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息影之后的舞台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对李亚鹏先生的访谈是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某高级摄影棚阁楼,他刚刚接受完一个摄影加采访的大工程,脸上露出倦意。随着感受性、回顾性的话题切入,他兴致盎然并且深刻回答,言语之中带着成熟男人的沉稳,“靖哥哥”的睿智和踏实。
  引子
  如果评这2012年度艺术类跨界人物引发的最轰动事件,“李亚鹏担任策展人”一定会高票当选。实际上影视娱乐界的圈内人都会知道,李亚鹏自2010年电影《将爱》杀青以后,就正式退出了娱乐界,转型为商界人士。他创立的中书集团下设教育、地产、商贸、设计、物业、酒店管理等多个类型;而建立于2006年的“嫣然天使基金”仍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领导下继续运作,并且影响越来越大;新成立的COART艺术基金则点燃了一种全新类型的艺术博览会模式,音乐、舞蹈、戏剧、诗歌、美术、设计、工艺品熔于一炉。李亚鹏是这个活动的发起人,也理所当然地成了“策展人”。
  COART,字面意思即为“联合的艺术”,李亚鹏和他的团队习惯把它的中文名字称作“亚洲青年艺术现场”,每年春秋各举办一次,前期的地点均选在云南的旅游名城“丽江”。2012年的春季版(4月18日-22日)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效果,秋季版(10月31日-11月4日)则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反响,正面的深入报道是引人入胜,异彩纷呈。但是微博上的碎片化语言描述和随意@引发的媒体传播,“李亚鹏从艺”俨然成了一个噱头,是一个卖房子、卖女儿作品的“局”。这种论调勿需辩驳,全面了解整个COART活动的人自然明了,那仅仅是一个五天的“嘉年华”,是一个游人随意参与的大Party,孩子的作品只是高精复制品,并且是设计师开发的创意产品,更多的是别人的作品,价格也是相当便宜,如果这是一个“局”的话,李先生和他的团队前后忙活了大半年,面对这样一个结果可是够伤心的。
  COART亚洲青年艺术现场的感动
  那天我和亚鹏先生聊起COART的活动,他经历了一下午的媒体采访,已经疲惫不堪,但还是兴致盎然地介绍了让他感动的两个细节:
  “如果说我们COART是一个活动的话,其实这是一个艺术嘉年华的形式。现场中有一个戏剧演出——《等待戈多》,就在束河街头(A树下)演的。当时有一幕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这实际包含了两件事:一个是现场观众的反应,另一个是《等待戈多》和《曹七巧》的串场。”
  “我记得大约是20年前,我们还在读大学,孟京辉第一次排《等待戈多》,在我们学校(中央戏剧学院)演的。那时候我们同校,观众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专业的人群,都有人睡着了。但是那天在COART现场演的时候,我们的大部分观众其实都是游客,路过就驻足停留了。我当时坐在一个角落里看,慢慢的人从开始有一个,到一百多人,慢慢地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并且我观察到一点,只有人来没有人走,你看这是一个特奇怪的现象吧。”
  “这让我想到我们的艺术到底是给谁看的,艺术人群到底是什么,艺术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就从这么简单的一幕其实是有一点儿感悟的,我也不想分析这个心理。如果要说的话,我觉得当人们不需要艺术的时候,你即使是一个专业生也会睡觉的。可是对于那些游客,我相信他们当中几乎90%的人都没有看过话剧,但是他们那种好奇,而且在一些该有反应的时候,人群里都有一些对应的艺术效果。我觉得这种东西我不去多做评论,我只是陈述这样一个事实。”
  “另外一件事是:那次演出还请了一个剧叫《曹七巧》,是一个男扮女装的独角戏,台湾(李清照私人剧团)的京剧,张爱玲笔下的一个人物。当时的那两个戏,是两组演员,两个剧团来演的,但是在那场白天演出的现场中他们就交融了。那是让大家最激动和最感到意外的。就是在《曹七巧》演的过程中《等待戈多》那俩哥们进去了,就直接上台去串了,而且上场之前没有任何沟通,那个演《曹七巧》的也能接得上,还接得非常好。”
