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氟硅唑+25%三唑酮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稻纹枯病是休宁县水稻常发病害之一,近年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为了探讨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2017年8—9月在休宁县商山镇开展了氟硅唑加三唑酮4种不同药剂配比对防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效,尤其以(90mL+750g)/hm2处理的防效较好,破口期施药后14d防效为52.10%,齐穗期施药后14d、21d的防效分别为59.31%和63.16%。
  关键词:氟硅唑;三唑酮;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61-02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称花足秆、烂脚瘟,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叶鞘,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是水稻生产过程中一种常发和多发的真菌病害,其在休宁县稻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也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轻发田块,一般可减产10%~20%,重发田块可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为了做好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筛选出良好的药剂,笔者于2017年在休宁县商山镇荪田村开展了氟硅唑加三唑酮田间药效试验,以期明确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使用技术以及对水稻产量和安全性的影响,为该农药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及供试材料 试验田安排在休宁县商山镇荪田村农业开发项目区,沙质土壤,地势较平整,肥力水平中等偏上,水利条件较好,排灌自如。各小区栽培条件一致,5月15日播种,6月11日移栽,行株距为19.98cm×23.31cm。供试水稻品种为深两优5814。供试药剂:40%氟硅唑乳油(Ec)(绩溪龙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三唑酮粉剂(wp)(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防治对象为水稻纹枯病。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其中4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ck),如表1所示。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30m2,各处理小区采用随机排列,每个小区施药液4.5kg。
  1.3 施药方法和器械 施药时间为破口期和齐穗期8月8日、8月14日,共2次,自上而下叶面喷雾,施药时为晴天。试验器械为山东卫士农药机械厂生产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机械压力为5kg/cm2。在试验期间,于8月8日和8月14日用48%毒死蜱和25%吡蚜酮防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各1次。未施任何防病农药。
  1.4 调查与记载 调查时间:施药后于8月22日,8月28日,9月4日各调查1次,共3次。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5穴,每穴调查总株数及发病株数;每重复定人调查。然后,按照以下分级方法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并用邓肯氏新复级差法(DMRT)对数据进行分析。
  分级方法
  0级:全无病株;
  1级:第4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叶片);
  3级:第3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2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前枯死。
  药效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在施药后,水稻长势旺,生长清秀,秆青籽黄,氟硅唑加三唑酮混配未产生药害现象,对水稻安全。
  2.2 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效。4个处理中,防效随药量的增加而递增,尤其以D处理防效較好。破口期施药后14d,防效为52.10%;齐穗期施药后14d和21d的防效为59.31%和63.16%;处理C防效次之,各次调查的防效为45.81%、57.92%、57.77%;而B处理和A处理的防效不理想,2次调查的防效分别为43.88%、44.22%、46.06%和37.30%、41.07%、38.21%。处理D与B和A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C只有破口期施药后14d达到显著水平,再后差异不显著。而C与A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在齐穗期施药后调查与处理B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D与清水对照产量相比差异较大,千粒重差异也比较大。
  3 结论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安全;氟硅唑加三唑酮对水稻纹枯病有一定的防效,可以大面积推广使用。适宜使用的剂量为(75~90mL+750g)/hm2,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1次,且加足水量,对准水稻基部进行喷透。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确定干旱条件下田菁的抗旱能力及其生理机制,该研究于2016年在安徽凤阳以田选10号、盐菁胶1号、盐菁胶3号、田菁3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调查了干旱处理前后不同田菁品种幼苗的植株形态变化,测定植株样品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比较不同田菁品种的抗旱指数。结果表明,干旱處理后植株株高和鲜质量显著降低8%~20%,体内生理指标则显著增加15%~1
摘 要:该文分析了一起因银杏树受损害导致农户产生损失的案件。2014年6月8日,被告因与原告发生土地使用权纠纷而将原告家的2棵银杏树损害。通过书证审查、现场勘验和市场调查等方法,对原告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银杏树;损害;司法鉴定  中图分类号 D9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004-0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
摘 要:目的:建立并优化泽泻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筛选出多态性、重复性较好的ISSR引物,为泽泻种源鉴别以及指纹图谱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Mg2+浓度、dNTPs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及模板DNA含量这5个PCR反应体系主要成分以及退火温度进行筛选,并利用建立优化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对以往泽泻文献报道的I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建立了最佳PCR反应体系:20
摘 要:该文从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上,针对合作的现实背景以及地理位置、政策、资源等因素分析了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的方向,并对合作的路径进行了资源共享、电商合作、人才培训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分析。  关键字:闽台合作;创意农业;合作;探析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19-02  创意农业是基于农业在创新的基础上,用以创新、管理的
摘 要:颍州区地势平坦,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产,是“全省产粮大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筛选、推广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2016年进行了大豆新品种展示试验,通过对其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综合分析,筛选出一批宜在当地推广的新品种。  关键词:大豆;品种;展示;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028-02  
摘 要:通过烟叶不同移栽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过早或过晚移栽均不利于烟草产质量最大化;随着移栽期的推迟,各处理生育时期均有延迟;农艺性状表现以3月30日移栽处理最优;除了较早移栽处理大田前期长势偏弱外,植物学性状无明显区别;产量以4月4日移栽处理最高,上等烟比例及均价以3月30日移栽处理最优。  关键词:烟草;移栽期;早发旺长;产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摘 要: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道路建设的实际投资力度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道路项目的建设力度和建设规模呈现出了飞速的扩张。由于道路的项目建设规模非常大、技术较为复杂,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协同合作,机械化应用程度非常高,这对项目建设人员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具备科学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理解实际操作管理内容;在市政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也非常重要。该文分析了
摘 要:近年来,苏北沿海地区稻麦收获季节频遇连阴雨天气,致使收获期推迟,下季作物腾茬较晚,播期延后,许多地方出现烂耕烂种甚至弃种现象,加之谷粒抢收后不能及时晾晒烘干,谷粒品质下降,粮价下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该研究介绍了赴湖北省蕲春等地考察再生稻及饲料油菜生产情况,分析了苏北沿海地区发展再生稻及饲料油菜的前景,旨在解決稻麦轮作区茬口季节矛盾,提高粮食综合产能,为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种植结构和区域布
摘 要:夏播油菜是近年来大姚县高寒山区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目前播种面积在333.3hm2左右,它的推广应用对于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摆脱贫困,改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从适用良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介绍了夏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夏播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大姚县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4
摘 要:该试验研究了稻壳改良对K326、K346、NC89、KRK26、云烟87等5个烤烟品种生长发育和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改良对各品种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相比于对照而言,稻壳改良均使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劣,且对各品种各项农艺性状的影响量不同;进行稻壳改良的各品种进入团棵期的时间明显变长,旺长期持续时间和成熟期明显缩短;撒施稻壳处理的各品种的经济性状明显低于对照各品种,对于撒施稻壳和