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看到万物生发的感觉。”李津的工作室开阔通透,满屋子高高低低的植物显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采访那天阳光极好,室内外的花草都更显明艳动人,赶巧遇到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繁茂景致。那天,李津特意穿了件正面浅咖色的夹克,上面印着他画的食物图案,搭配起背景墙上极具特色的水墨画,倒是与眼前这位一脸大胡子的艺术家形成了强烈反差,似是有趣冲散了严肃,欢快替代了沉闷,也暗示着他不同于传统水墨画家的作为。
  前不久,李津的30周年回顾展刚结束,来自多方的良好反馈让他感到放松,也跃跃欲试着想要重新出发:“中国画给外界的印象,经常是艺术家成功了就少有变化,但我现在有点浑身憋着劲的感觉,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释放,找到一种随意放松又豪放的状态。”
  1984年,刚毕业的李津放弃留校任教,去西藏支教,之后断断续续在那里生活了三四年。我们的话题便从他当年的“西藏组画”开始:“那时候的拉萨,饭馆不超过10个,街上没有公交车,人非常少,就好像一个空城。有时候,还能看到藏人骑着马,背着枪,子弹袋擦得亮亮的,到处都是野狗。”他四处游历,转过很多寺院,深深地被当地自然和宗教环境所打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李津住到北京胡同里,发现了更多生活乐趣,“几棵普通的兰草,只要用心去琢磨,它带来的东西就可以无限延展”。他选择居住在没有被改造过的破院子里,大门用的是传统顶门柱,窗户用的是老北京糊纸,这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正是他想要的感觉。当时,他画目力所及的世俗生活,自得其乐地做各种尝试,他画以食物为主的“吃”系列,一杯酒、一根香肠、一块红烧肉,都透着天真气息。他逐渐找到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我们能从画面里看到鸡腿、蟹爪、萝卜、大蒜等,仿佛古时文人笔下的梅、兰、竹、菊,个个造型逼真、色彩淋漓,有时竞出现像人一般有着生动入骨的表情,或甜媚、或木讷、或挑衅地要与观者对话一般。而李津追求的便是保留骨肉之外的鲜活气儿:“画一盘菜,如果它有色香味,有冒香的感觉,你想闻想吃,这就是鲜活。但画这种有欲望的画,我自己必须得能吃,懂得如何吃,并享受生活。”
  传统文入水墨向来追求清高淡雅,鲜以世俗生活为主题,但李津想做的恰好是以传统材料来关注世俗,将重心放在食物方面。至今,他仍然很怀念那段胡同时光,“6平方米的画室,一个很能驾驭又很自足的环境,我想画就画,纯粹自己逗自己玩。而且,北京的胡同生活也是这样,有一种即使吃得再不好,但是有种自豪地活在龙脉上的自足感”。
  黄昏时分,夕阳未落,我们还有幸相随到他家里,见识到李津的家常状态。在一栋带有小院落的中式别墅里,有花树廊亭,有鸟雀樊笼,葡萄藤架下垂着的葡萄和葫芦,平添了一丝生机。客厅的大水缸滴答有声地流着水,养着斑斓活泼的小金鱼。家里各处挂着他的画和造型怪趣的木雕,角落里还有中式小景的布置,一看便知晓主人对生活热忱的爱。
  “我最讲究的还是吃。”当午后阳光只剩下余晖,空气中带点微凉,我们坐在小院中,李津换上围裙,甩身铺上一块印有各色海鲜的花绿桌布,摆上一只只带有饮食男女图样的盘碟,一股鲜活的氛围铺陈开来。随后,他端出一锅蒸好的大闸蟹,色泽饱满、香气四溢,熟练地准备姜丝、醋和绍兴花雕酒,摆上几道下酒小菜,邀请大家落座吃蟹。一两杯小酒下肚,他的话匣子也慢慢打开,说起与美食相关的趣事逸闻和讲究,可谓滔滔不绝。比之前谈艺术更为开怀,还不时地爽朗大笑:“以前我在美院教书时,一大早就着豆浆油条喝点酒,然后去课堂,效果特别好。后来学生们都说,李老师要不喝酒就来讲课,真不够精彩,不兴奋!”