  “人群中不管是我们这种所谓专业的观众,还是那些非专业的观众,在这种情况下真是看到了一种艺术。观众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艺术的产生的时候,给人带来的那种冲击和享受,我相信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充分地感受到了。第二天,《曹七巧》是晚上演的,《等待戈多》那俩哥们又杀进去了;第三天《曹七巧》又回访了一下《等待戈多》,串回去了,特别精彩。后来我听说他们要联合把这两个戏串起来叫《曹七巧等待戈多》。”
  “我认为这种艺术的、活生生的形式产生在城市里是不可能的,因为城市已经为艺术树立了太多的规则。所以我说我们COART是创造一个自由的,平等的舞台空间,让艺术家们和普通的观众在这儿都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生活。”
  COART青年艺术现场的五年计划
  媒体已经报道了李亚鹏的COART计划,预计用三到五年培育这个品牌,全力投入,不求盈利。问及此事,李亚鹏说:
  “现在我们就是一个投入期,秋天这届比春天那届有了很多进步,无论从人数、规模、艺术家的层次上。三年后我希望整个品牌可以自负盈亏,这个可能性一是来自品牌赞助,因为现在我们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品牌的关注,这次奥迪也成为我们一个比较大的赞助商,我相信只要是一个好的项目,其实是可以有这样一个赞助空间的。第二个是我们艺莲市集的收入,因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所以我们希望是收取费用的。所以我们大概期望三年以后,通过这两点的支撑可以让整个项目达到一个平衡。”
  “到五年以后,我希望COART这个艺术嘉年华可以开始我们的中国巡回之旅,其实有点儿像太阳马戏团的意思。其实怎么说,随着十二五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其实这是真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艺术生活的诉求会越来越强烈。我们毕竟还是站在了文化艺术资源的核心,所以我觉得我们有能力或者也有义务把这些艺术资源很好地整合起来,用一种可以落地的、一种务实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创造一种艺术生活,然后把这种艺术生活带到中国的各个地方去。因为这种需求在中国的各地都有,但是这种资源整合和这样一种呈现的能力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可以成立的。”   实际上我国现有的艺博会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的北京艺博会,紧接着国内主要城市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艺博会,但20年过去了,那种“地摊儿化”的感觉还未退去;直至2006-2008年,京沪发展出了“CIGE”,艺术北京,上海当代、艺术广东等主要面向画廊、艺术机构的“高端展会”。但数者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并且路径是更加 “掐尖儿”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达到顶峰,很难再有量的拓展。并且对举办地的要求较高,在经营诉求上也因为“市场化”的现实,盈利是一种不得不考虑的诉求。
  COART则采用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模式,发起人在社会各界拥有的资源和活动的“嘉年华”性质也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人群和品牌关注,并且可以比较容易地“复制”到另外的城市,从而带动当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气氛,对区域中的青年艺术群体和文化生活发展也大有裨益。据悉,已经有成都西村等地派出了代表团到以往的活动现场体验并邀请,UCCA(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高调参与了2012秋季的展览部分,而2013春季的COART,影视明星赵薇也会参与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发起人不急于商业上的盈利,而是用五到八年培育这个品牌,我们有理由期待将来的奇迹。
