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南风法则”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风法则”,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阵冷风,凛冽刺骨,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暖意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北风和南风的目标一样,但由于方法不同,结果却大相径庭。“南风法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这一点对于班主任的后进生转化工作意义重大。
  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
  一、学会克制。
  经常违反纪律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最容易惹怒班主任,甚至造成冲突。这时教师应记住一句话:生气不教育,教育不生气。要么冷处理,等双方冷静之后再来解决问题;要么适当地宣泄怒气,说出自己的看法、感受和期待。如“我非常生气”,“我非常失望”。老师生气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话,所以老师应就事论事,切勿抨击学生的品行。如果因为一时冲动说出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那么今后师生之间的裂缝就很难弥合,正所谓“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
  二、善于等待。
  一只瓶子要装满水,只有把水龙头拧到最小的时候才能做到。同样,对待后进生,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一种平常的心态,不要操之过急。后进生坏毛病易反复,这是教育中最一般的规律。教师要对学生再次或屡次犯错做好心理准备,允许学生犯错,给予学生改错的机会,并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多看学生进步的一面,促其扬长避短。这样,我们既能遵循教育的规律,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再叛逆的学生也愿意珍惜机会的,因为没有人会拒绝别人对自己的理解、信任与尊重的。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特点,就很容易觉得自己投入那么多的情感,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容易对自己的转差工作失去信心。
  三、合理应用“自己人效应”。
  人们在交往中,往往会因为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者相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这种接近会使双方萌生亲密感,进而促使双方进一步相互接近、相互体谅,这就是所谓的“自己人效应”。教育家布贝尔说:“当教育者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的情况:他把教育者当成一个可以接近的人。”教师要想转化后进生,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念,前提是将对方看成一体,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为他着想,从而将你看成自己人;同时,还应设法使双方处于平等地位,缩短心理差距。这样一来,你提出的建议才会更易于被对方所接受。相反,如果教育者一见到调皮捣蛋的学生就想立刻给他个下马威,那无疑是把自身置立于学生的对立面,这对于今后的转化工作就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四、因势利导,发掘学生的潜能。
  一位挑水工用两只木桶挑水,其中一只水桶有裂纹漏水,从小溪到他家有很长一段路,因此他挑水到家时,每次只剩下半桶水。而另外一只完好的桶到家时,总是满满的一桶水。大多数挑水工的做法是:发现漏水就及时阻住,用我们教师的做法就是把事情控制在萌芽状态。这种方法不能说不好,只要及时把漏桶阻了,就能够把“水”挑到“家”。但有些“桶”是阻不住的,阻住了这里,那里又裂了。阻来阻去,结果这只“桶”就伤痕累累,最后就只能是“报销”了。这位挑水工他很高明,他没有阻而是因势利导,在路的一侧撒了些花种,并且有意识的把这只漏桶安排在有花种的那一边,结果这只漏水的木桶就浇灌了一侧的鲜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这位挑水工不正像一位高明的班主任吗?从小溪到家的这一段路程不正是后进生的转化过程吗?他的做法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对于这样的后进生,应当尽量发掘他们的特点,如有人身体素质好,有人艺术天分强,有人能言善辩,有人心灵手巧,只是他们身上的坏习惯遮盖了这些特点,如果班主任善于发现、勤于引导,就能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焕发新的精神面貌,其身上的缺点渐渐地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五、进行适当的惩戒。
  我们应承认,教育并非万能的。当学生由于自身原因,无法改正业已形成的坏习惯,并屡次犯错时,我们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班主任可适时、正当地、恰如其分地使用惩戒手段,这种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关键是要让惩戒既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又能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目的,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智慧。有一位班主任是这样做的:第一次违反,悄悄告诉你;第二次违反,在黑板上出现你的名字;第三次违反,与老师一起吃“寂寞的午餐”(这个学校的午餐是集中提供的,由老师陪着吃就是被剥夺与同组同学共进午餐的权利)。这种“有尊严的惩罚”很好地体现了宽严有度、以人为本的原则,它对学生起到的教育作用是简单粗暴的惩罚所不可比拟的。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千头万绪而又充满着挑战性,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创新。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每一项内容都要贯彻“人性化”原则。理想的德育,应该教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总之,像北风般的利剑容易置人于死地,但是冬天已经远去,春天已经来临,温暖和煦的南风将给我们的后进生转化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读指“阅读。”阅读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吸取丰富的语言知识、增加学习兴趣,还能扩大词汇量,促进听、说、写的能力的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平时广泛的、大量的、快速的阅读等训练来实现。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阅读题的比例达到了50%以上,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目前高中英语在阅读和阅读
期刊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但是,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少数民族“西化”、“分化”的图谋,特别是近年来他们把“西化”、“分化”的目标对准民族地区的青少年,这就需要在民族地区学校工作的教职工要认清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做好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  以下笔者就个人教育实践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
期刊
随着当前教育形势的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研究与探讨。本文仅从关注中学生的心理这一角度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透析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当前,中学生心理中存在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和个性障碍,而心理障碍居首位的是厌学、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不能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来改变自己,产生嫉妒、神经质、偏激、狭隘、自卑等。形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
期刊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这种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教学环境,带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形象生动的语文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是培
期刊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力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并顺利通过高考听力测试。一堂好的听力课,应该是一个以发展学生听能为主的过程;一个融点拨与听力练习为一体的过程;一个听与说、读、写相结合的过程。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结合高考测试题型和测试要点,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此加以训练。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抓住关键,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期刊
随着我国外语教学的不断探索深入以及我省高中新课改工作的全面展开,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提升中学外语教学质量。而且素质教育目标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考虑、反思和总结恰当而又高效的教学法,找到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新路子。笔者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经过反复思考、总结和提炼,个人认为准确恰当的语境设置将对我们的英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即是词汇教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如何激活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措施和策略。明确地提出了有效利用好课堂40分钟是完成这一目标的主渠道。那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有序的学习氛围,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基础;引人入胜的导入,是激活英语课堂的钥匙;对课堂的灵活驾驭和有效掌握是激活英语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转变观念 驾驭课堂 激活气氛 自主探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向当前英语的教与学提出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既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是学习词汇、句法和语法等语言基本知识的基本材料;说它是难点,是因为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好语言形式教学与语言意义教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模式     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上的难点。
期刊
当今社会,感恩意识普遍淡漠,影响着下一代成长的人格取向,影响着他们是否对公物爱惜,对师长尊重,对别人的关怀感恩。感恩这一传统美德的土壤正在被吞噬殆尽,感恩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一、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极少教孩子感恩。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娇生惯养,从小生活在蜜罐之中,在家庭中唯我独尊,我是“小皇帝”,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究其原因就是父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