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吟雅句轻唱词 细品神韵悟真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优美,音调和谐,意象丰富,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传唱不衰。在诵读中品味优美词句,感悟真情,领略诗的神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古诗文,离不开一个“读”字,读可以品出诗的音韵、情韵和意韵。
  一、声情并茂,反复吟诵,感受音韵美
  诵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之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韵味是从读中得来,兴趣是在读中产生,语感是在读中积累,素养是在读中培养的。
  在初读课文之前,学生要通过预习掌握生字读音,解决疑难生词,初读诗文时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诵读要重视范读。范读,可以是教师亲自范读,也可以是录音范读,在范读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古诗文的重音、停顿、节奏等作必要的点拨。试想,在古筝音乐悠长的伴奏声中,感情真挚地诵读唐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醉花阴》,将学生引进一种独特的境界——薄雾淡淡,愁思缕缕,黄花消瘦,离人神伤……学生会在这唯美的境界中感受到古诗文的节奏美和音乐美。
  二、品词析句,个性诵读,体验情韵美
  语言是古诗文的形。古诗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语言很美,美在准确传神,美在言简义丰,美在音韵和谐。它比现代汉语含蓄简洁,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理解了文意才能读懂感情。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工具书,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
  情是古诗文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理解文意之后,更需要反复品味,通过品读,走入作者内心,感受古诗文的主题及情感。“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的愁绪,“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中的孤独,“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冷寂,都需要在反复的品读中才能真正体会,并产生共鸣。
  古人写作讲究锻字炼词,将其万千心绪凝于一字一词中。诵读中抓住关键字词品味古诗文,可直接披文入情,领悟作者当时迸发的情感。
  品读首先要抓诗眼。诗眼是一诗之神,是诗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它足以使全篇生姿添色,使诗意隽永含蓄,使诗句灵活飞动。诗眼是诗的灵气所在,抓住诗眼,便可弄清诗歌的情感脉络,就能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旨。抓住诗眼就抓住了诗的关键。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通过活用化平淡为神奇,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也能理解作者有意构筑的画意和诗情。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绿”和“青”色彩明朗,描写出陋室环境的清幽,衬托出作者的淡泊心境;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野径云俱黑”中的“黑”和“晓看红湿处”中的“红”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就在这色彩的对比中凸现出来。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怀。
  诗文中还有很多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也是重点品读的内容。比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蒸”和“撼”,准确传神地表现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值得细细品读。
  不同的古诗文表达的情感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诵读方法,可以自由读、齐声读,也可以个别展读;可以共性赏读,亦可个性品读。如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一文塑造的是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古代隐者形象。读时学生可以玩味地读,亦可摇头晃脑,如痴如醉地读。
  三、结合音画,创设情境,再现意韵美
  古诗文是一种综合的文学艺术,通常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往往借助有限的文字来表达一种富有韵味的意境:或抑扬铿锵,或缠绵婉约,或悠扬明快,或清新含蓄。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境,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体味出其中的味道,更加容易体验到诗词的意境美。
  利用音乐的伴奏和图画的展示,是创设情境的常用方式。优美的音乐能将学生带进一种优美的境界,而生动的画面则可以将各种意境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可选取古韵较浓的背景音乐,再结合三峡的风光图片营造一种舒缓优美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美的氛围中诵读课文,领略如诗如画的三峡风光,感受作者对三峡风光的热爱和赞美,印象就会非常深刻。
  将读和画结合起来也能创设出很好的情境。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千古名句。可让学生把这句话的内容用简笔画描绘出来,然后再欣赏边塞大漠的图片,再读古诗,学生的感情即刻充沛了很多。
  总之,在古诗文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的神韵,领悟作者的真情。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略)  【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踏进教室):同学们,现在给你们出两道谜语,看哪个同学能猜得出来是什么动物。  1.小小诸葛亮,稳坐军中张;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蜘蛛。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2.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学生的回答更响亮了。)  【设置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氛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积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初中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诗句充分说明了朗读对阅读理解和写作的重要作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则又充分说明了朗读对个人修养的重要作用。新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
《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课文,本文通过肖像描写,探究人物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在教学时,如果仅仅停留在分析托翁的眼睛犀利与锐利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我尝试多元化解读文本,希望能找到一条最佳渠道来诠释对文本的透视和建构,力求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和高效化。  一构文本:把教学的切入点放在肖像描写上,教学的重点就是通过肖像中活化眼睛的描写探讨人物的内心世界。
【摘 要】 一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少部分语文成绩较差的学困生,拨动学困生的学习“情弦”,让他们以饱满的激情,挑战的热情,满腔的真情,成功的深情投入语文课堂学习。是提高学困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 学困生 语文学习    语文界的同行聚在一起时经常感叹:当语文教师难,教语文课累,要教好语文真是难上加难。就拿一次语文单元测验来看,全班六十几位学生,不及格的人占百分之二十几,总有那么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衡量一篇作文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于能不能刻画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那么,怎样才能刻画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下笔如有神呢?  一、以曲折的情节塑造人  情节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古今中外的许多名著名篇大多通过复杂曲折的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初中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按“盼望于勒——夸赞于勒——巧遇于勒——躲避于勒”的线索安排故事情节,大起大落,波澜起伏,叙写了菲
小说中的道具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凸显文章主题,揭示人物命运,反映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很多文学大师都注重道具的运用。  一、道具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项链》中以项链这一道具为线索,通过女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找项链、还项链、知项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助道具的作用,使故事情节一波三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向学习过程要效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准,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一、关注预习  高效的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抓手,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解决自己在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预习目标,保证充足
在经济学企业发展链上,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微笑曲线”理论。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微笑曲线”理论。其核心理念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内心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这条“微笑曲线”由乐学、深思、迁移三部曲组成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有关阅读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尊重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化对话,学生便能渐渐地积淀一些个性化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感受和体会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