  COART亮点之一:艺莲市集
  COART是一个在云南丽江的束河古镇举办的艺术大Party,整整五天活动丰富,笑声不断。如果非要寻找其中的“商业意味”的话,恐怕就是艺莲市集了,这里有艺术气息浓郁的展览,有可以淘货的摊儿,也有高潮迭起的慈善拍卖。李亚鹏说:
  “艺术嘉年华是COART想做的一件事情,另外就是这次在秋季活动当中的比较具象呈现——'艺莲市集',其实就是要打造青年艺术家作品的交易平台,这是由线下的艺莲市集和线上的艺莲网共同构成。我们设想五年以后艺莲市集这个板块,可以成为全国最大的青年艺术家作品的交易平台。”
  “根据我们内部的一个报告,提供一个基本数据:美国一个家庭对艺术品的拥有基本是16件,在中国的家庭拥有多少,我们都有一个感觉,所以我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艺术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去做这样一个平台,我觉得是非常有市场需求的。
  “地点放在丽江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因为在那儿做这样的活动成本是很高的,光是机票成本就相当高。我说除了我的个人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丽江在大家心目中的这种感觉,跟我们想去营造的艺术生活或者生活艺术,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感觉是非常吻合的。而且在那时那地举办大家的关注度和资源的有效集度都中会更加集中。当地政府也特别配合,当然也很开心,但是我们对当地政府没有做任何的要求,因为我也想在项目初期的时候先不让外界的因素掺杂进来,先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摸索一下。”
  事实上“艺莲市集”是一个在“线下”活动和“线上”推广的综合平台,除了对品牌文化和活动本身的宣传,对青年艺术家作品、限量版印刷、创意产品、手工艺品的销售和“有趣味的拍卖”形成一种盈利模式的探索。现在国内整体的艺术市场结构中,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业和与其他商品的店铺更倾向于盈利目的,所以商品类型必须专一并且越做越高端,从而形成了一种“红海处境”的现实关系。而“艺莲市集”和COART的培育期一样,预计用五到八年培育这个品牌,专心为青年、创意和生活服务。随着“电商业务”的突飞猛进和青年艺术家群体的成长,这个品牌的忠诚度和影响力也可想而知。
  COART亮点之二:嫣·设计
  嫣然天使基金六周岁之际,继嫣然天使儿童医院开幕之后,又推出了一个公益平台项目——嫣·设计,将来还会有“嫣·咖啡”,都是 “嫣然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可以把公益理念和艺术设计结合在一起,通过产品的销售募得更多的善款,也通过活动推广让更多的艺术家及公众了解和参与。2012秋季COART中首次亮相“嫣·设计”产品,是嫣然团队的“第一个设计师”李嫣小朋友的画被印在T恤和环保袋上面。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限量版的200个环保袋在品牌发布会后的半小时内全部售罄。李亚鹏说:
  “这是我新做的一个品牌,‘嫣·设计’是一个商业品牌,但这是一个有公益概念的品牌。“嫣·设计”,包括未来我们还要做“嫣·咖啡”,未来每一件产品的销售我们都会有对嫣然天使基金的捐赠的行为产生。所以今年我们就是为了这件事情,用嫣儿的画做个画展,因为这个品牌跟她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她是第一个设计师嘛。所以就是用这样一个事情做一个“嫣计划”的启动,我觉得是比较合适的。所以是用她的那些画,我们做了第一批的T恤衫和环保袋,大家都很喜欢。”
