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嵌瓷是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作为一种匠心独运的装饰工艺,在美化建筑的同时,也表达了潮汕民众丰富的民间信仰。它既有体现中原信仰的一面,也有体现本土信仰的一面,而不同类型的建筑的嵌瓷装饰又有着不同的图案创意的隐喻文化内涵。本文试图探索潮汕嵌瓷的装饰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嵌瓷艺术;图形创意;非遗
1、引言
嵌瓷距今历史悠久,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它以瓷碗碎片镶嵌、粘接、堆砌在底坯上而塑成各种平面的、浅浮雕的或立体的造型,装饰在庙宇、祠堂和普通房屋的屋脊、屋檐、门楼和照壁上。具有生动传神的造型,纹饰明丽的色彩和肌理丰富的层次,且坚实耐水,适合滨海沿岸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然而随着现代化的生活进程使得嵌瓷和其他许多传统技艺一样日渐式微,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嵌瓷艺术在潮汕地区的发展
宋时期,广东瓷都潮州人发挥聪明才智,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瓷片用铁钳敲、剪成适用的条片,以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或历史传说中的英雄名臣等为题材在建筑物上进行装饰,作品写意大气,颜色鲜艳明快,在建筑群中独树一帜。
2.1嵌瓷与潮汕民间信仰
因为潮汕地理环境相对隔绝、闭塞,濒临沿海,因此它在发展自身独特文化的同时也很好的保留了某些中原文化。
2.1.1嵌瓷所体现的中原民间信仰
迁徙到如今的潮汕地区的古中原人,在给当地带来先进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尚礼儒学的文化信仰,强调宗族观念和礼制伦理。整个族群形成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格局,在嵌瓷装饰的布局上也体现着这种观念。据了解,过去能使用嵌瓷装饰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家族,为炫耀家族的财富地位,嵌瓷装饰十分豪华奢侈,这与古代中原士族重视门第,追求奢华相似。
2.1.2嵌瓷所体现的本土民间信仰
潮汕地区祀神风气的盛行,促使潮汕庙宇建造普遍。因潮人多采取聚族而居的方式,故庙堂的建造十分繁盛,而庙堂上的嵌瓷作品更是内容丰富,这些嵌瓷作品所蕴含的民间信仰也是丰富多彩,寓意深远;既有维系族群团结的作用,又有祭天求福,保护族群的寓意。可见嵌瓷并非单纯的装饰,也承载者本土文化的厚重寄托。其中瑞兽造型十分重要且富有含义,造型精致,极具地方特色。
2、嵌瓷的工艺特点与应用
嵌瓷,俗称“贴饶”“扣饶”,以绘画与灰塑造型为基础,使用经过裁剪的各种形状、色彩的瓷片在表面贴嵌成花鸟鱼虫、人物等装饰造型的建筑装饰艺术,装饰于屋脊和檐下、照壁等建筑部位。早期潮汕传统建筑屋顶部分的装饰以灰塑(糖水灰泥)和彩绘为主,但受气候影响易脱色和崩落,艺人们受“交趾陶”启发,尝试使用碎瓷片拼贴出类似“交趾陶”的装饰造型,嵌瓷工艺由此开始发展。初时只是以碎陶在屋脊侧面嵌贴成平面的花卉枝梗等装饰图案,装饰效果较为粗糙。后逐步用瓷片取代了陶片,装饰效果更佳。清末,受相关艺术门类影响,艺人们使用瓷片的色彩丰富起来,且以嵌瓷和灰塑两种工艺相结合进行造型的技法也成熟了。
潮汕传统建筑布局沿用以院落为其基本单元的空间格局,常见的民居建筑类型有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佛寺、学宫等建筑主要采用两进或多进的合院式组合。结合这样的空间布局特点,嵌瓷工艺的重点应用部位为建筑的正脊脊头、脊背、脊侧,垂脊的厝头脚和山花,以点状和条带状分布为主。
3.1民居嵌瓷
嵌瓷材料虽然便宜,但工序操作非常繁复。可由于潮汕人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兴建祖宅必定奢华无比,促使了嵌瓷这一建筑装饰手法的不断发展。嵌瓷主要装饰在屋脊和室内等地方。
屋脊的嵌瓷主题一般是"双凤朝牡丹”和"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要根据建筑规模的大小,即屋脊的宽窄来确定百鸟的数量,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也会创作出百鸟热闹欢腾的场面。在正屋脊的两个向上弯起的地方,被当地艺人称为"杏花”或"亭脚”,多用色彩鲜艳的瓷片镶嵌做出弯弯上翘开散延伸的形状来配合屋脊中心的花鸟。如普宁果陇镇的庄宅,在此地三四十座四点金民宅中尤为醒目。它使用的嵌瓷工艺繁复,极具观赏性。
