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策略,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设置教学目标,导向教学过程;巧设计算情境,理解计算算理;亲历探索过程,培养综合素养;强化估算和练习设计,培养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123-03
  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属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性内容,要着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法则与规律进行正确数学计算的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优化。
  一、设置教学目标,导向教学过程
  教师开展计算教学,在课前应先定位“这是一堂什么主题的课”,一般数的运算包括运算的意义(加、减、乘、除)、计算方法(精算、估算、近似计算)、运算律、运算顺序等。定位后对所教内容进行分析,包括所学的内容的数学本质(算理和算法)是什么?所学内容的标准要求是什么?再进行教材分析,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深刻理解执教内容。
  教师想要游刃有余地制订各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主题、性质类型、内容的本质,以及本节课蕴涵的知识技能、思考方法、核心素养。预计学生在接受教导后,针对新教授知识可以达到的掌握水平就是所谓的教学目标。教师并不是教学目标的主体,其主体实际上是学生。教学目标可以引导教师教学与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唯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与个人能力,才可能制订出具备明确性、可观测性特征的计算教学目标,并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教导学生。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内容,可设置教学目标:(1)借助多种直观学具的操作、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和类比等学习方法加深对“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法的认识;(3)从分析具体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入手,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表达交流等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亲近感。设置教学目标后,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一是直观和抽象相结合策略。通过创设情境和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成包的书、整捆的小棒和计数器,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形成计数单位“十”的丰富表象,便于学生以“十”为单位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利于学生掌握算法。二是迁移和类比策略。利用学生已有的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知识,让学生通过迁移类比体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个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三是自主探究策略。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算的”,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四是练习和强化策略。设计有针对性、多形式的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理解运算理论与过程的水平,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求出运算目标,还可以突出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而确保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又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时,可设置教学目标:(1)学生能计算两位数相乘,可运用各种较为直观的计算方法并将运算理论阐释出来,掌握两位数相乘的计算书写格式;(2)学生能灵活运用相应的计算方法正确求出结果;(3)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确定教学目标后,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一是迁移和转化策略。通过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转变成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求出计算结果,并掌握新的知识。二是直观和抽象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各种较为直观的计算方法(如点子图),提升学生对计算理论的理解水平,确保学生可以经历相应的抽象算法(如算式合并)。三是练习和强化策略。学生可以利用教师编制的专项练习,提升自身理解计算理论与过程的水平。
  二、巧设计算情境,理解计算算理
  从现实情境抽象出的数量与简单数量关系,学生可以在相应的情境中加以理解,同时灵活运用自身知识加以解决的过程就是所谓计算。在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时,教师应该降低运算的难度,并将之与学生生活的主题图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相贴近,从现实情境抽象出数量与简单数量关系,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算理。也就是说,教师应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算理。
  例如,教学“10+20=30”,教师用实物(2包书)创设情境: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合并起来是多少本书?通过这样的情境,学生立刻明白“目前做的是把两个同样的东西合并起来计算总数是多少的加法计算”。接着,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10本加20本的结果。学生运用了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数数,可以一本一本地數,也可以一包一包地数;有的学生用小棒代替书本,一一对应,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也可以十根扎成一捆再数;有的学生拨计数器,个位上的一颗珠子代表1本书,十位上的一颗珠子代表10本书,这种方法上升了一个层次,认识到计数单位。接着,教师去掉单位“本”,让学生思考:10+20还可以怎么表示?怎么计算?引导学生结合整数的意义进行理解:“10是一捆小棒;计数器上十位的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从而引出计数单位“十”。学生从中理解了算理,归纳概括出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用十位上的数字相加,个位上的0不变。在这个例中,教师借助情境讲解算理,再去掉情境结合数的意义分析算理,给了学生一个“扶手”、一把“梯子”,这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相符。可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概括为:第一,从合适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和数量关系(审题);第二,结合情境理解算理(带单位,讲究策略和方法);第三,去掉情境理解算理(结合数的意义);第四,归纳概括算法(探究,算法多样化,优化)。   三、亲历探索过程,培养综合素养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设置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直接、深刻的体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多样化的基础上找到最简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高级数学抽象思维。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讲解“14×12”,通过方阵的情境,抽象出图形点子图,利用点子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求出三年级方阵里学生的人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生成了多样化的算法。
  如:
  学生(1):14×12=14×4×3,把12行平均分成3份,每份4行,先求4行14列有多少人,再乘3得出总数。
  学生(2):14×12=14×6×2,把12行平均分成2份,每份6行,先求6行14列有多少人,再乘2得出总数。
  学生(3):12×14=12×7×2,把14列平均分成2份,每份7列,先求12行7列有多少人,再乘2得出总数。
  学生(4):14×2=28,14×10=140,140+28=168。把12行分成2份,一份是10行,一份是2行,分别求10行14列和2行14列有多少人,再合起来得出总数。
  学生(5):14×12直接列竖式。
