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梗阻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ffany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静脉、下腔静脉梗阻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技术.方法 在831例原位肝移植(OLT)、26例活体肝移植(LDLT)患者中,共有11例在移植术后2~111 d经血管造影证实为肝静脉、下腔静脉梗阻并进行了介入治疗.其中肝静脉吻合口狭窄或闭塞5例、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5例、肝静脉狭窄伴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11例中,5例为成人OLT、4例为LDLT、2例为儿童减体积OLT,介入治疗前9例接受了肝脏CT、2例接受了MR增强扫描.术后随访患者肝肾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及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流状况.对11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介入治疗技术要点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前后梗阻两端静脉压力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1例患者,CT或MR检查均可明确显示肝脏淤血范围、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梗阻部位及程度;其中4例肝静脉梗阻和5例下腔静脉梗阻者行支架植入治疗,1例肝静脉梗阻者行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术(PTA),1例肝静脉伴下腔静脉梗阻者,行肝静脉PTA和下腔静脉支架植入,介入治疗手术均成功.术后检测梗阻两端静脉压力差为(2.9±1.7)mm Hg(1 mm Hg=0.133 kPa),较术前(16.5±4.1)mm Hg明显下降(t=11.5,P<0.01).术后10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肾功能恢复;1例肝功能恶化,于术后第9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术后随访9~672 d,2例肝静脉PTA治疗者术后1个月内发生血管再狭窄,支架植入治疗者未发生再狭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支架植入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CT或MR对明确肝淤血范围及静脉梗阻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患者男,46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在夜间睡眠中大叫并发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伴意识不清,持续半分钟后自行缓解,无大、小便失禁及舌咬伤.清醒后约半小时内发作抽搐7~8次,意识不清.2009年8月到我院就诊.体检:神志清楚、意识可,瞳孔对光反射弱、双眼球运动自如、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病理征阴性.临床生化各项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期刊
例1 男,8岁.2009年1月10日以步态不稳、不能独立行走就诊.家长诉患儿出生时正常,1岁后头围明显增大,现头围60 cm,余体格检查未见异常.颅脑MRI示双侧大脑半球弥漫脑白质水肿,伴双侧颞叶前部皮质下大小不等囊肿样改变。
期刊
患者男,33岁,因突发腹部及后背部疼痛5 h入院,入院后行主动脉强化CT检查显示:胸主动脉夹层,病变自主动脉弓开始,扩展至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双髂动脉,并累及双锁骨下动脉,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 cm;主动脉弓分支变异,双颈总动脉共干,右迷走锁骨下动脉;与术中造影相同(图1~3).入院后给予镇静、止痛、控制血压、监测出入量等,于发病2周疼痛缓解后行手术治疗。
期刊
细胞影像学是指借助影像学方法在活体内无创可重复性地显示靶细胞生物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的科学[1],是影像学从大体形态显像走向细胞分子显像的重大突破.目前,细胞影像技术主要包括核医学成像、MRI及光学成像等[1]。
期刊
能量CT的概念虽然已不新鲜,但实际在临床上受到重视和应用却是在双源CT问世后.笔者曾在<中华放射学杂志>撰文呼吁积极开拓双源CT的临床应用范围,也提到该技术可能存在的应用前景[1].过去的数年间,不断有利用不同CT设备进行的能量CT创新性研究,其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宽,受到业界愈来愈多的重视.站在新的起点与高度,回顾总结过去数年间能量CT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的开发与应用之路,显得愈发重要。
期刊
患者女,38岁.1周前因腹部疼痛做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同时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于2009年9月27日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及尿常规未见异常.  影像检查:CT平扫见右肾上极软组织肿块,大小约6.2 cm×5.4 cm ×6.3 cm,密度不均匀,压迫肾盂、肾盏明显移位,并稍向外突出,轻微分叶状,其内见较多囊样分隔结构,未见脂肪密度;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外周边界清晰,实质部分呈不均匀性强化,囊
期刊
患者男,53岁,因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左上肢肿胀4个月,加重伴疼痛1个月于2010年1月15日入院.患者2009年1月因肾功能不全在我院行右侧颈静脉插管,并行临时血液透析4次,后行左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内瘘成熟后开始规则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每次超滤约3 kg.2009年9月出现左上肢肿胀,能自行消退,未予治疗.近1个月来肿胀加重,伴皮温升高,血液透析过程中静脉压明显增高,回流较差。
期刊
患者男,47岁,间断胸闷8年,加重半个月.8年前夜间睡眠时出现胸闷,无胸痛,无其他症状.2009年10月5日凌晨再次出现乏力、胸闷而就诊.一般情况良好,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仪提示甘油三酯高于正常(2.06 mmol/L).超声见左心房内径38 mm,左心室内径50 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78%.静息状态下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
期刊
目的 回顾性分析55例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LCD)的CT特征,并与病理学改变进行对照,研究对LCD有诊断价值的影像特点.方法 搜集20年间胸腹部LCD患者55例,其中胸部25例,腹部30例.55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组织病理学证实.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征象由2名放射学医师同时分析.结果 54例透明血管型(50例)和混合型(4例)Castleman病CT表现主要包括孤立性肿物
<中华放射学杂志>第九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暨编委会换届会议于2010年3月25至26日,在北京九华山庄贵宾楼隆重召开.本次编委会的换届工作是根据编委会的组织原则,经过充分调查,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由第八届编委会总编辑、副总编辑、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的主要成员及编辑部会商讨论完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