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3202004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思政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是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必然举措,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内在要求,是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的关键环节。然而,近年来思政课教学仍然面临学生思想认识“浅表化”倾向、教师理论研学“深度化”不足、教学模式“创新度”不强等困境。因此,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方面进行改革,能更好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地开花。
  [关    键   词]  爱国主义;思政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06-02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探索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1.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爱国”,强调在培养人才中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国家“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当前正值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能有效引导青年学生将国家发展建设与自身成长成才结合起来,顺应时代要求。与此同时,创造性地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厚植学生爱国情怀,是广大教师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
   2.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内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而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也是铸魂育人的第一课堂。“00后”大学生受多元文化影响,思维活跃、表现欲强,对传统的理论说教不感兴趣,对参与式、体验式教学方式有热情。在实际思政教学过程中,怎样通过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帮助学生主动回应社会热点、关注校园焦点和社会热点,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因此,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能够有效解决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
   3.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常态化的关键环节。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探索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于一体的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立体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精神的育人价值,使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让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涵养爱国情怀,胸怀报国之志。与此同时,也能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切实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育人实效性,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困境
   思政课在培育人才、传播思想理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大量研究者的探索,思政课在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中教育效果和价值初显,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障碍。
   1.从学成层面看困境:思想认识“浅表化”倾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国家对思政课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思政课在各大高校迎来了“春天”。但是,部分学生重专业知识学习,轻思政教育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他们愿意将大量的時间用于专业技能训练,认为专业技能能够为他们以后就业带来既得利益,而思政课能给他们带来的效益不明显,对未来自身发展和专业进步影响不大。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对于爱国主义也没有深切的体会,认为只要做好分内事情就是爱国的具体体现,没有进一步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对思政课的学习和爱国主义的体会往往浅尝辄止,尤其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做深入的领会和学习,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度融合。
   2.从教师层面看困境:理论研学“深度化”不足。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必须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爱国情感培育的引路人。但是目前,高校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扎实、学习研究不深入、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足,未能很好地重构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挖掘不够深入,对其科学内涵、价值意蕴、核心要义等理解不够透彻,在授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储备底气不足,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容易片面化,难以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爱国主义教育本来就应该是以力量感召的方式进行言传身教,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理论储备的知识底蕴,就不能将爱国主义教育很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不能通过真情实感感召学生,不能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3.从教学层面看困境:教学模式“创新度”不强。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焦点,良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成效不如预期。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与受欢迎程度不成正比。新时代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希望通过独特、新颖的方式来学习新知。尤其是课堂内容的思想性匮乏导致课堂枯燥无味,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难以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通过大量讲授知识让学生理解,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打动学生。如充分运用情景体验法、任务驱动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等,以创新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和领会,深刻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能在思政课学习中涵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    三、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
   1.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教学改革,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一是在教学内容重构时,充分挖掘高职思政课易于激发爱国情感的教学素材,运用经典案例、经典人物、经典故事讲清爱国主义理论,通过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等方式举证爱国实例,让学生在浸入情境中激荡爱国情感,以此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二是创新生动、直观的情感体验教学形式,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重体验,喜欢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量开展影视教学、现场教育等,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多样化课堂,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增进爱国情感。三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投身到国家建设中,真正成为宣讲爱国主义的主体,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析思政课教学的侧重点,通过专业课与思政课相互协同,同向同行,以多课高效联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创新,不断筑牢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
