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4年开始,研究医疗改革方案的会议开了不少,医院系统内的研讨会不绝,但中国医疗改革方案迟迟未能露面。中国老百姓看病难,疾病不会因为医改方面的改进而自行好转,但是一个良好的平台还是必不可少,那么,在我国医改面纱下会是怎样的中国特色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国外一些已经成型的医疗制度模式,我们或许能为中国医疗改革开拓一些新的思路和视野。
英国模式:看病是免费的
常言道,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英国,看病却可以免费——全民享受医疗保险,医疗社会化。
在英国,大多数城市和大型市镇都有自己的医院联合体。这些医疗单位能够提供国民曰常所需的医疗服务,能够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要。有时还会到患者家中进行诊疗。这些预约和治疗都是免费的。
虽然英国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欧洲最大的公费医疗机构和世界最好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转诊看病等待时间长。不少患者为了及时得到治疗只好选择私立医院,近13% 的公民购买个人医疗保险。
但是,英国的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医疗保障,需要巨额医疗投入,也给政府带来了财政压力。再加上缺乏激励机制,英国医生的积极性远远比不上美国医生,这样发展下去的趋势是保障范围越来越小,保障程度越来越低。英国也被迫进行市场化的改革。
美国:医疗费用最贵
在全世界,美国的医疗体制是比较特别的类型,它是唯一没有提供某种程度的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和经济制度一样,美国医疗体制也是以高度市场化为主要特征。
从整体看,美国医疗体制以私营为主,医疗消费以个人为主,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费用过高。
而且,巨额的医疗保险开支,也成为压在美国企业身上的一座大山。比如在通用汽车公司,每生产一辆汽车,就得付出1500美元的员工医疗费用。
在美国,要么有钱,要么被一个有不错的医疗公司雇佣。生病时才不会走投无路。
而为了减少和解决这些问题,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管理式医疗,由医疗保险组织为病人指定医生和医院。病人按规定程序找指定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治病时,可享受优惠。
目前医疗改革也成为美国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关注的关键词,一方面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技术和最昂贵的医疗费用,一方面是数千万看不起病的穷人,美国医疗体系面临着提高效率、缩小贫富鸿沟等一系列的问题。
德国:社会共济反受其累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拥有相对发达和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德国现行医疗保险体制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两大系统组成。根据法律规定,收入在一定界线以下的人有强制性义务,在250个法定医疗保险公司中选择一家参加保险;而收入超过该标准的人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法定医疗保险或私人医疗保险。
德国法定医疗保险体系的中心原则是团结互助、社会共济。参加法定医疗保险者保险费由雇员和雇主各付一半,按照一定百分比从工资中扣除。儿童原则上跟随父母名下,不需要缴纳保险金。保险费还取决于投保人的经济收入,收入多者多缴,少者少缴,无收入者不缴,但投保人享受的医疗服务没有不同。
德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曾被德国人引以为骄傲,并为许多国家所效仿。在我国现实的一些社会保险制度中可以看到一些相似之处。
但这套行之有效的保险体制发展到现在却漏洞百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过分追求团结互助的宗旨,投保人、医院、药房、保险公司任何一方都没有降低医疗费用的意识,结果是医疗费用年年增长,保险费率也年年增加,法定医疗保险公司赤字严重。
中国医改:赢利?非赢利?
对于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农表示,“医疗行业仍需要以市场机制作为基础。”
赵农认为,由于医疗服务具有排他性、竞争性和可分性,任何个人或机构———在一定的“技术”保证下,均有竞争性地提供这种私人物品的合法权利。
所以这些机构既可作为要素投入的买方而展开竞争,又可作为产品或服务的卖方而展开竞争(包括价格竞争、质量竞争等);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的机构之间自由流动;不存在歧视性地阻碍生产要素或机构进入医疗行业的制度性壁垒;允许并保障自由契约基础上各种行业性协会的合法存在。
从客观上讲,赢利性的结果则是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可生存性的必要保证,赵农称,“如果提供服务的收益尚不足以抵补成本支付,这些机构的“生产”活动便是不可持续的,那就更谈不上服务数量的增加、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对于姗姗来迟地医改方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国胜则认为,他比较倾向于发展公立和民营医院相结合的形式,私立医院以非赢利性为主。
“中国医疗改革一个错误的倾向在于民营医院以赢利性和市场性为主导,所以中国在这个方面可以向日本借鉴,采取民间非赢利医院为主导与公立医院并存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医疗改革的公益性倾向,可以关注到更多的弱势群体。目前北京就有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医院,收费也比较低。”
