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q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据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掘德育因素,多途径的渗透德育内容,发挥历史教学中德育的实效性,实现中学生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德育渗透实效性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1]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 “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2]中学德育是以道德教育为核心,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学科知识教育等相渗透的促使人社会化进程的教育。
  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首先是人,是有思想的、不断发展的鲜活的人,其次才是学生,成人以后是社会公德的载体,要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要将爱国主义思想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中学德育是学生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学历史教材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历史的功能,首先在于它的道德教育的作用。”[3]无论是培养未来德才兼备的人,还是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学校道德教育也是摆在我们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道德作为一种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将随着经济生活的变革而变革,人们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冲击了传统的中华美德。其次,眼前的教育只是以知识数量的多少、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标准来评价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教育充满了功利主义,人们重智育轻德育,题海战术使得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沒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德育正面临着的严峻挑战。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的内容和途径
  德育是一种以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为内容,有目的的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施加影响,引导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活动。道德教育是培养、提高、完善人们道德品质的根本途径,包括激发道德意识、培养道德情感、养成道德习惯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中学历史对学生道德水准、民族意识及国家观念的增强和提高,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道德意识
  中学历史课本里有许多道德品质优秀的人物,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自幼立下“精忠报国”之志的岳飞,成为一代名族英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放弃逃亡机会,以求用自己的血,唤醒中国百姓;以天下为公,大公无私的孙中山,为“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而奋斗终生;等等。历史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并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准则,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并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告诫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行为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等心里体验。历史教师借助教科书中的道德榜样感染学生,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道德情感可以通过比较法和直观教学法。有比较就有鉴别,比较出真知。在历史教学中, 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对比正、反两方面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比如:对比民族英雄岳飞和投降求荣的秦桧的形象;对比孙中山和袁世凯,使学生在鲜明的人物对比中感受到道德评价的标准。历史中的道德形象可以强烈地震撼人的心灵, 是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如铁人王进喜。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正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三)养成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习惯方式。历史教学中道德行为的教育主要是以认知为特点, 以模仿为形式,以知行统一为保障,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首先, 历史教学中应组织学生深入现实生活,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模范人物事迹、普通人的美德,从而将历史书中的道德行为准则转化为学生本人的行为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能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上榜样的行为习惯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专门组织学生讨论焦裕禄和雷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应当怎样做的道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不仅具有良好道德观念,还能实施良好道德行为的人,为进入社会后做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人打好基础。
  再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瞻仰革命圣地和遗址、祭扫烈士墓、参观名胜古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全面发展。
  四、结语
  学生的知识、智能、情感、思想品德、体力等,并不是割裂地、孤立地培养的,而应始终置于综合培养之中。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品德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班华. 现代教育论[M].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9.
  [2] 林崇德. 教育的智慧[M]. 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19.
  [3] 苏寿桐. 历史功能和国情教育,课程教材研究十年[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摘要】新实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对终身体育提出了新的培养要求,当今运动的种类层出不穷,终身体育观念在逐渐改变。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处在何种环境和条件,进行何种类型的运动,这取决于创新意识的良好培养。学生将来不是机械的再现教师的动作,而是应该有着自己特有的思维、独特的想法、创新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这些素质,将是我们当代教师值得思考、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能力体育教学教学方法改进  创新精神是
该文用高分辨率粘性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三角翼、双三角翼(包括这个三角翼)上涡的发展、演化和相互千扰,重点研究了三角翼、双三角翼不同前缘剖面形状对涡运动的影响及其产生的
对70°三角翼作大幅度俯仰运动时翼面非定常压和振动鸭翼后面主翼面上非定常压力进行测量。分析了缩减频率等参数对非定常压力分布的影响。
体育课程的开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然而在初中体育练习中,女生往往表现出胆怯、恐惧的心理,这对体育练习的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初中女生在练
【摘要】本文从注重“两会”,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四个方面,对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简要介绍 。  【关键词】体育素质教育教学尝试  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
【摘要】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很多老师都说,上美术课很轻松的,要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作品画就行了,如果这样上或者这样认为的老师,他对美术课以及对学生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审美教育欣赏能力小学美术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种状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既牢固掌握知识,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就必须端正教学思想,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  一、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政治课应努力贯彻“实、活、准、
该文应有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研究了雷九对60°尖前缘三角翼前缘涡破裂位置、背风面流动结构等的影响,详细分析了背风面流动随攻角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基于弦长的雷诺数大于10000时,该三角
给出80°三角翼模型在低速风洞中实施俯仰-滚摆耦合大幅度振动的复杂流场测量结果,包括表态和动态、单自由度俯仰和滚摆、俯仰-滚摆耦合运动条件下的流动显示结果和强迫俯仰、
【摘要】新课标下教学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而初中历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发展史,同时也枯燥无味,因此就需要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历史也是对国家民族以后发展的负责,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没有什么坏处,但学习历史属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