  李津一直坚持“首先得有生活,然后才有艺术”。“我们总说用艺术打造生活,藏家可以这么想,但画家不行,一定是生活艺术化,然后将生活所得化成艺术,让别人通过欣赏艺术回归生活”。不言而喻,只有懂得享受生活乐趣,才能创造鲜活的艺术。临走前,李津不忘举起手中的酒杯向我们道别:“今天状态好,主要是有你们逗我乐。”在场的客人们都被当肘温馨的气氛所感染,还记得有人曾说,懂得与世界和解的艺术家才是好艺术家。李津用他宽广的胸襟和开阔的眼界,创造着鲜活的艺术。这样看似世俗的选择,才蕴含着一股涌如清泉的智慧。
其他文献
本页在天津古董街或者哈尔滨淘的老电话、法国的电话、中国改良版本的灯,还有一些在平遥精品酒店里买的小物品、水平仪等等,和谐地摆放在中空的置物墙上:它们的质地、年代感和设计感都是相互匹配的。墙上最右边挂的是陈晓云的作品。  对页主人:先生Yann FrancioIi(杨帆),25年前,带着对神秘东方文化的向往,来到中国学习,如今是法国高端瓷器银器品牌Ercuis&Ravnaud品牌中国总裁,与从事艺术
期刊
伦敦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上,旅行房屋租借平台Airbnb请来4组设计师,打造4间三角屋顶的小房子,让人重新思考“家”的含义。  “我们一向支持设计,因为这个世界有了设计,才更宽容。”——Airbnb创始人Joe Gebbia  4间五彩缤纷的三角屋顶的屋子坐落于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让原来的观光景点更加热闹,在伦敦设计周期间,这场名为“APlacecailed Home”
期刊
Suzhou Cobblers创办人兼设计师黄梦琦(Denise)的家中,这天有两位好朋友一起布置新年—来自纽约、礼品纸品牌Paper TigerShanghai创办人Lucy Young和来自新加坡、上海Ginger by the Park餐厅的主人Betty Ng。  三个打扮精致的女人今天凑在一起的主题是手工,从摆桌上的主角,如何自己动手布置出一个充满年味又不失个性餐桌,用创意为家增添与众不
期刊
北京燕莎商圈的第三家“官舍”,集合了不少与生活美感有关的品牌,令“买”和“吃”变得如此妙趣横生!  在上海颇具人气的Wagas集团,最近首次把旗下的Baker&Spice面包咖啡厅带到了北京。一踏进这个具有丹麦基因的餐厅,满眼的绿植、原木色的餐桌与货架、HAY的座椅,都让人感到如在自家客厅般舒适自在。同样以健康饮食为理念的“本之味”,从品牌形象到餐厅环境都进行了升级:原木色的餐桌餐椅、黑色的金属框
期刊
作为时下受热捧的美女水墨画家,林曦从小是顶着“神童”名号长大的。所以在“林曦的水墨空间”之外,她还专辟了一个叫“林糊糊”的微博,那里面的内容更接近生活中的她——生动、俏丽、真实、喜乐。  因为生日当大是圣诞节,所以筹备节日自小就是她的爱好。而对于春节这个传统的大日子,更是以写字画画、喝茶弹琴为生活主要内容的她最重视的。为了这次春节餐桌的拍摄,糊糊特别挑选了自己心仪的水果和花朵——荔枝、佛手、柚子、
期刊
扎巴是香格里拉“阿若康巴.南索达庄园”的老板,很多人因为扎巴的名字慕名而来,都想和这个有故事的老板认识一下。扎巴在印度出生,16岁随父亲回香格里拉与家人团聚,17岁才进学校学习汉语。他在庙里修行过、做过公务员、下海经过商、在国外学过旅游管理、出版过英文书、做导游、开餐厅、创办唐卡中心……一辈子当成了几辈子来过,也真是过瘾。  扎巴为了让客人们在茶马古道上听他一路讲故事,直到香格里拉,于是选址丽江柬
期刊
diptyque 香氛之家  之前只能在集合店或品牌精品店买到的diptyque香氛开旗舰店啦!低调、独特、中性是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加之品牌充满艺术气质的设计和每件产品背后有趣的故事,它的形象越来越立体。1961年,diptyque在巴黎圣日尔曼大道34号开设第一家店铺,三位创始人分别是室内设计师、画家和场景设计师。由最初的精品店演化成如今的香氛品牌,diptyque延续着很多最初的设计元素:有
期刊
如果不是慕名而来,可能很容易错过大理天谷喜院古迹精品酒店。酒店创始人焦健起先是热爱云南的山水人情,更爱喜洲的古朴无华,为找到这家完整的老宅建筑前后花了三年时间。“挂满蛛网的瓦楞遮掩着精致的瑞兽,久经风雨的土墙呈现出特殊的色泽和肌理,我们踩着吱吱作响的狭窄木楼梯攀上铺满厚厚灰尘的主屋二层……当时被这种残缺的美所震撼。所有的空间、材质都等待着被清理、被发现。”焦健和设计师杨璇的回忆与现在的“天谷喜院”
期刊
对于VickY和周书豪在北京的家,这里的春节更像是要与朋友们一起分享的年终祝福,Vicky自10岁起就在英国生活,书豪则在台湾长大,一中一西、一动一静,形成了一个奇妙而有爱的组合。与平时的好友聚会不同,春节家宴自然要多几分节日的仪式感。Vicky擅长将旅行中的灵感融入自己的家,刚从泰国清迈度假归来,Vicky和书豪已经拜倒在泰式美食的滋味下,他们不仅在清迈上了厨师课、带回来各式泰式香料,还决定春节
期刊
刚刚诞育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儿,时尚名媛曹颖慧Veronica又搬进了新家。儿时一起玩娃娃屋的好友Laura,则是这个家当仁不让的设计师。  2012年Veronica嫁给来自俄罗斯的企业家Evgeny Klyucharev时,曾举办过全香港闻名的盛大婚礼。2015年年底,她迎来了一对双胞胎男孩。然而仅仅过了6个星期,当我们走进她的家,一切就已显得轻松而井然有序。新科妈妈自然很忙,从时尚品牌Icon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