  可见,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这道算式,均利用自己已知的知识解决问题,这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要在这么多的算法中找到最简单的方法,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高级数学抽象思维。学生发现:把12分成两个部位,一个是10一个是2,两位数乘整十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再把两个结果相加,这样计算是最优的。而这正是本节课学生要掌握的算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置了自主探究活动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学生归纳总结出算法,提升了归纳概括的能力,其数学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强化估算和练习设计,培养計算能力
  学生计算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估算水平的高低,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会受到估算的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计算尚未开始时,利用合理的估算,可以把计算结果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使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得到大幅增强;在计算开始后,学生能通过估算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在估算中直接展现出来,也就是说通过估算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习惯”列入教学核心内容中,并在平时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在计算教学新授课环节中,笔者提倡走好三步:第一步,先估算,确定大致计算结果和范围。第二步,精算出结果(情境—情境探究—去情境—归纳)。第三步,验算(用估算结果反思精算结果的合理性,用计算器检验、竖式检验等),提倡多种计算技巧交互整合。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估算能力与计算正确率得到显著提升。
  唯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可以确保学生形成某一技能。教师应该意识到,练习必须具备实际效果,要以学生的真实状况与教学内容的要求为依据,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技能。在课堂教学中,除注意对练习题量的控制,还要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化。除单纯的计算题,还可增加判断题、选择题、趣味题(如送动物回家、配对游戏等)、创新题(适合时代的拓展性题目)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负担过重,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基点,依据课程标准,增强计算教学的实际效果,应当将学生明确为教学的主体,可采用合理的计算情境引入,引导学生亲历探索计算过程,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引导学生树立基本数学思想,最终实现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海峰.基于核心素养下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2018(3).
  [2]李文萱.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范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马云鹏.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科教学指南·小学数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磨玲玉(1982— ),女,汉族,广西宾阳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理科学士,南宁市秀田小学年级教研组长,南宁市西乡塘区教研室中心组成员,南宁市教学骨干,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数学教育。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整合教学存在的问题,论述“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整合教学的实践策略: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概念;以多练精讲模式,帮助学生攻克求解难题;探究问
本文基于统编语文教材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从明确教材变化、活用识字写字教法、落实语文要素、重视课外阅读等四个方面,对重新收入统编语文教材的老课文教出新的“语文味”进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策略,提出利用信息技术顺利导入新课、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还原真实实验画面、活跃物理课堂气氛、突破知识难点、发散学生思维等教学建议,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134-02  近年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信息
【摘要】本文论述初中数学体验式教学的路径,提出设计翻转课堂、渗透趣味元素、组织合作探究、开展实践活动等教学建议,拓展数学预习维度,推动数学认知内化,以提高数学课堂体验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体验式教学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91-02  初中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
【摘要】本文论述打造“活泼有序”的初中体育课堂的实践,提出“巧设情境、保留自由空间、创造体验成功机会以及善用激励语言”等多种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 活泼有序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140-02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初中体育课堂单调、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得到改进,多种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
【摘要】本文论述六年级语文复习课微课设计的五要点:按需择题、强调积累、侧重启发、适当互动、后期整合,目的是制作出适合小学毕业班的微课,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微课录制 六年级语文 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46-02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不断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微课,作为信息化教育技术发
【摘要】本文认为用真情关爱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金钥匙”,提出班主任应捕捉教育良机,与学生展开心灵交流,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引领学生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真情 关爱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72-02  班主任是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者,是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英语阅读动力不强、缺乏阅读技巧等现状,论述教师为小学中年级学生选择合适的英文绘本的途径,并简单阐述运用英语绘本进行教学的策略,提出基于教材内容选择绘本、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绘本以及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绘本等建议,认为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和课后延伸拓展阶段引入英文绘本进行教学。  【关键词】英语绘本 阅读教学 中年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以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山娃娃音乐会》一课教学设计为例,提出教师要结合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手段,设计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丰富音乐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
【摘要】本文基于历史学科底蕴厚重、内涵丰富等特点,提出教师应该通过博览群书,使历史课堂获得源头活水,进而丰富教学史料、助力处理教材内容、增强历史教学专业性、传递最新学科动态。  【关键词】阅读 历史课堂 历史材料 教材处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1-0095-02  肖川博士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写道:“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