  “我开始和嫣儿说我们要卖她的画儿的时候她舍不得,她说‘您可以那样儿嘛,那样儿嘛。’我说‘哪样儿啊?’她说不上来,其实就是复制。我说,‘哦,是印刷吗?’她说,‘对呀,你们可以印刷去卖嘛。’我旁边的朋友说,‘嫣儿,原作可比印刷的卖得贵。’她想了想说,‘好吧,那你们就卖原作吧。’然后回到家以后,又缓了缓劲儿,说(实际上是通过微信说的),‘还是不舍得卖。’于是才有了这批限量高仿品和衍生品。”
  为了配合品牌发布会,并更好地诠释“嫣·设计”的艺术特点,艺莲市集举办了李嫣个展,李亚鹏说“嫣儿的作品虽然很简单,很稚嫩,但这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因为从某种意义而言,她是我们一切的原点,也只有她,才能最完美地诠释这一切。”并为画展作序:“今天在这里举办的展览,不是一对父母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和彰显的行为,而是一个愿力的延续或者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为了能去帮助更多的儿童,为了能去和更多的人分享这愿力带来的改变……”落款为“一个见到女儿就蒙圈儿的爸爸”。
  问到李亚鹏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如此好,那么忙如何来维护,他说:“我觉得家庭,父女也好,恋人也好,爱的表达,维护,存在,不需要时间。起码说时间不是一个必要的元素,真的不是一个必要的元素。可能一天只见了一面,但是一面的一个眼神可能就够了,爱的含量更重要一些。”   COART的缘起
  谈到活动的“创意缘起”和“文化艺术的资源”,亚鹏先生很谦逊且诚恳,他说:“我觉得我不是核心,我只是站在这个资源的核心。”
  “实际上我有二十年艺术创作的经验,但一直把自己定义为‘艺术边缘人’。我自认为无法达到自己心目中那个理想的艺术状态,我是一个无法纯粹的,百分之百为艺术献身的人;所以我不再做艺术创作的工作了,更愿意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推动艺术以它最本质的面目,呈现出来一种状态。这次活动(COART)让观众在短短五天时间内可以看到如此多的不同门类的艺术的展现,同时也为艺术家们在一起创作提供一个新的时空。”
  “这种做法也是一种延续。1992年我借了3000块钱,那时候是很大的一个金额,到乌鲁木齐办了摇滚乐的演唱会。演出挣了8万块钱,当时王学兵和我在一起,除了每人买了一张飞机票赶着回北京上课外,因为学校已经开学了,其余的钱都印了宣传品、文化衫、海报、CD,在大街上发掉了。”
  “这次COART中,束河当地小学的孩子们,和艺术家一起涂涂抹抹,把废物改造成艺术品,亲身体验了艺术带来的欢乐和愉悦。我把这比喻为一个人的初恋,因为初恋对于人的爱情观的养成非常重要,初恋美好与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人对爱情的看法。像这个道理一样,一个年轻人,他和艺术的接触,也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人文情怀。所以我们愿意做一些艺术的普及工作,不仅仅是帮助青年艺术家,也是帮助更多的观众,更多的人有机会在一个非常自由的环境里面,一个非常自然的气氛当中去接触艺术。”
  通过资料可知“嫣然天使儿童基金”发起于2006年,现在已经开始第七个年头的工作了,前期的慈善拍卖已经有演艺界、企业界、艺术界的众多人士参与,并且不乏各领域最成功、最出色的人士,并且账目完全公开,90%的善款用于救助项目,5%-8%的费用用于运营管理。2007年8月4日嫣然天使基金医疗队正式宣布成立,召集专业的志愿者医生以“天使之旅”的形式,每年前往偏远地区为唇腭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四年多的时间,“天使之旅——把爱传出去”总行程超过43000公里,足迹遍及黑龙江黑河、内蒙古通辽、新疆吐鲁番、西藏阿里、海南琼海、四川彝良、贵州安顺等边远地区,为超过320名边远地区的唇腭裂患者实施了手术。2012年7月正式成立的“北京嫣然天使儿童医院”是中国第一间民办非营利儿童综合医院,已经配合“嫣然基金”开始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2年11月的COART,“嫣·设计”正式亮相,又开始了一项新的品牌。