“坚持公益性就要发展非赢利性的医院和公立医院并存,”邓国胜重申,“否则公益性很难有保证,日本从50年代便立法禁止市场领域进入医院领域,”而相对于此异曲同工的就我国的学校改革制度,“从开始是我国教育制度就规定学校只能是公立的,而民办学校则不允许赢利。同样是事业单位的改革,医院选择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向,更多的是发展赢利性的医院,结果把金钱的欲望完全激发出来,而我国现在民办学院领域发展得非常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鉴国外一些已经成型的医疗制度模式,我们或许能为中国医疗改革开拓一些新的思路和视野。
英国模式:看病是免费的
常言道,没有免费的午餐,但在英国,看病却可以免费——全民享受医疗保险,医疗社会化。
在英国,大多数城市和大型市镇都有自己的医院联合体。这些医疗单位能够提供国民曰常所需的医疗服务,能够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要。有时还会到患者家中进行诊疗。这些预约和治疗都是免费的。
虽然英国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欧洲最大的公费医疗机构和世界最好的医疗服务体系之一,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转诊看病等待时间长。不少患者为了及时得到治疗只好选择私立医院,近13% 的公民购买个人医疗保险。
但是,英国的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医疗保障,需要巨额医疗投入,也给政府带来了财政压力。再加上缺乏激励机制,英国医生的积极性远远比不上美国医生,这样发展下去的趋势是保障范围越来越小,保障程度越来越低。英国也被迫进行市场化的改革。
美国:医疗费用最贵
在全世界,美国的医疗体制是比较特别的类型,它是唯一没有提供某种程度的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和经济制度一样,美国医疗体制也是以高度市场化为主要特征。
从整体看,美国医疗体制以私营为主,医疗消费以个人为主,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费用过高。
而且,巨额的医疗保险开支,也成为压在美国企业身上的一座大山。比如在通用汽车公司,每生产一辆汽车,就得付出1500美元的员工医疗费用。
在美国,要么有钱,要么被一个有不错的医疗公司雇佣。生病时才不会走投无路。
而为了减少和解决这些问题,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兴起管理式医疗,由医疗保险组织为病人指定医生和医院。病人按规定程序找指定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治病时,可享受优惠。
目前医疗改革也成为美国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关注的关键词,一方面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技术和最昂贵的医疗费用,一方面是数千万看不起病的穷人,美国医疗体系面临着提高效率、缩小贫富鸿沟等一系列的问题。
德国:社会共济反受其累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拥有相对发达和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德国现行医疗保险体制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两大系统组成。根据法律规定,收入在一定界线以下的人有强制性义务,在250个法定医疗保险公司中选择一家参加保险;而收入超过该标准的人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法定医疗保险或私人医疗保险。
德国法定医疗保险体系的中心原则是团结互助、社会共济。参加法定医疗保险者保险费由雇员和雇主各付一半,按照一定百分比从工资中扣除。儿童原则上跟随父母名下,不需要缴纳保险金。保险费还取决于投保人的经济收入,收入多者多缴,少者少缴,无收入者不缴,但投保人享受的医疗服务没有不同。
德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曾被德国人引以为骄傲,并为许多国家所效仿。在我国现实的一些社会保险制度中可以看到一些相似之处。
但这套行之有效的保险体制发展到现在却漏洞百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过分追求团结互助的宗旨,投保人、医院、药房、保险公司任何一方都没有降低医疗费用的意识,结果是医疗费用年年增长,保险费率也年年增加,法定医疗保险公司赤字严重。
中国医改:赢利?非赢利?
对于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农表示,“医疗行业仍需要以市场机制作为基础。”
赵农认为,由于医疗服务具有排他性、竞争性和可分性,任何个人或机构———在一定的“技术”保证下,均有竞争性地提供这种私人物品的合法权利。
所以这些机构既可作为要素投入的买方而展开竞争,又可作为产品或服务的卖方而展开竞争(包括价格竞争、质量竞争等);生产要素可以在不同的机构之间自由流动;不存在歧视性地阻碍生产要素或机构进入医疗行业的制度性壁垒;允许并保障自由契约基础上各种行业性协会的合法存在。
从客观上讲,赢利性的结果则是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可生存性的必要保证,赵农称,“如果提供服务的收益尚不足以抵补成本支付,这些机构的“生产”活动便是不可持续的,那就更谈不上服务数量的增加、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对于姗姗来迟地医改方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国胜则认为,他比较倾向于发展公立和民营医院相结合的形式,私立医院以非赢利性为主。
“中国医疗改革一个错误的倾向在于民营医院以赢利性和市场性为主导,所以中国在这个方面可以向日本借鉴,采取民间非赢利医院为主导与公立医院并存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医疗改革的公益性倾向,可以关注到更多的弱势群体。目前北京就有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医院,收费也比较低。”
“坚持公益性就要发展非赢利性的医院和公立医院并存,”邓国胜重申,“否则公益性很难有保证,日本从50年代便立法禁止市场领域进入医院领域,”而相对于此异曲同工的就我国的学校改革制度,“从开始是我国教育制度就规定学校只能是公立的,而民办学校则不允许赢利。同样是事业单位的改革,医院选择的是完全不同的方向,更多的是发展赢利性的医院,结果把金钱的欲望完全激发出来,而我国现在民办学院领域发展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