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质.善斫.妙指.正心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琴,这一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奥运会、电影、电视剧中频繁的出镜,使其逐渐进入百姓视野,为更多人所熟知和喜爱。
  嵇康《琴赋》赞道:“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嶽之崇岡,披重坏以诞载兮,参辰而高骧,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是褒美梧桐用作琴材之审美价值,认为它是琴成为道器的根本要素。从中便可看出,自古以来斫琴是非常严格的。曾听一大家说起拥有一把好琴的重要性:“好的琴,会教你入门,坏的琴,则会把你挡在门外。有些人没有选对琴,琴音出不来,就在手上用力,把手都弹坏了,以后就是有了好琴,手上的力道习惯也改不了了。”此言甚有道理。
  何谓好琴,其实除了选材以外,还与琴之做工密不可分。所谓良材、良工必须兼备,才可能出一张好琴。宋人朱长文曾说过,“琴有四美:良质、善斫、妙指、正心,四美俱备,则为天下之善琴,而可以感格幽冥。”在笔者看来著名古琴制作家,张玉新先生所斫之琴便是如此。
  张玉新,江苏省扬州人,1995年师从广陵派古琴大师梅日强先生学习古琴,现为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兼乐器制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乐器制作改革委员会理事。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制作古琴,曾在2004年全国高档民族乐器制作比赛中荣获金奖。
  玉新先生斫琴,有其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首先他是古琴大师梅日强先生的弟子,在梅老身边耳闻目睹好琴的机会甚多……其次他出生于扬州,并是做大漆的行家。中国的漆器已有近万年的历史,斫琴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漆器的工艺,使其具有坚硬、耐酸、耐碱、耐磨的特性。而扬州的漆器正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
  一次玉新先生去乐器厂参观,无意问看到了古琴,只因老师的一句玩笑,让他走上了制作古琴的道路。然而制作古琴并非一件易事,斫琴的失败曾经让其想到放弃。直到一天,在老师梅日强先生处见到了那张明代仲尼式古琴,仅仅是一眼,便让他迷上这把古琴,更是通过这张琴通晓了斫琴的奥妙,这一干就是二十年……
  首先从琴之选材上讲,玉新先生为找良材斫琴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走遍了大江南北让其找到了数百年的良木佳材,其精神让人佩服。再从器形上讲,玉新先生所斫之琴,形制华美,比例线条舒展,给人以惊艳之感,没有任何可挑剔之处,这也是为何其所斫之古琴被业内人士誉为“当代之官窑琴”的原因所在。其所斫之蕉叶式和混沌式古琴更是个人的代表作品,这两款古琴给人留下浓厚的文人气和书卷气的印象。当然,讲琴自然要从一个“声”字说开去。每个斫琴师都有不同的漆胎配比和独到的槽腹机关设计来体现所斫之琴的音色。玉新先生漆胎的配比和槽腹的设计自然有其独门诀窍,使其出琴的音质具有独特的张力和弹跳性:其音色方正之中含圆润之态。蕉叶琴声清悦而华美、空灵而震远。混沌式古琴声温静而浑厚,骨肉相契。古人云:“琴有九德,即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古往今来九德齐备之古琴少之又少,可以说是不可多得之宝器。然而评价玉新先生所斫之古琴占其六、七德,应该是不为过的。
  琴之四美之中的“良质、善斫”,以上以略有表述,那如何理解“妙指、正心”呢?
  认识张玉新先生的人应该知道其师从广陵大师梅日强老,而听过他古琴的人,绝不会忘记他那纯正的广陵琴韵。特别是那首“平沙落雁”更是韵味十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玉新先生人品的评价,众人更是惊人的相似:为人爽朗,内心细腻,略带天真烂漫之态,乐于提携后辈,并且非常谦逊。曾经有一次,一位爱琴之人一直都很想购买一把玉新先生所斫之琴,但经济条件拮据,且大老远从广西赶来扬州,张先生得知后当即以很优惠的价钱售他古琴,并留下数百元钱,给那琴友作为路费。玉树地区发生了大地震,这位琴友提议要将这些钱捐献给地震灾区,玉新先生听后十分感动,还一同参加了捐款。
  玉新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人正直、谦虚:对斫琴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人。正如当初著名古琴大师李祥霆先生为其题写的“琢琴堂”,的“琢”字漏去了一点,似乎在时时提醒玉新先生,他也经常说:“唯有认识到自己缺点的存在,才能更攀新高!”