  从2010年的中书集团以来,直到2012年的COART,李亚鹏坦言自己是从一个“领袖型”的领导正朝着“团队型”转化,自己是一名“理想主义者,但不极端”。COART活动的五天中他非常辛苦,常常可见他的身影,几乎是亲力亲为,他说虽然自己是在工作,但更希望自己是个完全的观众,来享受这几天的演出。“没办法,我又把一个爱好变成了我的工作了。或许我的快乐和艺术的享受不仅仅是来自这个演出,还来自看演出的人们,他们兴奋和被感染感动的时候,对我来说更是一种获得,也是一种收获。”
  COART和一般音乐节的不同,从内容的多样性上是远远超过一个音乐节的。所以首先从形式感上,这是在做中国第一个艺术嘉年华的活动,而这样的一个艺术嘉年华的活动在欧洲或者是在美国其实已经是一种非常频繁的文化活动方式。李亚鹏介绍了自己的经历:
  “比如说在美国,我在1999年就参加过这样的活动。那个活动把排表先排好,然后每一年在全美的各个地区举行,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会驻场一周,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一周的文化、艺术以及艺术品格、市场的集粹,下一步它到另外一个城市,在全美是巡回的。”
  “其实COART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要做这个,我们先立足在丽江做一个资源的聚集和整合,在未来我们也是要做中国的巡回。但是我们和美国的那个有一些不同,美国的是一个市集,像我们是市集的一个板块。COART我们做内容的增加,除了COART市集的板块以外,增加了文艺演出、音乐、戏剧、舞蹈、诗歌这样更综合性的东西。因为在中国各个城市来讲,尤其是在一个最广泛性的民众的层面来讲,很多城市都缺乏这样一种文化生活。我们想把这样一个艺术市集和艺术嘉年华的演出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我们的COART。”
  “我再举一个例子,巴黎有一个大众式的拍卖市场,存在了上百年。据说除了二战德国人占领的时候停了几天之外,一直都在运营,它是每个礼拜都在拍。当时我是很偶然的去了那儿,拍品从几欧元到几千欧元上万欧元的东西都有,而且它什么都有,我那天去拍了一套中国的筷子,是一个什么木的,估计那筷子有上百年历史了,我才花了大概50欧元。那个在中国拍5万也找不着,没人给你找这个东西。”
  另外一个是我刚说的那个概念,就是说其实生活中,比如说我们也是在艺术院校毕业的,但现在你看现在画家从毕业到画廊,百分之九十都死在这条路上,很惨,因为到不了那一步你基本上就改行了;再一个即使进到画廊了,也是被画廊和评论家左右了艺术方向;甚至你为了进画廊你要开始去迎合,这是必然的,因为你只有这条出路的时候,你就必须要去迎合他,你才能逃出升天。我觉得这是对年轻艺术家来讲特别不公平的一件事情。那么缺乏一个平台就是年轻艺术家作品的交易平台,就是我们艺莲市集在做的事。”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COART发起人和运营团队的整体投入,在长线发展、资源整合、品牌培育的理念下,这个品牌会在不久的将来开始国内的巡回,并且有理由巡回到世界其他城市,展现一个不同的但属于中国的“艺文品牌”。
  2012秋的“艺莲市集”效应
  2012秋季的COART已经于11月4日落下帷幕,所引发的媒体效应和社会效应正在放大,按照现有的良性效果和活动主办方“由明星效应向品牌效应转化”的引导趋势来看,活动的影响力会在适当时候爆炸性发展。2013年春季的各项工作已经开始运营,各路团队和各项资源正在纷纷整合,会有更好的品牌赞助参与其中,更多的大牌明星友情出场,也将有更具典型特征、品牌理念和发展战略的项目板块落地其间。李亚鹏说:   “我为什么要做艺莲市集,第一个是这些年跟艺术行业,我其实身边的朋友包括像董梦阳他们,王一涵他们,包括做拍卖行业的佳士得啊,苏富比啊,匡时啊,跟这些圈子我都很熟,我一直也跟他们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咱们能不能做一个金字塔底层的东西,别总做那些,我总说他们做的那些‘虚头巴脑’的。拍卖行业的朋友不干,这样比较而言,底层服务的佣金太少了。”
