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的的教育。小学数学落实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变“接受学习”为“发现学习”,促使学生善于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方法,掌握其中的基本规律,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现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兴趣时,他就会乐此不疲地孜孜探索,在兴奋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使思路更加灵活、开阔、多变,在知识的支撑下,创新的欲望自然会产生。如在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中。教学2/3+1/4,首先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口算训练:1/8+3/8,1/5+2/5,1/3+2/3……,然后把其中的一题1/5+2/5的一个分数的分母改一下,变成1/3+3/5。学生的思维被卡住了。全班学生瞪大眼睛静静地思考,期待老师的点拨。这时教师不急于指导,可设问:“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计算?”“能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吗?”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顿悟可以用通分的方法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学生通过尝试,说理表述,顺利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还可以运用语言激励、评价、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如“面积单位”的教学,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之后,教师提出:测量教室地面、操场等较大的面积,用什么单位合适呢?有学生提出用平方米作单位。虽然学生还不十分清楚一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提出用“平方米”作单位也许是猜测,这也是一种创新,此时教师给予高度评价:“你想象的和数学家创造的一个样”,给学生以莫大的鼓舞。然后引导学生用学习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方法学习“平方米”的概念,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其产生创新的思想。教师要努力采取多种方法、手段,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内驱力,促进学生去探索。
  
  二、鼓励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善于设问、设疑、质疑,创设认知矛盾,而且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促使学生多思善想,多问善问。学生往往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有疑提不出。因此,一方面教师向学生质疑,教给质疑的方法,促进学生质疑。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见解,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激活思维,激励创新。如教“分数的意义”时,课后有道习题用5/6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对不对?为什么?
  评判时,多数学生知道没有平均分,不能用5/6表示,有位老师却说:“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一位学生当即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阴影部分没有平均分,但能用分数示。”像这些敢于对老师讲课质疑的学生应给予大力表扬,况且能提出这样有深度的问题实在不简单。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包括对教师授课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哪怕是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提问都应加以保护。这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结合知识疑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拼图剪图,多角度发散思维,启迪灵感的火花进行创新。如几何形体的面积、体积教学中多用此法,学生会兴趣盎然。为激活学生创造思维,学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种混凝土按沙子、水泥、石块2:4:6搅拌成,现在把0.8吨水泥全部搅拌完,需加多少吨沙子?多少吨石块?按比例分配一般需要知道总量。而本题未知,这就迫使学生破除常规的束缚,另辟新径。结果既有效地沟通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又把学生思维引到了崭新的世界。
  
  三、训练独创性、发散性思维,培养初步创新能力
  
  小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他们思维结果在社会上或他人可能是已有的,而对其本人来说可能是前所未有。例如,比例应用题教学后,设计一道归一应用题:一辆汽车5小时行300千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用归一、方程、比例等方法解题后,组织讨论。教师问:还有没有其他解法?一位学生提出:还可用分数解答,5小时占8小时的5/8。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式:300÷5/8。这种解法突破了常规思路,具有独创性。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多做“想一想”、“试一试”的练习,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设想几种可能性。比如:计算6+6+6+6+6+5,解法一:6×5+5=35;解法二:6×6-1=35。一般学生都用解法一,解法二比解法一思维深了一步。长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摆脱了思维的保守状态,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得到培养,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因素。作为数学教师应相信每位学生都具有创造才能,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发表自己的创新见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设和谐氛围,诱发学生情感。情感对于人的认识过程和行为动力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情感的课堂不会是成功的课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必然会伴随着情感的话动,和谐的氛围,愉快的情趣,感知敏锐,记忆深刻,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例如,创设情境讲“圆周率”一课时,先放映一段祖冲之攻克圆周率的故事,或是圆周率在生活中的运用的片断,之后学习圆周率。这样自然的引题,就使学生与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共鸣,为他们进一步了解、认识本课重点打下良好基础。
  运用成功激励。激发学生兴趣。成功是促使人们产生兴趣的重要原因,学习、生活也是如此,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是促使学生产生可持续兴趣的动力。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材分成基本、变式和发展三部分分类要求学生,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动力,这样会使学生自觉学习兴趣大增,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变课堂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信的进取观。教学中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人人都是评价者,自己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自己评价他人,他人评价自己,在彼此评价中变成了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过程中,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形成了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克服了心理障碍,增强了自信心和进取心。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去激励、唤醒、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兴趣,培养独立、自主、自信、进取、主动创造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对历史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优化结构,美化语言,还要深化教材,活化气氛。那么,如何在课堂这个有限的时空里,真正实现师生互动教学,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历史教学以能力为灵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训练即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关键是既要找准角度又要变换角度,对同一问题选择不同的视角进行发
期刊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进行着转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新课改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它的不足,特别是存在于历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些问题,师生角色不能很好的转换。面对这些不足我们应该进行一些引导和变革。    一、新课程改革后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改革之前,由于受到教学习惯、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角色是课
期刊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要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离不开思维,创造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不仅要善于激趣启思,还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运用最佳方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创设情境 启发思维 合作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始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期刊
电子化办公的实现,使学校教学、训练、测试逐渐离开了手写时代,但是同时也导致了依赖电脑的弊病。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错别字教学就碰到了难题:我们知道错别字分为错字和别字,其中易写错字,尤其是汉字书写错误形成的不是字的字,用电脑就打不出来,这怎么办呢?通常的做法,或者干脆回避(连中考题都回避出现),或者留空手写,但是手写的字一下子就看得出与别的字不一样,在选择题中过于明显,总之,不能进行有效练习,导致
期刊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节中指出:“处于伟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江泽民总书记更进一步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胡锦涛总书记又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时代的呼唤和历史的使命感赋予我们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一代。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识记、理解、运用和情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色的,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眼中文章各有特色,而且现在的语文更强调其人文性,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更增添了阅读教学的复杂性和丰富多彩的特点。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一本教参禁锢了教师的思想,大多数的教师照本宣科,出现了众口
期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语言灵感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好英语呢?笔者做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自幼学习母语,就是通过眼看、耳听和身体的触摸来进行的,所学的语言都与实际生活的情境紧密相连。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类似儿童学习母语的认识过程,这样有助于加速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
期刊
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是英语科目考试的重点,占的分值比例也相当大。如2005年以前的河北省中考英语试卷满分120分,完形填空占10分,阅读理解占30分;2006年同样是120分,完形填空占10分,阅读理解占到了40分。这两部分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整体理解的能力,也考查学生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定数量生词的能力,因此也是英语考试中的难点。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一直被动地接受着教师或同学逐字逐句的翻译,
期刊
摘要: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辩论中增强素质,在阅读中参悟文章的真谛,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学生参与 激发兴趣 增强素质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充分体现,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老师教育观念落后。总以为对课文不讲得细致一些、透彻一些,学生就不能理解。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养成了学生的依
期刊
摘要:“教学”言外之意就是“教”与“学”,“教”——老师根据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学”学生把老师所教的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现在教学出现了教与学的分离,教师只管教不管学生学没学会。因此,教改势在必行。如何改革教育,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下面我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改革 创新 个性发展 实践    改革是教育不变的主题,创新是教育永恒的旋律。那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使之踏着改革之路、迎着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