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人类学视角下的舞蹈文化变迁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7x8f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舞蹈作品《奔腾》两个年代版本,对其变化进行对比,尝试窥探民族舞蹈文化变迁,并从舞蹈人类学视角,观察舞蹈作品《奔腾》随着时间推移所产生的变化,从中发现人们对于舞蹈审美的改变,同时也揭示了其在不同身份下、不同艺术目的、不同艺术环境、不同学艺途径中,所呈现出的舞蹈会不同。另一方面,在横向对比过程中,会发现不同年代版本《奔腾》中的共同点,对未来民族舞蹈发展和当代创新的结合有着帮助。
  关键词:变化;审美;舞蹈文化
  一、探讨对象和目的
  蒙古族舞蹈作品《奔腾》首次亮相是在1986年,是由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马跃老师编创,姜铁红老师等人所呈现的。此舞蹈曾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一等奖等一些列优秀奖项,可谓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经典老剧目了。《奔腾》用对于当时新颖的舞蹈呈现方式和大气的民族舞蹈风格,展现了改革开放之后焕然一新的内蒙古草原情怀和民族精神。新中国解放之后,国家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视,对民族舞蹈的新时代产生了影响,把各个少数民族地区著名的艺术家们请到北京来,互相表演观摩学习,这对舞蹈作品奔腾的出现有一定的影响。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作品所含的美好寓意可能就是《奔腾》经久不衰的原因。此后,《奔腾》也多次再被搬到舞台上,由不同的舞蹈演员来呈现,虽说每一版都是由民大舞蹈学院进行再次的呈现,但受环境、文化、审美等各种原因变化的影响,也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转变。
  在舞蹈人类学中关于舞蹈文化变迁的相关讨论,人类学家Roycer认为:舞蹈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与文化的任何其他方面都受到同样的变化力量的影响;人类学家Kaeppler也提出:通过此理论了解到其发生的变化可能发生在舞蹈本身,这种变化可能涉及到舞蹈的动作和整体的结构,或舞蹈的形式。此外,舞蹈在社会中的使用方式和舞蹈表演的原因也可能发生变化,这些想法对笔者更深一步去探索《奔腾》有很大的帮助。历史在向前发展,民族舞蹈当然也在不断前进,笔者想通过对舞蹈作品《奔腾》两个年代不同版本的对比,去发现变化以及原因是什么,究竟保留下什么,变化、发展了什么?
  二、舞蹈作品《奔腾》的变化
  《奔腾》这个有着相对较长历史轨迹的舞蹈文化作品,具有一定的结构主义特征,而结构主义寻找的是舞蹈图式构成的语法规则,只有把握住不变的发展,则能观测出动作在不同语境和使用方式及过程中的变化。而《奔腾》就是结构主义中的一种产物,通过时间打磨和舞蹈文化对“传统”审美进行一定发展并产生变化,其变化主要是舞蹈呈现方式的改变。笔者着重从舞蹈动作呈现方式、舞台舞美的设计以及观众对《奔腾》的看法的不同三个角度去探讨。
  (一)动作呈现方式:笔者把动作的变化分为了三大类
  1.对于蒙古族舞蹈动作呈现方式的变化:
  在对比86年版和18年版的《奔腾》视频资料时,发现18年版《奔腾》的舞蹈演员所呈现出来的动作更加明确和具体,每个人的动作路线基本一致,可以看出他们是被仔细规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个动作之间的连接,甚至细致到眼神和舞蹈小范儿;而86年版所呈现出的动作感觉更像是化有形为无形,更突出舞蹈意识,用无形的感觉把有形的动作体现出来。
  2.对于蒙古族舞蹈动作审美的变化:
  对舞蹈动作的审美观念也随着舞蹈文化的发展变化着。除对舞蹈动作本身的审美改变以外,还有对舞蹈动作整个视觉效果的审美变化,以及对蒙古族舞蹈的审美变化。比如向后步伐的勒马手,86年版中手臂划圈动律更加明显,更加突出蒙古族人们骑马奔跑的动作状态;18年版手臂动作幅度小,而当步伐向前时,手臂的动律幅度会加大,整个感觉是直立向前大幅度,俯身向后小幅度的动作规律,对动作审美的观念产生了变化。86年版的《奔腾》,更想突出蒙古族舞蹈的重点在于自然、朴实。18年版更习惯性强调自己印象中的蒙古族舞蹈酷、帅的特点。
  3.对于蒙古族舞蹈动作速度和力度分配的變化:
  两个版本中舞蹈动作的速度和力度也发生着变化,如两个《奔腾》版本中的舞蹈动作碎抖肩的处理方式:86年版中碎抖肩和脚下的碎步大小幅度一样,而18年版此动作中把具体的力量分配给了肩部,脚下基本没有幅度。除此之外,86年版的整个舞蹈动作很松弛,点处理很少,动作之间的连接基本都是用线质感的动作连接的,动作中的小范儿也是凭着舞蹈演员对此动作的舞感自然体现出来的;18年版中,用点质感处理动作的地方变多,动作之间连接也会经常出现块状。
  (二)两版《奔腾》的舞台舞美的设计变化:
  这次主要探讨的是变与不变。舞蹈的背景图,86年版是一条树枝,18年版是一个很大的火红太阳;从笔者自己的角度来看,树枝和整个舞蹈作品没有多大联系,而火红的太阳则有一种蒙古族人们高昂热情的情怀在里面,是和舞蹈作品有联系的。其实在舞美的设计上,变化的地方很少,干冰放的时间、灯光强暗交替的时间基本都是一样的,灯光的强弱和舞蹈情感的配合规律一直没有怎么改变。
  (三)观众对两版《奔腾》的评价对比:
  大家对舞蹈作品《奔腾》的回应是热情高涨的,在86年那个时代,《奔腾》这部作品的创新编排手段和气势磅礴的舞蹈形象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觉得《奔腾》的编排是一个很大的亮点:领舞与群舞的相互衬托,整个作品结构的三大板块中快慢板的结合,这使作品更加具有穿透力,还有舞蹈节奏、音乐节奏和情感节奏紧密地结合,这些都是舞蹈作品《奔腾》的突破;我们回到现在,《奔腾》依旧是经典,依旧是好作品,但时代不同,身边面临和看到的舞蹈作品以及思想潮流一直不断更新,有的人认为《奔腾》的呈现形式有点像组合,很分散,不是文化历史发展环境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舞蹈剧目形式,确实,现在的很多作品都是以集体的形式去呈现,很少再有分组依次表演的作品形式了。不过笔者个人观点认为,舞蹈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一直只追求创新和个性,要从辉煌的历史中重新提取精华传承,找到变化的规律和成功的要素,这是笔者想要追求探索的目标。   三、影响舞蹈作品《奔腾》变化的原因
  舞蹈人类学常常以民族民间舞蹈的“主体性”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经常去探讨这是“谁”的舞蹈;传承的目的为何;如何理解“传统”,如何“处理传统”。而这些探讨主题用的话语权是不断在“更新换代”的。
  (一)不同社会文化状态下的审美变化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特定的文化历史环境塑造了特定的艺术形式风格,这是艺术的时代性特点。从现在的审美角度来看86年版的舞蹈作品《奔腾》可能觉得形式没有现在的舞蹈作品呈现方式完整,但它是以那个时代所存在的舞蹈文化为背景,是当时社会审美观念所浸泡出来的优秀舞蹈作品;以此来推断,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会随着时代发展、社会文化流行趋势的走向、政治领域的调动等多种影响而改变。
  我們在逐渐迎来“小鲜肉”的新潮流时代,各种新潮流APP也出现在新一代年轻人的世界,影响和刷新我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判断;就如现今在抖音刷到的各种舞蹈短视频,几乎都是围绕着“酷、炫、拽”或“唯美”等主题来呈现,像“红色”题材作品已在逐渐减少,对舞蹈认知的新趋势已经出现和扩展。不说编创,单只对舞蹈动作的处理和呈现方式也都出现了网络流行风格的痕迹,就像《奔腾》中部分舞蹈动作已经成为大家在抖音上炫酷的一种“道具”,并一致受到很多好评,从而更加鼓励和推动这种新趋势的发展。
  (二)演员所处生活环境的改变
  另一方面,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艺术共同要求,它体现于集体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方向等原因,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状态都会有特定的审美取向,这不是一个表演者或编导一人所能决定的,而是由新一代人成长环境所带来的特定审美取向和文化来决定的。就比如新时代的舞蹈演员,他们成长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得他们的文化观念也随之改变,对舞蹈文化的看法和理解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追求的风格魅力也会不同。其次,互联网是一个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文化变迁的强大推手,网络的进入会使文化交流更加便利,外来文化的大量侵入会和本民族文化产生相互影响和碰撞,逐渐人们追求多样化的审美心理成为时代主流;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和网络各种APP的不断涌现,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受其影响,使人们的审美观念会不断更新,也会不断和传统文化相互摩擦,所以舞蹈文化以及审美观念也会一直不断改变,最终会影响舞蹈作品的呈现。
  结语
  不同文化的相互交融,可能会发生各个不同种类舞蹈的相互碰撞和摩擦,甚至会出现相结合的情形, 这样的发展可能会导致舞蹈的民族性越来越弱 ,其实这样是可怕的,传统的民族文化是需要继承和发展的,而不是被筛选和丢失,笔者提倡在传承中发展,保留每个民族独有的信念、精神以及文化价值;就好比像舞蹈人类学不丹神舞中记录着的一段话舞蹈仅仅视觉化是不够的,就像阅读一些东西却不理解单词的意思,仅仅跳舞这一动词是不够的。
  参考文献
  [1]车延芬《揭秘“舞蹈人类学”——读<人类学与人体运动_舞蹈的研究>》.