  “我们现在这次在COART上做了一次尝试,整个活动的总体销售金额差不多100万。这其中包含了嫣儿的作品,嫣儿的作品就卖了25万,可能都不止,实际上她的作品是‘嫣·设计’的产品居多,都是七八十块,一百块钱的T恤、环保袋,再就是嫣儿的画作的限量版作品。你想想25万是多大的一个量。我们还在现场做了一个小型的拍卖,大概拍了40多万。”
  “‘艺莲拍卖’就一个下午,当时是佳士得的老总也在的,他说我也来体验一下,你们这个思路。拍完之后大家也的确都挺兴奋的,从1000多块钱到最贵的可能几万块钱吧,一共拍了30多件东西。然后我们的市集呢,那些天大概也卖了三十多万吧我估计,这样加在一起我们五天就卖了100万的东西。”
  100万,站在国内艺术市场的顶端来看,实在不是一个大的数目。国内画廊业随便一个稳定的青年明星艺术家,其单件作品的标价起码也在20万到30万;国内的拍卖业更把2010年称作“艺术品的亿元时代”,即使在2012秋拍如此“寒冷”的调整期,也有超过亿元的单件作品拍出。把这样的价格体系延伸到国内的重要藏家和潜在艺术市场,有一些重要的作品随时都会创下新的纪录;至于博物馆体系在建立(寻找作品)和完善(淘换作品)的过程中,新的天价纪录当然还会出现。而国内著名的博览会业,也以三五天的展期成交几千万甚至几个亿为媒体看点。
  但是就一个旨在服务青年艺术家、生活艺术品的“低价位”博览会而言,这100万的份额所直接关联的购买者数量就非同小可,以此产生的直接影响和“口碑效应”更是“几何级”的增长。再加上音乐、戏剧、舞蹈、诗歌所吸引的相关行业“潜在消费群体”,合作品牌的直接资金投入,明星效应引发的社会关注……COART和其中的“艺莲市集”的投入和利润,价格和价值,品牌意义、社会贡献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孵化”作用,就不是简单的金钱所能衡量的。
  COART的未来模型
  李亚鹏介绍道2013年会先做艺莲网,网站的基本模型已经在搭建中了,雏形已经搭建完了。线上部分的主要想法就是吸纳各大美院学生的作品,帮他们推动和交流,结合COART的资源整合的能力和推广的能力,推广这个艺莲网。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线下的部分,现在其实是人力忙不过来,当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他希望在北京先开始做一个每周末常态化的艺莲市集。
  “你看现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的拍卖公司,一年两次,‘艺术北京’一年一次,CIGE一年一次。唯一常态的是谁呢?画廊。但是画廊这种形式呢,跟普通老百姓是有距离的。别说普通老百姓,说实话,不是工作的原因我都不会去画廊的,它不是针对普通老百姓‘艺术生活化’的需求。你看现在鉴宝节目的火爆,其实每一个老百姓都有参与拍卖的想法,这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品购买的体验。所以我想做的就是一个‘常态化艺莲市集’,特别重要。每个周末,周六、周日,有市集,有拍卖环节。”
  “这就是我在法国那个现场看到的,他们每周都有画册,因为所有的报刊亭都有卖的,它已经成为法国巴黎市民的一个生活方式之一了:周末到那去参加一个拍卖,每个人都可以举下手,几欧元就可以拍,捡个漏或者干嘛。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我们现在市场上没有的平台。艺莲市集这样的东西在中国现在也没有,我们知道在成都西村,有一个平价超市,我觉得概念我们是一致的,他们的定位应该是‘艺术品’,每年有700多件销售就已经见到利润了。”
  “如果我们现在人力资源够的话,我甚至明年就可以启动这个线下艺莲市集的这个活动,因为这样一个市集的养成需要一个投入期。比如说我们想象一下在农展馆,租了一个空间,大概五百平方米,常年租的,这个可能作为我们一个拍卖的场地和展览的场地,外面我们干什么?摆摊,但是我们摆特别精致的摊。冬天的话配有帐篷,比较精致的帐篷,跟美术品的气息比较契合、做工精美的东西,不能说像春节庙会的那个摊。外面是市集,里面是拍卖,然后我们还穿插一点儿我们COART嘉年华的演出。就这样的活动如果常态化举办,应该会形成一个‘北京市民周末的好去处’,除了去蓝港看电影之外,我还有这样一个空间,我觉得这个市场的培育是绝对的有市场的。”