屋内的嵌瓷装饰在墙体上,多为人物造型,采用浮嵌的形式,配以细腻的壁画来衬托场景,整体精美绝伦。这些人物造型多出自小说、戏剧、历史典故和神话等,且选材主题都喻有富贵吉祥之意。还会有一些独具匠心的动物造型。
3.2宗祠嵌瓷
潮汕地区的宗族文化十分盛行,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建筑上大量精美宗祠的兴建。嵌瓷被大量用来点缀在祠堂的门面、屋脊和大堂。宗祠建筑的特点是正屋脊两边垂带口装饰立嵌的人物,这些将领人物伫立在宗祠屋角,寓意子孙兴隆,文武双全。
有些宗祠在建筑两边外墙屋顶俗称山花处,装饰松鹤延龄、福禄寿、四君子、喜上眉梢、子孙满等寓意美好的主题。伫立在宗祠的天井,可看到大堂朝外和大门朝内的四个角分别饰有武将和文生的嵌瓷装饰。武将朝外,文生向内;武将手持兵器喻对外保护族人的安全,镇宅保平安;文生向内喻指教导宗族子孙读书上进,考取功名。人物的数目上有二、三、五、七,根据宗祠规模大小及地位决定数量。
3.3寺庙嵌瓷
潮汕地区自古祭祀盛行,催生了寺庙建筑的大规模兴建。相对于民宅、祠堂的装饰,寺庙的嵌瓷艺术则显得更加繁复,而且当时潮汕地区流行两支队伍的工匠同时施工竞技,也推动了嵌瓷人技术的发展。潮阳灵山寺的《龙凤呈祥》,潮州开元寺,汕头天后宫以及关帝庙都集中体现了嵌瓷在寺庙中的艺术运用。
4、结语
在潮汕这样的地理人文环境下,才能孕育嵌瓷这种独特的装饰艺术。其艺术表现可质朴可奢华,当中的图案造型创意也深深凝聚了潮汕人的智慧才能,浓缩了潮汕大地的风土人情、价值取向和文化传承,既是当地传统的建筑,更是后世研究潮汕文化的宝藏。现如今,从事嵌瓷艺术的匠人不断缩减,但其工艺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应保护好嵌瓷遗迹,使其发扬光大,让嵌瓷艺术重拾往日风采,让人们理解和感受到更多的潮汕文化。
[参考文献]:
[1] 林凯龙《潮汕老屋》[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2] 陆琦《广东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31.
[3] 郑小露《试论近代潮汕祠堂建筑装饰》[J].山西建筑.2010.6:19-20.
[4] 薛颖、程建军《屋脊的艺术——地域性的潮汕嵌瓷装饰》[J].装饰.2012.9.
[关键词]:嵌瓷艺术;图形创意;非遗
1、引言
嵌瓷距今历史悠久,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它以瓷碗碎片镶嵌、粘接、堆砌在底坯上而塑成各种平面的、浅浮雕的或立体的造型,装饰在庙宇、祠堂和普通房屋的屋脊、屋檐、门楼和照壁上。具有生动传神的造型,纹饰明丽的色彩和肌理丰富的层次,且坚实耐水,适合滨海沿岸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然而随着现代化的生活进程使得嵌瓷和其他许多传统技艺一样日渐式微,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嵌瓷艺术在潮汕地区的发展
宋时期,广东瓷都潮州人发挥聪明才智,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瓷片用铁钳敲、剪成适用的条片,以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或历史传说中的英雄名臣等为题材在建筑物上进行装饰,作品写意大气,颜色鲜艳明快,在建筑群中独树一帜。
2.1嵌瓷与潮汕民间信仰
因为潮汕地理环境相对隔绝、闭塞,濒临沿海,因此它在发展自身独特文化的同时也很好的保留了某些中原文化。
2.1.1嵌瓷所体现的中原民间信仰
迁徙到如今的潮汕地区的古中原人,在给当地带来先进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尚礼儒学的文化信仰,强调宗族观念和礼制伦理。整个族群形成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格局,在嵌瓷装饰的布局上也体现着这种观念。据了解,过去能使用嵌瓷装饰的,都是非富即贵的家族,为炫耀家族的财富地位,嵌瓷装饰十分豪华奢侈,这与古代中原士族重视门第,追求奢华相似。
2.1.2嵌瓷所体现的本土民间信仰