  [2]黄应贵《反景入深林》商务印书馆.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代,大数据成为全球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针对国防大数据能力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认清“数据驱动未来世界”的大趋势、扭转国防安全思维的“时代错位”、加快搭建“大国防大数据一体化能力保障体系”框架、强力推进大数据军民深度融合式发展、加强大数据管理及国防科研内外统筹五个方面深入分析,以期加快发展“国防大数据能力”,提升全面维护国家安全水平。  关键词:国防大数据;军民融合;国家安全  当下,伴
期刊
摘要:在现在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教育成果的质量检验,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期待。尤其高中这一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要注重创新思维培养,才能使学生热爱地理。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正确引导学生在探索的空间中加强学生的想象思考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这些能力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生物学科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实验性、生活性,成为现下高中阶段的教学难点,其知识体系涵盖大量核心概念,实验内容也与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新课改方兴未艾,教育领域愈发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生物教师开始对自己所秉持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行不断转变,并以思想作为基础,逐渐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变革,以此来提升生物教学效率,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本文着重探究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平面设计也迅速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为了迎合阅读者的转变,图形图像语言在平面设计中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章基于此,探讨图形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新媒体;图形图像变化;平面设计  引言: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阅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对平面设计行业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图形图像语言的转变。在传统媒体当中,平面设计主要以动态图
期刊
摘要:法律的完善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现在由于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技术发展高潮,合同法正在不断进行修订,在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越走越远,稳步前行。在合同法的发展过程上产生了不少新奇事物,附赠义务便在其中。我们本篇文章通过分析附赠义务中存在的漏洞结合经济法、合同法的一些特点,归纳整理出一些关于经济法与合同关系调整分工的相关基本结论,希望能对
期刊
摘要:“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基建管理工作应该突破传统的职能定位,更好的参与到“三全育人”工作中来,尤其在科学规划与布局校园、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建筑功能设计、规范施工管理等方面,需要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三全育人”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核心观点,即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余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重在把思政工
期刊
摘要:中国优秀客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与丰厚的价值。而文化作为教育内容的来源之一,深刻影响着教育内容、模式的选择,当前高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因此在高校德育过程中融入优秀客家文化意义重大。本文在挖掘优秀客家文化的价值的基础上,探索其应用于高校德育的具体路径,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优秀客家文化;高校德育工作;价值与应用  在
期刊
摘要: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整个过程中,要真正认识到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根本价值。始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文化自信培养的内在要求设计育人路径。以多样文化自信培养活动为载体,承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以现实和虚拟交互平台为媒介,多维度和多渠道的弘扬中华文化。以校园文化输出为端口,传播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精髓。  关键词: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  引言  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民族坚定
期刊
摘要:现代生活中,网络用语不仅出现在虚拟世界里,更出现在人们现实世界的聊天中,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类语言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于此,本文将揭示“字母型”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并通过索绪尔关于语言学与符号学的思考,以“字母型”网络用语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以及个案分析法为研究方法,运用索绪尔语言符号理论对“字母型”网络语言进行研究。  关键词:“字母型”网络用语、语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模式出现了变化,图书馆的多项工作均可借助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包括图书信息的检索、日常图书管理以及阅读推广宣传等。其中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阅读推广需要推广的渠道,传统的图书馆推广活动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开展频率不高且效果有限 ,通过网络途径进行阅读推广,能够提升宣传的效率,使得更多学生接收到宣传信息。同时,线上宣传与线上阅读的结合,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