  “这种模式一个是来自法国的那个拍卖,还有一个是我在美国看到的一个市集,巨大的市集。若干条街都改成步行街了,马路中间就是背靠背,一个一个的摊位。那时我在美国,我都不敢想象,在美国能出现这么大的一个群体活动,当地都跟过节一样,那个市集就是每年在美国巡回的,实际上它那个市集其实就是卖东西,除了艺术品之外,我看见IBM,Intel这些科技产品也都来了,也就是说当你把这个市场做起来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来了,那个东西是有意思的。这就是把‘艺术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COART也好,艺莲市集也好一个最初的原型。他那个里面只有很少的街头艺人也在那里摆个摊儿,当时就给我一些灵感要做COART,但是要加上表演部分,因为这是我们的强项,并且能提供更大的平台,也更‘好玩’。”
  “我们的‘艺莲市集’前期也是以艺术品为引领,但是实际上慢慢的你会发现‘泛艺术类’的产品是很多的,只要不是工业化的,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杯子,也可以在那摆个摊儿。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落地的文化产业的事情,有它的商业前景,而且有它的在艺术上的意义。对待年轻艺术家也好,对待普通的这种艺术品消费群体也好,我们做一个这种事情,它是有这种意义存在的,而且它是一个能够成立的商业模式。”
  当然也有朋友问道如果这些年轻艺术家毁约了怎么办?李亚鹏说我们不和他们签“死约”,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他们利用你的平台“做价格”,私下里以低价出售自己的作品怎么办?李亚鹏说,既然帮到了他们,这不是更好吗?!结合笔者对整个艺术市场的了解,这个平台(COART和艺莲市集)的结构具有相当的优势,因为是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并且价格基本都是百元、千元最多不过万元的“低价位”,拍卖行业的人基本不会过来抢生意;而艺术家因为“违约”带来的合作终止会成为遴选和淘汰的一种机制。
  更为重要的是,曾经在COART中出现的“嫣·设计”品牌和慈善活动的直接链接带来的“公益性购买”和因为“艺莲”品牌带来的商品信誉,特别是“逛集淘货”带来的消费体验,“李亚鹏”带来的明星群体和粉丝群体的消费忠诚度都是“普通”的艺术市场类型难以复制和挤压的。
  后记
  李亚鹏先生以在慈善夜的义举当选了“2012时尚先生”,据说还有“年度某某人物”的当选,而查阅媒体动向,除了依旧是娱乐头条的重点目标以外,最多的正面的、深入的报道更集中于他在商界的观点、立场、责任和愿望。自2012年秋季的COART结束以来,甚至是从更早的时间开始,亚鹏先生就在规划和整合着新一年的COART和艺莲市集,当然在嫣然基金和中书集团的投入上也丝毫没有放松过。面对这样一位跨界的、有立场的儒商,我们当然要献上更多的关注、支持和祝福。
其他文献
2012年秋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继续全面缩量。  中国嘉德秋拍总成交从春拍的21.4亿元下滑到17.45亿元,环比2012春拍下降18%,同比2011秋拍下降55%,;北京保利从春拍的30.3亿元下滑到秋拍的23.1亿元,秋拍环比春拍下降24%,同比2011秋拍49.2亿元成交下降约53%;北京匡时则从春拍的12.6亿元下滑到9.3亿元,环比下降26%,同比2011秋拍18亿元成交下降了约48%;北
期刊
孙华良:  生于60年代初,8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  在结束四年短暂的教师生涯后走下三尺讲台,投身地产传媒,并于当年在《新闻报》(现今《新闻晨报》和《新闻晚报》的前身)上首开地产专栏,专刊主编做了十几年。在报社改制时开起了营销公司。目前任职易居中国大上海区执行总经理、新浪乐居上海执行总经理兼联席主编。  代表项目:星河湾、尚海湾豪庭、陕西北路1688等。  随着房地产黄金十年的谢幕,长期持
期刊
在我人生中似乎有很多很多的偶然,这些偶然串起来就变成我的人生轨迹。曾经有一位星象学家给我分析过,他是用红色的线来表示我的生活,用蓝色的线来表示我的事业的,他说你蓝色的表示事业的点和线密得不得了,而红色的表示生活的点与线则相对少得多。我想这些点可能就是我人生中的偶然吧。宝马的展览也是因为很多看似偶然的点连起来组成的。  那是2003年初冬,我办过由麦克·朗恩主持的一个展览,朗恩家族是一个非常大的艺术