   2.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教学改革,突出实践养成,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一是以时间为线索,让学生在牢记历史中回望历史,通过结合重要的历史纪念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专题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重要节日为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仪式感,通过历史大事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艰难,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第二课堂”,多种教学场景构建多样课堂。通过校地合作实现资源互通,与党史馆等革命场馆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切实加强合作,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相统一,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提供一个全新的课堂。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课堂体验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实践中提升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实现爱国精神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三是以志愿服务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活动,通过在实际生活中帮助他人,领悟志愿服务精神,将志愿服务与思政课教学实践成绩相关联,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中领悟爱国主义真谛,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3.基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教学改革,构建新媒体教学环境,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一是利用網络连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打造视频教学互动平台。通过VR虚拟在线游学、连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员等,增强线上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思政课堂相对接。二是广泛搜集各个领域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着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库。革命英雄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学习对象,能够为学生起到标杆作用。革命人物不仅要学习“大英雄”,更要挖掘身边的“草根英雄”,让革命英雄更好地发挥育人价值,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正能量。三是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微博、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专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参考文献:
   [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1-13.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
   [3]陈丹.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命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9(4).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学习情绪智能感知是学习科学的研究前沿。针对孤独症儿童情绪表达频率低、特征异常、数据集缺少和识别率低等问题,文章采用真实情景教学法,建立孤独症儿童学习情绪数据集,构建Attention-AlexNet优化模型,并将此模型与AlexNet基础模型进行情绪智能感知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孤独症儿童面部表情数据集具有可用性和准确性;Attention-AlexNet优化模型感知孤独症儿童情绪的准确率高于AlexNet基础模型,其对五种情绪识别的准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开心、惊讶、厌烦、生气和平静。文章推进了智能学习科学
[摘要] 语文教师能力直接影响语文课程改革程度。以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文教师能力构成研究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整体呈现出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日益关注;对语文教师能力构成的种类和维度研究不断深化;对实证研究日益重视的趋势。  [关键词] 职业特点;语文教师;能力构成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001-0
秦文化的分期以前大多集中在秦文化考古学分期,有两分期、三分期、四分期等。文章从文化概念入手,以秦文化各阶段的特征、功用、民族心理和秦文化纵向发展形态将其发展阶段分成:嬴秦族文化、嬴秦西垂文化、雍秦文化和秦大一统文化四个阶段。四个阶段凸显了嬴秦族体意识的觉醒、秦国国家概念和华夏族意识的觉醒、秦新旧文化重构整合后的典型秦文化和秦大一统文化形成的民族心理特征,反映出秦文化由族体文化、地域文化、秦国家文化向多民族秦大一统华夏文化融合的发展趋势。
学习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学行为分析提供了有效支撑。在学习分析视域下,文章首先对事理图谱的定义与组成进行了梳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事理图谱进行了界定;随后,文章采用滞后序列分析法,探析教学行为、行为序列转换与课堂教学“关键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文章通过事件表示、关系抽取、表征与分析三个环节,构建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事理图谱。应用事理图谱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可为能力提升提供发展方向与可行性路径,并为推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借鉴,助力卓越教师的培养。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正蓬勃发展,但同时也面临教师对STEM理解不到位、对国外教材生搬硬套、专业性不足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内STEM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STEM教学能力与水平,文章设计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STEM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模式,将具体的培训流程设为5个基本环节和1个拓展环节,并分析了培训模式的特色。之后,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STEM教育联盟开展的10期STEM教师培训为例,对培训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可复制推广的STEM教师培训模式。粤港澳大湾
鲁仲连是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士人,《战国策》《史记》等典籍对鲁仲连事迹进行记载,聊城茌平保存着鲁仲连村、鲁仲连墓、鲁仲连庙、射书台、高士台等遗迹。历代很多诗人以此为基础,把鲁仲连作为吟咏对象,并沿用司马迁、李白、韩愈等人对鲁仲连的评价,作诗吟咏鲁仲连。诗中或赞美其排忧解难的谋略和能力,或称颂其功成不留恋名禄的高风亮节,或批评其浮夸的口辩之才,或哀婉其箭射聊城之后给城内百姓带来血腥屠杀,或借评价鲁仲连与其他历史人物对比,以引申自我的价值追求和评判标准。这些吟诵鲁仲连的诗歌,从各个角度全面展现出鲁仲连的文化形象,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通理论是当下课程思政研究的核心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育主客体三个层面来看,坚持“专业元素”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加强课程体系建
近年来,创客教育风起云涌,成为信息化背景下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进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引入创客教育面临的“有做而没有学”问题,揭示了以“动手”为核心的“做中学”这一教育神话的幻象,阐释了创客教育要规避的陷阱。随后,文章围绕“以动手促动脑”这一目标,探讨了劳动过程的双向建构机制对创客教育的启示。最后,文章基于“创中学”的逻辑,强调以技术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实现动手、动脑与动心的交织融合。文章的研究旨在推动创客教育实现“手脑协调”、“做学共进”的重要目标,以推动教育改革事业的创新发展
[摘要] 基于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阐述了完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重要作用,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心理教育问题,深入分析了校本机制、救援机制和长效监控机制等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出机制构建相关注意事项,为中职院校积极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校本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
“红色精神”曾经是优秀的革命前辈一次次扛着枪林弹雨战胜敌人的关键.因此,在当下这个时代,促进“红色精神”传播,推行红色教育十分重要.当然,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现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