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把信息技术纳入了中小学必修课。在新形式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适应信息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主要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加大投资力度,部分农村学校也相继购置了电脑,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国范围内普通中学(包括农村初级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许多教师关心的热点。笔者结合在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精讲多练,注重学生上机实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生学习多半时间是学生在操作练习。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重教轻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技能性相结合的操作性特别强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教学中教师应当精讲多练,用少量时间讲解操作方法,而让学生用大量时间去练习,多让学生活动。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收获,他们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信心随之也会大增,学习劲头也就更高。这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了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要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教材内容在具体操作中是有很大弹性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都是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海阔天空,既可以点到为止又可以深入探究。
例如:教学“在Word中插入表格”时,教师要求学生插入表格后,对表格的边框和底纹进行设置,然后再调整行高和列宽。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各种边框的颜色及底纹的样式,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的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特长生有所发展。
三、注重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1.注意兴趣技能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比如,在教授Windows XP的窗口操作和鼠标操作时,我就选择了一个Windows XP中自带的“纸牌”游戏。学生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我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窗口的操作和鼠标的单、双击拖动时,他们看得是那么认真。示范一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做起来,可是如何玩、怎样积分我却没有给他们讲,而是让他们去自学“帮助”,因为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所要求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恰当进行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的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為让学生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可以先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程序设计任务更容易设计,如事先设计好各班的成绩表,并填好学生的成绩。上课时,我首先展示该班的成绩表,然后要求学生在看清老师的示范操作后,完成表格,看着自己在班级中处于第几名。对于这种实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很浓,学习热情高涨,在这个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能很快完成目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差异也很大,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研究教法,注重优秀生的示范操作和助手作用,及时发现差生的进步并予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加大投资力度,部分农村学校也相继购置了电脑,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国范围内普通中学(包括农村初级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许多教师关心的热点。笔者结合在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精讲多练,注重学生上机实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生学习多半时间是学生在操作练习。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重教轻学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技能性相结合的操作性特别强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教学中教师应当精讲多练,用少量时间讲解操作方法,而让学生用大量时间去练习,多让学生活动。即使每次动手只有很小的一点点收获,他们也会有一种日见成效的感觉,信心随之也会大增,学习劲头也就更高。这种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了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要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教材内容在具体操作中是有很大弹性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都是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海阔天空,既可以点到为止又可以深入探究。
例如:教学“在Word中插入表格”时,教师要求学生插入表格后,对表格的边框和底纹进行设置,然后再调整行高和列宽。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各种边框的颜色及底纹的样式,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的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特长生有所发展。
三、注重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1.注意兴趣技能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比如,在教授Windows XP的窗口操作和鼠标操作时,我就选择了一个Windows XP中自带的“纸牌”游戏。学生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我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窗口的操作和鼠标的单、双击拖动时,他们看得是那么认真。示范一结束,他们就迫不及待做起来,可是如何玩、怎样积分我却没有给他们讲,而是让他们去自学“帮助”,因为自学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所要求的。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2.恰当进行任务驱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以浅显易学的实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的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為让学生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可以先设置任务,可以规定什么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也可人为设定一些软故障让学生修复。讲程序设计任务更容易设计,如事先设计好各班的成绩表,并填好学生的成绩。上课时,我首先展示该班的成绩表,然后要求学生在看清老师的示范操作后,完成表格,看着自己在班级中处于第几名。对于这种实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很浓,学习热情高涨,在这个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能很快完成目标任务。但同时应注意,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不同,差异也很大,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心研究教法,注重优秀生的示范操作和助手作用,及时发现差生的进步并予以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根据环境,注重知识应用的综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体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