潮汕地区祀神风气的盛行,促使潮汕庙宇建造普遍。因潮人多采取聚族而居的方式,故庙堂的建造十分繁盛,而庙堂上的嵌瓷作品更是内容丰富,这些嵌瓷作品所蕴含的民间信仰也是丰富多彩,寓意深远;既有维系族群团结的作用,又有祭天求福,保护族群的寓意。可见嵌瓷并非单纯的装饰,也承载者本土文化的厚重寄托。其中瑞兽造型十分重要且富有含义,造型精致,极具地方特色。
2、嵌瓷的工艺特点与应用
嵌瓷,俗称“贴饶”“扣饶”,以绘画与灰塑造型为基础,使用经过裁剪的各种形状、色彩的瓷片在表面贴嵌成花鸟鱼虫、人物等装饰造型的建筑装饰艺术,装饰于屋脊和檐下、照壁等建筑部位。早期潮汕传统建筑屋顶部分的装饰以灰塑(糖水灰泥)和彩绘为主,但受气候影响易脱色和崩落,艺人们受“交趾陶”启发,尝试使用碎瓷片拼贴出类似“交趾陶”的装饰造型,嵌瓷工艺由此开始发展。初时只是以碎陶在屋脊侧面嵌贴成平面的花卉枝梗等装饰图案,装饰效果较为粗糙。后逐步用瓷片取代了陶片,装饰效果更佳。清末,受相关艺术门类影响,艺人们使用瓷片的色彩丰富起来,且以嵌瓷和灰塑两种工艺相结合进行造型的技法也成熟了。
潮汕传统建筑布局沿用以院落为其基本单元的空间格局,常见的民居建筑类型有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佛寺、学宫等建筑主要采用两进或多进的合院式组合。结合这样的空间布局特点,嵌瓷工艺的重点应用部位为建筑的正脊脊头、脊背、脊侧,垂脊的厝头脚和山花,以点状和条带状分布为主。
3.1民居嵌瓷
嵌瓷材料虽然便宜,但工序操作非常繁复。可由于潮汕人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兴建祖宅必定奢华无比,促使了嵌瓷这一建筑装饰手法的不断发展。嵌瓷主要装饰在屋脊和室内等地方。
屋脊的嵌瓷主题一般是"双凤朝牡丹”和"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要根据建筑规模的大小,即屋脊的宽窄来确定百鸟的数量,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也会创作出百鸟热闹欢腾的场面。在正屋脊的两个向上弯起的地方,被当地艺人称为"杏花”或"亭脚”,多用色彩鲜艳的瓷片镶嵌做出弯弯上翘开散延伸的形状来配合屋脊中心的花鸟。如普宁果陇镇的庄宅,在此地三四十座四点金民宅中尤为醒目。它使用的嵌瓷工艺繁复,极具观赏性。
屋内的嵌瓷装饰在墙体上,多为人物造型,采用浮嵌的形式,配以细腻的壁画来衬托场景,整体精美绝伦。这些人物造型多出自小说、戏剧、历史典故和神话等,且选材主题都喻有富贵吉祥之意。还会有一些独具匠心的动物造型。
3.2宗祠嵌瓷
潮汕地区的宗族文化十分盛行,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建筑上大量精美宗祠的兴建。嵌瓷被大量用来点缀在祠堂的门面、屋脊和大堂。宗祠建筑的特点是正屋脊两边垂带口装饰立嵌的人物,这些将领人物伫立在宗祠屋角,寓意子孙兴隆,文武双全。
有些宗祠在建筑两边外墙屋顶俗称山花处,装饰松鹤延龄、福禄寿、四君子、喜上眉梢、子孙满等寓意美好的主题。伫立在宗祠的天井,可看到大堂朝外和大门朝内的四个角分别饰有武将和文生的嵌瓷装饰。武将朝外,文生向内;武将手持兵器喻对外保护族人的安全,镇宅保平安;文生向内喻指教导宗族子孙读书上进,考取功名。人物的数目上有二、三、五、七,根据宗祠规模大小及地位决定数量。
3.3寺庙嵌瓷
潮汕地区自古祭祀盛行,催生了寺庙建筑的大规模兴建。相对于民宅、祠堂的装饰,寺庙的嵌瓷艺术则显得更加繁复,而且当时潮汕地区流行两支队伍的工匠同时施工竞技,也推动了嵌瓷人技术的发展。潮阳灵山寺的《龙凤呈祥》,潮州开元寺,汕头天后宫以及关帝庙都集中体现了嵌瓷在寺庙中的艺术运用。
4、结语
在潮汕这样的地理人文环境下,才能孕育嵌瓷这种独特的装饰艺术。其艺术表现可质朴可奢华,当中的图案造型创意也深深凝聚了潮汕人的智慧才能,浓缩了潮汕大地的风土人情、价值取向和文化传承,既是当地传统的建筑,更是后世研究潮汕文化的宝藏。现如今,从事嵌瓷艺术的匠人不断缩减,但其工艺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应保护好嵌瓷遗迹,使其发扬光大,让嵌瓷艺术重拾往日风采,让人们理解和感受到更多的潮汕文化。
[参考文献]:
[1] 林凯龙《潮汕老屋》[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2] 陆琦《广东民居》[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31.
[3] 郑小露《试论近代潮汕祠堂建筑装饰》[J].山西建筑.2010.6:19-20.
[4] 薛颖、程建军《屋脊的艺术——地域性的潮汕嵌瓷装饰》[J].装饰.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