其他文献
2013年五月的巴黎比往年这个时候阴冷许多,连续下了好几天雨。每个人都在盼着阳光。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打算带着应景的心情在这座城市作短暂的逗留。忽然得知Ron Mueck在法国举办个展,而且恰好就在巴黎。我心情好的就像收到了一份意料之外的礼物。Ron Mueck就是那件高5米在2002年威尼斯双年展展出即成为双年展焦点并引起轰动的作品《男孩》的作者。他出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后在伦敦发展。他
期刊
“历史的丰碑——纪念建党90周年陈燮君油画展”日前在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陈燮君随上海市文广局党委中心组重走革命路,从一大会址纪念馆,到南湖、井冈、古田、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最后到北京天安门,他用画笔创作了56幅作品,记录红色之旅全过程。  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发展的历史进行系统的视觉艺术定格,是这些作品的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南湖红船》、《井冈的丰碑》、《古田
期刊
歌曲《歌唱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祖国颂歌,它整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被广大人民群众誉为“第二国歌”。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片头曲,每天都与广大人民群众见面,可见影响之广。广播连续剧《歌唱祖国》是上海著名剧作家瞿新华创作的主旋律作品,剧作以奥运女孩林妙可与词曲作者王莘老人的心灵对话形式,呈现了歌曲的创作经历和在全世界华人中的影响,故事所映现的新旧社会对比及其象征性,融
期刊
我与国画大家汪观清先生的交往,屈指算来,已有将近三十年的历史了。我还记得二十五年前,上海王运天弟到北京来看我,带来一幅汪先生的大作《耕牛图》,六尺整幅,墨气淋漓,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运天弟嘱遍请京华诸老题咏,旬日之间,此画便传遍京华。当时的老人如王昆仑、俞平伯、黄苗子、黄君坦、许宝等等,都为之题咏。原先画上已有我的老师王蘧常先生题“击角歌商”四字,章草,后来王老又加长题。之后京沪两地的大家,先
期刊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主办,上海美术馆承办的“漫画一生——华君武捐赠作品展”于2011年4月14日在上海美术馆拉开帷幕。作为老一辈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对上海有着特殊的情愫,70多年前,他正是从黄浦江畔奔赴延安的。在物质匮乏而需要文化普及的“读图时代”,华君武先生的漫画被誉为上世纪50、60和80年代的全民阅读,是那个时代文化生活的一个公共性的亮点。华君武先生的漫画首先是战斗的檄文
期刊
中共一大会址“修旧如初”迎观众    为了庆祝建党90周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原址经修缮后于5月20日重新对外开放。兴业路76号于1920年秋天建造,1921年一大开会时还是建成一年不到的新房子,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52年对外开放至今的60年中,一大会址是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但旧址原貌和内部布置一直保持1921年原样。本次修缮工程最大的亮点就是工艺的改进和材料的
期刊
“我历来关心的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重要性。我倾尽自己生命的全部,试图保留下个体生命的记忆。”—— Christian Boltanaki (法国当代艺术家)  日本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由濒临濑户内海的香川县主办,始于2010年,借用当代艺术三年展的形式,2013年为第二届。艺术节邀请日本国内以及国际知名策展人和当代艺术家,根据当地环境制作作品,营造艺术氛围,改善地区面貌,以此吸引国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
期刊
中国画家用毛笔作画,西洋画家用油画笔、水彩画笔作画,这些笔的笔尖是软的,稍稍用力,便可画成一个“面”。世间万物皆是由“面”组成的,一个方盒子6个面,球是圆的、圆也是面,一座房子、一棵树、一辆汽车、一个人,也无不是由许多的“面”构成的,即是一根丝线,其实也是一个狭长的面,一个雨点是一个小圆的面。所以古今中外画家们大多用软性笔尖的笔,描绘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但世间万物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却是因为它
期刊
编者按:上海市民文化节走到今年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而今年首次将市民文化节贯穿于整年,主办方与政府将之塑造为上海城市精神与文化名片之意愈发坚定。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亦不短。因涵盖全市各区县、各个艺术门类的活动定位,因打通政府、街道、社区、机构的由上而下的举办机制,又因市民文化本身的草根性与自发性的内在驱动,在这彼此的“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双方互动过程中,碰撞出诸多的成功经验可供分享,亦有不足
期刊
何时何地晓得有个同姓本家画家叫汪大文,已经没有太大印象了,只知道她是海派中国画大师程十发的大弟子,程派传人。第一次见汪大文是在纪念松江程十发纪念馆开馆一周年的庆典上。当时馆内正展出程十发两位弟子即汪大文、毛国伦的中国画作品。汪大文一头白发却穿的绚丽,满脸笑容,给人的影响是个和蔼的长者,作为著名画家,一点大画家的架子都没有……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友人处看到一本汪大文近期所绘的《海上风情》册页,给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