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墨天成 不画之画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changjing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功慤《夏》水墨
尺幅:33厘米x33厘米

  何谓“不画之画”?即在绘画中不去刻意表现形象,而形象又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画面上,这是一种具有东方艺术哲理的绘画表现之“道”。
  相传庄子在《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中讲述了一则“不射之射”的寓言故事,列御寇射箭给伯昏无人看,他拉到满弓,再放一杯水在手肘上,连续射箭,他像木偶似的平稳。伯昏无人说这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我要和你一起登上高山,站到那危险的石头上,面临万丈深渊,你还可以射箭吗?于是,伯昏无人便爬上高山,站在危险的石头上,面临万丈深渊,背还向后靠一靠,脚有两分悬空在外,请列御寇过去。这时列御寇已趴在地上,汗都流到脚跟了。伯昏无人说:“凡是高手,上窥青天,下潜黄泉,在任何地方都挥洒自如,神色不变,现在你紧张惶恐的样子,心中很害怕啊!”
  “射之射”是有固定目标的射箭状态,“不射之射”是没有固定目标,抛开技巧而忘我的射箭状态,是射箭的一种至高境界。庄子是辩证大师,在他看来技巧并不是纯粹的技巧,它还是“道”,“射技”即“射道”,这个故事阐述了中国先秦时代的技道哲学观,引申在绘画创作中,即“画技”亦是“画道”,从“画之画”的状态到“不画之画”的境界,是艺术创造的飞跃与升华。


1.张功慤《湖》水墨  上世纪60年代作
尺幅:18厘米x43厘米 
2.张功慤《冬》水墨
尺幅:33厘米x33厘米
3.张功慤《姊弟》水墨  上世纪80年代作
尺幅:70厘米x35厘米 

  著名艺术家张功慤自2012年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画展后,近年来一直处于潜心创作中,并为新的展览积极做准备。张功慤1948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从学生时代起就迷恋印象派和现代派绘画的创作。1949年以后,国内的现实环境已不允许他再搞这些属于“资产阶级”的新派艺术,他就去中学当了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随着国内与外界文化信息的隔断,张功慤及其同辈的其他画家对外国美术的认知也只能停留在马蒂斯、毕加索等这批当时已成大名的西方现代派画家身上,之后出现在欧美的艺术思潮和风格,如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等人的创作他们已无从知晓,更无法了解他们的艺术思想。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他受恩师吴大羽艺术思想的影响,重新认识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和艺术哲学,特别是对老庄思想中道法自然、自由想象等理论的感悟,开拓了一条“心象”表现与西方现代造型相融合的新派绘画道路。所以,对国内只能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美术界来说,张功慤是非主流的画家,但把目光落在世界美术发展的大方向上,他却是在世界“现代艺术革命”的浩荡大潮中,游弋弄潮,营造了自己的艺术“自由王国”。水天中在《张功慤的绘画境界》一文中就指出:“其实他早在1940年代,已经开始了现代水墨写意绘画,从《枝头鸟》等作品可以感受到张功慤在写意水墨领域的创新试验所迈出的步伐和达到的高度。”


张功慤《春》水墨
尺幅:33厘米x33厘米

  关于绘画创作,张功慤经常会提到在画面中不仅要考虑笔墨及其笔触呈现的具体物象,更要考虑到画面中没有着笔墨的地方,画面的空白处理往往决定了一件作品的艺术优劣。所以,无论在其油画还是水墨作品中,画面中虚无甚至空白的地方往往充满着具有无限想像力的妙趣,有时更隐现着具体形象的存在,这与传统中国书画创作中的“计白当黑”道理也有着相似之处。
  《湖》是张功慤于上世纪60年代完成的水墨作品,墨色的枯、湿、浓、淡以及大小不规则的墨迹丰富了墨韵的多姿变化,运笔的顿、挫、快、慢则呈现了笔势的节奏动感,整个画面没有描绘任何具体的形象,与任何传统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也无关联,但是整个画面还是让人感受到了一羽飞禽扑打着湖面,溅着水花飞腾起来的抽象意趣;又如另一幅作于上世纪80年代的《姊弟》,画面呈现的墨色斑驳,是笔墨运用在自然的状态下,自由地点点戳戳留下的痕迹,以大大小小干、湿、浓、淡的墨点非刻意地铺陈在宣纸上,组成了气韵生动的画面效果,隐约中似乎有一对孩童亲脸的温情形象跃然纸上……同样的表现手法还有其在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追》以及后来的《飞天》、《舞》、《无题》等一系列水墨作品中,画面中所让人感受到的动物、人等形象可以“说有即有”,“说无即无”,个中“不画之画”妙趣自然而然。


