以胸痛为表现,诊断为冠心病收住院的患者结果 250例胸痛患者中10例排除了冠心病的诊断,误诊率为4%结论 对于胸痛患者,除高度怀疑冠心病外,还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胸痛。  【关键词】胸痛;误诊;防范  【中图分类号】R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80-02    胸痛是冠心病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 对ICU危重患者进行营养支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为今后ICU对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这两年时间里,我院ICU病房患者病例资料7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8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给药治疗和护理;B组患者在常规给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营养支持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蛋白
期刊
【关键词】 已婚女性;宫颈疾病;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68-01    宫颈疾病是指宫颈区域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损伤、肿瘤以及癌前病变、畸形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其最严重的情况是子宫颈癌。它是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威胁女性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病普查、普治工作是降低女性常见病、多发病发
期刊
【摘要】目的 对标本溶血后对临床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这两年时间里,在我院进行血液检查的标本资料140份,对由于溶血对各项血液临床检验多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总结,并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由于标本出现溶血现象,会使得TP、AST、LDHE、CK、α-HBDH、γ-GT几项指标发生显著的改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1 g/L,分别重复测定14项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59-01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需要积极治疗。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子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宫颈糜烂患者共350例,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治疗。于治疗后连续 3 次月经干净后的 3 ~ 7 d 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轻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愈率为100.0%,中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愈率为91.2%,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愈率为72.9%,轻中度宫颈糜烂的微波治疗其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微波治疗官颈糜烂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是治疗子宫颈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腹腔镜下行复杂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技术,并探讨其手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复杂胆囊切除手术90例的临床资料,均为我院2006年7月~2010年7月的住院患者。结果:在本组中,手术成功85例,中转手术5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复杂胆囊切除术,只要操作细心、采用适当的方法,可以安全的完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复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分析  【
期刊
【中图分类号】R8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181-01    阑尾炎切除术后并发感染是外科较为多见的情况,尤其常见于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如何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愈率,是外科工作中一个具有指标意义的控制点。我院外科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急性阑尾炎68例,行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前后,我们进行全程干预性跟踪,注重对术后切口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