期刊
从11月25日前后开始的香港第二轮拍卖,到12月初的北京第二轮拍卖,是2012秋拍的决战阶段。由于北京两大拍卖巨头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进军香港举办首拍,尤其是北京保利,香港首拍11月25日举槌,紧接着北京秋拍12月2日举槌,相隔仅一周时间,使这出每次大拍季节都会上演的京港双城记大戏,有了更多的戏剧性。这出大戏,由10月初率先举办香港首拍的中国嘉德开锣,到如今由北京保利煞尾,为2012年秋拍平添了许多
期刊
就在不久前,冒雨跟村言兄拜访海上藏墨名家王毅。闲谈间王先生拿出他新获的两锭墨,说是刚刚在一个拍场上淘到的,仅费区区五百多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无疑他捡了个“漏”。  所谓“捡漏”,就是花三瓜俩枣的钱弄回来一个宝贝,好像是白捡一般。普天之下,捡漏的事情经常发生。前一阵的报端上,说有一位外国妇女花了两三美元在市场上买到一件雷诺阿的油画真迹,专家估价至少值7万美元。这个还算小的,前几年更有报道说,有人在
期刊
中央公园南端的59街是纽约曼哈顿上城与中城的分界线;与居于公园东西两侧、多为居民区、安静的上城不同,中城是纽约最大、最繁华的商业区,是中央车站、宾夕法尼亚车站等交通枢纽的所在地。此外,最东面有联合国总部大厦临东河而立,中心地带第五大道和西边的时报广场都是商铺和名品店云集的购物天堂。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半岛酒店、广场酒店等著名建筑与酒店也集中在这一区。59街上一座透明的立方体是深受
期刊
相比较前十年,现在反对艺术介入社会的人在专业界似乎少了不少,在前十年,当我在主张艺术要介入社会的时候,总有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及其他的学科的专家会提出来,这不是艺术家做的事,而应该由政府官员或者搞社会政治科学的人去做,2000年以后,艺术介入社会已经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并扩大开来了,从理论上来讲,波德莱尔的介入社会与艺术自主的理论又在这样的批评理论中被回顾,如同波德莱尔所推崇的插图,敏锐的观察和主观表达
期刊
中国现在是美术馆建设大飞跃,从各个媒体渠道传来的消息是各省市、各种规模的美术馆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不断传来庆祝开馆的喧嚣声。省有省一级的美术馆,市有市一级的美术馆;而私立美术馆也开始登上时代舞台,正要显示出它应有的特殊性。  不管老馆、还是新馆,国立馆、还是私立馆,美术馆重要的是什么呢?都会说藏品重要,都会说学术重要。对于美术馆的性质和责任,口头上都能说,但是否能落到实处却不一定。这在中国似乎成了
期刊
2012年10月19日至11月30日,中国用户最熟悉的瑞士名表之一欧米茄(OMEGA),在上海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名为“探秘·同轴”的展览,通过对同轴机芯、元件、腕表的展示,回顾了欧米茄自产同轴机芯的发展之路。  欧米茄全球总裁欧科华(Stephen Urquhart)在该展览上表示:“革命性的同轴擒纵系统解决了困扰制表业两个多世纪的润滑问题,堪称机械腕表领域的重大革新。1999
期刊
在最近举行的2012上海国际摄影节上,上海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国际摄影邀请展、国际摄影名家论坛、国际摄影画廊四大板块热闹纷呈。  其中,在上海著名摄影理论家、复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主持的摄影论坛上,来自纽约、巴黎、上海等地的名家、学者,纵论摄影学术问题以及城市发展引发的摄影话题。此论坛与摄影节各档展出,同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一时间,摄影成为了一个相当热的艺术门类。论坛上,有藏家咨询道:“什么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