张功慤《秋》水墨
尺幅:33厘米x33厘米

  画家能“不画之画”,必定具备了“画之画”的高超技术,这是基本的前提要素,这种技术就是对画面节奏、布局和造型能力的掌控,而非只是画得像某具体物象;其次,非刻意去描绘具体的对象,油彩或墨彩通过笔触运动在画面中自然留下痕迹,形成具象或非具象的造型及构成,墨与墨之间关系、色与色之间关系达到自然和谐;最后最重要的“不画之画”要义,就是没有主动去表达、去表现具体的事物,它却在画面上抽象地显露出来,其呈现状态犹如“浑然天成”,而非人工刻意追求能企及。欣赏张功慤的画作,经常看经常会有新的发现,这大概就是张功慤现代水墨的奥妙,它在形式上与传统的中国画拉开了距离,但在精神内涵上却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道保持着一致。
  有人说中国画画的就是哲学,那么“不画之画”应该就是一层哲学境界了。如果说齐白石的一句“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道出了中国画的美学高度,那么在张功慤的绘画造型中,物象表现游离在“有与无之间”就是艺术境界的再一次升华。
其他文献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罗马教皇克雷芒十一世派遣红衣主教嘉乐来到北京,就“敬孔敬祖”问题与清朝政府进行谈判,即中国的天主教徒是否要敬拜、祭祀孔子和自己的祖先。康熙皇帝先后13次接见嘉乐,礼遇不可谓不隆重,但在“敬孔敬祖”问题上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无论如何不肯做出任何妥协,并且向罗马教廷明确表示“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嘉乐无功而返,回到
期刊
近270件珠宝珍品、总估价逾3亿港元—天成国际2015年珠宝及翡翠春季拍卖会将于6月14日在香港中银大厦举槌。鉴于现今国际市场对彩色宝石的需求越加旺盛,天成国际今季将特别推出分量十足的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以及各式品牌珍品,当中首推一条海瑞温斯顿出品、重达42.88克拉的天然哥伦比亚穆索矿祖母绿配钻石吊坠项链,其质素之超卓实属难求。  据了解,天成国际的珠宝翡翠拍卖一向备受藏家关注,在去年秋拍,曾
期刊
张大千、沈尹默“屈子行吟 行书书法” 纸本扇面,在2012年的拍场上以80.5万元成交。  近现代书画家的作品近几年成为了中国拍卖市场的宠儿,每期的拍卖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于右任、弘一、沈尹默、白蕉、沙孟海、郭沫若、林散之等书法家的拍卖行情也进入了升值的快车道。像沈尹默的两幅不同版本的《临伊阙佛龛碑》分别在北京保利2012年春拍和北京翰海2013年春拍中拍出了264.5万元的身价。此外,他的195
期刊
梵高《阿里斯康道路》  莫奈、梵高、毕加索、贾科梅蒂……即将于5月份开启的纽约拍卖可谓“大牌”云集,多件重量级拍品的现身必将让5月的纽约格外热闹。  梵高巨作身价4000万美元  据纽约苏富比日前透露,梵高巨作《阿里斯康道路》将于5月5日亮相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梵高于1888年在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完成此作,当时其艺术造诣步入巅峰,《向日葵》、《自画像》、《阿尔妇人》、《夜间咖啡馆》等多幅传世
期刊
潘天寿《草书论画梅》朵云轩2015年春拍拍品  上世纪40年代初,来自四川内地的乡村少年吴学让有幸考取了因抗战而内迁至蜀地的国立艺专,并因师长建议选择了当时并不热门的国画专业,主修花鸟画,从而开始了一生的艺术征途。吴学让因此机缘得以请益于各大画坛名家,如潘天寿、李可染、林风眠、陈之佛、关良、诸乐三、郑午昌等均为一时俊彦,正是这些画坛名宿的悉心指授使得吴学让完成了从一个乡村少年到画坛新秀的华丽转身。
期刊
西泠拍卖十周年庆典胜景犹在,新十年伊始,除了筹备今年7月举槌的西泠春拍全国征集以外,西泠拍卖旗下绍兴分公司迎来了首届拍卖会,同时,在扬州特别举办的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作品专场拍卖也赢得了玉石收藏界激赏。以“走出去”的方式开篇,西泠拍卖品牌以更广泛的视野布局经营,延续并扩大着百年印社品牌的影响力。  仲春之日拉开序幕的中国兰亭书法节,同样是绍兴一年大计中经济大戏、旅游大戏的开锣之日。西泠印社绍兴首拍,选
期刊
《春梅独立》是安思远购得的第一幅石鲁作品,常年悬挂在安思远书房,以供其朝夕欣赏。“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此作以352.5万美元成交。  安思远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将中国绘画艺术与Richard Strauss的音乐进行类比:这两者同样以模糊的主题开始,它们的美要在聆听最后的旋律时才能完全掌握。凭借着敏锐的艺术自觉和审美自信,安思远不但因为其对在中国国内曾长期遭到非议贬斥的石鲁的青睐而屡屡为人称道
期刊
4月,距中国内地揭开春拍大幕还有时日,但各家拍卖行都纷纷进入了紧张“备战”状态。“今春会怎样”成了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在艺术市场深度调整的状况下,艺术品拍卖会唱出怎样的曲目?而刚在纽约、香港市场表现不俗的瓷器、古董板块,在内地拍场上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带着这些问题,日前《中国收藏》杂志走访了北京东正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健生。  《中国收藏》:近两三年来,艺术品市场一直处于调整中。我
期刊
清嘉庆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大清嘉庆年制”款尺寸:高 32厘米估价:450万至 650万港元    东京中央香港2015春拍将于5月25日至28日在香港隆重举行,届时逾400件东瀛秘藏艺术瑰宝登场。延续去年东京中央香港首拍佳绩,本季将带来异彩纷呈的东瀛艺珍,除中国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及一期一会·听茶闻香外,更隆重推出紫禁英华—明清宫廷御物专场。此外,首度推出的文房四谱专场,也值得各路藏家关注。  紫
期刊
石工坊主人陈真云致力于将石工坊打造成一个寿山石主题文化交流体验空间。  4月18日下午两点,在美丽的北京通惠河畔,一场有关寿山石的文化沙龙吸引了不少寿山石收藏爱好者的目光。由北京石工坊艺术馆推出的寿山石文化系列活动“第二回·品石”特别邀请了中国著名寿山石文化研究专家方宗珪先生到场。在品茶、听琴的氛围中,方宗珪与石工坊主人陈真云及寿山石爱好者们以寿山石文化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品读寿山石文化的人文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