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思考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udh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的这几年,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使教师们有了更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有了张扬,更多了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但课改在实施中也碰撞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下面就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淡化”和“偏颇”说说自己的思考。
  
  在理论上,教师应认识到接受学习的重要性
  
  对学习的分类是复杂而多样的,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①有许多人认为接受学习是“填鸭式”灌输知识,其结果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发现学习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真正知识,使知识得以内化。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根据学习方式划分的,而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才是根据学习内容是否理解划分的。确实,发现学习比接受学习多了一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也就比接受学习更复杂,更有实质性。但是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大量的材料,大量的知识必须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进行探究。而发现学习是无法获得较高的效率的。试想,如果没有接受学习获得的大量知识,我们又拿什么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也就可以说,学生用在接受学习上的时间是必须要比发现学习多的。新课改积极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教师在实践中也努力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积极创设人人参与、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当然非常好。但同时也出现了重形式而淡化实效的误区,很多可以让学生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的内容一定要以“探究”的方式来获得。我认为这就走了弯路,降低了效率。课改提出的“改变学习方式”,主要是针对过去过分沉湎于接受学习而影响学生创新精神的情况而提出的,绝不意味着反对接受学习,“自主、合作”的学习也可以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存在自身的缺点,需要用发现学习来互补,它也有自己的优点,如可以加大课堂容量、方便实用、容易掌控等。多媒体教学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不是也含有很大的接受学习的成份吗?
  
  在学生学习中,进行人文熏陶,还要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离开工具性的人文性,离开人文性的工具性,都不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有北大教授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把脉时提出:“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时下,有很多的公开课教学,尤其是高年级的课,教师为了突出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突出对知识的拓展和情感的熏陶,却忽略了对语文工具性的学习,忽略了对字词、关键句子甚至精彩片断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把握。其中原因也许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语文的“人文性”,也许是认为这些对于学生来说不用辅导他们都会了。“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②也就是说人文性应该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在同一片断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要同时实现,互相促进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可以抓住“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一关键句子,并通过“千斤”和“巨石”两个词突出邱少云在火堆里的坚强意志,宁可牺牲的决心。这既可进行语言文字的练习,又抓住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同时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占主要地位的无疑是“双主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这两种。③它们虽然表述不同,但都说明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不可动摇。《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然,和以前相比,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大大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但是一些教师还没有真正领悟师与生、教与学关系的实质,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弱化了。有的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就是在课堂上多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但有的问题其实没有讨论的必要,有的问题难度太大又没有讨论的效果,以至造成真正有实质的讨论却不多。也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常常让课堂成为一种无组织的状态,学生的自主成了“自由”“自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却成了“放羊式”教学。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要能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所获,能够提供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做到为学而教。前面已经讲了接受学习的重要,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也并不能等同于机械训练,关键在于教师为什么讲,怎样讲,当教师的“讲”符合学生的内部知识结构,触动学生的心灵,那又何尝不是学生知识的极大成长呢?另一种情况,教师少讲但控制得当,那种学生们热烈讨论,甚至忘记教师存在的课堂也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精彩发挥。
  
  在课外拓展中,凸现形式,但更要立足于文本
  
  以往的学习更多局限于课堂,现在我们提倡要有“大语文观”的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等等。”要培养学生“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走进一些公开课的教室,一份份学生收集的资料常常让人啧啧称赞,不由让人感叹学生潜力的巨大。但也普遍存在着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囫囵吞枣”,多多益善,捧着收集的资料却说不上几句话的现象。在课外拓展中,现在往往凸现资料的收集,却没有立足于文本。在资料收集时更多局限于网络,从博客、论坛找到的资料又有很多是偏激的言论、观点,也许在博客“横行”的年代确实需要偏激、有新意的东西来提高点击率。但学生们却不易认识到这一点,往往如获至宝,也就无法批判地接受;也有时学生收集的资料是无效的,甚至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而由家长代劳。这些形式大于实质的课外拓展是要引起重视并努力克服的。另外,也有的教师在拓展中过于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而忘记了它的基本任务和本质特征。如:有的老师教学《燕子》一课时,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画燕子的图画,唱燕子的歌,跳燕子舞,十八般武艺几乎全部用上,而学生的语感经验却没有了,语文的工具性淡了,也就忘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因此,教师和学生只有扎实领会文本,做到“心中有本”,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个性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学生的知识结构内外才能衔接,知识才能内化,课程资源才能得到更好的整合。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精彩的“设问”来启思导学,但更需要通过“导问”,让学生敢于“自问”、善于“自问”,让课堂成为美文的悦读场、思维的训练营和新问题的发源地.
目的通过比较中国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的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 IL-21)(rs2221903和rs907715)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
苏州(大市)地区电子行业发展迅猛,许多电子行业外资企业相继入座。作为中新合作的典范——苏州工业园区,更是云集了来自台湾、日本、韩国和欧美的电子和IT产业的跨国大企业,光世界500强的企业就有十几家。目前,苏州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IT电子产业制造和研发基地。  为顺应本地区电子产业的发展需求,我校又地处苏州工业园区,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紧密把握本地区产业发展的脉搏,坚持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汉承秦制,建立了十分严密的户籍制度,早在汉朝建立前,出身刀笔文吏,深知户籍重要性的箫何,在刘邦入关后,诸将纷纷争取金帛则物之时,萧何却独收秦的律令图书,“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之。沛公具知天下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使刘邦掌握了当时的户口状况,为后来汉代建立后户口统计奠定了基础。刘邦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后,首先做的事情之一
后天的教育对人成长的直观重要,而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教育的地方,理应成为学生心中既神圣又向往的地方.可是如今的很多学生在谈到的学校生活时,总是感觉缺少色调,难以使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信息几何递增,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各种观念纷至沓来,教师处于社会大环境中。其职业道德,应有哪些内涵?可用三重境界予以解读:望尽天涯——社会人的道德内涵;为伊憔悴——既为人师的道德内涵;  蓦然回首——超越教师的道德内涵 。    道德,在中国始于《荀子·劝学篇》,在西方源于拉丁文的morse,现代英语称之为morality。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背景,阐述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讨论和分析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应用,并指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
地理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实际情况是,因为高考指挥棒的存在和用人标准的相对稳定,社会评价一所学校仍然只看重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即只看升学率。所以,不少学校把义务教育搞成了升学教育,只重视升学考试的学科教学;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情况也基本类同,进而导致师范院校的一些院系、学科也被迫改头换面。  在农村,大多数的地理课由兼课教师担任,教学效果很少过问,导致大多数兼课教师随意把地理课作为自己所教“主科”的复习课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本应成为儿童健康成长摇篮的语文课堂却仍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闪耀其应有的光彩,存在着误区。  误区一:教学脱离生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除非是上观摩课、研究课,平时很少有教师采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往往都是采取“教生字——讲课文——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